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高二历史教师,我最近总觉得课堂教学缺少活力,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沉闷。针对这种情况,我设置了一份调查问卷:让大家写一下对历史课的感受,谈谈如何上好历史课。我把四个班的调查问卷都认认真真地看了几遍,作了认真分析,并根据同学们的反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不会,懒得思考;2.缺乏自信,觉得答案不够准确,不敢说,怕同学嘲笑;3.没听讲,不知道老师的问题;4.太简单的,不想回答,太难又不会;5.回不回答无所谓,反正我自己会就行了。
针对以上几点原因,我觉得下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妨一试。
一、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学习指导
1.提前预习,了解梗概,做到心中有数。
2.借助课外书,对课本有进一步的把握。
3.认真读书,进行反复思考。
4.抓住规律性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5.虚心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总结,进行反思。
6.最重要的是上课要认真听讲,上好课是学习好的前提和基础。
偶尔遇到不会的题也无关紧要,只要自己努力去思考了,就已经达到目的了。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是最棒的”。假如每一个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那么他们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有自信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有实力才会更自信。
我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课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时刻关注老师,关注课堂上的知识;不断思考问题。特别是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同,而不能草率地提问,要有阶梯性。基础好的,提出的问题难一点;基础差的,提出的问题简单一点。老师的思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二、指导学生正确回答不同的问题
(一)怎样答好历史卷子的大题?
1.仔细审题,读懂题意。
这是成功解题的基础。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同学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读懂题意,弄清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确定中心。其次要读懂试题的设问,明确用什么方法来回答什么问题等。
2.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
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依据与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导向的。同学们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历史知识,切忌随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
3.注重发散思维,全方位解答。
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考生必须紧扣试题要求,论述的观点遵循由此及彼的原则,联系教材,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力求做到答案新颖准确。
4.注意思路清楚,力求完美。
如果思路不清,就会导致要点不全、逻辑不顺、答案不明。同学们在答题时要准确把握要点,完美地组织答案,做到这些,就减少了不必要的丢分。
(二)需要买历史课外书吗?买什么样的课外书?
如果感觉做完“同步”不过瘾,当然可以买。现阶段主要任务是熟悉课本,在此基础上适当总结。所以,学生应该买既有知识讲解又有练习题的参考书会比较合适,根据自己的水平确定。
(三)为什么要写历史复习日记?
有人说,历史是文科中的“理科”。这句话表明历史学习中离不开理科思维方法,因此学生要学会归纳和总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冲破自己学习的障碍,做到活学活用。在总结归纳中还要做“两个结合”——政史结合、中外结合。通过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不断梳理知识,学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升华的过程,是历史学习中的“质变”。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对历史的关注程度和方法都不尽相同,学生通过记特色日记,让老师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适当加以指导,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把历史背下来,为什么不能得高分?
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准确的表达,三者缺一不可。学生不仅要具备此三者,而且要注重三者的综合。这有待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不断锻炼,持之以恒地坚持才会硕果累累,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三、指导学生正确复习历史知识
(一)抓住目录,把握总体。
不少学生“翻开课本觉得什么都懂,合上课本一片空白”。要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目录复习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目录是课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教材的浓缩和提炼,同时也是课本知识最简要的提纲和线索。利用目录复习历史的方法是:翻开目录,首先,划分出历史阶段,并回忆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阶段特征、标志性大事等;其次,仔细回忆每课的内容,对于每课所叙述的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启示等,对每一个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作全面回忆;最后,观看目录的顺序,找出课与课、子目与子目之间的内在关系。遇到不能正确再现的内容时,及时打开课本,巩固知识。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查漏补缺,强化知识,另一方面能正确区分历史概念,并从宏观上把握住全书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形成历史框架。
(二)浓缩内容,巧记要点。
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高度浓缩和提炼,在串记时以少带多,减轻记忆负担,避免死记硬背。如记忆《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口”这几个数字概括。
(三)中外结合,纵横交叉。
中外历史的相互照应,可以促使学生整体地把握历史脉搏,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如复习鸦片战争背景时,要联想到世界史的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再如复习世界史十月革命的影响时,要联系中国史的五四运动爆发和作用。复习时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善于归纳和综合,这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
针对以上几点原因,我觉得下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妨一试。
一、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学习指导
1.提前预习,了解梗概,做到心中有数。
2.借助课外书,对课本有进一步的把握。
3.认真读书,进行反复思考。
4.抓住规律性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5.虚心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总结,进行反思。
6.最重要的是上课要认真听讲,上好课是学习好的前提和基础。
偶尔遇到不会的题也无关紧要,只要自己努力去思考了,就已经达到目的了。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是最棒的”。假如每一个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那么他们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有自信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有实力才会更自信。
我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课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时刻关注老师,关注课堂上的知识;不断思考问题。特别是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同,而不能草率地提问,要有阶梯性。基础好的,提出的问题难一点;基础差的,提出的问题简单一点。老师的思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二、指导学生正确回答不同的问题
(一)怎样答好历史卷子的大题?
