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复杂、繁琐、琐碎的,怎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好班级的人、事、物。本文主要从利用“6S”对班级物品、环境的管理,“6S”标签、标识、指引的运用,对人的素养的养成,等方面阐述“6S”管理理念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6S”管理;班级管理;教师;幼儿
“5S”活动最早源于日本,是日本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的品质,推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随着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在“5S”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安全”,就形成了“6S”。“6S”管理的是人、事、物,而幼儿园班级中物品繁多、幼儿年龄比较小、教师事务多,这与“6S”管理不谋而合。因此,我园尝试引进“6S”,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培养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运用“6S”管理理念,创设整洁、有序的班级环境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教育资源,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应同时存在,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把“6S”管理模式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视觉管理法、颜色管理法、故障地图法等系列方法来进行环境的整理整顿。
(一)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6S”从整理、整顿开始。班上的三位工作人员开会讨论,把要与不要的物品分开,处理不要的物品,再将留存的物品分门别类做好定点、定容、定量,且把常用的物品放在易拿易放得架子上,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缩短寻找物品的时间,整齐工作环境。如:教师用品柜:有老师的文件、文具、班级物品、私人物品等等,种类较多,也没做好合理的分类,没有固定的摆放位置,老师使用完后还是乱放;利用“6S”管理,老师先把不常用的收起来,把常用的都做了定点,且定容、定量,如在文具盒上挖出剪刀的形状的洞,剪刀放上去刚刚好,不会走位,如拿走了,一看就知道剪刀不见了。也给柜子做了物品分布图,物品的摆放位置清晰明了。保育员的清洁用具、用品较多,且功用不同。我们先把物品进行定位,如清洁用品有一定的危险性,应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每一样有标签、功用、使用的方法等;清洁用具放在便于取放的位置,且按功用利用不同的颜色的标签进行分类,让取放的人一目了然。
(二)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幼儿的教育活动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教学活动、幼儿自主的区域活动等。而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开展区域活动需要大量的教学具让幼儿通过操作,从而巩固学习的知识。幼儿是操作这些教学具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应把主动权留给孩子们。首先,老师组织幼儿参观超市、图书馆学习如何进行分类,怎样更合理地摆放物品,做到方便取放。再与幼儿一起针对本班的物品进行分区、分类,且每个区域或每一种类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更直观清晰。老师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物品的定位,制作标签。小班的孩子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应用物品的照片或常见的水果、动物等作为定位标签,简单直接,便于小班的孩子辨认,且易于接受。大中班的幼儿已学过了多种的图形,不同的数字、英文字母等,可用图形、数字、字母等作为定位标签,让孩子知道定位的标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找到相同的标签就可以知道该物品的家。
总之,调动幼儿参与整理、整顿这些材料,既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有责任为班级献谋划策,能自觉保持环境的整洁。
二、运用“6S”标识、指引,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幼儿园班级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响教师一日活动组织以及保教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建立班级良好的常规尤其重要。
(一)教师和孩子共同制定活动规则与要求
老师要先讓幼儿理解,什么是班级的常规,班级常规有哪些。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学习活动的规则、区域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让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听取别人的建议,对班级常规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老师再用照片的方式把这些规则做成“6S”标识,张贴在班级显眼位置,让幼儿一起来遵守和监督。只要是幼儿共同参与讨论出来的规则,才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班级的常规。
(二)利用“6S”指引,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不断的练习、强化。老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一些“6S”的标记,从而引导、暗示幼儿自觉遵守。如在门的背后,老师用醒目的红色线划出门后危险区域,提醒幼儿不在危险区域内玩耍,避免被门撞到。同时也在门口用箭头设指示出入的路线,更直观清晰告诉幼儿出入的方向,避免撞到;为了避免幼儿喝水时拥挤、碰撞及打闹的现象,老师使用小脚印或黄色的等候线,指引幼儿排队等候拿水杯喝水,再按绕圈行走的路线到指定的位置喝水。且在杯柜的左侧贴上小点,让每一个小水杯的杯耳都靠着小点摆放,规范了放杯子的位置,既整齐,也便于幼儿摆放和检查,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矫错能力。
三、“6S”管理理念,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及自我管理能力
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为了让小班的幼儿学习自己独立穿好衣服并扣好纽扣,老师缝制了各式各样的小衣服,有扣纽扣的、拉拉链的等,把这些小衣服投放在娃娃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帮娃娃穿衣服或练习扣纽扣、拉拉链等,老师还利用图片或照片的形式制作折衣服的流程图,让幼儿看着流程图学习折衣服。大中班幼儿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每天让孩子轮流做值日生,并让他们带上值日生卡,去管理其他幼儿,培养幼儿自行管理的能力,且通过帮助收拾整理玩具材料,检查玩具是否整齐,是否放对“家”,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收拾的习惯。
总之,“6S”管理,它不仅仅是一种方式、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与作风。只要我们坚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一定会形成一种意识和文化,从而使幼儿园得到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
[2]滕宝红主编.“6S”精益推行图解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3]徐平.培养幼儿良好的班级常规.读写算(教研版),2013.
