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少数民族干部成长“快车道”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hua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委根据县域民族工作实际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开通了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快车道”。
   开“源头活水”,拓宽少数民族干部储备渠道。一是保证数量。县委把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到全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拓宽视野、动态管理、备用结合的要求,抓好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选调、选聘、招考机关工作人员时,均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储备,确保多年来全县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数量始终保持在后备干部总数的40%以上。二是保证质量。县委组织部建立了全县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库,严格甄选优秀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入库管理,对列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库的干部实行平时跟踪考察、年末重点考察,全程了解掌握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工作实绩、政德情况和社会评价,确保“优进劣出”,督促少数民族后备干部敢闯敢拼,创造实绩,严格自律。目前,全县储备了130名优秀乡科级少数民族党政后备干部。
   抓“充电补脑”,促进少数民族干部素质提高。一是依托高校重点培训。紧紧围绕培养自治县所需人才,采取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高校委托培训的方式,实施少数民族干部素质再教育工程。先后与内蒙古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和沈阳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培训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5年来,依托大连民族学院优质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学、集中办班、脱产培训一年的形式,共培训了5批100名优秀少数民族后备干部。二是利用党校普遍培训。为强化全县少数民族干部素质普遍提升,县委组织部与县委党校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乡科级干部培训班,规定3年轮训一遍,每期组织少数民族乡科级领导干部参训率必须达到40%左右,同时还不定期举办“民族區域自治法”、蒙古语文等民族干部专门培训班。
   用“一线墩苗”,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锻炼选用。一是为少数民族干部成才铺路搭桥。把实施“一线工作法”作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途径,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在实践中压担子、促成长。2014年,先后分两批共选派112名少数民族干部到县“沈阜200万亩现代化农业示范带”“京沈客专”和信访、拆迁、招商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进行锻炼,促进其快速成长。二是为少数民族干部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坚持做到“三不忘一优先”。即选拔领导干部时,不忘提拔少数民族干部;调整领导班子时,不忘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确定后备干部和组织干部培训锻炼时,不忘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两年来,共提拔科级以上领导干部137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51人,占38%。(作者单位: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由微软研发的人工智能虚拟机器人“微软小冰”于去年出版了诗集。据微软专家介绍,“微软小冰”在对1920年以后的519位现代诗人的上千首诗反复学习1万次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掌握了写诗的方法。  继阿尔法狗挑战人类的智力后,“微软小冰”开始挑战人类的情感。人工智能写新闻、作报道、陪聊天,我们还能淡定地拭目以待。但诗歌可是人类守护的最后一块具有独特性的禁区,那里珍藏着人们最丰富、最纯粹的情感,无法复制。而
在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里,我曾遇到一位姑娘。因为工作人员不许她上天车,她半是失望半是嗔怪地说:“都说沈阳人豪放,豪放什么,天车都不让上!”我问她为什么非要上天车?她说小时候看电影,最羡慕开天车的女工,很想体验一下。她来自上海,姓曾,曾国藩的后人。问她到沈阳最想看什么,回答是“故宫和沈阳大工业”。我问她看了有什么感觉,姑娘脱口说:“震撼!有豪气!”  沈阳有“豪气”,是上海姑娘的感受,也是世人的感受
深圳市福田区立足于转变传统管理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探索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其创新主要体现在治理理念、方式、机制的综合创新,但在服务便捷性、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