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枫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秦始皇曾驻跸境内全堂的秦望山远眺大海,并刻石立碑。历代文人墨客对枫桥也情有独钟,小天竺、东化成寺塔不仅刻有祝允明、文征明等历代文人墨宝,还留下许多佳话,从而积累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宋代大文豪朱熹两次到过枫桥驻足讲道,讲道处遗址现留存于枫桥镇中内。到了元明时期枫桥更显举世闻名,涌现出王冕、杨维祯、陈洪缓三大家,他们在中国书法史、绘画史乃至整个文化史中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1989年,国家对包括台湾地区和域外所藏的珍品进行评定,评出560件具有高度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称之为“国宝”,王冕的《南枝春早图》、杨维祯的《真镜庵募缘疏》、陈洪缓的《雅集图》均列其中。他们三人都是诸暨枫桥人,后人尊称他们为“枫桥三贤”。
无边落木萧萧下
枫桥古代有“三贤”,现当代又出现了“汪寿华、何燮侯、梁焕木”等乡贤,使耕读传家重教兴学蔚然成风,“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山间茅屋书声响”。枫桥的贤能名人、诗文辞赋、古迹遗址深深地影响着枫桥人办学兴教之风。
枫桥镇中,作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农村初中,为充分利用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用先贤优秀的人文引导、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有艺术品位的枫桥人。从2000年开始就提出了将地方文化的继承、发扬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崇枫桥三贤,尚人文创新”,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弘扬“枫桥三贤”文化艺术,创建了“三贤艺术社团”,先后创立了“钟山文学社”、“老莲书画社”、“天竺民乐团”、“景紫武术队”、“铁崖歌舞团”,编辑了《古韵枫吟》校本古诗文读本。在校内显眼处树立三尊“三贤”铜像,每座的供座上刻有其生平简介供人瞻仰。并把枫桥大庙、小天竺、陈洪缓故居、王冕故里等列为学校德育基地,逐渐把“三贤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范畴中。
2009年10月15日,浙江省组织部斯鑫良部长、浙江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绍兴市钱建民市长及诸暨市主要领导一行到枫桥镇中视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钱建民市长给学校题词:“建议把枫桥‘三贤’纳入弘扬内容,培养杰出人物与培育高品德的普通劳动者相结合,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从而引导概括“三贤精神”与“枫桥经验”相结合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把枫桥的两大法宝进行衔接,使传统与现代相碰撞,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
十几年来,枫桥镇中在“传承三贤文化、弘扬三贤精神”,培养了许多学有专长的学生,其中的钟山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小学社团,其他社团也成绩斐然。一直以来,学校不断丰富“三贤文化”和“三贤精神”的内涵,并试图与“枫桥经验”相结合,对学校教育提供帮助与动力,但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并不理想。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1年1月,诸暨市教育局普教科杨曙辉科长专程到枫桥镇中指导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第一次提出了“贤文化”这一概念。
“贤文化”的提法打开了学校发展思路,“枫桥三贤”虽然是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但毕竟无法涵盖传统文化的全部,这也是“枫桥三贤”无法与学校教育“无缝接轨”的根本原因。通过深入挖掘“三贤”精神中“贤”的丰富内涵,以带有“枫桥三贤”精神特色的“贤”为主题,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贤”有关的值得借鉴的文化资源,开展“贤文化”建设,既贴近学校教育实际,又能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思路渐清晰,目标遂明确。枫桥镇中就着手于“贤文化”建设:把“贤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写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多次在教职工大会上阐述;“我们培养贤者”成为办学理念并在各类师生先进评比、宣传窗、各种资料封面成标志性语句;专门召开行政会议研究“贤文化”建设工作,明确分工,落实两个子课题研究;在校园内设置“枫桥名贤”长廊,让师生与来客了解枫桥古今名贤;利用“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我心目中的贤师”大讨论;利用学生大会、主题班会向学生宣讲‘贤文化”、引导学生“见贤思齐”;申报“贤文化”诸暨市特色学校的创建立项也获顺利通过。
学校规划在七年级、八年级学生中进行“知贤”和“践贤”主题教育七年级学生通过“枫桥历史”讲座。阅读《枫桥史志》,讲枫桥名贤故事比赛,参观枫桥人文景点来达到“知贤”的目标;八年级学生则开展“如何做一名‘贤’的学生”大讨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校园贤者”评比等来践行“贤”。
以课题研究引领“贤文化”建设,《枫桥镇中‘贤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课题被列为绍兴市级课题,“三贤文化”开始向“贤文化”擅变。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为促进“贤文化”研究,2012年4月27日,枫桥教办在镇中召开课题研讨会,特邀了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黎明、诸暨市教科所副所长陈士杰及兼职科研员等进行专题指导。
