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92-01
高中教育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高中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起点水平与人才培养层次。教学评价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对教学整体功能的优化有着直接影响。传统以分为本的终结性、选拔性评价机制在理念与方法方面都以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该具备社么样的原则;如何实现多元化的评价途径;是值得我们每位高中教育教学者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二、課堂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合理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指导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就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引领教学活动朝向预期目的发展。指导性原则能够使教师、学生双方明确课堂教学活动目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认知策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管理效率。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方法与标准的确定应以学科特点为基础。设计评价计划与方案应遵循当前教育方针、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规律与原理。紧密结合影响课堂教学的相关指标。做到指标权重合理分配、标准界限明确、具有较强的信度,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公正。
3.发展性原则。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改变“以学论教”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评价最终目标。
4.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评价要包含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所有相关因素。具有全局性、整体性意识。教学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业成绩的高低,更应关注其良好品格、习惯、情感、态度的形成与评价。
5.可操作原则。即评价的方法、手段要方便简明。易于实际操作。
6.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信息来源、评价主体应多样化。充分利用各方面评价资源,完善评价体系。
(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
1.评价主体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课堂教学评价应突破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方式,探求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他人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师自我评价,可以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行为进行反思。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强化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及管理方式,了解自身实际差距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管理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寻求独立于课堂教学活动外的教学评价体,如学校管理者、其他教师、家长等。多种评价主体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共同推进课堂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评价多元化是指评价不应单纯以知识灌输、学生学业成绩为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应广泛涉及知识技能、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过程、心理发展多方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意志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品德等也都应纳入评价内容。另外,要突破评价仅以学生智力发展为标准的局限,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功能。
3.评价目标方面。在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体验,实现课堂评价客观化、公正化。多运用引导性、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4.评价方式方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书面与口头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每种评价方式都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保证评价公正客观、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程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M].Special erring Webster.INC, 1986:1372.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19):3-8.
[4]田惠生等.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32.
[5]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26.
[6]李保强.教师课堂管理的结构性指标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1(9):41-43.
[7]向延华.论课堂教学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02(5):41-42.
[8]月顾援.课堂管理诌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41-46.
[9][美] Vernon F. Jones and Louise S. Jones.方彤译.全面课堂管理 [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8).
[10][美] Edmund Emmer. Classroom Management Improvement Study [M].Texas: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1993:89-93.
[11]聂桂兰,张霭云.对教师语言暴力的理性思考[J].修辞学习,2008(1).
[12]杜树佳.改善课堂管理实施合作教学-避免高中英语教学两级分化现象的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高中教育是连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高中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起点水平与人才培养层次。教学评价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要素,对教学整体功能的优化有着直接影响。传统以分为本的终结性、选拔性评价机制在理念与方法方面都以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该具备社么样的原则;如何实现多元化的评价途径;是值得我们每位高中教育教学者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二、課堂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合理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指导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就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引领教学活动朝向预期目的发展。指导性原则能够使教师、学生双方明确课堂教学活动目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认知策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管理效率。
2.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方法与标准的确定应以学科特点为基础。设计评价计划与方案应遵循当前教育方针、新课程标准要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规律与原理。紧密结合影响课堂教学的相关指标。做到指标权重合理分配、标准界限明确、具有较强的信度,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公正。
3.发展性原则。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改变“以学论教”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评价最终目标。
4.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要求评价要包含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所有相关因素。具有全局性、整体性意识。教学评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业成绩的高低,更应关注其良好品格、习惯、情感、态度的形成与评价。
5.可操作原则。即评价的方法、手段要方便简明。易于实际操作。
6.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评价的信息来源、评价主体应多样化。充分利用各方面评价资源,完善评价体系。
(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
1.评价主体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课堂教学评价应突破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方式,探求自我评价、学生评价、他人评价等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教师自我评价,可以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行为进行反思。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强化符合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及管理方式,了解自身实际差距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与课堂教学管理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寻求独立于课堂教学活动外的教学评价体,如学校管理者、其他教师、家长等。多种评价主体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共同推进课堂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评价多元化是指评价不应单纯以知识灌输、学生学业成绩为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应广泛涉及知识技能、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过程、心理发展多方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意志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品德等也都应纳入评价内容。另外,要突破评价仅以学生智力发展为标准的局限,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功能。
3.评价目标方面。在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学生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体验,实现课堂评价客观化、公正化。多运用引导性、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4.评价方式方面。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书面与口头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每种评价方式都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保证评价公正客观、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程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M].Special erring Webster.INC, 1986:1372.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19):3-8.
[4]田惠生等.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32.
[5]杜萍.有效课堂管理方法与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26.
[6]李保强.教师课堂管理的结构性指标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1(9):41-43.
[7]向延华.论课堂教学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02(5):41-42.
[8]月顾援.课堂管理诌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41-46.
[9][美] Vernon F. Jones and Louise S. Jones.方彤译.全面课堂管理 [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8).
[10][美] Edmund Emmer. Classroom Management Improvement Study [M].Texas: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Teacher Education,1993:89-93.
[11]聂桂兰,张霭云.对教师语言暴力的理性思考[J].修辞学习,2008(1).
[12]杜树佳.改善课堂管理实施合作教学-避免高中英语教学两级分化现象的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