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铅锌矿点主要赋存在上三叠统涅如组第二段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其中的含矿石英脉体中。地表出露有三条石英脉,脉体中均零星可见铅锌矿。通过探槽揭露及取样分析,多数样品均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拉孜县 铅锌矿 石英脉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59-1
1地质概况
矿点位于喜马拉雅成矿区、喜马拉雅Sb-Au多金属成矿带中段。主要出露有奥陶纪、三叠纪、侏罗纪地层等,其中三叠纪地层分布较广,含矿层位为上三叠统涅如组第二段,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板岩,地层中侵入有较多的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脉、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及石英脉。
1.1地层
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涅如组第二段,岩性为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等,该组中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脉、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石英脉较为发育。岩石整体较为破碎,板岩中见有较多的黄铁矿立方晶体,大小1~5mm不等,以1~3mm者多见。在涅如组测制的地化剖面中显示该组的Pb、Zn、Ag、Cu、As、Sb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地壳丰度(黎彤,1997),并且在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石英脉中上述六种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也高于地壳丰度,脉体大小不一,顺板理或斜切板理分布。铅锌矿化主要与石英脉及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等蚀变围岩有关。
1.2岩浆岩
岩浆岩不发育,离矿点北侧约3.5km处出露有奥陶纪辉长辉绿岩,岩体规模较小,其与地层接触部位发生角岩化。
1.3构造
区内岩石较破碎,板理产状不清,层间的小型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在其北侧发育有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界断裂,断裂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倾向北,其性质为逆断层。
1.4化探特征
目前该地区只完成1:50万化探,化探异常显示在中晚三叠世地层中有较好的Sb、Au、Pb、Zn组合异常,总体呈近东西向分布,异常面积较大,元素套合较好,与该矿点东部已知铅锌多金属矿点分布位置相对应。
2矿体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于侵入到涅如组第二段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中的石英脉体中,经过后期热液交代,在板岩中铅、锌含量也达到边界品位。经过探槽揭露(图1),含矿石英脉主要有三条,第一条石英脉宽约50cm,长度3~4m,顺板理分布,板理产状225∠30°。第二条石英脉宽约3.4m,地表可见长度10~15m,脉体产状:200∠80°。第三条石英脉宽度40cm,地表可见长度5~6m,脉体产状:10∠70°。三条石英脉中均可见到蓝铜矿及孔雀石,并见有较多的黄铁矿,局部发生褐铁矿化。
本次所采9件样品全部圈入矿体,其中含矿石英脉样4件,蚀变围岩样5件,缺圈边样,矿体厚度16m。刻槽样Zn最高品位6.2×10-2,最低品位0.491×10-2,平均品位2.09×10-2,达到最低工业品位。Pb元素最高2.12×10-2,最低0.021×10-2,平均品0.43×10-2,达到边界品位。
3矿石特征
矿石具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稠密浸染状、致密块状构造。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次生矿物为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
4围岩蚀变及矿化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等,石英脉中偶可见蓝铜矿化、孔雀石化,蚀变围岩中可见浸染状的方铅矿及黄铁矿晶体。
铅锌矿化的强度和围岩蚀变组合的复杂程度及蚀变强度有密切关联。
5成因类型
矿体赋存于涅如组第二段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充填其中的石英脉体中。涅如组受到断裂构造的影响,岩石较为破碎,因断裂构造而产生的平行状及雁状裂隙为成矿热液的运移及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活动性成矿热液沿着构造运动形成的裂隙运移时,形成含铅锌矿的石英脉体,继而对破碎围岩进行交代改造,形成含铅锌矿蚀变岩。矿体由含矿石英脉和含矿蚀变围岩组成。其成因类型初步判断为中低温热液型。
6 找矿标志
(1)石英脉在涅如组中产出较多,所以要注重在三叠系涅如组中寻找具有褐铁矿化、蓝铜矿化、孔雀石化石英脉体。
(2)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是含矿热液对围岩交代改造的产物,为直接找矿标志。
(3)三叠纪涅如组地化剖面岩石测量结果显示,该组本身Pb、Zn元素含量较高,是找矿的地层标志。
(4)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界断裂严格控制着含矿地层涅如组的北界及西界分布,同时该组中小型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是找矿的构造标志。
7进一步工作建议及找矿方向
初步工作结果表明,该矿点是一个以锌为主的铅锌矿点;矿化不仅仅分布在石英脉内,石英脉的围岩中也具有较好的矿化,缺少圈边样的情况下仍可圈定16m厚的铅锌矿体,说明该区域成矿条件优越,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可在TC4附近增加工程揭露,同时考虑安排磁法和电法工作,以确定石英脉的延伸方向,查清是否有隐伏断裂或岩体存在。同时结合该区的区域资料与地质条件,扩大范围寻找与此类石英脉有关的矿化线索。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121231)
参考文献
[1]黎彤,倪守斌.1997.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化学元素丰度.地质与勘探.33(1):31~37.
[2]《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编委会. 2010. 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02.
[3]翟裕生等.2011. 矿床学(第三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413.
[4]李奋其等.2011.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报告.
