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最近几年来我国地震的频频发生,因为地震灾害而导致的坍塌的房屋也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十分有必要对房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技术的应用以及创新构想进行考虑。在房屋结构中应用结构抗震技术,能够把地震作为其能量释放的一个过程,通过将建筑物阻力增强的方式,主动和地震相对抗,以便能够起到降低建筑物受到地震破坏的一个作用。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抗震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抗震技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应用
现今有很多人花费在房屋内部装修上的费用要远远高于技术配备和房屋自身的价值,因此一旦地震发生时,就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基于此种情形下,就促使我们对房屋结构的抗震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房屋不受到损害。与此同时,还能避免人员受到地震的威胁,针对于在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应用成了当前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1工程实例
某商住项目工程位于某市南部,整个地块占地面积约4万m,总建筑物约10万m,容积率约2.5,为带地下室的大底盘连体多塔楼结构的房屋建筑。局部区域一层到四层为商业,五层以上为住宅。整个小区有十二栋高层住宅,有一层地下室,地上建筑物层数18~30层,商场和地下室顶板暂定为覆土0.9m,活荷载5kN/m。为确定地下室顶板和商场区域的结构布置形式,在设计时合理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实现结构的加固处理。
2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旦发生地震时,就会有很多能量从地壳中释放出来,而这些能量最终会以能量波的形式,用极快的速度向四周传递,并对建筑物造成巨大影响,让其发生猛烈振动,从而让建筑物受到破坏。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运用结构抗震技术就是用来增加建筑物所受到的阻力和其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从而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幅度,以及降低建筑物受到的地震破坏。
2.1具备必要的功能
在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中,要保证建筑结构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刚度、强度以及延展性等都满足确定的要求,在进行构件的设计中,对相对薄弱的部分进行合理的加固,提升抗震的水平。通常,对耗能构件不适合承受纵向载荷。
2.2多布置抗震防线
抗震结构体系通常由若干个具有极好延性的部分组成,延性构件可以实现极好的连接功能,比如:框剪结构是剪力墙和框架构成的,在地震之后,如果仅设置一道防线,则接下来的若干次余震将会对建筑结构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避免较多次的余震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冲击,可以多布置几道防线,建设屈服分布系统,尽可能吸收并消耗地震所产生的能量,使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显著提升。
2.3协调不同结构件的强度关系
基于建筑结构的构件强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要合理协调不同构件的强度关系,实现建筑内部同一楼层的重要建筑结构件屈服强度的统一,使其他的抗震构件仍然为弹性状态,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实现不同结构之间的合理协调。
3抗震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资金投入量在建筑施工的资金总投入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结构设计的工作重点在于满足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实用性的要求。房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就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展开的,地震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强破坏性,所以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安全因素,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
3.1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抗震力
为了保证房屋的抗震能力,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为了满足地基的稳定性要求,需要选择具有较强稳定性的地基,有效应对地震的影响,避免地基出现较为严重的变形;(2)同一形式的房屋建筑结构单位需要布置在相同种类的地基上,使地基满足房屋结构设计的要求,发挥较好的抗震功能;(3)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性,尽可能保证对称,避免由于地震作用而导致的结构出现扭曲;(4)在整体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多布置几道防线,使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增强,实现有效的缓冲地震的作用,降低地震冲击对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响;(5)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一致性,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做好不同部分的连接设计,保证纵向结构的刚度可以支撑建筑的整体结构。
3.2降低地震作用对房屋建筑的影响
将隔震层布置在建筑基础和建筑主体之间,可以发挥很好的减震作用,也可将一个反摆布置在建筑物的顶部。布置反摆的作用在于当发生地震时,使建筑物向相反方向发生位移,基于地震中建筑结构受到较大的阻尼作用,所以使整体的加速度减小,降低地震所产生的影响。经试验发现,当反摆布置的得当时,将会极大的降低地震所产生的影响,降低影响的概率约为65%。
