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集团具有经济规模大、企业层级多、控制环节多、管控难度大、涉及风险复杂等特点,积极开展可行、高效的内部审计,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集团整体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本文基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特点和发展规划进行思考和探索,希望对企业集团内审工作者提供帮助或借鉴。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目标定位
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日趋规范,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一些企业集团的内审工作重心正在逐步转移,传统的财务审计更多的由社会审计机构承担,内审的工作重点正在尝试向管理审计发展。企业集团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内部审计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将监督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企业集团治理,提供有效的风险防控,为实现企业集团经营目标提供增值服务。
为此,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应加大力度转型调整,应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型,提前预警、防范风险,帮助企业集团实现决策科学化;应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通过审查业务流程帮助企业提高运行效率,逐步向增值型内部审计转型,助力企业实现价值增长。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为保证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应通过有效的组织设置和制度设计来明确和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保障其顺利完成审计任务。通常的做法是,集团总部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形成直接领导关系,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集团审计部门应区别于其他职能部门,在业务上直接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向审计委员会和集团领导层汇报工作,日常行政管理可由分管副总主持,形成业务与行政双线管理。审计委员会由集团董事构成,负责人由外部董事担任,代表董事会对企业集团经济活动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是处于决策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监督系统。应明确赋予集团审计部门对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审计监督的权限,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职能规划
现代大型企业集团是由众多企业构成的结合体,各成员企业存在着层次较多、关系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时存在横向与纵向的管理关系,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便是如此,互有交叉重叠。因此,要厘清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能关系,应通过集团层面的管理制度,明确审计部门权限范围,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内审职能有效运行。
对于审后事项的跟踪整改,应明确划分职责,其他职能部门处于纵向管理链的顶端,在其职能管辖范围内更具专业水平,更具推动整改的职业胜任能力,可由相应职能部门根据审计提出的问题,负责跟踪、监督被审单位开展整改,审计部门负责整改反馈结果的复核。
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内容
传统的财务审计逐渐由社会审计机构承担,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要向管理审计转型,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集团内部审计结合企业集团实际情况,可围绕业务流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营业绩审计、招投标审计、舞弊行为检查等方面对审计工作内容进行规划,下面介绍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审计内容。
(一)业务流程审计
集团审计工作向管理审计转型过程中,可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尝试性的开展业务流程审计,如采购和付款流程审计、销售和收款流程审计等,审计关注的重点应向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流程和控制环节转移,如关注销售回款对账环节管理、实物资产管理、应收款项信用期控制等业务流程。审计部门应根据集团各职能部门制定的规则及标准,结合被审计企业的管理制度,开展业务流程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包括离任、任中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为企业集团管理、考核、任用企业领导人员提供重要依据。对于资金(资产、资源)量大的重点单位,以及掌握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和管理权等关键岗位领导人员的履职情况,审计部门应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形成领导任中、离任两方面并重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审计中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对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或检察机关。
(三)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
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审计活动中密切关注企业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并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动,获取企业舞弊行為线索,但由于内部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机关而言缺少必要的行政执法权,并非专为检查舞弊行为而进行,故内审部门应在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下,与专业舞弊调查人员、法律顾问及其他专家保持必要的沟通,根据获得的检查线索,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对相关事项进行检查,出具舞弊行为审计报告。
五、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保障要素
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集团领导层的信任与支持密不可分,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升内审职能的效率性及效益性。如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可建立由主要领导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内部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只有健全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切实发挥内部审计服务企业集团管理监督、促进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审计部)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目标定位
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日趋规范,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一些企业集团的内审工作重心正在逐步转移,传统的财务审计更多的由社会审计机构承担,内审的工作重点正在尝试向管理审计发展。企业集团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内部审计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将监督融入企业风险管理、企业集团治理,提供有效的风险防控,为实现企业集团经营目标提供增值服务。
为此,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应加大力度转型调整,应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型,提前预警、防范风险,帮助企业集团实现决策科学化;应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通过审查业务流程帮助企业提高运行效率,逐步向增值型内部审计转型,助力企业实现价值增长。
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模式
为保证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应通过有效的组织设置和制度设计来明确和强化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保障其顺利完成审计任务。通常的做法是,集团总部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形成直接领导关系,充分体现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集团审计部门应区别于其他职能部门,在业务上直接受审计委员会领导,向审计委员会和集团领导层汇报工作,日常行政管理可由分管副总主持,形成业务与行政双线管理。审计委员会由集团董事构成,负责人由外部董事担任,代表董事会对企业集团经济活动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是处于决策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监督系统。应明确赋予集团审计部门对各职能部门、分子公司审计监督的权限,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职能规划
现代大型企业集团是由众多企业构成的结合体,各成员企业存在着层次较多、关系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时存在横向与纵向的管理关系,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便是如此,互有交叉重叠。因此,要厘清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能关系,应通过集团层面的管理制度,明确审计部门权限范围,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内审职能有效运行。
对于审后事项的跟踪整改,应明确划分职责,其他职能部门处于纵向管理链的顶端,在其职能管辖范围内更具专业水平,更具推动整改的职业胜任能力,可由相应职能部门根据审计提出的问题,负责跟踪、监督被审单位开展整改,审计部门负责整改反馈结果的复核。
四、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内容
传统的财务审计逐渐由社会审计机构承担,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要向管理审计转型,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集团内部审计结合企业集团实际情况,可围绕业务流程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营业绩审计、招投标审计、舞弊行为检查等方面对审计工作内容进行规划,下面介绍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审计内容。
(一)业务流程审计
集团审计工作向管理审计转型过程中,可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尝试性的开展业务流程审计,如采购和付款流程审计、销售和收款流程审计等,审计关注的重点应向企业经营管理的业务流程和控制环节转移,如关注销售回款对账环节管理、实物资产管理、应收款项信用期控制等业务流程。审计部门应根据集团各职能部门制定的规则及标准,结合被审计企业的管理制度,开展业务流程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对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包括离任、任中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为企业集团管理、考核、任用企业领导人员提供重要依据。对于资金(资产、资源)量大的重点单位,以及掌握重要经济决策权、执行权和管理权等关键岗位领导人员的履职情况,审计部门应加大任中审计力度,形成领导任中、离任两方面并重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审计中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对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或检察机关。
(三)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
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审计活动中密切关注企业可能发生的舞弊行为,并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动,获取企业舞弊行為线索,但由于内部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机关而言缺少必要的行政执法权,并非专为检查舞弊行为而进行,故内审部门应在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下,与专业舞弊调查人员、法律顾问及其他专家保持必要的沟通,根据获得的检查线索,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对相关事项进行检查,出具舞弊行为审计报告。
五、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保障要素
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与集团领导层的信任与支持密不可分,应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升内审职能的效率性及效益性。如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可建立由主要领导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内部审计等部门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只有健全相应的组织协调机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才能切实发挥内部审计服务企业集团管理监督、促进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审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