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处入手,具体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一课是人教版必修三18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是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最后一节,内容比较凝练,教学中容易流于空泛。本单元是必修三的重点之一,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更是当代中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历史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精心设计了本课的教学过程。大致思路为:
  1.从整体感知到局部知识,从宏观把握到具体探究。
  2.学生预习和自主探究、讨论相结合,通过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感知知识得出认识、进行比较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结合必修一、二的相关知识,形成完整体系。
  4.讲练结合、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伟大的转折 1978年,邓小平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的序幕。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探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情景再现、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材料分析、比较联系。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南方谈话。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容。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思想被写进党章。 “三个代表”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探究“三个”代表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教学难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及上世纪80年代深圳城市景观。
  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深圳) 这个城市的崛起有赖于歌曲中的这位老人。他就是邓小平。
  二、学习新课:
  (一)多媒体展示课题、邓小平和江泽民理论图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课标要求。
  (二)多媒体展示整体感知及预习检测问题:
  1.快速浏览课本: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我们要学习哪几个理论的探索过程?(板书)
  2.根据提示快速找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酝酿时期、第一次提出、初步形成、成熟形成体系、形成完整体系、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何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提出的?何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给学生两分钟讨论时间,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课后板书设计)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课的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中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由于是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及预习得出的结论,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具体详细学习本课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转折
  过渡:从大家的回答及老师的板书我们整体了解了本课的结构,我们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既是邓小平理论的酝酿时期,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让我们再重温一下那个伟大的转折。(播放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资料)
  探究一:请结合视频资料和教材P86历史纵横内容概括邓小平理论酝酿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背景:1、“两个凡是”错误思想;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启发引导:① “两个凡是”思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②如何打破这种思想上束缚?
  ③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第一次提出——中共十二大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既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邓小平理论酝酿的开始。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多媒体展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探究二:结合材料思考,邓小平提出了什么理论?有何影响?
  啟发引导:①邓小平说“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论断?
  ②邓小平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这一论断?
  3.初步形成——中共十三大
  过渡:十二大后,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让我们以点带面地了解一下。
  多媒体展示:1984年,深圳已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变成了全国瞩目的经济特区,邓小平在视察之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城市國有企业开始了扩大自主权的改革。首都钢铁公司等一批最早开始承包制试点的国有企业取得了初步成效。
  1984年,包括上海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先后对外开放。
  1986年,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在上海诞生。…… ……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发展,新时期理论探索也获得了极大发展。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理论。
  多媒体展示:“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探究三:结合上述材料思考,邓小平提出了什么理论?结合教材P87有关内容,根据这个理论制定了怎样的规划?
  启发引导:①什么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结合必修二相关知识,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又制定了怎样的经济发展战略?
  ②你们谁还能记起三步走战略的内容?给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板书十三大的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三步走战略)
  4.成熟形成体系——南方讲话
  过渡:中共十三大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在改革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出现了很多困惑。让我们选取其中三个镜头来了解一下当时人们的困惑。
  镜头一:深圳的“蛇口风波”
  1988年1月13日晚,三名来自内地的著名青年干部思想教育专家李燕杰、曲啸等,在深圳蛇口与近70名蛇口青年面对面座谈。在座谈会上关于“到特区创业能不能为自己‘淘金’ ” 成了青年人和教育家争议的焦点。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引起轩然大波。
  随后,《人民日报》等刊发系列文章予以报道,引发全国关注和讨论,被称作“蛇口风波”。
  启发引导:“到特区创业能不能为自己‘淘金’ ”是什么意思?这提出了人们的什么困惑?(能不能为自己挣钱;困惑一: 能不能为自己“淘金”?能不能有私有财产?)
  镜头二:年广九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子开发有限公司”
  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年广九又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
  这时,对于雇工超过80人的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上上下下争议很大。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
  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
  启发引导:上世纪80年代,万元户还很少见,但年广久却成了百万富翁,又引发了人们的什么困惑? ( 困惑二:私营企业是不是剥削?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
  镜头三:老革命干部流泪了
  一批老革命干部参观深圳特区后,不禁流泪了:“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飘扬以外,遍地都是资本主义,千百万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江山,已经被 ‘断送’ 了 。”
  启发引导:①老革命干部的痛心代表了当时很多人的困惑,他们困惑的是什么?(困惑三:这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怎样才是建设社会主义?)