王副院长首先肯定并评价了《枫桥镇中“贤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地方文化特色,“贤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是打造“贤”的老师、培养“贤”的学生,“贤文化”研究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明确。然后王副院长就“贤文化”课题作了贴近实际的理论指导:一、“贤文化”内容的限定:1.“贤”环境的建设研究;2."贤”制度的建设研究;3.“贤”课程的建设研究;4."贤”师生的建设研究。
二、“贤文化”的策略与途径研究:1.学科渗透;2.课程推进,师生共同参与;3.活动践行;4.社团示范;5.家校共建,运用“枫桥经验”,得到家长的认可;6.评价引领。三、典型个案研究:1.个案汇集,通过解剖、分析个案来实现;2.阶段性成果展示。王副院长的指导使“贤文化”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贤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市教科所陈副所长对“贤文化”课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提出可以从贤思、贤习、贤行、贤说入手,师生人人成为他人的贤友,去结贤伴,展贤情、贤艺、贤能、贤德。这样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着力点去做研究,可以分步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领学校发展,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贤者”,陈副所长的指导为“贤文化”建设的操作提供了方法。
这次研讨会不仅对课题实施梳理了方法,而且为“贤文化”建设拓宽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枫桥镇中计划进一步完善“贤文化”建设内容:一、挖掘教育资源。以“枫桥三贤”中能体现“贤”的作品、典故为主要内容,更新校园主干道边的宣传牌;以校园古迹一一“朱子讲道处”为线索,梳理朱熹关于“贤”的论述、典故,收集在传统文化中以“贤”为主题的经典内容;学科渗透:发动各学科教师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关“贤文化”的内容,并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内容。以优秀教学案例评比的形式征集资料,为校本教材编写积累素材。二、开展“贤文化”主题词征集。分别在教师、学生中开展“贤文化”主题词征集,让“贤文化”深入人心,并逐步厘清‘’贤的教师”与“贤的学生”的基本特质,明确努力方向。三、寻找“贤文化”建设突破口。从制订《枫桥镇中教师礼仪规范》和《枫桥镇中学生礼仪规范》着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活动,让“贤者”目标落实。
“贤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学校文化,即以“枫桥三贤”中的“贤”为蓝本,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贤”有关的文化的一个动态的综合系统:包括以此“贤”文化为主旨的办学理念、学校制度、环境布置、课程建设、校园活动等诸多方面,从而打造“贤”的老师、培养“贤”的学生,概括地说就是“我们培养贤者”,期待这一办学理念在枫桥镇中生根发芽、早日开花结果!
无边落木萧萧下
枫桥古代有“三贤”,现当代又出现了“汪寿华、何燮侯、梁焕木”等乡贤,使耕读传家重教兴学蔚然成风,“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山间茅屋书声响”。枫桥的贤能名人、诗文辞赋、古迹遗址深深地影响着枫桥人办学兴教之风。
枫桥镇中,作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农村初中,为充分利用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用先贤优秀的人文引导、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有艺术品位的枫桥人。从2000年开始就提出了将地方文化的继承、发扬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崇枫桥三贤,尚人文创新”,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弘扬“枫桥三贤”文化艺术,创建了“三贤艺术社团”,先后创立了“钟山文学社”、“老莲书画社”、“天竺民乐团”、“景紫武术队”、“铁崖歌舞团”,编辑了《古韵枫吟》校本古诗文读本。在校内显眼处树立三尊“三贤”铜像,每座的供座上刻有其生平简介供人瞻仰。并把枫桥大庙、小天竺、陈洪缓故居、王冕故里等列为学校德育基地,逐渐把“三贤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范畴中。
2009年10月15日,浙江省组织部斯鑫良部长、浙江省教育厅刘希平厅长、绍兴市钱建民市长及诸暨市主要领导一行到枫桥镇中视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钱建民市长给学校题词:“建议把枫桥‘三贤’纳入弘扬内容,培养杰出人物与培育高品德的普通劳动者相结合,形成科学的教育思想”,从而引导概括“三贤精神”与“枫桥经验”相结合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把枫桥的两大法宝进行衔接,使传统与现代相碰撞,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
十几年来,枫桥镇中在“传承三贤文化、弘扬三贤精神”,培养了许多学有专长的学生,其中的钟山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中小学社团,其他社团也成绩斐然。一直以来,学校不断丰富“三贤文化”和“三贤精神”的内涵,并试图与“枫桥经验”相结合,对学校教育提供帮助与动力,但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并不理想。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1年1月,诸暨市教育局普教科杨曙辉科长专程到枫桥镇中指导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第一次提出了“贤文化”这一概念。
