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对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对传统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病进行彻底的变革,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但在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一些缺憾、困惑和问题。本文从教学存在问题、存在原因、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政治;思品课程;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开始向成年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然而,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就这些问题及对策与教育同仁作些探讨。
一、新时期思想品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视不够。
具体表现在:一是课时量不足。按课程计划初中思想品德每周3节,但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初一、初二只排了2节,每学期一个年级就少20余节课,教学任务老师难于完成,这也会导致基础知识难于落实,学生能力培养受到影响。二是对起始年级重视不够。一些学校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业绩的考核往往只注重毕业年级,忽视起始年级,常常导致起始年级平时作业量过少或根本就无作业,基础知识过关工作欠扎实,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等受到一定影响。
(二)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质量还有待提高。
教学计划对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不够,计划的针对性,措施的创新性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1)教学观念落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面对新的课程编排和教学理念,面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有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沿用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思考问题,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三维目标的达成。
(2)部分教师对教材处理过于肤浅,重教材轻课标。部分教师对教材处理过于简单化,没有对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往往一节课不到20分钟就解决了问题。而且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等随意性很大,课堂教学主题模糊,过程散乱。
(3)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轻车熟路,部分教师还是老一套教学方法,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师“霸权”现象普遍。
(4)教学手段单一化。不少教师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认识不足,仍是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照本宣科,不主动运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使得学校的先进教学资源闲置。
(三)教学研究不够深入。
一是教师忙于具体事务的多,用于研究的时间少;二是教研活动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不够;三是研究果少,理论高度不够。
(四)课堂教学改革力度还不大。
突出的问题是教学深度不够,学生参与面不宽,照本宣科的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这些都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主原因
(一)应试教育思想较重。
由于思想品德课在中考中分值不高,相当于语数外等学科的1/3。学校往往从应试方面考虑的多,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受到忽视,包括部分班主任教师和学生,也常常表现出不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想。另一方面,任课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较多,对思想品德课的育人作用有所降低。
(二)部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所放松。
特别是新课改后,学校对教师备课要求有所降低,一般情况下,教龄6年以的教师都可以写简案,但简到什么程度,学校往往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部分教师的教案是过于简单;其次是由于大班额的情况还存在,学生多,部分教师的作业批改不到位;另外,教学常规检查放得过宽,常常是流于形式。
(三)新教师和兼职教师占有较大比例。
就全县来看,通过对思品课教师的抽样调查发现,没送过初三毕业班的还占23%,初级教师职务占30%,教学跨学科和任行政职务等兼职的占35%以上,如果加上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要占60%以上。部分教师工作量大,对教学研究的深度及教师的专业化都受到一定影响。
(四)学校现代教学设备设施不足。
很多学校计算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少,办公条件差,也影响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利用和教学改革的深度。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原因,从一小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三、新时期中课堂教学对策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对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对传统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病进行彻底的变革,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新课程改革,不只体现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亲和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就是要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追求民主,平等,有序,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阵地。因此,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魅力,把爱心,微笑,趣味,鼓励带进课堂,增强自身的亲和力。
(二)以人为本,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新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在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认识,着眼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尊重中学生的思想需要。从高位思考角度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多与中学生交流、沟通、讨论,打开他们的思想世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同时,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坚持将继承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采取创新性的手段和措施来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逐步走上和谐发展的轨道。
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品德课所体现的价值理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品德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理解起来很困难。思想品德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产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厌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的认同与接受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注重他们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的轨道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思想品德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思想品德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专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变的直接、形象且生动。增强教学趣味性,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1)课的导入要新颖。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自然,新颖,诱人的导入方式,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做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的心理,我经常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名人轶事来导入新课。
(2)采用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
(3)尽量满足学生需要。
心理学词典解释:“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他,使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兴趣不是先天具备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把握好引导的分寸。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能过高过急,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好学生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认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教学现实,与时俱进地吸纳包含时代内涵的新知识,为中学生的思想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通过交互的探讨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一方面,教师要身先垂范,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模范。另一方面,教师要勇于进取,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教育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一是要加强对课程标准、考纲、先进教学经验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的精神实质,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二是要加强对教材、中考试题以及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研究,要树立“问题即课题,教育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理念,切实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此外,要及时充实教师新的知识和扩大信息源问题。
