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说博寓 说林生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asd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先秦寓言的典型代表韩非子寓言为例,通过对其寓言作品的细致分析和理论阐释,概括归纳出其鲜明的寓言风格和艺术特色,使人们对先秦韩非子的寓言创作有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以见出先秦寓言乃至先秦文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先秦 韩非子 寓言 艺术特色
  
  对于先秦诸子之文,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战国之时,百家争鸣,诸子横议,一时间说辞辩理、著书立说蔚然成风,出现了古代文学的一次大繁荣、大发展,诸子之文也成为了先秦文学的一大代表。然而,提起先秦诸子的寓言,恐怕人们就知之甚少了。其实,它们虽然只是诸子之文的添头衬尾,并非主流,却同样也构筑起文学史上另一道独特的景观,并以“先秦式”的寓言在古代寓言文学史上幻化出夺目的奇光异彩。韩非子寓言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典型代表之一。
  寓言这一文学样式在我国大致产生于春秋末年,形成于战国初期,先秦时期臻于成熟,并出现了古代寓言史上最繁荣的一次高峰。而韩非子寓言的出现,更是将先秦寓言的发展推上了全盛时期,并以其卓越的寓言创作成就成为了诸子寓言的杰出代表。《韩非子》中的寓言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前代,已多达300余则。其中有200余则集中在其《储说》的六篇中,形成了既有系统又相对独立的寓言群;另有约60余则集中于《说林》中,其他则散见于《喻老》、《十过》、《五蠹》等篇章中。韩非为人口吃,不善言辩,因此寓言就成为他进行阐理说教的有力武器。他的寓言也带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是直接为宣传其法制思想服务的。总之,韩非子的寓言全面展示了其思想风貌,是法家集大成思想的具象化,并将寓言的政治说教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深入广泛地论述了其法、术、势的政治观,以道为主的世界观和深邃的哲理思想。概观韩非子的寓言创作,有以下几点艺术特色:
  
  1. 针砭时弊,入木三分——现实性
  
  前面说到,韩非子寓言具有鲜明的政治功利性,主要用于针砭时弊,宣传其政治主张,从艺术上看,他更是把寓言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上了新的高峰。比起其他诸子著作,韩非寓言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则更加犀利尖刻,入木三分,显示出峭拔峻削的艺术风格。这一点与庄子寓言大不相同:庄子寓言是通过夸张怪诞的想象、奇幻迷离的境界和汪洋恣肆的文风阐述其哲理思想,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而韩非子寓言则恰恰相反,他深深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中,通过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犀利的笔锋,为人们展示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世态风情画,透露出显著的现实主义风格。如针对儒家所主张的“法先王”的观点,韩非子创作了“自相矛盾”和“守株待兔”两则形象的寓言,给以尖刻的讽刺和批判,并收到显著效果;针对普遍存在的人性自私的社会问题,韩非子举出了“夫妻祷者”的寓言,无情地揭开了罩在夫妻关系上温情脉脉的面纱,极具现实主义意味。
  
  2. 寓集成群,独树一帜——独创性
  
  韩非子寓言在寓言体制变革上最大的贡献就是首创了“寓言群”的结构方式,用群体集结的寓言来阐述哲理,从而使寓言这种文体真正开始获得独立的地位。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篇中说:“韩非著博喻之富。”这大概是指这些“寓言群”的运用。韩非子的寓言主要集中在《储说》篇和《说林》篇中,它们可算得上是他创作的故事集。据学者陈蒲清统计,《内储说上》就用了49个寓言宣传“七术”,以告之统治者如何用严刑厉法和各种权术来驾驭群臣;《内储说下》用了50个寓言来论说“六微”以提醒统治者不可忽视臣下的一举一动,防止被利用和出卖;《外储说》四篇运用了110多个寓言,从20个方面阐述了封建专制的法则和权术。《说林》的上下两篇,虽然不像《储说》中那样有系统的“寓言群”,但它可以算是独立成篇的寓言集,这毕竟是前所未有的。不管怎么说,韩非子寓言中的“寓言群”的使用是具有独树一帜的开创性的,标志着寓言开始走向独立。
  
  3. 博引史料,借古喻今——历史性
  
  同西方以动物寓言为主的传统相对,中国古代寓言多以人物为主,而且常以历史故事作为素材,这一点在韩非子寓言中最为突出。《韩非子》一书中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寓言约占其全部寓言的百分之八十,而动物寓言则少得可怜,仅有“涸泽之蛇”、“三虱争讼”等几篇而已。韩非子寓言的历史题材多出自前代或当代的作品。据统计,源于《左传》的故事有35则,源自《战国策》的有37则,这些故事被韩非子引入其寓言中,经过加工、改编和再创造,成为宣传其政治主张的有力武器。例如《外储说上》篇中“宋襄公战于谷”的寓言,就直接取材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泓之战”,但与原著相比,时间、地点、情节都略有改变,主要为了突出“慕仁义之祸”的主题。由于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使得韩非子寓言显得严肃庄重,从而与庄子寓言“奇诡怪谲”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韩非子寓言在选材上博引史料、借古喻今的特点体现了逼真的生动性。
  
