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效果,使得教学内容更精确,重点更突出,教学难点更容易突破,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学好数学。为了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我认为必须立足“实”字,巧妙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一、内容真实,避免虚假
教学情境应该是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例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凭借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学校要组织春游活动,王丽同学去商场买旅游鞋,有两种款式她都比较喜欢。第一款标价是每双127元,第二款标价是5双共565元,哪种款式更便宜?便宜多少元?”该情境一出示,马上有学生提出说:“我看到商场里的鞋子都是标单价的,没有标5双一共多少元的。”可见,这种与生活实际不符的虚假情境,不但起不到情境本身的作用,反而给学生造成负面效应。
二、形式朴实,避免作秀
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它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更不在于额外添加些什么。教学就如平常生活,簡单有效才是真。不要为了追求表面热闹和某种形式而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搞复杂了。过于繁杂的教学情境不仅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造成主次不清,还会扰乱学生思维,造成选择性偏差。比如,教师如果受制于多媒体课件,会不停地在讲台上忙碌操作,脑子里不停地思考着下一步的点击切换,往往会忘了学生的存在,顾及不到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沟通,也就会失去捕捉鲜活资源来创设“生成性情境”的机会。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情境的可操作性和简洁性,力争朴实无华。
三、运用务实,避免虚俏
我们在充分认识情境价值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教学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一堂数学课创设了情境就是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我们要看所创设的情境是否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果一个情境不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那么该情境是没有内涵的,只是追求表面的“轰动效应”,也就成了课堂的装饰或摆设。例如,我在上《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片结满红通通熟透的杨梅林,让人看了垂涎三尺,让人看了牙齿都酸了。在一阵惊讶声中,我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你们想到这里的杨梅林去玩吗?”学生齐喊“想!”这时我话锋一转说:“好,只要大家这节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下次春游时就带大家到那杨梅林中尽情的玩耍……”然后,我拿出6粒杨梅,平均放在三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得2个列式:6÷3=2。再拿出7个,平均分成3盘,每盘分得2个,还剩下1个,列式:7÷3=2……1。整节课,部分学生还停留在那艳丽、诱人的画面中。下课后,学生蜂拥而上,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什么时候带我们去杨梅林玩?”我随意的说了一句:“等下次春游到了再说。”顿时,学生流露出受骗不满的神情。这种情境似乎表面上“俏”,但是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在教学过程也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情境还有点虚假成分,会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春游”能否见到杨梅结果的场景,值得思考。可见,教师在运用情境开展教学时,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做到务实高效。
总之,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教学重难,做到内容真实,形式朴实,运用务实,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把“实效性”真正落到实处。
一、内容真实,避免虚假
教学情境应该是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例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凭借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学校要组织春游活动,王丽同学去商场买旅游鞋,有两种款式她都比较喜欢。第一款标价是每双127元,第二款标价是5双共565元,哪种款式更便宜?便宜多少元?”该情境一出示,马上有学生提出说:“我看到商场里的鞋子都是标单价的,没有标5双一共多少元的。”可见,这种与生活实际不符的虚假情境,不但起不到情境本身的作用,反而给学生造成负面效应。
二、形式朴实,避免作秀
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是为了观赏,它不在于刻意制造些什么,更不在于额外添加些什么。教学就如平常生活,簡单有效才是真。不要为了追求表面热闹和某种形式而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搞复杂了。过于繁杂的教学情境不仅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造成主次不清,还会扰乱学生思维,造成选择性偏差。比如,教师如果受制于多媒体课件,会不停地在讲台上忙碌操作,脑子里不停地思考着下一步的点击切换,往往会忘了学生的存在,顾及不到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与沟通,也就会失去捕捉鲜活资源来创设“生成性情境”的机会。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情境的可操作性和简洁性,力争朴实无华。
三、运用务实,避免虚俏
我们在充分认识情境价值的同时,要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教学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一堂数学课创设了情境就是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我们要看所创设的情境是否为教学目标服务,如果一个情境不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那么该情境是没有内涵的,只是追求表面的“轰动效应”,也就成了课堂的装饰或摆设。例如,我在上《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片结满红通通熟透的杨梅林,让人看了垂涎三尺,让人看了牙齿都酸了。在一阵惊讶声中,我绘声绘色地说:“同学们,你们想到这里的杨梅林去玩吗?”学生齐喊“想!”这时我话锋一转说:“好,只要大家这节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下次春游时就带大家到那杨梅林中尽情的玩耍……”然后,我拿出6粒杨梅,平均放在三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得2个列式:6÷3=2。再拿出7个,平均分成3盘,每盘分得2个,还剩下1个,列式:7÷3=2……1。整节课,部分学生还停留在那艳丽、诱人的画面中。下课后,学生蜂拥而上,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什么时候带我们去杨梅林玩?”我随意的说了一句:“等下次春游到了再说。”顿时,学生流露出受骗不满的神情。这种情境似乎表面上“俏”,但是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大,在教学过程也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情境还有点虚假成分,会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春游”能否见到杨梅结果的场景,值得思考。可见,教师在运用情境开展教学时,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做到务实高效。
总之,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教学重难,做到内容真实,形式朴实,运用务实,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把“实效性”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