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史为鉴,剖析晚清中国两所具有代表性的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和福州船政学堂在科学教育课程方面设置的特点,对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尝试提出对当代大学课程设置方面有益的建议,即外语语言学习是起点,科学教育是终点;外语教育要以科学实践为主,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以外语为主;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紧密结合,满足专业需求,建立严格的淘汰考试制度;拓宽英语专业的课程范畴,增加科学教育课程。
[关键词]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外语教育 科学教育
[作者简介]许炎(1978- ),女,安徽六安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江苏 南京 21000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89-02
一、引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外交往的严峻形势以及订立条约以英文为正解的硬性规定,迫使清政府将创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提到议事日程。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奏准于福州成立船政局。两所由洋务派代表人物所创办的新式学堂,其对待科学教育的态度泾渭分明,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同。本文拟从科学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探讨两所学堂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其经验和教训,以期对当代大学课程设置方面有所启发。
二、科学教育
1.京师同文馆与科学教育。中国近代教育发端于洋务运动,其创办的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创立之初,课程就以西语为主,教学方法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教学法”(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主要特点是为以语法为纲,翻译为教学的基本手段。课程设置贯穿始终的是西语和翻译,学生的时间都用在西语的学习和翻译的实践中。在语言基本功夯实的基础上,学生为总理衙门翻译公文和西书,担任对外交涉的现场口译和随团赴外时充当口译员的角色。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单一的翻译型人才已无法满足统治集团在政治上的诉求,这时既懂西语又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受到热捧,特别是懂得西方“坚船利炮”的科学技术人才。以奕訢为代表的洋务派于1866年奏请朝廷批准在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中除了设置西语外,还应设置一些西学,如推算、格致(物理)、制器、尚象等科学教育课程。
京師同文馆于1872年公布新的八年制西学课程。“八年制的西学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外语贯穿始终,翻译是核心。”同文馆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急需的翻译外交人才,其创办目的是满足清政府在对外交涉中能够交流顺畅、不至于在订立条约时因语言文字而吃亏的需求。虽然后期增设了天文算学馆,教习一些科学教育学科课程,但正如洋教习丁韪良所言“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在于文字代表一切,而科学没有丝毫地位”。
科学教育课程没有得到很好实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的传统是重道轻艺,轻视科学技术,洋务进步势力所倡导的向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已经超越了守旧势力所能容忍的极限,动摇了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面对来自顽固派的阻挠,洋务派所推行的西学科学教育课程也是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第二,同文馆地处北京,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西学的兴趣并不浓厚,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四书五经,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才是正途。第三,同文馆创立初期,清政府忙于清剿太平天国,无力拿出更多的银两创立学校,办学经费主要依靠海关。教师的选聘和管理工作都是由海关总税务司幕后操作。同文馆的师资主要是西方的传教士,如林乐知、丁韪良等,他们只是把中国同文馆当作是在中国谋生的跳板。心思不在教学上,由于其具有传教士身份,在教学中,伺机进行宗教布道。
2.福州船政学堂与科学教育。京师同文馆虽然颁布了学习西学的八年制教程,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守旧派的反对,洋教习的不专业等多种原因,科学教育课程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实施,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福州船政学堂所培养出的学员,人才辈出,群贤聚集,如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中学西传第一人陈季同,《茶花女》的翻译者之一王寿昌,“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等。福州船政学堂高素质人才辈出,其成功的原因源于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的紧密结合。
首先,学堂在办学规划中,将外语教学看成是其他专业的学习基础。选用教材是原版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对师资团队严格管理,学堂的管理层始终坚持权操在我,对每位洋教习都制定了严格的合约,使得他们不能像同文馆的洋教习那样,来中国混混而已,而是孜孜不倦地投身于教学中。学员经过几年的外语学习,能够听懂洋教习的讲课。教材是外语,课堂的教学语言是外语,进厂实习或航海实践工作语言都是外语,由此看来,学习和实习的整个过程具有外语交流的真实性,有利于促进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学员外语能力的发展,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重视外语实践,坚持在外语实践中巩固已有的西学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发展外语能力,最终获得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双赢。
