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崛起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也给政府领导者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提出新的要求,何塑造政府领导形象是每位政府领导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领导形象;塑造与管理
一、新媒体时代的领导者形象革命
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特别快,关于领导人的新闻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这给领导者的形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领导者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已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对领导形象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体的介入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模式,重塑着信息传播格局,这就使得领导者形象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下极易成为“易碎品”,稍有不慎,长期积累的良好形象可能就会被瞬间“打碎”。因此,新媒体的出现给领导者形象的建构和社会认同带来巨大挑战,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众对领导者认识和评价的渠道更加便利和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新闻媒体,还有现代的网络媒体等。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领导者的公共形象面临着消解和重新建构的可能,领导者的形象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干部队伍现状使领导形象重塑更为紧迫
从外部环境来讲:当下广大网民可以“随手拍”、“随意录”、“随便转”,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生言行出位或举止不当的情形,都会遭到网民的“吐槽”和“拍砖”,成为舆论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带来领导干部各类形象危机甚至引发“破窗效应”。从内部因素讲,有的领导干部平时讲话做事不注意自己身份和自身形象,有点权力就唯我独尊,有的甚至公开参与群众赌博、吃喝嫖赌样样在行,在职工群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给领导干部形象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冲击,领导干部的形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二、 领导形象的源泉
领导形象是领导者品行道德、知识底蕴、人文情怀等方面在语言行为上的综合表现,这三者是领导形象形成的源泉。
(一)品行道德与领导形象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任何社会对领导人格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这是因为领导者的人格品质是与其公共责任紧密相连的,其缺失的人格会对社会和公共利益造成极大损害。例如晚清时期的掌权人慈禧,她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太自私,没有现代意识,治国无能。这些人格缺陷使她享受了一个上位者应有的奢华生活,但是没有尽到一个上位者应该尽到的责任。面对八国联军她奴颜婢骨,弃都而逃,留下了为后人所不耻的形象。所以我们领导者要注重品行修炼,"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个人兴趣、爱好、欲望等一言一行,都严格控制在时代的道德范围之中。
(二)知识底蕴与领导形象
许多杰出政治家成功的原因,不仅源于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非凡的领导艺术,更得益于雄厚的知识基础。
从领导者的人格修养看,知识使领导者扩大了自己的认识领域,跳出了个人的狭隘空间,能够思考未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提升精神境界,使领导者形象日益完美,可赢得被领导者的自觉追随和认可。
从领导效能看,能成为组织中最有威望的人,是在危机时可以为组织作出正确选择的人。毛泽东主席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果断地做出正确军事主张,避免了中央红军全军覆没的厄运。刘伯承后来说:“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从领导方法和艺术来看,良好的知识素养可以使领导者更好地发挥管理水平和执政水平。有知识、有文化的领导者,不是简单粗暴地去命令、管理被领导者,而是注重引导、启发,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进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从开创工作新局面上看,知识能激发领导者的创造力。丰富的知识,可以使领导者打开思路,改变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背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经验和成果吸收过来,进而开拓创新。毛泽东同志曾将《资治通鉴》读了17遍,如此我们也找到了他面对突发事件时为何处变不惊、举重若轻的原因。
可见学习就象一个魔法师,它会使领导者的良好形象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这良好的形象是从其骨子里反映出来的,是刻意而为所达不到的。
(三)人文情怀与领导形象
我们领导干部的人文情怀应该是敬畏生命,关注民生,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因此领导干部要注意涵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学会“踱方步”、提高情商,因为人格魅力、情商,都关乎到领导干部的人文情怀。如果说领导干部的品行道德、知识底蕴是绢绢细流的话,那么领导干部的人文情怀就是水到渠成,这样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自然而然的就展现出来了。
三、领导干部媒体形象管理
