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能走多远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强大的、试图容纳所有不同身份、团体参与政治进程的民主体制,使得政治耗损在不停歇的争吵之中,外交政策几乎在所有问题领域陷入和分裂。由于缺乏连贯的国家大战略,当外界期待新德里参与重塑世界新秩序时,它往往空喊口号,却拿不出实际行动。
  
  2009年1月下旬以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等区外国家领导人相继访问印度,令深处南亚腹地的新德里感受到自身的大国地位开始得到全球认可。事实上,自2005年7月印美宣布建立全球伙伴关系以来,印度就开始被西方大国接纳和抬举,不但本国先后接待了美、日、德、法、英等国最高领导人,印度总理辛格也频频成为G8会外会、亚欧峰会、20国集团峰会等场合的座上宾。
  外交在印度现政府决策中的重要性,从辛格总理1月24日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期间,其职务由外长普拉纳布·慕克吉暂代可见一斑。而自从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从尼赫鲁的“印度中心”构想到拉·甘地“立足南亚,面向印度洋,面向未来,争取在21世纪成为世界性军事强国”的规划,再到如今崛起为世界第六强(仅次于美、欧、俄、日、中)的战略目标,新德里从不甘于作为国际舞台上的边缘角色。假如说冷战期间非此即彼的有限选择让印度从第三世界的领袖滑落到苏联的小伙伴,大国之路越走越窄的话,那么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经济快速成长,则让生活在这里的11亿人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真实和兴奋。
  
  现实主义政治的信奉者
  
  考察近些年新德里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变化,印美之间从冷对到拥抱也许是最好的诠释。在独立后的早期阶段,新德里大肆批判“美帝”,及至华盛顿愈来愈倾向于伊斯兰堡后,印度也最终选择了与苏联结盟,并在1976年的宪法中写入了“社会主义”的字眼。冷战的结束让印美关系有了新的调整空间,但好景不长,随着核爆炸蘑菇云在南亚上空的腾起,华盛顿再次将新德里纳入被孤立对象的名单。2000年3月,克林顿总统打破僵局,带着大批订单造访印度,时任总理的瓦杰帕伊欣喜若狂,献媚似地称印美本属“天然盟友”。
  不过,两者关系的真正突破是在布什时期。辛格总理说布什是有史以来对印度“最为友好的总统”毫不为过。就像忽然发现了新大陆,布什政府开始大加赞赏与新德里的全球伙伴关系。尤其在其第二任内,随着阿富汗局势的恶化,伊斯兰堡显得越来越不可靠,这样发展与新德里的关系成了华盛顿的新选择。布什政府不仅与印度开展常规领域合作,更向这位新宠妃大献殷勤。在2005年的政策文件中,白宫称将协助印度成为21世纪的主要强国。而2008年美国通过印美民用核能协议将印度引入核大国俱乐部,更是极大满足了新德里的大国虚荣心。为达成此项协议,3年多来,布什政府冲破重重阻力,大肆修改国内法律,更不惜血本要求“核供应国集团”这个30多年前为应对印度首次核爆而成立的组织违背原则对印度“网开一面”。这种特殊关照,作为华盛顿的老牌盟友,伊斯兰堡却享受不到。
  对于布什政府的投怀送抱,辛格政府一方面极力逢迎,将之视为印度走出南亚、扩展全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新德里又反应谨慎,唯恐落入对方所布设的“温柔陷阱”,成为其全球战略棋盘上的一枚棋子。在当下全球战略格局盘整期,新德里越来越倾向于相信,自己是构建未来国际新秩序的一支重要力量,华盛顿面临的前景将越来越黯淡,而新德里却刚好相反,因此“印度必须像狮子那样,朝向所有的方向”(印度前外长辛哈语)。
  抛开民间强烈的反美情绪不论,实际上,辛格政府在很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盘算。比如,新德里一边发展与美国的经贸往来,一边又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充当第三世界的领头人,公开向华盛顿叫板。当美印关系发展较快时,辛格政府还不失时机地向莫斯科暗送秋波,并通过中俄印外长会议协调三方对美立场。此外,在伊朗、反恐、巴基斯坦、温室气体排放、能源、粮食安全乃至中国问题上,新德里都竭力坚持自己的主张,与华盛顿拉开了距离。
  这种对独立自主外交地位的珍视固然源自尼赫鲁时期的不结盟运动,但和那时相比,新德里的哲学已经完全变调。60多年前,印度作为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对大国问的权力政治充满厌恶感,将之视为19世纪旧欧洲的政治遗产。为了和它保持距离,有着强烈革命倾向的新德里领导人和其他几位领袖共同创立了不结盟运动,以图构建一个和平共处、多边主义的国际新秩序。而现在,取代以前革命理想的,是源自现实主义的政治考量。
  在很多场合,印度人只是将本国视为一个潜在的大国,一个力量仅仅局限于南亚的发展中国家,但私下里,新德里却越来越热衷于大国现实主义的权力平衡术。在美俄之间是这样。在中美之间是这样,在中日之间亦是如此。近年来,一方面印日之间的经济、安全合作快速升温,另一方面,辛格政府又力图维持与中国之间的关系缓和,以此换取更为宽松的国际环境。这当中,印度拒绝参加安倍提出的旨在排斥中国的所谓大亚洲计划即是一例。
  总体看来,新德里的大国平衡术稍显稚嫩,这里既有实力不济的原因,也有外交不够纯熟主动的因素。不过,考虑到印度的发展前景,各大国并不愿轻易疏离这个潜在的伙伴。翻开新德里的权力资源单,有几个重要项目不得不提。一个是最近5年平均8.8%的经济增长率,一个是装备精良、迅速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其陆海空军分别居世界第三、第四和第七位,一个是保持了60多年稳定运行、全球最大的民主体系,一个是长期领导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前两项是显性资源,无疑是新德里迈向大国目标的重要保证,但后两项亦不可忽视,属可扩展的隐性资源。正是民主国家和传统第三世界领袖这双重身份,使得新德里既受发达大国青睐,又有“四国集团”(日、德、印、巴西)、77国集团等在背后支撑。这样一种“桥梁”角色,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实力缺陷,使其成为一个勉强合格的棋手。
  
