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中介艰难前行

来源 :保险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an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保险中介的核心问题是必须体现“创新和专业”,给保险客户和保险公司提供应有的“价值”。
  
  现状:表面上轰轰烈烈
  
  这几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似乎轰轰烈烈,我们可以不断的在报纸上看到整版整版的关于保险中介的,已经有保险中介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不时的听到许多著名的国际投资公司几千万几千万美金投资中国的保险中介公司,也有许多国外的保险中介巨头进入中国市场。
  从2007年官方统计数据来看,截至12月31日,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接近58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占全国保费总收入的80%以上。全国中介共实现业务收入600多亿元,同比增长达到47%。全国专业中介机构整体盈利接近2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00%。尽管我对其中的某些数据表示怀疑,但非常能体现今后保险市场发展的趋势。
  从中国保险业最高管理机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近期的一系列措施来看,发布了《关于加强保险中介发展的若干意见》,创办了首届“中国保险中介发展论坛”等等,所有的这些说明了最高管理机构对保险中介机构的重视,体现保险中介在保险行业的主渠道的地位。
  
  问题:违规经营严重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保险中介(渠道)这个在中国发展不到10年的新兴行业,确实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整个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是市场地位的问题。客户是上帝,保险公司是市场的主导者,年轻的保险中介面临着快速做大做强的问题,尽管从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保险中介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0%以上,但大部分是保险公司的兼职代理和银行渠道的收入,专业中介公司保费超过亿元的寥寥无几。
  其次是法律问题。如保险公司的兼职代理人员,既不属于保险公司也不属于其他保险中介公司,在发生纠纷时存在一定的法律问题,其实他们的存在非常像国外的“专属代理公司”,所以必须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
  第三是市场平等问题。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两千多家,兼业代理机构14万多家,保险营销员超过200万人。相对于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兼业代理机构和保险公司的营销员的进入门槛低、监管风险低,比较容易产生短期行为,从而影响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
  最严重的问题是保险中介自身经营问题。2007年,全国各保监局共检查保险中介机构520家,仅因违规严重受行政处罚的就达到125家,占检查总数的24%,违规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绝大部分的保险中介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以达到较好的盈利模式,长期只好用非理性的简单的价格竞争的方式来拓展市场,造成市场的混乱和无序的恶性竞争。
  