1.仔细审题,读懂题意。
这是成功解题的基础。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同学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读懂题意,弄清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确定中心。其次要读懂试题的设问,明确用什么方法来回答什么问题等。
2.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
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依据与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导向的。同学们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历史知识,切忌随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
3.注重发散思维,全方位解答。
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考生必须紧扣试题要求,论述的观点遵循由此及彼的原则,联系教材,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力求做到答案新颖准确。
4.注意思路清楚,力求完美。
如果思路不清,就会导致要点不全、逻辑不顺、答案不明。同学们在答题时要准确把握要点,完美地组织答案,做到这些,就减少了不必要的丢分。
(二)需要买历史课外书吗?买什么样的课外书?
如果感觉做完“同步”不过瘾,当然可以买。现阶段主要任务是熟悉课本,在此基础上适当总结。所以,学生应该买既有知识讲解又有练习题的参考书会比较合适,根据自己的水平确定。
(三)为什么要写历史复习日记?
有人说,历史是文科中的“理科”。这句话表明历史学习中离不开理科思维方法,因此学生要学会归纳和总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冲破自己学习的障碍,做到活学活用。在总结归纳中还要做“两个结合”——政史结合、中外结合。通过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不断梳理知识,学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升华的过程,是历史学习中的“质变”。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对历史的关注程度和方法都不尽相同,学生通过记特色日记,让老师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适当加以指导,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把历史背下来,为什么不能得高分?
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准确的表达,三者缺一不可。学生不仅要具备此三者,而且要注重三者的综合。这有待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不断锻炼,持之以恒地坚持才会硕果累累,答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三、指导学生正确复习历史知识
(一)抓住目录,把握总体。
不少学生“翻开课本觉得什么都懂,合上课本一片空白”。要解决这一问题,利用目录复习是最好的方法之一。目录是课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教材的浓缩和提炼,同时也是课本知识最简要的提纲和线索。利用目录复习历史的方法是:翻开目录,首先,划分出历史阶段,并回忆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阶段特征、标志性大事等;其次,仔细回忆每课的内容,对于每课所叙述的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启示等,对每一个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作全面回忆;最后,观看目录的顺序,找出课与课、子目与子目之间的内在关系。遇到不能正确再现的内容时,及时打开课本,巩固知识。这样学生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查漏补缺,强化知识,另一方面能正确区分历史概念,并从宏观上把握住全书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形成历史框架。
(二)浓缩内容,巧记要点。
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高度浓缩和提炼,在串记时以少带多,减轻记忆负担,避免死记硬背。如记忆《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口”这几个数字概括。
(三)中外结合,纵横交叉。
中外历史的相互照应,可以促使学生整体地把握历史脉搏,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如复习鸦片战争背景时,要联想到世界史的资本主义发展,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再如复习世界史十月革命的影响时,要联系中国史的五四运动爆发和作用。复习时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善于归纳和综合,这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