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1970年兴起于美国,1980年起在世界范围取得实质性进展,1990年起在我国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实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也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在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性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这就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可行性,于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而非合作的环境。而合作式学习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座位排列次序,采用“椭圆形”、“扇形”等排列,使学生能面对面地交流信息与情感。这样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绪,使学生在积极、宽松的气氛中学习。
二、小组合作,鼓励探究
为了充分发挥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可按性别、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观念等方面体现层次性,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既有优秀生、中等生,又有学困生。这样,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基础、兴趣爱好等不同,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和交流时,可以取长补短。
三、注意发掘多个合作环节
1、师生的合作
⑴师生配合找资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就发动学生上网搜集或自己制作教学参考资料,并把它们充实到备课中。通过师生共同备课,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留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把学生“请”上讲台,自我组织教学,互相探讨、提问,用学生最易理解的语言、文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提高。
2、学生间的合作——分组竞赛,增强合作意识
为了增加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可以采用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法等。在竞赛中,学生的求胜心理促使他们超水平地发挥。为了使本小组最终取得胜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竞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小组的内聚力,增强了合作意识。
3、学校、教师间的合作
合作是一种智慧的聚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
⑴开展有质量的教研交流。我校每学期举行教学反馈会、校级优质课、创新课大赛、新教师汇报课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鼓励教师教研教改;开展备课合作、课堂教学讨论、课题研究、综合集体备课。这样,就常常有不同创见及探索性的课例出现,不同教学思想在碰撞,不同教学风格在形成。
⑵对外开放,开阔视野。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引进来”,拓宽专业视野,而且还要“走出去”,与名师合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合作技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新课程改革。我校经常组织教师赴武汉以及周边市县交流,向先进学校取经,也经常派教师代表讲课,获奖教师越来越多,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必须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潜能,让每一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沐浴阳光、雨露。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也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潜能。在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研究性课题,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这就为学生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铺设了路径和舞台。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合作学习教学法的可行性,于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创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而非合作的环境。而合作式学习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
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座位排列次序,采用“椭圆形”、“扇形”等排列,使学生能面对面地交流信息与情感。这样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绪,使学生在积极、宽松的气氛中学习。
二、小组合作,鼓励探究
为了充分发挥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可按性别、性格、能力、学习成绩、纪律观念等方面体现层次性,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小组内既有优秀生、中等生,又有学困生。这样,由于每个学生的文化基础、兴趣爱好等不同,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和交流时,可以取长补短。
三、注意发掘多个合作环节
1、师生的合作
⑴师生配合找资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就发动学生上网搜集或自己制作教学参考资料,并把它们充实到备课中。通过师生共同备课,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师生共同演绎课堂。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这就需要留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把学生“请”上讲台,自我组织教学,互相探讨、提问,用学生最易理解的语言、文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学生的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提高。
2、学生间的合作——分组竞赛,增强合作意识
为了增加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可以采用以组间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的方式,如表扬激励法、小组得分法等。在竞赛中,学生的求胜心理促使他们超水平地发挥。为了使本小组最终取得胜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竞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小组的内聚力,增强了合作意识。
3、学校、教师间的合作
合作是一种智慧的聚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比十个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
⑴开展有质量的教研交流。我校每学期举行教学反馈会、校级优质课、创新课大赛、新教师汇报课及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鼓励教师教研教改;开展备课合作、课堂教学讨论、课题研究、综合集体备课。这样,就常常有不同创见及探索性的课例出现,不同教学思想在碰撞,不同教学风格在形成。
⑵对外开放,开阔视野。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引进来”,拓宽专业视野,而且还要“走出去”,与名师合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合作技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新课程改革。我校经常组织教师赴武汉以及周边市县交流,向先进学校取经,也经常派教师代表讲课,获奖教师越来越多,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必须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潜能,让每一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沐浴阳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