(1)设防标准。我国标准规定,建筑使用价值可以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甲类和乙类建筑的抗震烈度约为6~8度,满足本地抗震要求再高一度,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要满足本地建筑的实际要求,丁类建筑则适合于抗震等级更低的情况。
(2)保证建筑刚度。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刚度满足要求。首先采用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在已有的钢筋混凝土上部应用钢结构对建筑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处理,加固分为两类状况,第一类,当需要加固的结构上部为钢结构,下部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时,不满足抗震要求,这两种材料的刚度和阻尼有所不同,所以是一类不科学的设计;第二类,当房屋屋顶部分是钢结构,混凝土是结构的主体时,要依据规范开展设计工作。如果建筑物的刚度数值过高,则在地震时结构就会承受较大的作用力,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建筑物得结构硬度刚度较小,则会出现较大的变形,导致其强度降低,功能受到影响。
4抗震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创新
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意义在于保证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设计的原则是建筑在地震的作用下,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人员的安全性要求。但是近些年,很多国家都已经出现了破坏性的地震,导致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无法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地震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先进、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以满足实际的设计需要。在隔震设计方面多做工作,隔震技术的设计原理在于使建筑的自振周期变长,降低对地震的影响。在施工中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结合图纸要求,实现结构的架设和布置,保证底部和上部施工分开进行,满足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要求,做好设备以及仪器的检测,实现结构分隔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做好隔震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必须选择高质量、使用时间长、结构牢固的产品,使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另外,做好对隔震设备的保护工作,定期进行合理的养护,使其耐久性满足要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抗震设计是房屋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要素之一,设计人员需要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实际状况,建筑的结构形式,合理开展抗震设计,一旦发生地震,能够有效降低对建筑结构整体所产生的影响,保证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设计方法,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涤凡,李建乐.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4):84-85.
[2]黎静.高层建筑抗震設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20-221.
[3]方小丹,魏琏.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J].建筑结构学报,2011,(12):46-51.
关键词:抗震技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应用
现今有很多人花费在房屋内部装修上的费用要远远高于技术配备和房屋自身的价值,因此一旦地震发生时,就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基于此种情形下,就促使我们对房屋结构的抗震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房屋不受到损害。与此同时,还能避免人员受到地震的威胁,针对于在房屋结构设计中抗震技术的应用成了当前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1工程实例
某商住项目工程位于某市南部,整个地块占地面积约4万m,总建筑物约10万m,容积率约2.5,为带地下室的大底盘连体多塔楼结构的房屋建筑。局部区域一层到四层为商业,五层以上为住宅。整个小区有十二栋高层住宅,有一层地下室,地上建筑物层数18~30层,商场和地下室顶板暂定为覆土0.9m,活荷载5kN/m。为确定地下室顶板和商场区域的结构布置形式,在设计时合理考虑各个影响因素,实现结构的加固处理。
2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旦发生地震时,就会有很多能量从地壳中释放出来,而这些能量最终会以能量波的形式,用极快的速度向四周传递,并对建筑物造成巨大影响,让其发生猛烈振动,从而让建筑物受到破坏。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物施工过程中,运用结构抗震技术就是用来增加建筑物所受到的阻力和其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从而减小建筑物的振动幅度,以及降低建筑物受到的地震破坏。
2.1具备必要的功能
在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中,要保证建筑结构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刚度、强度以及延展性等都满足确定的要求,在进行构件的设计中,对相对薄弱的部分进行合理的加固,提升抗震的水平。通常,对耗能构件不适合承受纵向载荷。
2.2多布置抗震防线
抗震结构体系通常由若干个具有极好延性的部分组成,延性构件可以实现极好的连接功能,比如:框剪结构是剪力墙和框架构成的,在地震之后,如果仅设置一道防线,则接下来的若干次余震将会对建筑结构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避免较多次的余震对建筑结构所产生的冲击,可以多布置几道防线,建设屈服分布系统,尽可能吸收并消耗地震所产生的能量,使结构抵御地震的能力显著提升。
