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起主导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非常重要,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提升思考能力、探索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而要想真正达到这一要求,老师的教学方法就需要改变。从传统的填鸭式过渡到现在的探究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探究式教学中,提问很重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我们需要精心设计问题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问是一门艺术,良好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新课标的理念相符,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那么,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怎样设计有效的问题呢?
一、导入阶段的提问要有吸引力
问题的设计应该与生动的历史材料相结合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学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视频,如《走西口》中出现的山西会馆。看完视频,老师提问:“大家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商帮开始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商业经济逐步发展),由此顺利导入新课。除了视频、图片以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来导入新课,这样便能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二、在一定情景中提问,分组讨论
历史教学如果一味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只会让学生厌烦。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目前,我们主张情景教学,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他们获得知识有极大好处。例如,我们在教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如果老师提问:“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有哪些影响?”学生可以根据书本一一回答出来,但是这样对他们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完全没有作用。所以,老师可以换一种问法:“如果你是一名评论家,你如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功与过?”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开发,从而加强了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三、围绕某个核心,扩展提问
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以某一个内容为核心,将问题不断扩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例如,“发生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使中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通過一系列地提问,学生们对鸦片战争有了全面地认识。
四、提问要有艺术,要不断创新
对于相同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问,而产生的效果也往往不同。例如,在讲解美国内战的时候。一般老师的提问是“美国为什么会爆发内战?内战产生的意义?”等,学生听这样的提问太多,感觉很平淡,自然没有兴趣。老师可以换一种问法“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产生的矛盾导致了什么结果?为什么内战使美国经济发展更进一步?”提问方法的改变,自然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生动形象,带动学习积极性
历史这一学科文字比较多,需要记忆的地方也多,学生难免感到枯燥,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让学生找出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这样提问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可以感觉到有趣味性。
六、从实际出发,从易到难
很多历史知识与我们现代生活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老师首先要准备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逐渐加深。例如,学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可以设计的问题包括“‘市’是怎样形成的?”“著名的商业城市包括哪些?”,这两个问题通过材料的熟悉自然可以找到答案。“西汉、隋唐、宋朝的‘市’又有怎样的发展?”“每个朝代统治者对商业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以这样的方式设计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循序渐进,不断加强。
七、注重历史材料的利用
有关历史知识的材料各种各样,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声音。通常情况下,文字属于比较理性的内容,图片属于比较直观的内容,视频、声音等属于比较生动、形象的内容。通过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程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考察学生的观察力、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有以下材料: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材料提问:“材料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材料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参与度,积极启发思维。
八、迂回设计、退中求进
某些历史问题包含的内容较多,理解起来困难,如果让学生一步到位讲出答案难度较大。因此,老师可以采用“迂回战术”,通过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例如,在复习西安事变的时候,如果老师提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我们便可以采用迂回的方式来提问:“‘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社会出现了那些矛盾?”“《八一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瓦窑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通过提问,学生便可以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提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也是老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只有在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才能使学生更加放松,回答的问题才能更加具有有效性。老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提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思维得到启发,因此,老师要通过一定情景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提问方法多种多样,老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来设问。
提问是一门艺术,良好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新课标的理念相符,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那么,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怎样设计有效的问题呢?
一、导入阶段的提问要有吸引力
问题的设计应该与生动的历史材料相结合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学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找一些相关的视频,如《走西口》中出现的山西会馆。看完视频,老师提问:“大家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现象?(商帮开始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商业经济逐步发展),由此顺利导入新课。除了视频、图片以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来导入新课,这样便能提高课堂的吸引力。
二、在一定情景中提问,分组讨论
历史教学如果一味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只会让学生厌烦。因此,老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目前,我们主张情景教学,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他们获得知识有极大好处。例如,我们在教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如果老师提问:“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有哪些影响?”学生可以根据书本一一回答出来,但是这样对他们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完全没有作用。所以,老师可以换一种问法:“如果你是一名评论家,你如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功与过?”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开发,从而加强了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三、围绕某个核心,扩展提问
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以某一个内容为核心,将问题不断扩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例如,“发生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使中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等等。通過一系列地提问,学生们对鸦片战争有了全面地认识。
四、提问要有艺术,要不断创新
对于相同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提问,而产生的效果也往往不同。例如,在讲解美国内战的时候。一般老师的提问是“美国为什么会爆发内战?内战产生的意义?”等,学生听这样的提问太多,感觉很平淡,自然没有兴趣。老师可以换一种问法“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产生的矛盾导致了什么结果?为什么内战使美国经济发展更进一步?”提问方法的改变,自然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生动形象,带动学习积极性
历史这一学科文字比较多,需要记忆的地方也多,学生难免感到枯燥,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让学生找出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这样提问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可以感觉到有趣味性。
六、从实际出发,从易到难
很多历史知识与我们现代生活相距甚远,所以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老师首先要准备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逐渐加深。例如,学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可以设计的问题包括“‘市’是怎样形成的?”“著名的商业城市包括哪些?”,这两个问题通过材料的熟悉自然可以找到答案。“西汉、隋唐、宋朝的‘市’又有怎样的发展?”“每个朝代统治者对商业的态度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以这样的方式设计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循序渐进,不断加强。
七、注重历史材料的利用
有关历史知识的材料各种各样,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者是视频、声音。通常情况下,文字属于比较理性的内容,图片属于比较直观的内容,视频、声音等属于比较生动、形象的内容。通过这些材料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程充满兴趣,同时还能考察学生的观察力、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有以下材料: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材料提问:“材料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材料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参与度,积极启发思维。
八、迂回设计、退中求进
某些历史问题包含的内容较多,理解起来困难,如果让学生一步到位讲出答案难度较大。因此,老师可以采用“迂回战术”,通过迂回的方式达到目的。例如,在复习西安事变的时候,如果老师提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我们便可以采用迂回的方式来提问:“‘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社会出现了那些矛盾?”“《八一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瓦窑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通过提问,学生便可以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提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也是老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只有在一个和谐、轻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才能使学生更加放松,回答的问题才能更加具有有效性。老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提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思维得到启发,因此,老师要通过一定情景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提问方法多种多样,老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来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