  东向突破,还是困守南亚?
  
  南亚地区是印度的权力基座,新德里力图在此维持绝对影响力。防止外来势力如中国、美国进入这一地区是新德里长久以来寻求的一项目标。为此,新德里积极参与周边国家的和平进程和经济建设;与此同时,改变以前的威吓策略,更加强调“怀柔”。从2002年开始,瓦杰帕伊领导的人民党政府就开始逐渐回归“多予少取”、睦邻友好的“古杰拉尔主义”路线。2004年国大党上台后,辛格政府又在缓和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上花了不少心思。
  在南亚确立霸权的同时,新德里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东亚地区,重点在东南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拉奥政府就提出“东向”战略,不过那时主要谋求突破后冷战时代的孤立局面。随着中、日等国向东南亚扩展势力,新 德里逐渐改变消极姿态,加快融入这一地区。2002年双方建立了领导人峰会机制,次年10月,瓦杰帕伊政府决定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此后,经过艰苦谈判,双方于去年8月最终达成自由贸易协定,成为继中、日、韩之后第四个与东盟建立这一机制的国家。
  “东向”战略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参与这一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从而带动自身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新德里又试图通过亚太这一跳板迈向全球性大国。一位印度学者指出,“东向”战略使“印度得以摆脱次大陆和东南亚之间人为设置的政治壁垒,为印度自独立以来的外交战略开启了一扇大门,即跳出严重限制印度战略选择的次大陆政治局限”。而印度外长慕克吉也曾表示,印度将超越作为南亚一地区性大国的传统定位,转而面向东方。
  不过,新德里要成为此一地区活跃的大国角色,还有不少路要走。目前,尽管东盟及日本欢迎印度参与本地区政治经济议程,但对于东亚蓬勃兴起的诸多体制和框架,新德里仍维持“局外人”身份或仅仅只是一个“旁听生”。APEC不论,亚欧峰会也直至2006年才将其吸收进去。与此同时,无论从其加入东盟条约的方式还是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模式看,新德里都显露出不少制衡中国的意味。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也是其今后的重大挑战。
  不仅如此,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孟加拉等邻国的国内问题扩散,也给新德里带来诸多“非传统安全威胁”,导致辛格政府不得不着重发展防务。更要命的是,印度社会内部表面的繁荣背后,孕育着难以平复的宗教、种族、民族、文化、社会矛盾。这些矛盾经常脱离体制,诉以暴力的疏解方式,一步一步撕裂着印度这个庞大松散的社会共同体。而印度强大的、试图容纳所有不同身份、团体参与政治进程的民主体制,又在无形中造成了另一个负面效应:政治耗损在不停歇的争吵之中,外交政策几乎在所有问题领域陷入分裂。
  不难理解,当2005年辛格总理从华盛顿带回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口头协议时,国内没有喝彩声,相反是一片嘈杂的反对浪潮,左派共产党和最大的民族主义反对党人民党都站在辛格的对立面。这种混乱局面很大程度上导致新德里在国际重大选择面前失声。当外界期待新德里在重塑世界新秩序过程中有所表现时,它往往空喊口号,却拿不出实际行动。而政策制定者也倾向于相信,他们不需要严肃的外交政策,他们只需要做出及时的反应就够了。由于缺乏一种连贯的国家大战略,新德里显得犹疑不决,四面讨好而又难左右逢源。可以想象,带着庞大拖累、内心忧郁的印度巨象,在迈向大国的道路上,步伐必定蹒跚沉重。
其他文献
《南风窗》专题探讨我国的大学教育危机,封面的标题,问得干脆:“大学怎么办?”  中国的大学教育,历史短浅,上下不过百年。最早是清末的京师大学堂,还是戊戌维新的产物:主张学习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科技,中国的大学课堂,从第一步开始,走的就是物质的专业培训之格,与西方的大学教育不是同一个层次。  大学是什么?英国思想家罗素定性得好:大学不是年轻人的职业培训所,大学更不止是知识荟萃之地,为什么要念大学?为了
3G之争    在3G技术诞生lO年之后,中国政府终于在2009年1月7日开始发放3G牌照。在未来的3年里,中国政府和私人部门在3G上的投人将达到590亿美元,在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这可能是全世界通讯产品制造商仅有的发财机会。  现在人们关心的是,在3G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采购单上,哪家设备提供商和服务供应商会成力大赢家?另外,一贯对通信网络严加控制的中国政府,强制运营企业采用的本
