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周梦蝶”说起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an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块重要梗结,“庄周梦蝶”已由寓言衍变为了经典之意象,较为频繁地出现在高考诗歌鉴赏的训练之中。在教学中,执教者应带领学生追本溯源,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考试之成绩,还能使学生从这个短小的寓言故事中窥见庄子的齐物人生态度,进而理解其与庄子至高生命境界“逍遥游”的因果关联。
  关键词:庄周梦蝶 齐物观 逍遥游 神
  一、庄周梦蝶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锦瑟》以晚唐诗精品的身份被选入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3(必修)》,在这首诗的教学中,除了要带领学生体会其朦胧晦涩,别开诗坛一脉的文风外,还需要特别注意“庄周梦蝶”这一重要典故。
  “庄周梦蝶”出自内篇第二《齐物论》,是该篇的收尾寓言。很多学者一致认为:“内书七篇,法度甚严;二十六篇,解剥斯文耳。”①唐人成玄英在其《〈庄子〉序》中更是直接指出内篇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清内七篇自有顺序,丝毫不可乱分。内篇的行文特色往往是说理后结之以寓言,所以很明显这些寓言是用故事的外壳装载庄子思想的精华,而“庄周梦蝶”作为内篇第二《齐物论》的收尾寓言,其重要性便更是不言而喻。但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更多的则是借这个典故来营造一种迷茫恍惚的情绪氛围,“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或情感的怀恋,以及惆怅、迷茫之情”②。
  然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块重要梗结,一方面“庄周梦蝶”已由寓言衍变为了经典之意象,大量出现在诗歌鉴赏训练中,所以有必要带领学生去追本溯源;另一方面则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庄周梦蝶”这一寓言是《齐物论》全篇的思想凝结,与庄子的核心思想“逍遥游”关联极其密切,如果在课堂上能借助一个短小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得以窥见庄子的深刻智慧,并于此汲取养料,润泽自身之生命,那便是典型以微小得巨大。而后者应该是语文教学更为重要与深远的追求,正如张全之先生所指出的那样:“语文课与其他课程一个重要的不同,在于它富有思想性和审美性。”③
  二、齐物观
  为了方便读者深入理解,更为了构建富含文化思想的语文课堂,笔者摘录了“庄周梦蝶”原文,并试做分析。其文曰: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④
  这个寓言其实讲的是庄子与蝴蝶之间的互换。在庄子看来无论是他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他,都能欢愉为之,毫不在意,所谓:“昔梦为胡蝶,甚有畅情;化为庄周,亦言适志”是也。但世人却觉得庄周和蝴蝶之间有着霄壤之别,绝无互换的可能,所以和庄子的态度大相径庭。
  这个简短的故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体现了庄子的齐物人生态度,而这样的齐物人生态度贯穿于《庄子》全书之中。
  在《大宗师》中,庄子也讲了一个和“庄周梦蝶”相似的故事:
  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以乘之,岂更驾哉!
  当自己的左臂变成公鸡,右臂变成弹弓,臀部变成车轮,神变成马的时候,世人肯定会日夜惶恐不安,沮丧甚至绝望,但子舆却并不如此,他不仅能坦然接受,还能安时而处顺,并将其化而为用。在他看来,“如果造物者把我的左臂变成公鸡,那我就用它来报晓;如果造物者把我的右臂变成了弹弓,那我就用它来打斑鸠并把它烤熟了吃。如果造物者把我的臀变成了车轮,把我的神变成了马,那我就用来乘坐,难道还需要更换别的马车吗?”无可无不可,因时就利,与物为春,便是子舆齐物人生观的体现。
  当然庄子的齐物观不仅仅局限于此,它还有着更为宽广深刻的含义。居于内篇第一,作为全书之总纲与主脑的《逍遥游》,其起头便是教人如何用齐物观来看待世俗眼中的“小大之辩”: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大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飞至南冥,翱翔于青天之上,而身形小巧的斥■却只能跳跃于蓬蒿之间,从客观实际来分析,两者的确有悬殊,所以世人往往喜大恶小。但是庄子却不这样认为,他并不是不承认两者的差别,而是觉得这差别虽然巨大,但却并不重要,因为大鹏虽然可以翱翔展翅于青天南冥,但却也不能如斥■一样自由跳跃于蓬蒿之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与禀赋,与其错位比较,执着于表层之小大高下,不如在自己的生命里努力绽放。
  而在《德充符》中,庄子算是较为全面彻底地总结了他齐物观的内涵:
  仲尼曰:“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可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与兑;使日夜无隙而与物为春,是接而生时于心者也。是之谓全才。”
  也就是说庄子的齐物观不仅拘囿于“庄周梦蝶”“小大之辩”,而是包含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愚、毁誉、饥渴、寒暑等一切客观外在。但需要指出的是庄子并不是在宣扬一种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愚、毁誉、饥渴、寒暑等均同无所异的怪异哲学,如果外在一切均等同无所异,那么人生也便不再需要任何的努力,消极以待即可。这样的思想也就自然不可能真正润泽滋养我们的生命,更不可能成为民族文化之源了。
  那么庄子为什么会推崇这种齐物观呢?