2.3协调不同结构件的强度关系
基于建筑结构的构件强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要合理协调不同构件的强度关系,实现建筑内部同一楼层的重要建筑结构件屈服强度的统一,使其他的抗震构件仍然为弹性状态,保证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实现不同结构之间的合理协调。
3抗震技术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资金投入量在建筑施工的资金总投入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结构设计的工作重点在于满足经济性、安全性以及实用性的要求。房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就是基于这一理论基础展开的,地震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强破坏性,所以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安全因素,做好自然灾害的预防工作。
3.1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抗震力
为了保证房屋的抗震能力,在结构设计中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为了满足地基的稳定性要求,需要选择具有较强稳定性的地基,有效应对地震的影响,避免地基出现较为严重的变形;(2)同一形式的房屋建筑结构单位需要布置在相同种类的地基上,使地基满足房屋结构设计的要求,发挥较好的抗震功能;(3)保证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性,尽可能保证对称,避免由于地震作用而导致的结构出现扭曲;(4)在整体的结构设计中需要多布置几道防线,使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增强,实现有效的缓冲地震的作用,降低地震冲击对建筑物所产生的影响;(5)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一致性,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做好不同部分的连接设计,保证纵向结构的刚度可以支撑建筑的整体结构。
3.2降低地震作用对房屋建筑的影响
将隔震层布置在建筑基础和建筑主体之间,可以发挥很好的减震作用,也可将一个反摆布置在建筑物的顶部。布置反摆的作用在于当发生地震时,使建筑物向相反方向发生位移,基于地震中建筑结构受到较大的阻尼作用,所以使整体的加速度减小,降低地震所产生的影响。经试验发现,当反摆布置的得当时,将会极大的降低地震所产生的影响,降低影响的概率约为65%。
(1)设防标准。我国标准规定,建筑使用价值可以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甲类、乙类、丙类和丁类。甲类和乙类建筑的抗震烈度约为6~8度,满足本地抗震要求再高一度,丙类建筑的抗震措施要满足本地建筑的实际要求,丁类建筑则适合于抗震等级更低的情况。
(2)保证建筑刚度。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刚度满足要求。首先采用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在已有的钢筋混凝土上部应用钢结构对建筑进行进一步的加固处理,加固分为两类状况,第一类,当需要加固的结构上部为钢结构,下部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时,不满足抗震要求,这两种材料的刚度和阻尼有所不同,所以是一类不科学的设计;第二类,当房屋屋顶部分是钢结构,混凝土是结构的主体时,要依据规范开展设计工作。如果建筑物的刚度数值过高,则在地震时结构就会承受较大的作用力,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建筑物得结构硬度刚度较小,则会出现较大的变形,导致其强度降低,功能受到影响。
4抗震设计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创新
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意义在于保证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设计的原则是建筑在地震的作用下,基本上都可以满足人员的安全性要求。但是近些年,很多国家都已经出现了破坏性的地震,导致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无法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地震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设计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先进、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以满足实际的设计需要。在隔震设计方面多做工作,隔震技术的设计原理在于使建筑的自振周期变长,降低对地震的影响。在施工中采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结合图纸要求,实现结构的架设和布置,保证底部和上部施工分开进行,满足结构整体的稳定性要求,做好设备以及仪器的检测,实现结构分隔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做好隔震设备的选择和安装,必须选择高质量、使用时间长、结构牢固的产品,使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另外,做好对隔震设备的保护工作,定期进行合理的养护,使其耐久性满足要求。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抗震设计是房屋结构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要素之一,设计人员需要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和实际状况,建筑的结构形式,合理开展抗震设计,一旦发生地震,能够有效降低对建筑结构整体所产生的影响,保证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设计方法,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涤凡,李建乐.某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探讨[J].南方农机,2017,48(14):84-85.
[2]黎静.高层建筑抗震設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5):220-221.
[3]方小丹,魏琏.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的讨论[J].建筑结构学报,2011,(12):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