[关键词]拉孜县 铅锌矿 石英脉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6-59-1
1地质概况
矿点位于喜马拉雅成矿区、喜马拉雅Sb-Au多金属成矿带中段。主要出露有奥陶纪、三叠纪、侏罗纪地层等,其中三叠纪地层分布较广,含矿层位为上三叠统涅如组第二段,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板岩,地层中侵入有较多的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脉、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及石英脉。
1.1地层
出露地层为上三叠统涅如组第二段,岩性为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等,该组中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脉、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石英脉较为发育。岩石整体较为破碎,板岩中见有较多的黄铁矿立方晶体,大小1~5mm不等,以1~3mm者多见。在涅如组测制的地化剖面中显示该组的Pb、Zn、Ag、Cu、As、Sb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地壳丰度(黎彤,1997),并且在蚀变花岗闪长斑岩、蚀变闪长玢岩脉、蚀变石英闪长玢岩脉、石英脉中上述六种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也高于地壳丰度,脉体大小不一,顺板理或斜切板理分布。铅锌矿化主要与石英脉及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等蚀变围岩有关。
1.2岩浆岩
岩浆岩不发育,离矿点北侧约3.5km处出露有奥陶纪辉长辉绿岩,岩体规模较小,其与地层接触部位发生角岩化。
1.3构造
区内岩石较破碎,板理产状不清,层间的小型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在其北侧发育有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界断裂,断裂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倾向北,其性质为逆断层。
1.4化探特征
目前该地区只完成1:50万化探,化探异常显示在中晚三叠世地层中有较好的Sb、Au、Pb、Zn组合异常,总体呈近东西向分布,异常面积较大,元素套合较好,与该矿点东部已知铅锌多金属矿点分布位置相对应。
2矿体特征
矿体主要赋存于侵入到涅如组第二段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中的石英脉体中,经过后期热液交代,在板岩中铅、锌含量也达到边界品位。经过探槽揭露(图1),含矿石英脉主要有三条,第一条石英脉宽约50cm,长度3~4m,顺板理分布,板理产状225∠30°。第二条石英脉宽约3.4m,地表可见长度10~15m,脉体产状:200∠80°。第三条石英脉宽度40cm,地表可见长度5~6m,脉体产状:10∠70°。三条石英脉中均可见到蓝铜矿及孔雀石,并见有较多的黄铁矿,局部发生褐铁矿化。
本次所采9件样品全部圈入矿体,其中含矿石英脉样4件,蚀变围岩样5件,缺圈边样,矿体厚度16m。刻槽样Zn最高品位6.2×10-2,最低品位0.491×10-2,平均品位2.09×10-2,达到最低工业品位。Pb元素最高2.12×10-2,最低0.021×10-2,平均品0.43×10-2,达到边界品位。
3矿石特征
矿石具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稠密浸染状、致密块状构造。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次生矿物为孔雀石、蓝铜矿、褐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
4围岩蚀变及矿化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等,石英脉中偶可见蓝铜矿化、孔雀石化,蚀变围岩中可见浸染状的方铅矿及黄铁矿晶体。
铅锌矿化的强度和围岩蚀变组合的复杂程度及蚀变强度有密切关联。
5成因类型
矿体赋存于涅如组第二段粉砂质板岩、炭质板岩及充填其中的石英脉体中。涅如组受到断裂构造的影响,岩石较为破碎,因断裂构造而产生的平行状及雁状裂隙为成矿热液的运移及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活动性成矿热液沿着构造运动形成的裂隙运移时,形成含铅锌矿的石英脉体,继而对破碎围岩进行交代改造,形成含铅锌矿蚀变岩。矿体由含矿石英脉和含矿蚀变围岩组成。其成因类型初步判断为中低温热液型。
6 找矿标志
(1)石英脉在涅如组中产出较多,所以要注重在三叠系涅如组中寻找具有褐铁矿化、蓝铜矿化、孔雀石化石英脉体。
(2)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褐铁矿化,是含矿热液对围岩交代改造的产物,为直接找矿标志。
(3)三叠纪涅如组地化剖面岩石测量结果显示,该组本身Pb、Zn元素含量较高,是找矿的地层标志。
(4)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南界断裂严格控制着含矿地层涅如组的北界及西界分布,同时该组中小型的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是找矿的构造标志。
7进一步工作建议及找矿方向
初步工作结果表明,该矿点是一个以锌为主的铅锌矿点;矿化不仅仅分布在石英脉内,石英脉的围岩中也具有较好的矿化,缺少圈边样的情况下仍可圈定16m厚的铅锌矿体,说明该区域成矿条件优越,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可在TC4附近增加工程揭露,同时考虑安排磁法和电法工作,以确定石英脉的延伸方向,查清是否有隐伏断裂或岩体存在。同时结合该区的区域资料与地质条件,扩大范围寻找与此类石英脉有关的矿化线索。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121231)
参考文献
[1]黎彤,倪守斌.1997.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化学元素丰度.地质与勘探.33(1):31~37.
[2]《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编委会. 2010. 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02.
[3]翟裕生等.2011. 矿床学(第三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413.
[4]李奋其等.2011.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基础地质综合研究成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