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积分及肢体FM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积分及肢体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积分及肢体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偏瘫 针刺 康复训练
脑卒中常会导致偏瘫后遗症,偏瘫患者患侧上下肢及面肌等出现运动障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1],对其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也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痛苦,本文将以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5~76岁,平均(54.7±6.3)岁;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7~75岁,平均(53.6±5.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可降颅压、改善脑循环、止血、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康复训练中患者交替保持仰臥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进行髋、膝关节微屈及床上被动、辅助主动运动;利用原始反射、联合反应、皮肤及本体刺激促使患侧下肢屈肌、伸肌运动,引出外展、内收及足背屈动作;轻快牵伸肌肉,轻叩肌腱或肌腹、挤压肌腹;纠正抑制共同运动,引出分离运动;进行双桥式运动或单桥式运动、上下楼梯训练、下肢和上肢的控制能力训练,独立完成坐、卧位转换、坐位平衡、站立平衡,尽早使患侧负重。每天进行一次康复训练,每次持续时间为半小时,每周最少有5天进行康复训练,连续训练6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主穴:双侧内关,直刺1min,提插捻转泻法;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雀啄刺法;患侧上肢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患侧下肢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配穴:风痰阻络或痰热腑实者加双侧丰隆穴;气虚血瘀者加双侧血海穴;阴虚风动者加双侧太溪穴,其他穴位均行平补平泻法。
1.3 观察指标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临床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Barthel指数积分及肢体FMA评分均采用t检验,用(±s)表示,若最后结果显示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积分及肢体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积分及肢体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通过康复训练可达到神经肌肉促通的效果,利用、调动机体各种发射,使瘫痪肢体产生主动活动,提高受累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调节神经中枢兴奋性,重建皮质功能,从而恢复肢体运动能力[2]。
针刺治疗采用不同的针法诱发或缓解肌张力,激活人体运动、感觉功能,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偏瘫患者大脑的血液循环,可调和经脉、疏通气血,刺激大脑皮质产生电活动,提高运动神经兴奋性,促进形成新的脑高级中枢与肢体运动传导通路,显著提高偏瘫患者肢体功能[3]。针刺内关、人中可醒脑开窍;针刺肩髃可行舒筋活络、驱邪散滞之功效;手三里为属阳明经,可通经络;曲池具有疏风、调整肠胃和营血、清利头目的功效;外关可调补气血,通经活络;合谷可醒神开窍、通调气血;针刺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可共奏健脾强胃、滋补肝肾、通调气血、舒筋通络之功效[4]。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可在疗效上相互促进,大大加快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积分及肢体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这可以看出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洪新,张笑吟,牛巧云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97-98.
[2]曾学清,滕东时,张子辉等.针刺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7):67-69.
[3]许丰,姜欣.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1):168.
[4]秦思,朱天民.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310-312.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偏瘫 针刺 康复训练
脑卒中常会导致偏瘫后遗症,偏瘫患者患侧上下肢及面肌等出现运动障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1],对其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也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痛苦,本文将以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45~76岁,平均(54.7±6.3)岁;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47~75岁,平均(53.6±5.2)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可降颅压、改善脑循环、止血、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康复训练中患者交替保持仰臥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进行髋、膝关节微屈及床上被动、辅助主动运动;利用原始反射、联合反应、皮肤及本体刺激促使患侧下肢屈肌、伸肌运动,引出外展、内收及足背屈动作;轻快牵伸肌肉,轻叩肌腱或肌腹、挤压肌腹;纠正抑制共同运动,引出分离运动;进行双桥式运动或单桥式运动、上下楼梯训练、下肢和上肢的控制能力训练,独立完成坐、卧位转换、坐位平衡、站立平衡,尽早使患侧负重。每天进行一次康复训练,每次持续时间为半小时,每周最少有5天进行康复训练,连续训练6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主穴:双侧内关,直刺1min,提插捻转泻法;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雀啄刺法;患侧上肢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患侧下肢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配穴:风痰阻络或痰热腑实者加双侧丰隆穴;气虚血瘀者加双侧血海穴;阴虚风动者加双侧太溪穴,其他穴位均行平补平泻法。
1.3 观察指标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临床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Barthel指数积分及肢体FMA评分均采用t检验,用(±s)表示,若最后结果显示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积分及肢体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积分及肢体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通过康复训练可达到神经肌肉促通的效果,利用、调动机体各种发射,使瘫痪肢体产生主动活动,提高受累侧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调节神经中枢兴奋性,重建皮质功能,从而恢复肢体运动能力[2]。
针刺治疗采用不同的针法诱发或缓解肌张力,激活人体运动、感觉功能,促进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偏瘫患者大脑的血液循环,可调和经脉、疏通气血,刺激大脑皮质产生电活动,提高运动神经兴奋性,促进形成新的脑高级中枢与肢体运动传导通路,显著提高偏瘫患者肢体功能[3]。针刺内关、人中可醒脑开窍;针刺肩髃可行舒筋活络、驱邪散滞之功效;手三里为属阳明经,可通经络;曲池具有疏风、调整肠胃和营血、清利头目的功效;外关可调补气血,通经活络;合谷可醒神开窍、通调气血;针刺伏兔、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可共奏健脾强胃、滋补肝肾、通调气血、舒筋通络之功效[4]。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可在疗效上相互促进,大大加快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积分及肢体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从这可以看出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洪新,张笑吟,牛巧云等.“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97-98.
[2]曾学清,滕东时,张子辉等.针刺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7):67-69.
[3]许丰,姜欣.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11):168.
[4]秦思,朱天民.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3):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