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校关系,顾名思义,即学校与家庭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在为实现共同的教育目标和理想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互动、语言交流和行为趋向。家校之间只有实现真正的沟通与合作,在学生问题上达成一致,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作为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目标。这样,才能达到1+1>2的教育效果。所以,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不论是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学校;家校关系
一、 和谐家校关系的重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然而,家庭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说:“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 和谐的家校的关系,既包含了家长如何对待学校的问题,也包括学校如何对待家长的问题。这要求家校之间要在平等、尊重、配合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关系,实现真正的家校沟通与合作,进而在学生问题上达成一致,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作为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目标。这样,才能达到1+1>2的教育效果。
二、乡村学校家校关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和学校,作为影响孩子最重要的两大要素,必然需要对话与合作。学校在教育管理学生时能够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能够得到来自学校的指导,如果学校与家长这两大要素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实现家校沟通,对学生的教育势必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家校关系构建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而言,及时看到家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有效途径。现将乡村学校家校关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做如下论述。
(一)提高对建立新型家校关系必要性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
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还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成功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追求,也是每位老师的追求。但由于每个家庭文化、理念的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导者,是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桥梁。面对家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既要理解,又不能盲目迎合。毕竟,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学校须提高对构建新型家校关系必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建立通畅的家校沟通渠道,使家长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家校双方共同预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避免家校间的“问题型合作”。
(二)有效采取多种方式建立联系,避免家校联系方式单一化
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仅限于家访和家长会,这两种方式要求家长和教师都要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才能达到家校联系的目的。但是,对于很多农村学校来说,由于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者较多或是受“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思想的误导,不能或者不愿出席家长会,导致家长会出席率极低。有的时候,老师抽出时间下村家访,见到的也只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对于家校双方交流孩子的情况,基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创设新的家校联系方式,以便家长更经常、更便捷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已经成为农村学校构建和谐家校关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有效采取多种方式建立联系,避免因家校联系方式单一化而导致沟通不畅。比如:教育互动平台、电话、校讯通、QQ、微信、邮件等现代化通讯方式。如果能将这些新技术变成家校沟通的桥梁,对帮助我们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三)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
留守儿童问题是很多乡村中小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受生活所迫,很多家庭选择把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有的甚至让孩子单独待在家中。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和陪伴,表面上性格内向、自卑,不善于与人交往。内心却非常的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作为老师,要尝试把这些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爱。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还应该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变化。并及时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变化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即使远在他乡也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比较简单,他们一旦感覺到老师的善意,就愿意对老师敞开心扉,也会把老师关爱和陪伴告诉家长。如果远在他乡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有来自老师的关爱和陪伴,并且感受到了你对孩子的爱,家长就会愿意主动和学校建立联系。这样,良好的家校关系也就不难构建了。
总之,家校沟通的目的就是要让家庭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我们:学校和家庭就好比两个“教育者”,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无数的教育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家校之间构建起和谐的关系,在学生问题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避免5+2=0这种现象的出现。因此,承载着教育任务的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积极主动的架设沟通的桥梁,不断改进沟通的内容和方式,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常用教育概念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148.
[3](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4]张民杰.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钱焕琦.当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伦理调适[J].中国德育,2006,(3):44-49.
[6]陈桂兰.建立新型家校关系 推进素质教育[J].厦门教育学
[7]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0一141.
[8]江荣国.当前中小学家长会现状分析及研究对策[J] .基础教育课程,2006,(6) .
关键词:乡村学校;家校关系
一、 和谐家校关系的重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然而,家庭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家陶西平先生说:“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 和谐的家校的关系,既包含了家长如何对待学校的问题,也包括学校如何对待家长的问题。这要求家校之间要在平等、尊重、配合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关系,实现真正的家校沟通与合作,进而在学生问题上达成一致,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作为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目标。这样,才能达到1+1>2的教育效果。
二、乡村学校家校关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和学校,作为影响孩子最重要的两大要素,必然需要对话与合作。学校在教育管理学生时能够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能够得到来自学校的指导,如果学校与家长这两大要素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实现家校沟通,对学生的教育势必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家校关系构建却存在诸多的问题。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而言,及时看到家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建立和谐家校关系的有效途径。现将乡村学校家校关系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做如下论述。
(一)提高对建立新型家校关系必要性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
构建良好的家校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还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成功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追求,也是每位老师的追求。但由于每个家庭文化、理念的不同,家长的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导者,是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桥梁。面对家长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既要理解,又不能盲目迎合。毕竟,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学校须提高对构建新型家校关系必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建立通畅的家校沟通渠道,使家长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家校双方共同预防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避免家校间的“问题型合作”。
(二)有效采取多种方式建立联系,避免家校联系方式单一化
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仅限于家访和家长会,这两种方式要求家长和教师都要有大量的空余时间,才能达到家校联系的目的。但是,对于很多农村学校来说,由于学生家长外出务工者较多或是受“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思想的误导,不能或者不愿出席家长会,导致家长会出席率极低。有的时候,老师抽出时间下村家访,见到的也只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对于家校双方交流孩子的情况,基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创设新的家校联系方式,以便家长更经常、更便捷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已经成为农村学校构建和谐家校关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有效采取多种方式建立联系,避免因家校联系方式单一化而导致沟通不畅。比如:教育互动平台、电话、校讯通、QQ、微信、邮件等现代化通讯方式。如果能将这些新技术变成家校沟通的桥梁,对帮助我们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三)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
留守儿童问题是很多乡村中小学校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受生活所迫,很多家庭选择把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有的甚至让孩子单独待在家中。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和陪伴,表面上性格内向、自卑,不善于与人交往。内心却非常的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作为老师,要尝试把这些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爱。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还应该更多的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变化。并及时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变化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即使远在他乡也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中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比较简单,他们一旦感覺到老师的善意,就愿意对老师敞开心扉,也会把老师关爱和陪伴告诉家长。如果远在他乡的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有来自老师的关爱和陪伴,并且感受到了你对孩子的爱,家长就会愿意主动和学校建立联系。这样,良好的家校关系也就不难构建了。
总之,家校沟通的目的就是要让家庭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使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密切合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诉我们:学校和家庭就好比两个“教育者”,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无数的教育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家校之间构建起和谐的关系,在学生问题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避免5+2=0这种现象的出现。因此,承载着教育任务的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积极主动的架设沟通的桥梁,不断改进沟通的内容和方式,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目标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常用教育概念辨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148.
[3](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4]张民杰.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钱焕琦.当前家校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伦理调适[J].中国德育,2006,(3):44-49.
[6]陈桂兰.建立新型家校关系 推进素质教育[J].厦门教育学
[7]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140一141.
[8]江荣国.当前中小学家长会现状分析及研究对策[J] .基础教育课程,20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