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观察是一种有明确意识的思维活动,可以通过设问质疑,引发观察前的思考和明确观察中的重点及取向。
【关键词】观察教学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然而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课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有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同时要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况且刚上初三的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及记录什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也就显得十分必要,正确观察化学实验,对于认识物质的性质、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动手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认为观察应在“看”字上多下功夫。
一、明确“观察目的”
进行化学实验离不开仪器和药品。观察化学实验时,首先要注意所用的名称、特点、作用及连接顺序,同时要留心实验前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及实验后生成物的物理性质等。只有明确了“看什么”,才能为“怎么看”奠定好的基础。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思考“制氢气的固体反应物用铁粉、镁带、铜片还是锌粒好?”当分别观察对比反应后,感知效果就更深刻。还可提出“对物质的实验室制法重点要求掌握什么?”在观察时,容易被事物的性状和变化的现象所吸引,而停留在单纯的感官上。这就更加要求要根据教师设置的疑问,引发相应的思维活动。如: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在观察中要思考一系列问题:“氧化铜是什么颜色的固体?”“为什么氢气通入试管之前要验纯?”“经验纯的氢气通入试管中,为什么过一段时间才对试管中的氧化铜进行加热?”“在加热的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物质是什么?”“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还要继续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至室温?”等等。
二、把握“观察方法”
观察化学实验,必须依据实验目的,抓住观察的重点、掌握观察的顺序。这就是说,不同的化学实验,观察的内容应各有侧重,切不可“眉毛胡子 一把抓”,如“镁带的燃烧”实验,其目的在于说明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观察的重点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而不是“耀眼的白光”,再如,“氧气的制取”实验目的在于让大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因此,观察的重点要放在仪器的连接和实验的操作步骤上。一般来说,化学实验的观察顺序是和实验过程同步的。如“氧气的制取”的观察顺序是:仪器的连接与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装入——加热的方法——收集的时机与方法——实验结束前的整理工作。
三、注意“观察细节”
观察化学实验时,不少同学只注意到了明显有趣的现象,而忽视了不不易引起重视以及稍从即逝的重要现象,此为实验观察之大忌。不注意这一点,实验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如“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其中“火星四射”这一现象对我们的视觉刺激强烈,容易引起重视就,但该实验中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溅落在瓶底的“黑色固体”,若不仔细观察,这一现象就容易被忽视,所以,观察化学实验必须要看细节。例如给试管加热,要先夹上试管夹。教师演示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学生不明白既然夹在离管口近的地方,为什么不能从上套入?因而只能硬记或根本不这样做。如果教师讲给学生,为了防止试管夹(特别是旧的)上的灰尘杂物从试管口落入管中而使药品不纯,因此必须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的道理,学生就会按要求做了。
四、力争“观察全面”
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感官的作用,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我们不仅要用眼看,必要时还需要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如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就需要用鼻子闻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气味,同时也有必要用手感知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再如,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就需要完全通过”耳听“来确定氢气是否纯净。总之,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也才能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善于“观察反思”
观察化学实验必须与动脑思考相结合,没有思考的观察不是真正的观察。只有善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实验的目的。
善于对实验过程和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即有助于掌握实验技能,也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智能,为今后个人实验与研究打好基础。为此,我们必须从观察第一次化学实验开始,就自觉养成“看后思”的好习惯。如观察“氧气的制取”实验之后,就应思考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3)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从水槽中拿出导管,然后再移去酒精灯?只有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这个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才能被我们所掌握。
总之,观察化学实验必须掌握方法,立足于思、着眼于看、体现于思、看思结合,是观察化学实验的要领所在。
(湖南武岗市第十中学;422400)
【关键词】观察教学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然而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课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有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同时要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况且刚上初三的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及记录什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也就显得十分必要,正确观察化学实验,对于认识物质的性质、理解化学概念、提高动手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认为观察应在“看”字上多下功夫。
一、明确“观察目的”
进行化学实验离不开仪器和药品。观察化学实验时,首先要注意所用的名称、特点、作用及连接顺序,同时要留心实验前反应物的物理性质、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及实验后生成物的物理性质等。只有明确了“看什么”,才能为“怎么看”奠定好的基础。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思考“制氢气的固体反应物用铁粉、镁带、铜片还是锌粒好?”当分别观察对比反应后,感知效果就更深刻。还可提出“对物质的实验室制法重点要求掌握什么?”在观察时,容易被事物的性状和变化的现象所吸引,而停留在单纯的感官上。这就更加要求要根据教师设置的疑问,引发相应的思维活动。如:对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在观察中要思考一系列问题:“氧化铜是什么颜色的固体?”“为什么氢气通入试管之前要验纯?”“经验纯的氢气通入试管中,为什么过一段时间才对试管中的氧化铜进行加热?”“在加热的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物质是什么?”“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还要继续通氢气,直至试管冷却至室温?”等等。
二、把握“观察方法”
观察化学实验,必须依据实验目的,抓住观察的重点、掌握观察的顺序。这就是说,不同的化学实验,观察的内容应各有侧重,切不可“眉毛胡子 一把抓”,如“镁带的燃烧”实验,其目的在于说明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观察的重点应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而不是“耀眼的白光”,再如,“氧气的制取”实验目的在于让大家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因此,观察的重点要放在仪器的连接和实验的操作步骤上。一般来说,化学实验的观察顺序是和实验过程同步的。如“氧气的制取”的观察顺序是:仪器的连接与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装入——加热的方法——收集的时机与方法——实验结束前的整理工作。
三、注意“观察细节”
观察化学实验时,不少同学只注意到了明显有趣的现象,而忽视了不不易引起重视以及稍从即逝的重要现象,此为实验观察之大忌。不注意这一点,实验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如“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其中“火星四射”这一现象对我们的视觉刺激强烈,容易引起重视就,但该实验中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溅落在瓶底的“黑色固体”,若不仔细观察,这一现象就容易被忽视,所以,观察化学实验必须要看细节。例如给试管加热,要先夹上试管夹。教师演示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学生不明白既然夹在离管口近的地方,为什么不能从上套入?因而只能硬记或根本不这样做。如果教师讲给学生,为了防止试管夹(特别是旧的)上的灰尘杂物从试管口落入管中而使药品不纯,因此必须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的道理,学生就会按要求做了。
四、力争“观察全面”
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感官的作用,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我们不仅要用眼看,必要时还需要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如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就需要用鼻子闻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的气味,同时也有必要用手感知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再如,检验氢气纯度的实验,就需要完全通过”耳听“来确定氢气是否纯净。总之,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全面观察到实验的现象,也才能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善于“观察反思”
观察化学实验必须与动脑思考相结合,没有思考的观察不是真正的观察。只有善于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达到实验的目的。
善于对实验过程和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即有助于掌握实验技能,也有利于发展自己的智能,为今后个人实验与研究打好基础。为此,我们必须从观察第一次化学实验开始,就自觉养成“看后思”的好习惯。如观察“氧气的制取”实验之后,就应思考下面的问题:(1)为什么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3)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从水槽中拿出导管,然后再移去酒精灯?只有将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这个实验的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才能被我们所掌握。
总之,观察化学实验必须掌握方法,立足于思、着眼于看、体现于思、看思结合,是观察化学实验的要领所在。
(湖南武岗市第十中学;4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