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从“君子”这个例子谈谈对语文课的一些认识。语文课应立足于语文、语文素养,立足于对教材的挖掘、整合,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君子;语文;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有什么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是承载人类文化比较多的一门学科。它的上法也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语文课还是应该有语文味才最好。语文课还是要有语文的内容。有些东西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这里先举一例: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安排了一篇诵读欣赏文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对比刚学习过的《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这样,我的一个即兴演讲诞生了:
同学们:
我们现在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从年龄上讲,都已经十五六岁,即将步入成年人行列。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答案肯定不少,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君子呢?有!好!那么,对于什么是君子,你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吗?是的,在我们的心目中,君子是豪情万丈的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光明磊落的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胸襟宽广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仁人志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不过,他们离我们较远,他们属于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我们是十几岁的初中学生。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做呢?要想得到这方面的答案,我们还是到课本里找吧!
当我们不被人了解、理解认同甚至误解的时候,孔子教育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也君子乎?是的,别人一时不能理解我,甚至误解我,我本着与人为善、以理服人、尊重事实的态度,一如既往,这样不是一个有美德、有度量的堂堂君子么?
当我们遭遇困顿、挫折时,不免怨天尤人。这时,还是孔子教导我们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什么意思呢?君子长处穷困,这正是他的本色。因为他能够在困苦中崛起,固守,最终走向成功。他绝不像志浅心贪的小人,一有困难,便精神崩溃,各种无耻的手段都使用了。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论丧,人心不古。可以说,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成长环境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那么,我们该怎样自处呢?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给我们指示了一条明路。在《爱莲说》里,他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为什么?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这里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当是这样的人: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他正直质朴,豁达大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独立人格,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他庄重,凛然不可侵犯。
将来,我们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做一名君子呢?《诗经·周南》第一章里有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淑女当然是文静美丽、善良的好姑娘,那么什么样的君子怎样才配得上这样的淑女呢?当然是有良好的修养,文质彬彬的君子了!内在的真实与外在的文采都和谐统一了,才是一个有美德、有才华的人。注意,这时的君子必须是品行端正、有修养、有才华的男子。同学们,你们可要朝这方面努力啊!
如果有一天,我们之中有人当了官,做了领导,那时怎样做才配得上君子呢?按照孟子的观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无敌。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意思是要求我们当官的要仁政爱民,讲仁义,施仁政,这样才能域民、固国、威天下。他和我们今天讲的共产党人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一个意思。作为老师,我非常希望有朝一日,你们之中有这样的正人君子领导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那将是国之幸,民之幸!
同学们,好好努力吧!所有爱你的人都希望你做一个让人敬佩的君子!
二、为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确实,语文的学习资源非常广泛,语文学习的渠道也非常宽阔。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要带领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常识,了解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并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作为教师,手里的教材应该是最好的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本,能最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材,是你的本领。充分挖掘、利用和整合教材这一最直接、最好的资源,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必修功课,也最能看出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就像上面的例子:我扣住“君子”这一概念,对其进行了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诠释,因为有基础,学生对这些知识不陌生,我只是对它进行了整合,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对“君子”的理解和认识,在更宽广的层面上感受了“君子”的内涵,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很好的思想行为教育,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机智、实在。我认为这样做,是立足于文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丰富、更新、挖掘新的素材,是在为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接受反应文论认为,阅读一篇作品,必须与其他相关文本互相联系或对照才行;其他文本犹如一层栅栏,能够添加、筛除或过滤信息,使读者的阅读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构建,以达到阅读目的和期待。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必须在语文课上有所创造,有所更新,一切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文课是可以上得灵活而又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应该有老师自己对教材的开发利用和对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准确、深入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关键词】君子;语文;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有什么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是承载人类文化比较多的一门学科。它的上法也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语文课还是应该有语文味才最好。语文课还是要有语文的内容。有些东西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这里先举一例: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安排了一篇诵读欣赏文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对比刚学习过的《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这样,我的一个即兴演讲诞生了:
同学们:
我们现在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从年龄上讲,都已经十五六岁,即将步入成年人行列。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答案肯定不少,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君子呢?有!好!那么,对于什么是君子,你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吗?是的,在我们的心目中,君子是豪情万丈的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光明磊落的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胸襟宽广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仁人志士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不过,他们离我们较远,他们属于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我们是十几岁的初中学生。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做呢?要想得到这方面的答案,我们还是到课本里找吧!
当我们不被人了解、理解认同甚至误解的时候,孔子教育我们:人不知而不愠,不也君子乎?是的,别人一时不能理解我,甚至误解我,我本着与人为善、以理服人、尊重事实的态度,一如既往,这样不是一个有美德、有度量的堂堂君子么?
当我们遭遇困顿、挫折时,不免怨天尤人。这时,还是孔子教导我们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什么意思呢?君子长处穷困,这正是他的本色。因为他能够在困苦中崛起,固守,最终走向成功。他绝不像志浅心贪的小人,一有困难,便精神崩溃,各种无耻的手段都使用了。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论丧,人心不古。可以说,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成长环境有诸多不如意的地方。那么,我们该怎样自处呢?北宋的哲学家周敦颐给我们指示了一条明路。在《爱莲说》里,他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为什么?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这里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当是这样的人: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他正直质朴,豁达大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独立人格,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他庄重,凛然不可侵犯。
将来,我们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做一名君子呢?《诗经·周南》第一章里有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淑女当然是文静美丽、善良的好姑娘,那么什么样的君子怎样才配得上这样的淑女呢?当然是有良好的修养,文质彬彬的君子了!内在的真实与外在的文采都和谐统一了,才是一个有美德、有才华的人。注意,这时的君子必须是品行端正、有修养、有才华的男子。同学们,你们可要朝这方面努力啊!
如果有一天,我们之中有人当了官,做了领导,那时怎样做才配得上君子呢?按照孟子的观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无敌。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意思是要求我们当官的要仁政爱民,讲仁义,施仁政,这样才能域民、固国、威天下。他和我们今天讲的共产党人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一个意思。作为老师,我非常希望有朝一日,你们之中有这样的正人君子领导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那将是国之幸,民之幸!
同学们,好好努力吧!所有爱你的人都希望你做一个让人敬佩的君子!
二、为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确实,语文的学习资源非常广泛,语文学习的渠道也非常宽阔。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要带领学生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常识,了解语言文字所负载的文化,并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作为教师,手里的教材应该是最好的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本,能最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材,是你的本领。充分挖掘、利用和整合教材这一最直接、最好的资源,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必修功课,也最能看出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就像上面的例子:我扣住“君子”这一概念,对其进行了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诠释,因为有基础,学生对这些知识不陌生,我只是对它进行了整合,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对“君子”的理解和认识,在更宽广的层面上感受了“君子”的内涵,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很好的思想行为教育,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机智、实在。我认为这样做,是立足于文本,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丰富、更新、挖掘新的素材,是在为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接受反应文论认为,阅读一篇作品,必须与其他相关文本互相联系或对照才行;其他文本犹如一层栅栏,能够添加、筛除或过滤信息,使读者的阅读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构建,以达到阅读目的和期待。基于此,我认为,我们必须在语文课上有所创造,有所更新,一切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文课是可以上得灵活而又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应该有老师自己对教材的开发利用和对课程资源的优化组合。而这些都需要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研究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准确、深入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责任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