其次,福州船政学堂创立之初秉承培养熟练掌握外语的造船、驾驶人才的理念。“福州船政学堂课程内容以科学知识为主,这是它区别于传统封建官学以及书院,也不同于先它而设的京师同文馆的地方”,“福州船政学堂比京师同文馆更多地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学校教育模式,从一开始就以科学课程为主,实施了科学教育”。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主要培养轮船的设计和制造人员,教学语言是法文,课程包括法文、算术、代数、画法几何等。后学堂主要是培养轮船的驾驶人员,教学语言为英文,课程内容包括英文、航海术等19门课程。科学教育课程得到贯彻实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课程学习占课堂教学时间的一半左右;进厂实习以及航海实践大约也有一半的时间;严格的考试制度,从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上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据统计,1866~1911年的45年办学中只毕业五百多人,每届毕业生人数是招生人数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只有学业成绩达到中上的学童才得以毕业。”船政学堂区别于京师同文馆的地方体现在语言学习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学堂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凸显语言学习是其他专业的基础,语言学习为科学教育课程服务,为实践服务的理念。 三、启示
1.外语语言学习是起点,科学教育是终点。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科学教育课程,更加合理地布局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外语语言学习和科学教育课程两者偏颇不得。福州船政学堂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辈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重视外语语言学习的结果。“福州船政学堂的辉煌直接源于其外语教育的成功;没有外语教育的非常成效,就不可能有福州船政学堂的灿烂辉煌。”学堂从创办之初就没有忽略科学教育课程的学习,这成就了学堂成为晚清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科学教育课程自晚清开始实施到如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培养既懂外语又有技术的科技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教育课程的设置在不同高校会有所偏重,但与国外高校合作交流时,语言障碍是很多高校学生头疼的问题。虽然高校大都开设了大学英语课程,但教学效果的监测手段是四、六级考试。四、六级考试在我国高校举办了多年,这对提高全国范围内英语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学好英语具有积极意义,但很多院校把四、六级考试成绩与教师评优、评职称以及学生拿学位证挂钩,导致众多教师把四、六级考试当作指挥棒,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结果是“费时低效”,出现了极端注重书面英语、严重忽略口头表达的哑巴英语现象。
2.外语教育要以科学实践为主,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外语为主。改变当下大学生为了过四、六级考试而学习的局面,教育者要想办法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之初的目的是培养造船和驾驶的人才,而法国在造船领域、英国在驾驶领域都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因此学员得学会法语和英语,才能听懂洋教习的授课以及看懂原版教材,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自己所渴求的造船或驾驶技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时真正有益的学习发生了,学员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起来。
外语学习必须以实践为主,必须是跟自己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科学实践。船政学堂的学员除了在课堂上使用外语与洋教习进行交流和阅读原版教材外,还要用英文做航海日记,做海图作业,根据法语的船图和机器图进行实地施工;进工厂时要用外语与外国技术工人进行日常技术探讨。语言能力经过科学实践检验,突飞猛进。
当下许多高校科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引进了双语教学的理念。笔者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旁听过许多双语课堂的教学,所谓的双语也就是PPT等讲义用英文制作,教师用英文读讲义,课程内容还是用汉语进行教学,外语学习和科学教育课程实际上是分开的,所谓的双语教学流于形式。从京师同文馆中可看到大量的英语实践是教学效果的保证;从福州船政学堂可看到,外语学习是为了保证科学教育课程能够顺利实施,创造自然的学习环境,用外语教习科学教育课程。
3.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紧密结合,满足专业需求,建立严格的淘汰考试制度。高校管理者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意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紧密结合,紧跟时代,面向国际化,引进外籍专家,或培训专业教师能够用外语进行教学科学教育课程,为学生创造自然的语言环境。
高校应聘请外国专家,教习国外最新的科学技术。为了听懂课堂内容,学生上课时用英文提问,课下用英文完成作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争取到国外的工厂实践和学习。这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专业教师不懂英语,英语教师不懂专业知识。学生在与专家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专业的知识、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践,同时在专业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英语能力也能得到同步协调发展。此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高校管理者应建立管理条例,监督专家的教学过程。
大学英语走到了十字路口,再也不能以四、六级考试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准。高校管理者要想出对策,把大学英语与各个专业结合起来。英语教师要与各个专业课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帮助专业教师用英文教习科学教育课程,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大学外语课堂呈现科学教育的元素。