作者简介:
黄宝凤,顺德区乐从镇平步东方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班级管理。
关键词:“6S”管理;班级管理;教师;幼儿
“5S”活动最早源于日本,是日本企业为了提高生产的品质,推行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随着企业的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在“5S”的基础上又添加了“安全”,就形成了“6S”。“6S”管理的是人、事、物,而幼儿园班级中物品繁多、幼儿年龄比较小、教师事务多,这与“6S”管理不谋而合。因此,我园尝试引进“6S”,应用到班级管理中,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培养师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运用“6S”管理理念,创设整洁、有序的班级环境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教育资源,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应同时存在,要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把“6S”管理模式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视觉管理法、颜色管理法、故障地图法等系列方法来进行环境的整理整顿。
(一)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6S”从整理、整顿开始。班上的三位工作人员开会讨论,把要与不要的物品分开,处理不要的物品,再将留存的物品分门别类做好定点、定容、定量,且把常用的物品放在易拿易放得架子上,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缩短寻找物品的时间,整齐工作环境。如:教师用品柜:有老师的文件、文具、班级物品、私人物品等等,种类较多,也没做好合理的分类,没有固定的摆放位置,老师使用完后还是乱放;利用“6S”管理,老师先把不常用的收起来,把常用的都做了定点,且定容、定量,如在文具盒上挖出剪刀的形状的洞,剪刀放上去刚刚好,不会走位,如拿走了,一看就知道剪刀不见了。也给柜子做了物品分布图,物品的摆放位置清晰明了。保育员的清洁用具、用品较多,且功用不同。我们先把物品进行定位,如清洁用品有一定的危险性,应放在幼儿摸不到的地方,每一样有标签、功用、使用的方法等;清洁用具放在便于取放的位置,且按功用利用不同的颜色的标签进行分类,让取放的人一目了然。
(二)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幼儿的教育活动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集体教学活动、小组教学活动、幼儿自主的区域活动等。而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开展区域活动需要大量的教学具让幼儿通过操作,从而巩固学习的知识。幼儿是操作这些教学具的主要对象,因此,我们应把主动权留给孩子们。首先,老师组织幼儿参观超市、图书馆学习如何进行分类,怎样更合理地摆放物品,做到方便取放。再与幼儿一起针对本班的物品进行分区、分类,且每个区域或每一种类用不同的颜色区分,更直观清晰。老师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物品的定位,制作标签。小班的孩子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应用物品的照片或常见的水果、动物等作为定位标签,简单直接,便于小班的孩子辨认,且易于接受。大中班的幼儿已学过了多种的图形,不同的数字、英文字母等,可用图形、数字、字母等作为定位标签,让孩子知道定位的标签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找到相同的标签就可以知道该物品的家。
总之,调动幼儿参与整理、整顿这些材料,既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有责任为班级献谋划策,能自觉保持环境的整洁。
二、运用“6S”标识、指引,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
幼儿园班级良好的常规,直接影响教师一日活动组织以及保教的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建立班级良好的常规尤其重要。
(一)教师和孩子共同制定活动规则与要求
老师要先讓幼儿理解,什么是班级的常规,班级常规有哪些。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学习活动的规则、区域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让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听取别人的建议,对班级常规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老师再用照片的方式把这些规则做成“6S”标识,张贴在班级显眼位置,让幼儿一起来遵守和监督。只要是幼儿共同参与讨论出来的规则,才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班级的常规。
(二)利用“6S”指引,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意识
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不断的练习、强化。老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一些“6S”的标记,从而引导、暗示幼儿自觉遵守。如在门的背后,老师用醒目的红色线划出门后危险区域,提醒幼儿不在危险区域内玩耍,避免被门撞到。同时也在门口用箭头设指示出入的路线,更直观清晰告诉幼儿出入的方向,避免撞到;为了避免幼儿喝水时拥挤、碰撞及打闹的现象,老师使用小脚印或黄色的等候线,指引幼儿排队等候拿水杯喝水,再按绕圈行走的路线到指定的位置喝水。且在杯柜的左侧贴上小点,让每一个小水杯的杯耳都靠着小点摆放,规范了放杯子的位置,既整齐,也便于幼儿摆放和检查,培养了他们的自我矫错能力。
三、“6S”管理理念,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及自我管理能力
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为了让小班的幼儿学习自己独立穿好衣服并扣好纽扣,老师缝制了各式各样的小衣服,有扣纽扣的、拉拉链的等,把这些小衣服投放在娃娃家,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帮娃娃穿衣服或练习扣纽扣、拉拉链等,老师还利用图片或照片的形式制作折衣服的流程图,让幼儿看着流程图学习折衣服。大中班幼儿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每天让孩子轮流做值日生,并让他们带上值日生卡,去管理其他幼儿,培养幼儿自行管理的能力,且通过帮助收拾整理玩具材料,检查玩具是否整齐,是否放对“家”,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收拾的习惯。
总之,“6S”管理,它不仅仅是一种方式、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与作风。只要我们坚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一定会形成一种意识和文化,从而使幼儿园得到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
[2]滕宝红主编.“6S”精益推行图解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3]徐平.培养幼儿良好的班级常规.读写算(教研版),2013.
作者简介:
黄宝凤,顺德区乐从镇平步东方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