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71655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潜在的能力,初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其核心内容是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給学生,让学生做创造的主人。将“思维型”课堂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创造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化理解。本文重在研究“创造教育”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进行研究。
  【关键词】:创造教育 初中数学 思维培养
  创造是新世纪的主旋律,创造的时代呼唤创造的教育。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創造能力。
  创造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尽快地开发每一个普通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使得普通的学生也能够进行创造活动,并不断提高创造活动的质量。依据创造学的原理: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2.人们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因而,从广义上说,凡是有利于受教育者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创造精神,激发创造思维,增长创造才干,提高创造素质并开展创造活动而进行的教育,都可以称为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途径:
  一、营造实现创造教育的良好氛围: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传统教育强调“服从意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独立意识”和创造志趣的发展。为了可以实现创造教育,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打破因循守旧、僵化单一的教学模式,避免“一言堂”的现象。不能用单一的思维将学生往一个模式里放。更加不要漠视学生“不是预设”的想法。教师要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只有自身勤于钻研,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才能够真正地营造出一个宽松而充满思维火花的课堂,也为实现创造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时,教师讲解了如下题目:
  已知:如图1,AB=AC,OB=OC,OD⊥AB,OE⊥AC,垂足分别为D,E.求证:OD=OE.
  对于这道题,教师所预设的解题思路是通过连接OA(如图2),利用SSS证明△AOB≌△AOC,从而得到∠1=∠2,然后再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D=OE.
  然而在教师讲解该题时,有学生提出本题可以通过连接BC(如图3),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证明OA是BC的垂直平分线,然后再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证明∠1=∠2,再得出OD=OE.
  第二种方法是很少的学生会想到的,因而在教师的预设中,只选择了第一种方法。但是当同样合理的方法出现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充分给予学生肯定,为他们更好地展示创造性思维铺路搭桥。
  二、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培养创造性教学的根本保证
  创造教育首先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过程就可能会充满曲折。如果学生在创造探索的过程中缺乏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就不可能提高学习能力,更加谈不上创造。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辩证地处理好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两者间的关系。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加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与途径。
  例如:,在学习了相交线与平行线以后,在一节复习课上,老师出示了一道题目:
  已知:如图4,AB平行CD,求∠A+∠F+∠C的值。
  教师将这道题目呈现给学生,提问他们是否可以利用已学知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给出了三种不同的证明方法(如图5/6/7)。
  一题多解的练习,要求学生对同一现象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对同一问题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等。在方法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和比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逐渐提高的同时,创造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培养创造性教学的有效途径
  创造教育要突出主体性教学,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主体性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也是训练、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独立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也为创造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时,学生已经了解到三角形可以根据“边”和根据“角”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如图8/图9)。
  那么在学习四边形的分类时,学生可以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来学习新的问题。他们可以试图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边的特殊化与角的特殊化两个维度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如图10)。
  这样的教学,消除了学生的心理依赖,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扩展了思维空间,培养了思维创造力。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启迪创造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创造性因素”,在一些问题的教学呈现时,调整教学模式。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不妨将他们从“吸收—存储—再现”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新型教学模式。
  例如:,在进行《分式》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就不妨调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概念教学为学生自主教学。由于数式具有通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曾经学习过的分数部分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并利用类比的方法对分式进行学习。这样,在课堂上改变传统老师讲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请愿意进行展示的小组上前对分式的知识进行讲解,其他组进行补充与总结。
  这样的做法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在“探索”——“转化”——“创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加强实现创造教育的实践活动:
  数学的学习不仅应该有广泛的思维空间,更加应该有广泛的实践空间。为此,教师应注意多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用心总结学习的方法与规律。数学的教学是完全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范围延伸到他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例如:,带领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天安门广场国旗杆的高度。利用“最短路径问题”来设计学校附近小花园的修路方案设计。或者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与数学有关的知识竞赛。
  这些数学实践活动,都是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创造意识的有益培养;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助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思维是全方位的教育,也是以影响人的思维为目的的深刻的教育。
  创造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要求教育者打破自身思维的条条框框,优化观念、提高悟性,从根本上把握创造教育实质。更好地体现数学教育的“深”与“广”,为创造而教,助力学生形成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 周新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8(9):103-104.
  [2] 张淑琴.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138-139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积极采用趣味性教学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效率。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重“花样”、轻效率的现象,力求对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本真、生活化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一、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小学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的逻辑思维性是比较强的,这样的特性更利于学
期刊
很多数学课堂都是教师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对问题回答的头头是道,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学效果也似乎很好。我总觉得这样的课堂缺少了争辩的声音,没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总是由教师提出吗?所有的问题只有一种答案吗?学生不会出错吗?学生没有不一样的想法吗?答案显而易见。争辩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争辩质疑。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
期刊
我常听家长这样抱怨:“现在的孩子太不听话,除了上网、看电视好像什么都不上心”“我们家那个总是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就是改不了”“我家那个,看一会儿书就走神,根本看不进去,你说他,他还大发脾气,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学校的老师也是对班上的这类学生怨声载道,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老走神。  这些孩子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注意”的习惯。“注意”在心理学中把它称之为“有意注意”也就是要专心致志的做好选定的事情
期刊
一、数感在教学教育中的作用  《标准》将培养小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不同学段中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小学生,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大多数小学生将来不会成为数学家或数学工作者,但每一个小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感,这对他们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价值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数感,目的就在
期刊
一、小实验的特点  1.趣味性高,实用性强  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学生动手时感觉不难,常常是利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用具,如气球、乒乓球、橡皮筋等等;还有一些小实验的制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自制弹簧秤”“自制小风扇”等。  2.实验内容紧密配合教材,理论联系实际  小实验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如“纸杯烧水”“人工雾淞”等小实验
期刊
概念教学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好生物学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在初中生物学中,有许多概念,而这些概念往往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但它们在生物学中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让学生全面掌握概念,灵活、准确地运用概念,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学得轻松,学得“活”,是每一位生物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加强概念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直观、形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可以开启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注意力、兴趣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
期刊
一、群文阅读有什么意义  (一)增加阅读量  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能阅读三篇以上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提高阅读速度  群文阅读教学,一节课中要求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这就让学生的阅读速度得到了切实的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激发阅读兴趣  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阅读多篇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
期刊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的教育环境,不同的学习习惯,学生个体差异也逐渐形成,根据《新课程》这本教材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大锅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再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法作为教学法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够更加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认清自己在学习中的角色,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初中英语教师应该积极推进这种分层教学法,充分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聋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是以前的九年级毕业就参加工作,现在初中毕业的聋生几乎全部升上高中,部分聋生参加高考后将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必然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目前我校一至九年级使用的是1995年版的聋校实验教材,当使用这一教材的聋生升入高中后,因高中缺少配套的聋校教材,而采用普通学校的教材进行教学。这样就面临聋校教材如何与普校教材衔接的问题。现在聋校新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