(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品德、信念、价值观。
(1)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吸引心、眼;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模拟表演,身临其境;开拓视野,延伸课堂等。教学中更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是现代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
①要注意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不同的年龄段来创设,切忌牵强附会,让情境成为课堂的“摆设”或使情境庸俗化。②目的要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发现问题的所在,明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基本的心理知识,切忌在情境中“兜圈子”、“绕远路”,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课前备学生,不要认为我知道什么,学生就知道什么,要避免闭门造车、脱离学生实际。③针对性强。问题情境要与本课题的主题相符,不能离题太远。④主题鲜明。情境的指向要明确,牵涉面不要太广,以免学生无从下手。⑤贴近学生实际。情境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话讲。
(2)提高教学常规工作质量。教学计划要重视对考纲、学情的分析,要增强计划的针对性。备课要尽量根据教材要求和学情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原有教案,也必须根据教材变化、社会最新科技发展以及学情的不同有所调整和改进。教案要突出重点,详略适当,注重实效,避免抄袭,避免将教学设计写成课堂教学实录或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作业批改要尽可能细化。
(3)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让学生动脑动手。教师的教学要教得有效,讲解一定要精,要努力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之处必讲;“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其次,要让学生学得愉快。任课老师要不断增强学科素养,敏于发现课程资源,勤于积累课程资源,努力丰富自己的“课程资库”,教学充满激情,努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另外,教师不仅是关注优秀生,更要关注中等生和学困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4)科学训练,提高能力。练习内容上要重视基础,注重应用;题型上,要针对中考要求,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训练;在深难度上,要坚持实施“双中战略”,防止偏题、怪题;在作业量上要精心组合,做到少而精;训练时间上要统筹安排,课堂训练和专项训练紧密结合等,加强基础知识的过关,努力做到基础知识每框清、每课清、每单元清,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
(5)加强各种指导。对初一年级学生,特别是对中差生,一定要加强指导,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进校第一天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工作。一是学法指导。要指导好学生善于预习,作好课堂笔记,及时纠正作业错误,主动清理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二是答题指导。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常见试题特点,掌握审题、解题方法,善于答准采分点;三是心理指导。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要多交流、多沟通,让他们能体验到老师的关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过重心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单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和教材的“炒作”,形成了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书本转的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思想品德课要能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方法就能轻易做到这一点;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人机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并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它能把过去单一的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可有较扩大知识面,增加主体参与的选择性;它可把教学内容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过程。此个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即真正体现出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多元型的教改思路,构筑起全方位的教学格局,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出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可喜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
[2] 王继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理论”新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6).
关键词:初中政治;思品课程;政治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开始向成年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然而,在推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就这些问题及对策与教育同仁作些探讨。
一、新时期思想品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视不够。
具体表现在:一是课时量不足。按课程计划初中思想品德每周3节,但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初一、初二只排了2节,每学期一个年级就少20余节课,教学任务老师难于完成,这也会导致基础知识难于落实,学生能力培养受到影响。二是对起始年级重视不够。一些学校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业绩的考核往往只注重毕业年级,忽视起始年级,常常导致起始年级平时作业量过少或根本就无作业,基础知识过关工作欠扎实,学习习惯培养和学习方法指导等受到一定影响。
(二)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质量还有待提高。
教学计划对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不够,计划的针对性,措施的创新性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1)教学观念落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面对新的课程编排和教学理念,面对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仍然有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沿用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思考问题,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三维目标的达成。
(2)部分教师对教材处理过于肤浅,重教材轻课标。部分教师对教材处理过于简单化,没有对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往往一节课不到20分钟就解决了问题。而且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等随意性很大,课堂教学主题模糊,过程散乱。
(3)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由于对传统教学方法轻车熟路,部分教师还是老一套教学方法,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师“霸权”现象普遍。
(4)教学手段单一化。不少教师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认识不足,仍是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照本宣科,不主动运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使得学校的先进教学资源闲置。
(三)教学研究不够深入。
一是教师忙于具体事务的多,用于研究的时间少;二是教研活动对问题的深入探讨不够;三是研究果少,理论高度不够。
(四)课堂教学改革力度还不大。
突出的问题是教学深度不够,学生参与面不宽,照本宣科的多,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这些都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的主原因
(一)应试教育思想较重。
由于思想品德课在中考中分值不高,相当于语数外等学科的1/3。学校往往从应试方面考虑的多,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受到忽视,包括部分班主任教师和学生,也常常表现出不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思想。另一方面,任课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较多,对思想品德课的育人作用有所降低。
(二)部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有所放松。
特别是新课改后,学校对教师备课要求有所降低,一般情况下,教龄6年以的教师都可以写简案,但简到什么程度,学校往往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部分教师的教案是过于简单;其次是由于大班额的情况还存在,学生多,部分教师的作业批改不到位;另外,教学常规检查放得过宽,常常是流于形式。
(三)新教师和兼职教师占有较大比例。
就全县来看,通过对思品课教师的抽样调查发现,没送过初三毕业班的还占23%,初级教师职务占30%,教学跨学科和任行政职务等兼职的占35%以上,如果加上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要占60%以上。部分教师工作量大,对教学研究的深度及教师的专业化都受到一定影响。
(四)学校现代教学设备设施不足。
很多学校计算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少,办公条件差,也影响了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利用和教学改革的深度。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和原因,从一小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三、新时期中课堂教学对策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对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对传统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病进行彻底的变革,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一)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新课程改革,不只体现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亲和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就是要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追求民主,平等,有序,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阵地。因此,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增强自身的魅力,把爱心,微笑,趣味,鼓励带进课堂,增强自身的亲和力。