很多高校实行学分制度,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这个学分量代表著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如果课程不及格,学生有补考、跟班重修的机会,最终达到所修习的课程量即可。很少有学校能拿出福州船政学堂的魄力,淘汰不合格的大学生。为了督促学生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淘汰考试制度必不可少。高校管理者实施严格的淘汰制度,使得学生进校后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会在大学四年里只是混混而已,而是在毕业时有一技之长傍身,不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4.拓宽英语专业的课程范畴,增加科学教育课程。从洋务运动创办的两所新式学堂的教学效果来看,优秀人才的外语水平自然不在话下,其日后在各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追根溯源得益于在学堂接受教育时所获得的科学教育。从福州船政学堂走出来的翻译家林纾、语言学家马建忠等著名学者都很好地印证了人们常说的文理不分家。英语毕竟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不是科学,英语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很难,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者在制定英语专业课程时,除了已有的语言和文学课程外,还要考虑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教育课程,使得学生在毕业时,不会由于缺乏相关经济、物理等学科的科学知识而无法胜任一些翻译工作。科学教育课程设置方面不应硬性规定学生学习哪些课程,课程可以采取选修课的形式,学生根据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教育课程。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一定的科学教育素养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择业时,选择余地大,可胜任某一领域的翻译工作。
四、结语
晚清中国,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国门被打开。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启动,其英语教学无疑是我国近代外语教学的开端。”由于科学教育威胁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基础,颁布的八年制西学科学教育课程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其外语教学没有造就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家。而福州船政学堂在强调外语教育的同时,开设大量的科学教育课程,建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呈现出精英教育的特点,约510名毕业生在许多领域都是行业里程碑式的大家。外语与科学相结合,重视实践以及拓宽英语专业课程范畴,这对当代大学课程设置是有所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顾卫星.京师同文馆英语教学历史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
[2]牛道生.英语与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6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冬凌.科学教育在我国近代新式学堂的最早发端辨析[J].教育科学,2003(5).
[5]福建船政学校史志编纂委员会.福建船政学校校志[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
[6]粟进英,段新颖,李淼.中国外语教育的非常史例:福州船政学堂[J].外国语文,2009(5).
[7]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关键词]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外语教育 科学教育
[作者简介]许炎(1978- ),女,安徽六安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江苏 南京 21000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89-02
一、引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外交往的严峻形势以及订立条约以英文为正解的硬性规定,迫使清政府将创立外语学校、培养外语人才提到议事日程。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二十九日,恭亲王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奏准于福州成立船政局。两所由洋务派代表人物所创办的新式学堂,其对待科学教育的态度泾渭分明,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同。本文拟从科学教育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探讨两所学堂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其经验和教训,以期对当代大学课程设置方面有所启发。
二、科学教育
1.京师同文馆与科学教育。中国近代教育发端于洋务运动,其创办的第一所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创立之初,课程就以西语为主,教学方法采用的是“语法—翻译教学法”(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主要特点是为以语法为纲,翻译为教学的基本手段。课程设置贯穿始终的是西语和翻译,学生的时间都用在西语的学习和翻译的实践中。在语言基本功夯实的基础上,学生为总理衙门翻译公文和西书,担任对外交涉的现场口译和随团赴外时充当口译员的角色。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单一的翻译型人才已无法满足统治集团在政治上的诉求,这时既懂西语又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才受到热捧,特别是懂得西方“坚船利炮”的科学技术人才。以奕訢为代表的洋务派于1866年奏请朝廷批准在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中除了设置西语外,还应设置一些西学,如推算、格致(物理)、制器、尚象等科学教育课程。
京師同文馆于1872年公布新的八年制西学课程。“八年制的西学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外语贯穿始终,翻译是核心。”同文馆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急需的翻译外交人才,其创办目的是满足清政府在对外交涉中能够交流顺畅、不至于在订立条约时因语言文字而吃亏的需求。虽然后期增设了天文算学馆,教习一些科学教育学科课程,但正如洋教习丁韪良所言“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在于文字代表一切,而科学没有丝毫地位”。