  三、回归、超越、破执
  要深入理解齐物观,这得回过头来说《庄子》一书的核心思想——逍遥游,只有充分理解了庄子的逍遥游人生境界,才能真正明白他的齐物人生态度。值得注意的是庄子笔下的逍遥游并不是指某种独一无二的境界,而是有很多的表现形式,以下三种,均出自《逍遥游》一文:
其他文献
摘 要:王禹偁被誉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这位著名的诗人曾任苏州长洲知县三年,写下诸多吴地山水诗篇。其中包括吟咏吴江的佳作,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赏读其吴江诗咏,不仅可以欣赏到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而且可以感受到王禹偁积极用世的政治理想与人生追求,领略到这位北宋初期诗文革新运动先驱清新旷远的诗词风格。  关键词:王禹偁 诗咏 吴江  王禹偁被誉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这位北宋著名的诗文家曾在苏州做
我家阳台上有一小块空地,被我爸爸改成了一块小园子。说是园子,不过也就是用几块砖头圈出一块,往里面填上一层土而已。(开头语言诙谐幽默,有吸引力。精彩!)  我一直不看好这块“园子”。  有一年春天,爸爸不知从哪儿弄来一株葡萄,带着满心的期待种了下去。搭架、浇水、施肥……照顾得无微不至。可葡萄还是慢悠悠地、一点一点地朝着架子上爬去。(爸爸精心栽种一根葡萄,搭架、浇水、施肥,葡萄生长慢悠悠。)  一年过
摘 要: 21世纪以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新闻生态环境,许多社会公众关注的事件或问题最先由网络舆论引发,接下来才是主流媒体的跟进报道,进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换句话说,在新媒体时代,舆论也可以成为新闻,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来源,其强大的舆论关注度成为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力量,传媒的新闻生产及传播方式发生了转变,从而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哲理角度对网络舆论与现实的互构关系进行解读,分析两者相伴而
摘 要:“池塘生春草”这则逸事蕴含着晋宋齐三代诗风演变及谢氏家族诗学思想发展的重要信息。这个时期,诗风经历了两个阶段,先是以形似及辞藻雕琢革新玄言诗的缺乏形象与辞采,接着是追求景中蕴情和自然精美的更高诗歌审美理想。谢灵运对“池塘生春草”的激赏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显示出他超越自身局限的努力,并为谢惠连、谢庄、谢朓等所继承发展,也可见谢氏家族自我革新的过程及其引领推动诗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摘 要: 《珍妮姑娘》是美国古典作家德莱塞的第二部小说,它是一部描写美丽无私但注定命运悲惨的可怜女性的著作。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珍妮的形象切入,使用维多利亚方式的“真正的女性”意识形态来分析珍妮的身份塑造工作及其伦理文化冲突,描绘主人公身份建构的虚幻本质,从而反映出美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衰落。  关键词:《珍妮姑娘》 身份构建 伦理文化冲突  一、《珍妮姑娘》的女性身份构建  《珍妮姑娘》描述了一个美丽
摘 要:《石秀》这篇历史小说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现代主义的小说创作方法,作者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对石秀这个《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进行了彻底的世俗化改写。本文就其历史小说和精神分析小说两个属性展开论述,通过分析石秀其人的心理历程、小说的历史“表皮”属性、作者的创作动机来探究该篇历史小说中隐藏的主观话语追求。  关键词:《石秀》 施蛰存 心理分析 历史小说  当我们读完《水浒传》中对“拼命三
胡适率先使用问号和惊叹号  1916年9月,《新青年》这时还完全采用白话文,但白话文的出场频率已经很频繁,个别同仁因此尝试寻求突破,以使文章更准确地表情达意,使语气委婉生动、抑扬顿挫。在编辑的操作下,4卷1号上高一涵写作的《近世三大政治思想之变迁》已经在“句读”两种标注方法之间加上了“:”号、“;”号,而且用来表示“读”的千篇一律的“、”号,也改换成为“,”号。  陈独秀发表的《科学与基督教》一文
摘要:印度电影《起跑线》于2018年上映,关注和思考的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问题,虽然影片被定义为喜剧,但却能引起观影者的深思。有学者对其教育问题、视觉文化传播、拍摄手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以阿兰·德波顿身份焦虑为理论切入点,以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大环境和主人公身边的他人形象作为镜像,去分析影片所反映出来的中产阶级的女性焦虑问题,试图发现缓解或解决女性焦虑的办法。  关键词:女性焦虑
摘 要: 陌生化是指把人们原本所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东西置入一种新的、陌生的环境中去考察,进而使人们得到一种不同寻常的新的感受。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为切入点,从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语言四个方面分析张柠的新作《三城记》。  关键词: 《三城记》 陌生化 形式主义  一、陌生化  “陌生化”由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他在《共产主义和未来主义》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艺术永远独立于生活
歌德曾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已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重读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唤起我新的思考。《班主任》用小说的形式对刚刚结束的“文革”提出质疑,塑造了很多带有时代印记的人物形象,被视为“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刘心武以不凡的勇气、写实的笔法塑造了被极“左”思想毒害和扭曲的中学生形象,其中谢惠敏最具典型性。  团支部书记谢惠敏是一个要求进步的孩子,她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