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具有某种生活经历的人在特定的环境、时间、场合、生活背景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我们要在课堂这一固定的时间、场合,让有不同经历的人共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件并非简单的事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情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让学生在特定的场合产生正确恰当的情感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正确引导。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把原来的知识目标转变为情感价值目标,这足以说明情感的重要性。从课本的编辑中我们可以看到,七年级学生突出爱学校、爱同学、爱班级、爱老师的情感体验,强调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的情感实践;八年级学生表现爱家、爱同学、爱老师、爱他人的情感要求;九年级学生强调爱国家、爱社会并付出行动的情感升华。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收获了一些创设课堂情感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播放音乐,点燃情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觉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音乐可以调节情绪,渲染氛围。例如,在《人生自强少年始》一课中,在课前可以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并组织学生跟唱,在高亢的歌声中学生精神振奋,教师可自然导入新课。在课中也可以在讲述“自强的含义”时,播放一首《怒放的生命》,出示一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图片,让学生犹然而生一种敬畏,比任何语言更能让他们感动。教师也可以在课的结尾播放一首《祖国颂》,带着民族的骄傲,对自身的要求,对祖国的祝福,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音乐能够使课堂不再单调,音乐能够点燃心中尚未燃起的情感。
但在使用音乐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音乐是辅助教学,一节课的音乐或歌曲不宜过多,一两首即可,过多会喧宾夺主,使课堂失去意义。
2.突出联系性,播放的音乐或歌曲,要与所授课程有密切关系,否则便是画蛇添足。
3.音乐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播放,让音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确实能激发情感。
4.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播放音乐的前或后要有适当的语言,让音乐的作用发挥到极点。
教师要通过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主动地把情感纽带抛向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谐、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
二、突出活动,调动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是融教育和实践为一体的新型课堂,突出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讲授八年级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时,我们选择以下活动,启发学生情感思维,增强情感教学效果。
活动一:“夸父母”。学生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向同学们夸一夸“我的爸爸妈妈”,让学生在夸奖中,感受因为有这样的爸爸妈妈而骄傲,并使他们更爱自己的父母。
活动二:“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通过课堂学习让许多学生深感父母的含辛茹苦,有一些抱歉,一些感谢,一些对父母的爱,用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我们的父母。
活动三:“我为爸爸妈妈做件事”。从做一顿饭到洗一件衣服,让学生用行动来表达他们对父母、对家的爱。
通过这一系列情感活动让学生由对家对父母所给自己的爱不知或知之甚少到懂得感恩,再到付出,在实践中体验情感,调动情感和积极性。
三、注重语言激发情感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让学生感兴趣是创造力展现的先决条件之一,而教师的生动、活泼、多变的体态语言,对于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常常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一般的教学要求比较强调教学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条理性好,以便在讲授学科内容时做到准确、明晰。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要强调教学语言不仅能传知,也能传情,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谈、举止、情感、个性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动情”,我们教师首先自己要“动情”,也就是教师必须注重语言的精炼和趣味,要增强对学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诱人故事体验情感
中学生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思想品德课又寓事明理,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诱人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中,我曾经给学生讲述了绵阳女警察黄曼的故事,黄曼对事业的积极奋进,经过车祸之后短暂的一蹶不振,她面对困难和挫折自强不息,最终不仅使自己振奋还用博爱、关爱他人和社会。诱人的情节使学生收获到人生最宝贵的情感体验。
一、播放音乐,点燃情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觉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音乐可以调节情绪,渲染氛围。例如,在《人生自强少年始》一课中,在课前可以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并组织学生跟唱,在高亢的歌声中学生精神振奋,教师可自然导入新课。在课中也可以在讲述“自强的含义”时,播放一首《怒放的生命》,出示一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图片,让学生犹然而生一种敬畏,比任何语言更能让他们感动。教师也可以在课的结尾播放一首《祖国颂》,带着民族的骄傲,对自身的要求,对祖国的祝福,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音乐能够使课堂不再单调,音乐能够点燃心中尚未燃起的情感。
但在使用音乐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音乐是辅助教学,一节课的音乐或歌曲不宜过多,一两首即可,过多会喧宾夺主,使课堂失去意义。
2.突出联系性,播放的音乐或歌曲,要与所授课程有密切关系,否则便是画蛇添足。
3.音乐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播放,让音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确实能激发情感。
4.要注意教学的整体性,播放音乐的前或后要有适当的语言,让音乐的作用发挥到极点。
教师要通过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主动地把情感纽带抛向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谐、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
二、突出活动,调动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是融教育和实践为一体的新型课堂,突出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讲授八年级第一课《爱在屋檐下》时,我们选择以下活动,启发学生情感思维,增强情感教学效果。
活动一:“夸父母”。学生观察自己的爸爸妈妈,向同学们夸一夸“我的爸爸妈妈”,让学生在夸奖中,感受因为有这样的爸爸妈妈而骄傲,并使他们更爱自己的父母。
活动二:“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通过课堂学习让许多学生深感父母的含辛茹苦,有一些抱歉,一些感谢,一些对父母的爱,用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我们的父母。
活动三:“我为爸爸妈妈做件事”。从做一顿饭到洗一件衣服,让学生用行动来表达他们对父母、对家的爱。
通过这一系列情感活动让学生由对家对父母所给自己的爱不知或知之甚少到懂得感恩,再到付出,在实践中体验情感,调动情感和积极性。
三、注重语言激发情感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让学生感兴趣是创造力展现的先决条件之一,而教师的生动、活泼、多变的体态语言,对于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常常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一般的教学要求比较强调教学语言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条理性好,以便在讲授学科内容时做到准确、明晰。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要强调教学语言不仅能传知,也能传情,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谈、举止、情感、个性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动情”,我们教师首先自己要“动情”,也就是教师必须注重语言的精炼和趣味,要增强对学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
四、诱人故事体验情感
中学生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思想品德课又寓事明理,适宜采用讲故事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诱人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在教学七年级思想品德《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中,我曾经给学生讲述了绵阳女警察黄曼的故事,黄曼对事业的积极奋进,经过车祸之后短暂的一蹶不振,她面对困难和挫折自强不息,最终不仅使自己振奋还用博爱、关爱他人和社会。诱人的情节使学生收获到人生最宝贵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