(一)领导者必须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如今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政治表达的首选和主要的渠道,哪些事件可以成为热点,是谁先爆料的,往往决定权在民间舆论这一边。面对这么大的舆论场,我们领导干部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思维、如何执政已是不可逃避的课题,必须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一是摆正位置,坦诚面对。领导干部要时刻记住如实地向人民群众汇报事态的由来,积极反馈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是我们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二是不能把媒体当成对立面,當成随时随地挑错、添乱、找麻烦的对象,把健康善意的舆论监督当成“负面报道”,把提出敏感问题的记者当作“敌人”,这样的态度之颟顸,形象之丑陋,实在有违领导干部的形象。
三是襟怀坦白、知无不言。除了个别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需要保密的除外,我们对社会大众有异议的事情都要坦诚相告,合理解释,不能以“顾全大局”为借口,“瞒”和“骗”、“捂”和“拖”。及时发布,时刻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是争取主动的最明智选择。
四是坦然面对,讲究艺术。领导干部面对媒体时既要谦虚谨慎、如实相告,又要注意理智应答,不卑不亢。不要要么紧张不已,不知所措;要么讳莫如深,惜墨如金;要么三缄其口,溜之乎也;要么奴颜屈膝,丧失原则。凡此种种,都与现代领导干部应有的形象格格不入。
五是善于学习,注意总结。每一个领导干部面对这个新课题,更加需要虚心学习,关于多方面总结。
(二)对待媒体的正确做法
主要做法是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上。一是应第一时间成立应对班子,落实应对方案,明确网络发言人。二是积极主动,掌握“第一时间发言的艺术”。现在是“真相还没有穿上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了全世界”,所以政府必须要努力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提高工作敏锐性,在第一时间通过当地第一媒体传达第一声音,坚决摒弃封堵思想,彻底打消侥幸心理。三是尽快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把新闻发布工作纳入核心决策内容,一定要边调查、边处理、边报道。四是平时要做好日常的危机预警。
(三)塑造成功的出镜形象
领导干部要塑造成功的媒体“出镜”形象,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上镜之前,还要对自已要发布、说明、交流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切不可不明情况地乱说话。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因为一句“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而成为舆论炮轰对象。事后他反省自已对发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预料不足,主观上太过自信。所以在出镜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地了解状况、了解事实才能适应其中的变化。
其次在镜头前,领导干部要稳重、理智,能控制自已的情绪。德国前总理科尔有一次到东德视察,在大庭广众之下出手还击一个向他抛鸡蛋的愣头青,贵为一国总理的科尔,顿时像个当众跟人抓脸揪头发的泼妇,滑稽又可笑。所以领导干部即使是面对突发状况,也要保持镇定,不能太过于真性情。
总之,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自觉接受媒体和群众监督,使自己的形象与言行符合媒介形象的要求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郭赫男.从“雷人语录”看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教育[J].传媒观察,2010(5)
[2]宠宇.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J].今传媒2016年11月01日
关键词:新媒体;领导形象;塑造与管理
一、新媒体时代的领导者形象革命
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特别快,关于领导人的新闻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这给领导者的形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领导者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已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对领导形象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媒体的介入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模式,重塑着信息传播格局,这就使得领导者形象在当今的媒体环境下极易成为“易碎品”,稍有不慎,长期积累的良好形象可能就会被瞬间“打碎”。因此,新媒体的出现给领导者形象的建构和社会认同带来巨大挑战,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二)被领导者对领导者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众对领导者认识和评价的渠道更加便利和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新闻媒体,还有现代的网络媒体等。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领导者的公共形象面临着消解和重新建构的可能,领导者的形象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干部队伍现状使领导形象重塑更为紧迫
从外部环境来讲:当下广大网民可以“随手拍”、“随意录”、“随便转”,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一旦发生言行出位或举止不当的情形,都会遭到网民的“吐槽”和“拍砖”,成为舆论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带来领导干部各类形象危机甚至引发“破窗效应”。从内部因素讲,有的领导干部平时讲话做事不注意自己身份和自身形象,有点权力就唯我独尊,有的甚至公开参与群众赌博、吃喝嫖赌样样在行,在职工群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给领导干部形象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和冲击,领导干部的形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二、 领导形象的源泉
领导形象是领导者品行道德、知识底蕴、人文情怀等方面在语言行为上的综合表现,这三者是领导形象形成的源泉。
(一)品行道德与领导形象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任何社会对领导人格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这是因为领导者的人格品质是与其公共责任紧密相连的,其缺失的人格会对社会和公共利益造成极大损害。例如晚清时期的掌权人慈禧,她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太自私,没有现代意识,治国无能。这些人格缺陷使她享受了一个上位者应有的奢华生活,但是没有尽到一个上位者应该尽到的责任。面对八国联军她奴颜婢骨,弃都而逃,留下了为后人所不耻的形象。所以我们领导者要注重品行修炼,"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个人兴趣、爱好、欲望等一言一行,都严格控制在时代的道德范围之中。