  出路:创新+专业
  
  曾记得有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看一个行业发展的水平,只要看这个行业渠道发展的情况”,这体现了中国保险中介将肩负对整个保险行业的重大职责。
  从我个人在保险行业15年的从业经验来看,中国的保险中介要得到良好的发展,除了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外,必须明确本身的市场定位和公司的发展策略,核心的问题是必须体现中介公司“创新和专业”,给保险客户和保险公司提供应有的“价值”,从而真正体现中介服务的角色。
  首先是“创新”,所谓创新我个人的理解是以管理技术、信息技术、专业技术为基础,在保险业务方面和保险服务方面的创新。最近几年市场上非常红火的“电子商务平台+市场广告+电话”的保险业务营销模式,“专业化后援管理平台+个人创业”的保险中介经营模式,像我们公司建立产险银保系统的合作经营的模式,整合相关服务机构为保险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模式等等,还有许多保险中介从市场出发,协助并推动保险公司进行产品的创新,充分挖掘保险深度,深受保险公司的欢迎。
  其次是“专业”,中国目前的保险市场,大部分的消费者都习惯直接和保险公司洽谈业务,那么,保险中介必须靠专业化的工作质量吸引他们,米改变日前的市场状况,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对于有志于长期发展的保险中介公司,必须加强员工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真正起到保险客户和保险公司的桥梁作用,从_向承担原来保险公司的部分职能,而在保险市场上市足。
  最重要的是“价值”,任何商业团体在经济社会中存在必须有其价值,作为保险中介也不会例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西方国家的保险市场,保险公司承担产品开发、核保核赔等业务处理,保险经纪和代理公司负责产品销售、承保和售后服务,保险公估公司负责理赔案件的估损理算,专业分工明确,合作经营有序,从而提高保险经营效益,避免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的直接利益冲突,维护了保险当事人的合法利益。而在当前我国的保险中介市场,许多保险中介公司要么利用股东的关系开展业务,要么通过非理性的价格争抢业务,造成经营效益较差,没有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今天,我们相信通过保险中介从业人员不断推进保险产品、营销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坚持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最大限度为保险客户和保险公司提供自身的价值,一定能达到自身做大做强的目标。
其他文献
无论是价格也好、品牌也好、服务也好,都是营销的外在表现形式或表现手段,要真正提升寿险企业的营销力,还需从企业内部营销开始抓起,即内部营销是外部营销的基础。    寿险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寿险营销涉及的因素也很多,产品、价格、品牌、服务、文化等等,面对众多的因素,寿险营销应该从哪里寻求突破?有的打出“得服务者得天下”的大旗,有的则喊出“价格是营销的惟一利器”的口号,还有的则声称“品牌是营销的有力杠杆
期刊
与寿险个人营销体制相比,产险个人营销体制的作用有限,不可能成为产险营销的主流形式,但依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寿险公司引入个人营销体制后,极大地推动了寿险业务发展。从寿险产品特点及销售对象以及个人营销体制内在的机理看,寿险公司采用这一特殊的营销制度是合理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或者说,个人营销制度是适用于寿险经营的一种营销方式。目前个人营销制度已成为寿险公司最主要的营销方式
期刊
危机、下滑、裁员、节俭、开源节流,等等字眼成了每天媒体不厌其烦的口头禅……这场金融危机让众多实体经济岌岌可危。经济弱市时,企业每笔支出都要三思而行,如何将企业的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借助2008北京奥运会的舞台,中国呼叫中心行业大放异彩。后奥运时代,中国呼叫中心行业又将如何续写辉煌?  答案就在“服务营销”。服务营销将成为经济危机之下,企业的不二之选;服务营销也将成为后奥运时代中国呼叫中心行业续写
期刊
虽无缘奥运合作伙伴,但两大保险巨头的奥运概念仍然打得如火如荼。  在众多的奥运合作伙伴中,保险行业入选的只有两家:寿险方面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宏保险,财险方面则是龙头老大人保财险。无论中国人寿还是中国平安都无缘奥运会合作伙伴,但在难得的奥运年,谁也不想放过通过体育大腕提升品牌形象的绝佳机会。通过与奥运会进行品牌联合,从而实现品牌价值增长,推动业务发展。    体育明星的天价代言    姚明携手中国人寿
期刊
低调并不意味着缺乏自信,不张扬、不炫耀、不浮躁、不过度宣传,但是一鸣惊人、一击中的。    奥运日益临近,社会关注奥运已达白热化,企业利用奥运为推力做文章也已达白热化。作为奥运惟一的寿险合作伙伴,中宏保险近期围绕奥运不断推出活动,奥运营销已渐入佳境。但与可口可乐、联想等同级别的TOP赞助商相比,中宏保险明显低调、沉稳。  7月13日,“做奥运宝宝,为中国加油”——中宏保险宝宝运动形象颁奖典礼暨儿童
期刊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组委会就已经引入了保险机制。随后,保险业大举进入奥运会。此后的每届奥运会筹备阶段就开始了奥运风险的规避和转移,至赛事结束的一段时期结束,表现为保险介入的全过程性。  历届奥运会都有两个专业机构为奥运会组委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一个是奥运会风险专家控制与管理委员会,另一个就是奥运会保险经纪公司,由专业保险中介公司为奥运会组委会提供专门的保险方案,又被称为《奥林匹克大家庭计划》
期刊
着力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是打开巨大农村寿险市场的最有效的敲门砖。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出席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时指出,2008年我国要稳步发展“三农”保险,要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保险体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虽然我国农民收入有所提高,但购买大额的寿险还是心存疑虑,所以着力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是打开巨大农村寿险市场的最有效的敲门砖。  推动小额保险的发展需要引进一种新的
期刊
上海陆家嘴金融博览会简介    2008上海陆家嘴金融博览会是由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大力支持,上海市各金融行业协会参与的金融业盛会。作为响应“增加民众财产性收入”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与其他理财展览不同,上海陆家嘴金融博览会将是中国首家聚焦高端私人理财群体的财富管理盛会。拥有100万以上可自由支配资金的中高端家庭,以及大中小私人企业丰的积极参与,将是本次博览会的重要特征。
期刊
资本市场的阴晴也在牵扯着保险业的神经。近期,股市的连连走低,投连险的账户收益出现不同幅度的亏损,保险公司营销的重点也悄悄发生了变化。近期,保险公司频频推出健康险,为保户设计高额的医疗保障计划成为部分保险公司的营销重点。  保险专家认为,保险基本功能为风险保障,这是保险业有别于其他金融行业的传统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保险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单纯地去比拼收益是不科学的,无论何时,保障永远是保险产品的“灵魂”
期刊
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在国家宏观层面、政策制度上还存在着诸如“税收优惠”政策等亟待研究解决的困难,政策法规体系很多细节尚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企业年金覆盖面狭窄    从2003年底开始,辽宁省率先在全国进行企业年金市场化管理运营试点。并与2004年8月28日,辽宁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完成了辽宁省直属70家企业积存年金,向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移交的签署工作,被业界喻为“中国年金第一单”。标志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