“贤文化”的提法打开了学校发展思路,“枫桥三贤”虽然是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人物,但毕竟无法涵盖传统文化的全部,这也是“枫桥三贤”无法与学校教育“无缝接轨”的根本原因。通过深入挖掘“三贤”精神中“贤”的丰富内涵,以带有“枫桥三贤”精神特色的“贤”为主题,同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贤”有关的值得借鉴的文化资源,开展“贤文化”建设,既贴近学校教育实际,又能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思路渐清晰,目标遂明确。枫桥镇中就着手于“贤文化”建设:把“贤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写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多次在教职工大会上阐述;“我们培养贤者”成为办学理念并在各类师生先进评比、宣传窗、各种资料封面成标志性语句;专门召开行政会议研究“贤文化”建设工作,明确分工,落实两个子课题研究;在校园内设置“枫桥名贤”长廊,让师生与来客了解枫桥古今名贤;利用“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我心目中的贤师”大讨论;利用学生大会、主题班会向学生宣讲‘贤文化”、引导学生“见贤思齐”;申报“贤文化”诸暨市特色学校的创建立项也获顺利通过。
学校规划在七年级、八年级学生中进行“知贤”和“践贤”主题教育七年级学生通过“枫桥历史”讲座。阅读《枫桥史志》,讲枫桥名贤故事比赛,参观枫桥人文景点来达到“知贤”的目标;八年级学生则开展“如何做一名‘贤’的学生”大讨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演讲比赛,社会实践活动,“校园贤者”评比等来践行“贤”。
以课题研究引领“贤文化”建设,《枫桥镇中‘贤文化”建设实践与研究》课题被列为绍兴市级课题,“三贤文化”开始向“贤文化”擅变。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为促进“贤文化”研究,2012年4月27日,枫桥教办在镇中召开课题研讨会,特邀了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黎明、诸暨市教科所副所长陈士杰及兼职科研员等进行专题指导。
王副院长首先肯定并评价了《枫桥镇中“贤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地方文化特色,“贤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是打造“贤”的老师、培养“贤”的学生,“贤文化”研究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方向明确。然后王副院长就“贤文化”课题作了贴近实际的理论指导:一、“贤文化”内容的限定:1.“贤”环境的建设研究;2."贤”制度的建设研究;3.“贤”课程的建设研究;4."贤”师生的建设研究。
二、“贤文化”的策略与途径研究:1.学科渗透;2.课程推进,师生共同参与;3.活动践行;4.社团示范;5.家校共建,运用“枫桥经验”,得到家长的认可;6.评价引领。三、典型个案研究:1.个案汇集,通过解剖、分析个案来实现;2.阶段性成果展示。王副院长的指导使“贤文化”课题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尤其对“贤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市教科所陈副所长对“贤文化”课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提出可以从贤思、贤习、贤行、贤说入手,师生人人成为他人的贤友,去结贤伴,展贤情、贤艺、贤能、贤德。这样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着力点去做研究,可以分步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引领学校发展,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贤者”,陈副所长的指导为“贤文化”建设的操作提供了方法。
这次研讨会不仅对课题实施梳理了方法,而且为“贤文化”建设拓宽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枫桥镇中计划进一步完善“贤文化”建设内容:一、挖掘教育资源。以“枫桥三贤”中能体现“贤”的作品、典故为主要内容,更新校园主干道边的宣传牌;以校园古迹一一“朱子讲道处”为线索,梳理朱熹关于“贤”的论述、典故,收集在传统文化中以“贤”为主题的经典内容;学科渗透:发动各学科教师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有关“贤文化”的内容,并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内容。以优秀教学案例评比的形式征集资料,为校本教材编写积累素材。二、开展“贤文化”主题词征集。分别在教师、学生中开展“贤文化”主题词征集,让“贤文化”深入人心,并逐步厘清‘’贤的教师”与“贤的学生”的基本特质,明确努力方向。三、寻找“贤文化”建设突破口。从制订《枫桥镇中教师礼仪规范》和《枫桥镇中学生礼仪规范》着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活动,让“贤者”目标落实。
“贤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学校文化,即以“枫桥三贤”中的“贤”为蓝本,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与“贤”有关的文化的一个动态的综合系统:包括以此“贤”文化为主旨的办学理念、学校制度、环境布置、课程建设、校园活动等诸多方面,从而打造“贤”的老师、培养“贤”的学生,概括地说就是“我们培养贤者”,期待这一办学理念在枫桥镇中生根发芽、早日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