前些时间,岛内两条看似并不相干的新闻其实都折射出了台湾饭局文化中的政商身影。一则说的是,台湾现在的“立委”人数减半,饭局也减半。和现任“立委”相比,以前“立委”的“课外活动”比较精彩,较常安排应酬饭局,如今几乎没“立委”这样做了。为什么?国民党“立委”林沧敏办公室主任蔡明志就此告知本刊记者,“立委”减半、狗仔文化以及经济压力这3个因素,是“立委”饭局减少的主因。  另一则是说,具有“酒国名花”、“
策划人语  批评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之一,是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权利,批评也是主旋律,任何对于批评的压制,无论来自哪一种力量,都是无法接受的。  批评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家之言,不是绝对正确,句句是真理,更不是一句顶一万句。任何批评本身,與真理的生成过程一样,都有一个“试错”的过程,只要其指向正义与公平,在论证阐述的道路上即便伤痕累累,我们也应该不遗余力地呵护。  一个敢于批评、宽容批评的社会
客观事实是,目前只能借助民间渠道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流动。而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人民币从本币走向区域性货币,甚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重要一步。  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在东南亚摩肩接踵,越来越多的中国商贾在东南亚来来往往,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在东南亚市场琳琅满目……现实提醒所有的人,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已非同小可。目前,东盟10国均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每年双方人员往来达660多万人次。因此
作为欧盟换届期间的轮值主席国,捷克和下任轮值国瑞典所承担的角色会相对重要一些。中国应及早关注这方面的动向,并提前与瑞典打好交道,而不是斤斤计较于捷克任内的一些细小决策。    2009年元旦零时,随着布拉格格莱德纳公园“时间机器”雕塑上的标志开始发光摆动,捷克正式执掌为期半年的欧盟帅印。捷克副总理亚历山大·冯德拉称,对入盟才5年的捷克来说,提过高的任内目标没有意义,能源安全、对外关系和经济问题将是
策划人语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最高法院工作报告获得与会代表赞成2172票,反对519票,弃权192票;反对票与弃权票的总数比去年均有所增加。跟踪观察近年的“两会”,不难发现,反腐败的成效、力度与代表们对高法报告的评价密切相关。  但究其实,高法乃至高检系统其实为中国全局性的反腐工作承载了不能承受之责。众所周知,反腐败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官员群体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薄弱环节,法官
8月中旬,西方最知名的抨击美国的人士、顶着“当代认知科学之父”头衔的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诺姆·乔姆斯基造访中国,先后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大学发表演说。这位已退休的犹太学者对于计算机程序语言文法的形成有着莫大影响,但他早年以“生成语言学”的功底为五角大楼打工、后又充当全球公共知识分子的经历,也难逃外界责难华文媒体一如2006年对于霍金来访的追捧,是看稀奇的心态多过探求利学真知。 
近来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相比高峰期,急剧下滑,同时主要发达国家出于对增长的绝望,把资金利率降到了几乎史无前例的水平。这两点背景,给在全球经济震荡中的中国资本怎样继续走出去,设立了颇有意义的参照标系。  对于面临继续走向深度工业化和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并且本土资源相对这种发展要求仍然属于长期资源匮乏型的中国,在资源能源性商品和资产出现阶段性震荡的时期,不仅需要继续坚持资本向全球能源资源的购买和渗透的
56个民族的架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需要做的只是适时调整。在近代中国国族建构中,华夏与传统华夏边缘合一而成为“中华民族”,可以说是此地漫长的人类资源竞争历史中的一种新尝试。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将川西北高原——这片羌、藏、回、汉等多民族杂居的土地带入了全世界的视野。在2008年6月前后一个多月的采访中,记者走访了汶川、理县、马尔康以及甘孜州多处羌、藏聚居地。地震发生之前,拉萨事件余波未了,当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