科学教育课程没有得到很好实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的传统是重道轻艺,轻视科学技术,洋务进步势力所倡导的向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已经超越了守旧势力所能容忍的极限,动摇了封建制度的统治基础。面对来自顽固派的阻挠,洋务派所推行的西学科学教育课程也是如履薄冰,举步维艰。第二,同文馆地处北京,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西学的兴趣并不浓厚,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四书五经,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才是正途。第三,同文馆创立初期,清政府忙于清剿太平天国,无力拿出更多的银两创立学校,办学经费主要依靠海关。教师的选聘和管理工作都是由海关总税务司幕后操作。同文馆的师资主要是西方的传教士,如林乐知、丁韪良等,他们只是把中国同文馆当作是在中国谋生的跳板。心思不在教学上,由于其具有传教士身份,在教学中,伺机进行宗教布道。
2.福州船政学堂与科学教育。京师同文馆虽然颁布了学习西学的八年制教程,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守旧派的反对,洋教习的不专业等多种原因,科学教育课程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实施,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福州船政学堂所培养出的学员,人才辈出,群贤聚集,如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中学西传第一人陈季同,《茶花女》的翻译者之一王寿昌,“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詹天佑等。福州船政学堂高素质人才辈出,其成功的原因源于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的紧密结合。
首先,学堂在办学规划中,将外语教学看成是其他专业的学习基础。选用教材是原版教材与自编教材相结合;对师资团队严格管理,学堂的管理层始终坚持权操在我,对每位洋教习都制定了严格的合约,使得他们不能像同文馆的洋教习那样,来中国混混而已,而是孜孜不倦地投身于教学中。学员经过几年的外语学习,能够听懂洋教习的讲课。教材是外语,课堂的教学语言是外语,进厂实习或航海实践工作语言都是外语,由此看来,学习和实习的整个过程具有外语交流的真实性,有利于促进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学员外语能力的发展,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重视外语实践,坚持在外语实践中巩固已有的西学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发展外语能力,最终获得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双赢。
其次,福州船政学堂创立之初秉承培养熟练掌握外语的造船、驾驶人才的理念。“福州船政学堂课程内容以科学知识为主,这是它区别于传统封建官学以及书院,也不同于先它而设的京师同文馆的地方”,“福州船政学堂比京师同文馆更多地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学校教育模式,从一开始就以科学课程为主,实施了科学教育”。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学堂主要培养轮船的设计和制造人员,教学语言是法文,课程包括法文、算术、代数、画法几何等。后学堂主要是培养轮船的驾驶人员,教学语言为英文,课程内容包括英文、航海术等19门课程。科学教育课程得到贯彻实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课程学习占课堂教学时间的一半左右;进厂实习以及航海实践大约也有一半的时间;严格的考试制度,从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上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据统计,1866~1911年的45年办学中只毕业五百多人,每届毕业生人数是招生人数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只有学业成绩达到中上的学童才得以毕业。”船政学堂区别于京师同文馆的地方体现在语言学习与科学教育的结合,学堂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凸显语言学习是其他专业的基础,语言学习为科学教育课程服务,为实践服务的理念。 三、启示
1.外语语言学习是起点,科学教育是终点。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科学教育课程,更加合理地布局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外语语言学习和科学教育课程两者偏颇不得。福州船政学堂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辈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重视外语语言学习的结果。“福州船政学堂的辉煌直接源于其外语教育的成功;没有外语教育的非常成效,就不可能有福州船政学堂的灿烂辉煌。”学堂从创办之初就没有忽略科学教育课程的学习,这成就了学堂成为晚清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
科学教育课程自晚清开始实施到如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培养既懂外语又有技术的科技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教育课程的设置在不同高校会有所偏重,但与国外高校合作交流时,语言障碍是很多高校学生头疼的问题。虽然高校大都开设了大学英语课程,但教学效果的监测手段是四、六级考试。四、六级考试在我国高校举办了多年,这对提高全国范围内英语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以及对学生学好英语具有积极意义,但很多院校把四、六级考试成绩与教师评优、评职称以及学生拿学位证挂钩,导致众多教师把四、六级考试当作指挥棒,着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结果是“费时低效”,出现了极端注重书面英语、严重忽略口头表达的哑巴英语现象。
2.外语教育要以科学实践为主,科学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外语为主。改变当下大学生为了过四、六级考试而学习的局面,教育者要想办法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之初的目的是培养造船和驾驶的人才,而法国在造船领域、英国在驾驶领域都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因此学员得学会法语和英语,才能听懂洋教习的授课以及看懂原版教材,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自己所渴求的造船或驾驶技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自然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时真正有益的学习发生了,学员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起来。