  ②这些困惑归根结底反映了人们的什么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教师板书
  过渡:这些问题和困惑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捆住了人们的手脚,极大地妨碍了改革开放的进行。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1992年,在十三大后辞去了中央领导职务、已经88岁高龄的邓小平到南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的讲话,解开了人们心中的迷惑。
  多媒体展示:材料1: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邓小平
  探究四:材料1提出了什么观点?是针对人们什么困惑提出的?
  多媒体展示:材料2:“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
  探究五:材料2提出了什么观点?他是针对人们什么困惑提出的?
  启发引导:邓小平的这些谈话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十四大图片及内容。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提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明确提出了我国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板书: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
  过渡: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启发引导: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过渡:多媒体展示1997年3月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邓小平图片及标题:下一个中国: 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探究六:结合教材和必修1、2思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请学生分析回答)
  启发引导:①“三个代表”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是什么?
  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什么关系?
  课外延伸:现在,新时期被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的理论除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外,还有什么理论?(科学发展观)
  三、全课小结及比较联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比较
  教师总结: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产物,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这三大理论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课堂练习:八道有关基础知识的选择题。要求学生按座位顺序快速答题。
  五、板书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的,没有追问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课堂提问是学生思维的向导和路标,又是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等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而课堂追问是在提问基础上延伸和拓展的。笔者分析了目前科学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课堂追问的方式,从在出现错误之处追问——巧妙纠正、在缺乏深度之处追问——水到渠成、在产生岐义之处追问——去伪存真、在发生意外之处追问——生成精彩、在学生理所当然时追问——激疑促思5
期刊
摘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認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中学生作文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孤芳自赏,主要是为了砥砺写作语言,学会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点评学伴或同龄人的作文,既可以倾听、吸纳同龄人的意见,学会沟通和合作,又可以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提倡作文互评互改,是语文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一种积极的价值追
期刊
内容摘要:本篇针对目前高中生中普遍存在的英语写作焦虑现状,结合高考考纲及作文要求,提出了若干可行的应对方法及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高考;英语;考场作文  G633.41  每次英语测验后,很多学生看到自己的英语作文得分都会望分兴叹——“又是惨不忍睹啊!”“每考一次,就被打击一次。长此以往,我还敢写作文吗?”“我该怎么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啊……”作为英语教师,您一定没少听过学生心底痛苦无助的抱怨吧
期刊
摘要:小學低年级语文学习中识字学习占很大的比重,但是小学生往往对识字学习不感兴趣,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轻松活泼的识字教学及积极主动的识字方法才是学生最需要的。  关键词:识字教学方法  G633.3  小學低年级识字学习单调枯燥,为了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认字,我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努力从探索识字方法,拓宽识字渠道,提高识字效率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经过了一年多的实践,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量都比以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探索实践活动在各个学校中开展。前几年在我任教的两个教学班开始采用我市教育学院数学科《问题教学》课题小组的材料进行“问题教学”的教学研究。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一、问题解決对中学数学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问题解决已引起国内外数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时代和社会需要的反映。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对科
期刊
摘要:概念是抽象的、無形的,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就要从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知识水平出发, 让学生初步感知,通过小组活动、汇报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再把感悟到的通过练习理解、深化,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概念;活动;感悟;理解  G633.6  概念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题,尤其是低年级的概念教学,常常会发现许多孩子学了这方面的知识,只是会机械的背诵相关的概念,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期刊
摘要: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我国高校内部的诚信档案,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重要个人信用信息,对于社会用人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参考。此外诚信档案的建立,也能对学生起到警惕作用,让学生以更严谨的心态去约束自身言行,成为品行端正的社会人才,可见其意义重大。  关键词:国内高校;诚信档案;运行模式  G647.24;G641  我国高校内部档案,是对学生在校信用贷款情况、交友情况、商业交易情况等等多项信息进行反馈的重要环节,等于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与深入,我们的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如拓展空泛、解读失度、超越认知教学内容选择失当等。一些课虽然教学活动丰富、形式多样、课堂热闹,却是脱离文本的教学,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阅读教学的特质,造成了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笔者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归纳点评,提出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的教學。并从实践层面进行了一定的
期刊
I207.22  李商隐(约813—约858)是中国中、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构思新颖奇巧,特别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所传达的感情婉转凄凉,感人至深。但有些诗作内容过于深奥难解,以致于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金·元好问)之说。约翰·邓恩(1572-1631)是英国玄学派的奠基人,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的作品重新引起读者的研究兴趣,并对现代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T·S·艾略特、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