(二)以人为本,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新时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在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认识,着眼于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从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尊重中学生的思想需要。从高位思考角度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多与中学生交流、沟通、讨论,打开他们的思想世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同时,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坚持将继承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相结合,采取创新性的手段和措施来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逐步走上和谐发展的轨道。
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品德课所体现的价值理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品德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理解起来很困难。思想品德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产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厌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的认同与接受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注重他们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的轨道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思想品德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思想品德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专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变的直接、形象且生动。增强教学趣味性,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1)课的导入要新颖。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自然,新颖,诱人的导入方式,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做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的心理,我经常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名人轶事来导入新课。
(2)采用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
(3)尽量满足学生需要。
心理学词典解释:“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他,使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因此,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兴趣不是先天具备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把握好引导的分寸。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能过高过急,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落实好学生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四)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在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认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教学现实,与时俱进地吸纳包含时代内涵的新知识,为中学生的思想注入丰富的时代内涵,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与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通过交互的探讨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一方面,教师要身先垂范,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锋模范。另一方面,教师要勇于进取,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教育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一是要加强对课程标准、考纲、先进教学经验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的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的精神实质,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二是要加强对教材、中考试题以及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研究,要树立“问题即课题,教育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理念,切实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此外,要及时充实教师新的知识和扩大信息源问题。
(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品德、信念、价值观。
(1)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吸引心、眼;妙用漫画,寓教于乐;模拟表演,身临其境;开拓视野,延伸课堂等。教学中更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是现代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
①要注意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课程的内容和不同的年龄段来创设,切忌牵强附会,让情境成为课堂的“摆设”或使情境庸俗化。②目的要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发现问题的所在,明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基本的心理知识,切忌在情境中“兜圈子”、“绕远路”,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课前备学生,不要认为我知道什么,学生就知道什么,要避免闭门造车、脱离学生实际。③针对性强。问题情境要与本课题的主题相符,不能离题太远。④主题鲜明。情境的指向要明确,牵涉面不要太广,以免学生无从下手。⑤贴近学生实际。情境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话讲。
(2)提高教学常规工作质量。教学计划要重视对考纲、学情的分析,要增强计划的针对性。备课要尽量根据教材要求和学情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对于原有教案,也必须根据教材变化、社会最新科技发展以及学情的不同有所调整和改进。教案要突出重点,详略适当,注重实效,避免抄袭,避免将教学设计写成课堂教学实录或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作业批改要尽可能细化。
(3)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多让学生动脑动手。教师的教学要教得有效,讲解一定要精,要努力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核心问题必讲、思路方法必讲、疑难之处必讲;“三不讲”:即学生已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其次,要让学生学得愉快。任课老师要不断增强学科素养,敏于发现课程资源,勤于积累课程资源,努力丰富自己的“课程资库”,教学充满激情,努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另外,教师不仅是关注优秀生,更要关注中等生和学困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4)科学训练,提高能力。练习内容上要重视基础,注重应用;题型上,要针对中考要求,选择典型试题进行训练;在深难度上,要坚持实施“双中战略”,防止偏题、怪题;在作业量上要精心组合,做到少而精;训练时间上要统筹安排,课堂训练和专项训练紧密结合等,加强基础知识的过关,努力做到基础知识每框清、每课清、每单元清,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
(5)加强各种指导。对初一年级学生,特别是对中差生,一定要加强指导,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进校第一天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工作。一是学法指导。要指导好学生善于预习,作好课堂笔记,及时纠正作业错误,主动清理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二是答题指导。要让学生深入了解常见试题特点,掌握审题、解题方法,善于答准采分点;三是心理指导。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要多交流、多沟通,让他们能体验到老师的关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过重心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六)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单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和教材的“炒作”,形成了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书本转的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思想品德课要能吸引学生,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方法就能轻易做到这一点;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人机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并同时参与学习活动,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它能把过去单一的知识表达结构转变为立体的知识展示结构,可有较扩大知识面,增加主体参与的选择性;它可把教学内容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过程。此个学生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即真正体现出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出一条开放型、多元型的教改思路,构筑起全方位的教学格局,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学就会出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可喜局面。
参考文献
[1] 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2.
[2] 王继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理论”新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