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声断雁无双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不过是一个家人子,与这偌大的汉宫何曾有过一丝的血脉?她不过是一个弱女子,为何要将重担压在自己的肩上?
  天际的孤雁盘旋着,那一点雁影,朝着胡戈方向,终是消失在天的尽头。
  丹唇微启,美目流转,道声珍重,从此天各一方。
  临窗而立,红袖轻扬,远远便可见那孤雁,彷徨于蔚蓝之上。她回屋镜前,那镜边错落的纹路,何曾沾染埃尘?镜中人眉如远黛,肤如凝脂,十指纤纤,青丝墨染。难道这样如花的年龄、如玉的容颜就要湮没在塞北的朔风和荒漠中么?
  汉朝江山如画,美人可否笑靥如花?
  她拖着镶金丝的后摆,一步一步,迈向那深沉的蔚蓝之下。那一日,她披上华美红妆,璀璨了一世芳华。手轻拢于袖中,青葱似的指甲刺疼了柔嫩的肌肤,在大汉朝万万子民面前,她举止优雅,神情淡然。她抬眸凝望空中的雁,倾城的容颜在阳光下夺了所有人的眼,却无人知晓那氤氲的泪眼流露出的悲凉。
  她不过是一个家人子,与这偌大的汉宫何曾有过一丝的血脉?她不过是一个弱女子,为何要将重担压在自己的肩上?那本该是热血男儿叱咤沙场、誓死保卫的疆土;那本该是谋臣志士运筹帷幄、倾尽全力担起的重任。瞧,那担子多沉啊,压得她的衣血似的殷红。
  每一双眼,都投向她。士兵紧紧握住手中的长矛,百姓静静地牵着身边的孩童,他们的眼中是感激,这个女子为他们做的太多太多。她用青春和美貌换来父子相守、夫妻团聚;她用幸福和自由换来国家太平、人民安康。
  一曲琵琶,听不懂,是离愁?猜不透,是萧索?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缕缕思绪,化作落红,随清波就此逝去。
  她终是踏上了精美绝伦的喜轿,然后与那和亲的队伍,伴着呼韩邪隐约的笑意,消失在城都的尽头。那一刻,那略略掀起的帘角,帘后因紧握而泛白的手指,还有朦胧似雾的泪眼,已经说明了太多。她不是不在乎啊,她不是不痛啊,她是怕,怕若有一丝犹豫,就会抑制不住内心的翻涌。
  她抚过怀中的琵琶,柔和的曲线好似母亲亲切的眉眼。
  就弹过这最后一曲吧!听,琵琶弦断,断了痴缠。
  天际的孤雁,在盘旋着、盘旋着,它是不舍汉朝的江山吗?那一点雁影,朝着胡戈方向,终是消失在天的尽头。
  纵使汉朝江山如画,美人怎再笑靥如花?
  苍凉大地上方只身翱翔的孤雁,明明已经脱离了雁群,却仍旧坚持着迎接前方未知的天空,它的去意大概只有云霞知晓罢。默然一声轻叹,她没在了漫天黄沙之中。或许,她的心是流着血的,但她怎么能够看着大汉山水画卷,为塞外这凛冽的寒风所肃杀!
  世人看到她的选择,她的隐忍,她的坚韧。不论结局如何,她还是人们眼中,那个高贵如莲的王昭君。
  陌上人如玉,孤雁世无双。
  点评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是谁写出了她的孤独,又是谁析出了她的执着?当我们品味《琵琶声断雁无双》时,我们看见了散文版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丹唇微启,美目流转,道声珍重,从此天各一方。”这样的开篇,让我们看到作者较深的古文功底和不失现代的行文方式。而接下来一连串的问句,渲染了“一去紫台”的悲壮,为下文“每一双眼,都投向她”的送别场面张本。而最后一句对偶,既是超越时空的特写,亦是悲壮情结的总揽——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更显丰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