(二)知识底蕴与领导形象
许多杰出政治家成功的原因,不仅源于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非凡的领导艺术,更得益于雄厚的知识基础。
从领导者的人格修养看,知识使领导者扩大了自己的认识领域,跳出了个人的狭隘空间,能够思考未来、关注社会、关注民生,提升精神境界,使领导者形象日益完美,可赢得被领导者的自觉追随和认可。
从领导效能看,能成为组织中最有威望的人,是在危机时可以为组织作出正确选择的人。毛泽东主席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果断地做出正确军事主张,避免了中央红军全军覆没的厄运。刘伯承后来说:“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从领导方法和艺术来看,良好的知识素养可以使领导者更好地发挥管理水平和执政水平。有知识、有文化的领导者,不是简单粗暴地去命令、管理被领导者,而是注重引导、启发,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进而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从开创工作新局面上看,知识能激发领导者的创造力。丰富的知识,可以使领导者打开思路,改变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背景,把前人创造的科学经验和成果吸收过来,进而开拓创新。毛泽东同志曾将《资治通鉴》读了17遍,如此我们也找到了他面对突发事件时为何处变不惊、举重若轻的原因。
可见学习就象一个魔法师,它会使领导者的良好形象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这良好的形象是从其骨子里反映出来的,是刻意而为所达不到的。
(三)人文情怀与领导形象
我们领导干部的人文情怀应该是敬畏生命,关注民生,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因此领导干部要注意涵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学会“踱方步”、提高情商,因为人格魅力、情商,都关乎到领导干部的人文情怀。如果说领导干部的品行道德、知识底蕴是绢绢细流的话,那么领导干部的人文情怀就是水到渠成,这样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自然而然的就展现出来了。
三、领导干部媒体形象管理
(一)领导者必须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如今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政治表达的首选和主要的渠道,哪些事件可以成为热点,是谁先爆料的,往往决定权在民间舆论这一边。面对这么大的舆论场,我们领导干部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思维、如何执政已是不可逃避的课题,必须掌握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一是摆正位置,坦诚面对。领导干部要时刻记住如实地向人民群众汇报事态的由来,积极反馈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是我们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作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二是不能把媒体当成对立面,當成随时随地挑错、添乱、找麻烦的对象,把健康善意的舆论监督当成“负面报道”,把提出敏感问题的记者当作“敌人”,这样的态度之颟顸,形象之丑陋,实在有违领导干部的形象。
三是襟怀坦白、知无不言。除了个别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需要保密的除外,我们对社会大众有异议的事情都要坦诚相告,合理解释,不能以“顾全大局”为借口,“瞒”和“骗”、“捂”和“拖”。及时发布,时刻保持信息的公开透明,是争取主动的最明智选择。
四是坦然面对,讲究艺术。领导干部面对媒体时既要谦虚谨慎、如实相告,又要注意理智应答,不卑不亢。不要要么紧张不已,不知所措;要么讳莫如深,惜墨如金;要么三缄其口,溜之乎也;要么奴颜屈膝,丧失原则。凡此种种,都与现代领导干部应有的形象格格不入。
五是善于学习,注意总结。每一个领导干部面对这个新课题,更加需要虚心学习,关于多方面总结。
(二)对待媒体的正确做法
主要做法是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上。一是应第一时间成立应对班子,落实应对方案,明确网络发言人。二是积极主动,掌握“第一时间发言的艺术”。现在是“真相还没有穿上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了全世界”,所以政府必须要努力占据与媒体交往的主动权,提高工作敏锐性,在第一时间通过当地第一媒体传达第一声音,坚决摒弃封堵思想,彻底打消侥幸心理。三是尽快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把新闻发布工作纳入核心决策内容,一定要边调查、边处理、边报道。四是平时要做好日常的危机预警。
(三)塑造成功的出镜形象
领导干部要塑造成功的媒体“出镜”形象,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上镜之前,还要对自已要发布、说明、交流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切不可不明情况地乱说话。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因为一句“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而成为舆论炮轰对象。事后他反省自已对发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预料不足,主观上太过自信。所以在出镜之前我们要尽可能地了解状况、了解事实才能适应其中的变化。
其次在镜头前,领导干部要稳重、理智,能控制自已的情绪。德国前总理科尔有一次到东德视察,在大庭广众之下出手还击一个向他抛鸡蛋的愣头青,贵为一国总理的科尔,顿时像个当众跟人抓脸揪头发的泼妇,滑稽又可笑。所以领导干部即使是面对突发状况,也要保持镇定,不能太过于真性情。
总之,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善于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自觉接受媒体和群众监督,使自己的形象与言行符合媒介形象的要求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郭赫男.从“雷人语录”看政府官员的媒介素养教育[J].传媒观察,2010(5)
[2]宠宇.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J].今传媒2016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