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的审美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Dot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这样雄视百代的大诗人,也产生了无数流传千古的好诗。这些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特魅力,深远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陶冶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操,塑造学生高尚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蕴,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培养审美情趣,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读诗绘画,再现古诗词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是诗歌的显著特点。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抓住“诗”、“画”艺术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自己吟诗作画,对准确理解古典诗词内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王维《山居秋暝》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篇,教学时,让学生先阅读书下注释,然后用水彩笔作画,这不仅激发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老师再巡视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创造出一幅幅天高气清,月光如水,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再现-了诗歌中的绘画美。
  
  二、交待背景,领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学习古典诗词关键在于领会其中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指作者所描绘的客观景物和自己的主观情感浑然天成、高度融合的一种艺术境界。由于作品创作时间上的距离,学生无法准确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所以要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来教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是诗人饱经颠簸流离、战乱之苦,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讯写就的,这位“沉郁顿挫”了多年的“忧国忧民”的大诗人,看到了战乱可平,社稷可定的希望,一改往日之诗风,写出了“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样的“生平第一快诗”。若不交代作者饱经沧桑的生平经历和特定的时代背景,恐怕不能让学生准确领会其“欣喜若狂”之真意。
  
  三、点拨词句,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概括凝炼,含蓄生动,学习古典涛词时,必须紧扣语言来进行。教材中收录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中,就有许多饱含人生哲理、审美意蕴和生活情趣的千古名句。要让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语言美有所体会,教学时必须对字、词、句进行适当点拨。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这首小令一共只有二十八字,运用蒙太奇式的拼贴手法,描绘了十种景物,浪迹天涯的“断肠人”挥泪置身其中。教学时,引导学生找出被描写的事物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如“枯”、“老”、“昏”、“古”、“瘦”、“夕”、“断肠”等词语,启发学生细细品味小曲中流露的那股浓浓的羁旅乡愁,从而理解概括、凝炼、生动、含蓄的语言特点。
  
  四、弄清典故,领会古诗词的含蓄美
  
  在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诗人的情感与思想意蕴是不便于直接表达的,需要委婉、含蓄、曲折、这就使得他们不得不借古之人事,表达一己之心声,这便是用典。运用典故,是古典诗词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因此,弄清典故,准确领会诗人的情与意是古诗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了“遣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委婉表达了作者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坚强决心和爱国思想。在李白、辛弃疾等许多诗人的诗篇中都有用典,在教学时,应该重视这一现象。
  
  五、吟咏诵读,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律美
  
  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形式之一。当今一些有识之士提出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他们说,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则要抓诵读。一篇感人至深的作品,都是作者精心构思,组词构句的作品。无论是气势恢弘,旁证博引的议论,还是华词丽藻、感人肺腑的抒情,是精炼准确、朴实无华的说明,是行云流水、侃侃而谈的叙述,都必须通过读者反复认真的诵读才能体现出来。当代著名学者朱光潜说:“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由此可见,要让学生懂得书中之理,体会诗中之情,必得让学生反复诵读,才能心领神会,情意皆通。
  当然,老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起示范作用,做到精神饱满,声调抑扬顿挫,语调或舒缓自如、或高亢激越。其次,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如重音、停顿、语速、节奏等。朗读雄壮的诗不能催人奋发,朗读悲凉的诗不能令人泪下,朗读快乐的诗不能令人喜悦,那么便不是成功的朗读。朗读古诗《观沧海》,要读得大气磅礴,坦荡高亢,要读出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读出山高海阔的气势。朗读《陋室铭》,要读得平静自然,读出恬静优雅,读出淡泊名利。
  通过不断的吟咏诵读,体会古典诗词的音律美、韵律美。也可通过不断的吟读背诵体会出诗歌的语言美,领悟到意境美。增加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力,陶冶学生情操。这即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
其他文献
要问什么学科是既富情感又富美感,那答案肯定是语文。语文学科,它流动着人们细腻丰富的情感。它不只是严谨的知识体系、冷静的阅读技巧,更多的是一份生命的观照、人文的关怀、精神的提升。纵观初中语文教材,蕴含生命光彩、满溢世间真情的课文比比皆是。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就应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感悟真情。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是滋养心灵的场所,在孩子们的心头会镌刻上最美的记
本文结合包头市大青山区域气候、环境等情况,对大青山绿化滴灌技术实施要点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包括工程技术规划设计、施工安装与运行管理等技术实施,这对更大地发挥当地区域
高职院校中影响体育教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的教学问题、院校体育场地的问题等。本文认真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清人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指出: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   而今,在众多写作指导百花竞放之际,老师已被乱花迷眼,学生亦随波逐流。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身不由己的老师,为完成写作任务而言不由衷的学生,我们该“洗尽铅华呈素姿”。让作文呈现自然之态,展示生命之美。   初中阶段是作文成长期,不夸
以端羟基聚四氢呋喃(PTHF)与NaH反应后生成的醇盐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环氧乙烷阴离子开环聚合,在PTHF两端接上了环氧乙烷(PE0)嵌段,制备出了一种分子量可控窄分布(^-Mw/^-Mn〈1.2)的P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