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金材料的合成及其对HepG2细胞放射增敏的影响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h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合成新型纳米金复合物GAL-PEG-GNPs,探讨其体外放射增敏效应及增敏机制。

方法

制备GAL-PEG-GNPs并进行表征。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GNPs组和GAL-PEG-GNPs组。CCK-8法检测GAL-PEG-GNPs的细胞毒性,并计算IC50值;TEM和ICP-MS检测细胞对2种纳米材料的摄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增敏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免疫蛋白印迹分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变化;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表达水平。

结果

GNPs和GAL-PEG-GNPs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峰分别位于520和530 nm,GNPs和GAL-PEG-GNPs的直径分别为(22.6±2.12)和(32.0±1.41)nm。GAL-PEG-GNPs的细胞毒性与GNPs类似(P>0.05),IC50值分别为5.001和4.997 μg/ml。GAL-PEG-GNPs被HepG2细胞的摄取量高于GNPs。GNPs和GAL-PEG-GNPs的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46和1.95。细胞经过处理后,处于G2/M期的比例明显提高(t=14.20,P<0.05)。GNPs组和GAL-PEG-GNPs组Cytochrome C、Bax、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Bcl-2的表达呈现降低趋势。GAL-PEG-GNPs组CAT、SOD、总GSH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t=12.34、29.39、12.85,P<0.05)。

结论

GAL-PEG-GNPs对HepG2细胞具有较好的放射增敏效应,增敏机制可能与GNPs诱导大量自由基产生,进而启动凋亡基因程序有关。

其他文献
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敌人。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肥胖与结直肠癌、食管癌、肾癌和子宫内膜癌等许多肿瘤的发生相关。但其导致肿瘤发生风险增加的机制尚未完全揭示。瘦素、脂联素是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类激素,参与机体能量代谢,在影响肿瘤生长的多个环节日益受到重视。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在电子结肠镜及内窥镜超声小探头扫描下的特征,以指导直肠类癌诊治方案的选择。方法对34例电子结肠镜下怀疑直肠类癌的患者进行内窥镜超声小探头检查,了解肿物的来源、层次、大小、密度、边界、浸润深度及黏膜下层完整性,结合经肛门彩色超声及CT或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指导直肠类癌的治疗(内窥镜下黏膜剥离术或外科切除)。结果本组34例直肠类癌的患者超声小探头示,肿物直径小于0.5 c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受体(LPA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LPAR1、LPAR2、LPAR3的mRNA和蛋白在82例乳腺癌组织、55例乳腺腺瘤组织及37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PA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PAR2和LPAR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术后干预对子宫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为针对性改善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86例子宫颈癌患者按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43例。术后对干预组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包括心理评估和个体教育、盆底康复治疗、开通服务热线并定期随访,共干预3个月。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自编问卷、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盆底功能问卷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干预组子宫颈癌患者术后
循环肿瘤细胞(CTC)是一种自发或因手术、穿刺等引起的从肿瘤病灶脱落入血的恶性肿瘤细胞。近年来,随着对CTC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检测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临床上,CTC作为新兴的生物学标志物,在肿瘤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目前CTC富集和分析技术,并阐述CTC与肿瘤之间的关系。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埃克替尼一线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展后加量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一线给予埃克替尼靶向治疗后疾病出现缓慢进展、给予原药加量治疗的EGFR突变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9例患者一线埃克替尼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9.5个月,加量(250 mg,3次/d)后的中位PFS时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中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在胰腺癌术后复发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30例胰腺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PET-C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MTV、TLG及其他预后相关因素与胰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前18F-FDG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降低误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的男性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结果该患者行甲状腺全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1个月行131I核素治疗,术后3个月出现肿瘤局部区域复发和肺部转移,术后4个月局部复发病灶导致吞咽、呼吸困难,生命质量差,术后5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
近年来,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及相关临床试验一直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研究热点。随着对NHL免疫治疗研究的深入,新型免疫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推出,且多项药物的早期研究显示出了临床获益。文章从细胞表面抗原的靶向单克隆抗体、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靶向治疗及淋巴瘤微环境的靶向治疗等方面对NHL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特征性的t (15; 17)(q22; q21)染色体易位,其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或凋亡,使APL成为第一种可以治愈的白血病。自噬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代谢方式之一,最近有研究显示自噬在ATRA/As2O3诱导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可能影响APL对药物诱导凋亡作用的敏感性。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