外语学习必须以实践为主,必须是跟自己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科学实践。船政学堂的学员除了在课堂上使用外语与洋教习进行交流和阅读原版教材外,还要用英文做航海日记,做海图作业,根据法语的船图和机器图进行实地施工;进工厂时要用外语与外国技术工人进行日常技术探讨。语言能力经过科学实践检验,突飞猛进。
当下许多高校科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引进了双语教学的理念。笔者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旁听过许多双语课堂的教学,所谓的双语也就是PPT等讲义用英文制作,教师用英文读讲义,课程内容还是用汉语进行教学,外语学习和科学教育课程实际上是分开的,所谓的双语教学流于形式。从京师同文馆中可看到大量的英语实践是教学效果的保证;从福州船政学堂可看到,外语学习是为了保证科学教育课程能够顺利实施,创造自然的学习环境,用外语教习科学教育课程。
3.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紧密结合,满足专业需求,建立严格的淘汰考试制度。高校管理者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注意外语教育与科学教育课程紧密结合,紧跟时代,面向国际化,引进外籍专家,或培训专业教师能够用外语进行教学科学教育课程,为学生创造自然的语言环境。
高校应聘请外国专家,教习国外最新的科学技术。为了听懂课堂内容,学生上课时用英文提问,课下用英文完成作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争取到国外的工厂实践和学习。这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专业教师不懂英语,英语教师不懂专业知识。学生在与专家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专业的知识、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践,同时在专业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英语能力也能得到同步协调发展。此外,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高校管理者应建立管理条例,监督专家的教学过程。
大学英语走到了十字路口,再也不能以四、六级考试作为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准。高校管理者要想出对策,把大学英语与各个专业结合起来。英语教师要与各个专业课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帮助专业教师用英文教习科学教育课程,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使大学外语课堂呈现科学教育的元素。
很多高校实行学分制度,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这个学分量代表著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如果课程不及格,学生有补考、跟班重修的机会,最终达到所修习的课程量即可。很少有学校能拿出福州船政学堂的魄力,淘汰不合格的大学生。为了督促学生掌握学科的专业知识,淘汰考试制度必不可少。高校管理者实施严格的淘汰制度,使得学生进校后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会在大学四年里只是混混而已,而是在毕业时有一技之长傍身,不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
4.拓宽英语专业的课程范畴,增加科学教育课程。从洋务运动创办的两所新式学堂的教学效果来看,优秀人才的外语水平自然不在话下,其日后在各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追根溯源得益于在学堂接受教育时所获得的科学教育。从福州船政学堂走出来的翻译家林纾、语言学家马建忠等著名学者都很好地印证了人们常说的文理不分家。英语毕竟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不是科学,英语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很难,这是不争的事实。教育者在制定英语专业课程时,除了已有的语言和文学课程外,还要考虑在学生进入高年级后,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教育课程,使得学生在毕业时,不会由于缺乏相关经济、物理等学科的科学知识而无法胜任一些翻译工作。科学教育课程设置方面不应硬性规定学生学习哪些课程,课程可以采取选修课的形式,学生根据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教育课程。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一定的科学教育素养的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择业时,选择余地大,可胜任某一领域的翻译工作。
四、结语
晚清中国,西方列强入侵中国,国门被打开。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启动,其英语教学无疑是我国近代外语教学的开端。”由于科学教育威胁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基础,颁布的八年制西学科学教育课程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其外语教学没有造就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家。而福州船政学堂在强调外语教育的同时,开设大量的科学教育课程,建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呈现出精英教育的特点,约510名毕业生在许多领域都是行业里程碑式的大家。外语与科学相结合,重视实践以及拓宽英语专业课程范畴,这对当代大学课程设置是有所裨益的。
[参考文献]
[1]顾卫星.京师同文馆英语教学历史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
[2]牛道生.英语与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6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冬凌.科学教育在我国近代新式学堂的最早发端辨析[J].教育科学,2003(5).
[5]福建船政学校史志编纂委员会.福建船政学校校志[M].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
[6]粟进英,段新颖,李淼.中国外语教育的非常史例:福州船政学堂[J].外国语文,2009(5).
[7]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