  4. 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形象性
  
  韩非子寓言以人物寓言为主,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用得不少,并且成就显著。韩非子善于抓住人物外在表现和心理特征,进行形神兼备的细致描写,并且附以丰富生动的情节和细节刻画,从而使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给人留下鲜明而生动的印象。有的寓言寥寥数语,仅用一两处点睛之笔就将人物的情态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比如《外储说在下》中“矜裘荣衣”的寓言:齐有狗盗之子,与刖危子戏而相夸。盗子曰:“吾父之裘独有尾。”危子曰:“吾父独冬不失裤。”这里仅用两个“独”字便绘形绘色地把狗盗之子与刖危之子不知羞耻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韩非子寓言中,人物主要可分为历史人物和现实人物两类。在历史人物中,有不少我们熟悉的面孔,如尧舜、文武、齐桓公、晋文公、管子、孔子、扁鹊,他们不少已被改变形象,成为其宣传法家思想的代言人。如《内储说上》中的寓言“鲁人烧积泽”,就把孔子由文质彬彬的学者变成了名威正法的法术之士,从而巧妙地借儒家圣人之口为其法家思想服务,足以见出韩非子的过人之处。在另一类现实之中,最突出的是愚人形象。这类形象主要包括两种人,一是郑人,一是宋人。写郑人的最多,达到九则;写宋人也有八则之多。他们都被作者刻画得愚蠢拙笨,丑态百出,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已经成为寓言中的经典。总之,韩非子对人物的刻画确实达到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境地,体现了鲜明的形象性。
  综上所述,韩非子寓言就是一个百花园,那里万紫千红、争奇斗艳,可谓纵横捭阖、异彩纷呈,取得了他人不可企及的巨大成就。一方面,它作为韩非子用于阐理说教的手段和政治斗争的武器,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地宣扬了法家的观点,促进了正义斗争的进行;另一方面,它也使得韩非子的散文创作更加生动顺畅,富于文采,并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经典的寓言素材和独到的创作手法。
  总言之,韩非子寓言作为我国先秦寓言发展史上的一座峻岭奇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创作风格,实不愧为中国古代寓言的精华。它以其卓然超群的现实主义特色与以浪漫主义著称的庄子寓言并驾齐驱,并将先秦寓言的发展推向了顶峰,给世人展示出一个个绚丽多姿的寓言世界。
  
  参考文献:
  [1]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
  [2]徐安怀.中国古代寓言选注.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
  [3]刘灿.先秦寓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4]郭丹,黄培坤.寓言智慧.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5]北大中文古典文献专业.中国古代寓言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07年河南省(实验区)中考作文题进行分析,指出考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今后写作教学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审题 建设作文 教材 作文教学改革    2007年河南中考已是尘埃落定,回过头来审视整个评卷过程,感慨颇多。九年义务教育“磨一剑”,三年初中课改绘新篇。“东风漏消息,万物有精神”。作为实验区第一届初中毕业生的升学考试,它稳中有变,变中求稳,在科目设置和分值分配方面
摘 要:神经语言学是探讨语言和脑关系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个体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即言语产生、言语理解和言语交际的心理机制。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形成背景、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从不同角度共同为揭开人类语言的奥秘不断探索。  关键词:神经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神经机制 心理机制 语言学    1. 引言    二十世纪语言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是由描写转向解释。
关键词:农村;政治稳定;社会流动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7 — 0084 — 03   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提到农村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钟摆”角色,既可以成为稳定的根源也可以成为革命的根源〔1〕p89。近年来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格局总体稳定。但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区
摘 要:多媒体技术因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和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使学生对事物及其变化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变得较为容易,从而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不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与实践上都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以科学课堂教学为例,分析当今普遍存在的多媒体使用误区。  关键词:多媒体 科学教学 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进教室工程的实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
摘 要: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教学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本项目重点对公共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改革以来的运行情况和师生评价进行研究,选择北京市某“双一流”大学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师生同步调查。分析案例教学的师生态度、预期和行动,从认知与实施两个方面调研相关群体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并提出开发公共管理教学案例库、丰富案例教学课堂形式、创新案例教学考核方式、形成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范式是未来改进的重点。  
摘 要:CNBECT 于2007年4月14日在全国第一次举行,许多考生在口试环节中,由于心理问题、技巧问题和英语基础较差等原因出现了各种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以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CNBECT 口试 心理问题 技巧问题 英语基础 对策    一、 引言    CNBECT(China 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 Test),全国国
又一年的高中证书会考工作已经结束,浙江省嵊州市黄泽中学在市教研室的领导下,在“会考办”的悉心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全学年会考工作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在一月份的高三会考和六月份的高一、二会考中都实现了零差错。至2007年1月会考为止,学校创记录地实现了连续8个学期答卷I填涂零差错,这在全绍兴市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学校两次被评为绍兴市级会考工作先进集体、两次被评为
摘 要:本文讨论了线性算子保积、保Hadamard积、保Kronecker积的定义,即L(AB)=L(A)L(B)则L是保积的线性算子,L(A B)=L(A) L(B)L是保Hadamard积的线性算子,L(A)×B=A×L(B)则L是保Kronecker积的线性算子,得到了判断数域F上保积、保Hadamard积、保Kronecker积的充分必要条件,即对于任意的A∈M (F),L是保积的线性算子
摘 要:对“我恨出题的老师”背后的反思,意在供高考命题者及高中老师借鉴:作文命题一定要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想写有情可抒。  关键词:高考作文题 反弹琵琶 由恨生爱    “我恨出题的老师”,一考生写在《诗意地生活》文题下的第一句话,似一颗冲出枪口的子弹迅疾击中了阅卷者麻木而失望的脑袋,震惊、痛苦;平静之余,又不由得不认真面对,理性反思。是啊,这话引出了来自高中教学第一线的阅卷者,特别是
摘 要:许春樵以长篇新作《男人立正》探究当下社会人的精神病象,以一种深沉的批判激情向人们展示了人如何活得高尚,拒绝将道德的审判延迟至小说之外,并当庭宣判: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卑贱。  关键词:存在 道德关怀 良知    人在世界中存在:这是海德格尔不厌其烦地论证过的常识性命题,中国人很简洁的说法就是,人生在世。人本来纠缠于与世界“打交道”的“烦”之中。所谓“烦”,在我看来,或曰实践,或曰活着。余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