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情为先,“忽视情感,是忘了教育的一半”。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调节作用。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更强调情感作用。可以说激活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唤醒学生心灵让学生体味生命关怀,感受生命最佳的途径。语文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主体对知识的掌握以及由知识向智能的转化,无不借助于具有动力因素的情感媒介来实现。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情感。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教师用自身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的情感是促使教师顺利,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情感品质。因此教师不仅要对教育事业充满事业感,树立职业观念,用心教育,用心教育是教师生涯的根本途径;并且教师还要充满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平等的角度看问题,和学生缩小心灵差距,保留童心,教师的童心是与儿童沟通的桥梁;而且教师要充满师爱,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只有师生感情融洽,大家心理相容,携手并进,学生精神愉快,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产生上进心,主动进取。因此,教师首先就要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平等相处,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满意、喜爱、倾慕的情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发主,创作一种和谐的气氛,抓住时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融入课文内容或人物语言、动作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情感,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去读、思、划、议、写并讨论交流,人人又说又听,在和谐民主的参与中,由浅入深的理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享受到主人的乐趣,探求知识的乐趣,这是唤起少年特有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课前,先让学生找一找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从不同方面了解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和伟大人格,从而对周总理产生敬仰和爱戴之情,教学时我把对周总理的爱和怀念都渗透其中,尤其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已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理解后,本人怀着对周总理无比崇敬的心情,伴随着哀伤的乐曲,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读着、读着,声音哽咽了,此时教室已是一片呜咽声。教师的情感投入,激发了孩子们怀念、敬佩周总理的情感与课文内容交织在一起,达到了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必须与学生交流沟通才能产生共鸣。因而教师授课时要绘声绘色地描摹作品的意境,引导学生渐入佳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陶醉其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不仅豁人入耳,并且能沁人心脾。
再者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时时保持有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言,积极向上的精神,热情高涨的情绪,绝不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当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或差错时,教师不能急躁,尽快调整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引导启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和参与热情,让学生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探救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凭借教材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
好的教材,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作者在每篇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不少思想性,艺术性高的名篇佳作更是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深刻的哲理和启示,如拍案而起的激情演讲《最后一次演讲》,有惊天动地的悲壮《梅岭三章》,有细腻感人的父子之情《背影》,有纯真的童心挚爱《这不是一颗流星》……课文中有表达对祖国的爱,对党人民的忠,有的表现师生情母子爱,有对封建官场黑暗现实的揭露,有对大自然景色美好的讴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感染学生;挖掘教材的内涵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以情激情,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融入文体,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师生共同通过各种渠道广采博览,全面深入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厅、思想经历与作者背景等挖掘作品的生命内涵,和文本的内涵美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再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文体,使学生在对字词句、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感情的熏陶而与作品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流泪,感到情感的参与涌动、生命律动。如教《全神贯注》第二段:写“罗丹”全神贯注改女像的经过。学生课前通过对罗丹的经历背景的搜集处理交流后,再通过对此段罗丹神态、动作的词句品读后,学生对罗丹作品的热爱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产生无限的敬佩、沉浸于热情执着工作的情感氛围里,深深地感受到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
三、 三、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当老师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才能将作者的情感转达给学生,产生强烈震感力,即“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当教师的思想感情进入课文佳境,才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学习语文,因此教师就应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处于情绪高昂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A:精心设计导语。例在教《一株紫丁香》时,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边用的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为我们的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这样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崇敬老师的感情。
B:创设情境以激趣,人们常说,情随心动,趣从内生。如在教《五彩池》一课时,采用了多媒体演播再现美,音乐渲染美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具体形象,当《五彩池》美妙绝伦的画面随着梦幻般的音乐出现时,教室里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片赞叹之声:“多美呀,真是太美了!”為什么五彩池会这样的美呢?学生带着强烈的赞叹和求知欲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当学生还陶醉在柔曼的乐曲声中,沉迷于五彩池美丽的佳境时,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心中的五彩池,再一次让学生沉浸于美的享受与创作中。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直观、实物或用愉快的游戏,生动的故事,幽默的谜语,脑筋急转弯,扮演角色等趣味性活动,适时适度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除此之外,我还经常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在给学生传授知识之前,必须设法让学生渴求于求得知识,带着问号走进课堂,通过老师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经过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如师生间的谈话,同桌间的商议,小组内的讨论,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有了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再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对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抓住他们思维过程的闪光点,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自主地、能动地参与学习。
C:读中导情悟情。教师适时的引导启发,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反复吟读,展开想象,就能把一句句生动的语言还原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学生的想像空间,更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通过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揣摩,边读边体悟与作者的情感逐渐汇合,产生共鸣,从而领悟到课文的思想内容,通过配乐朗读慢慢默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学会用有声语言再现美、表现美。如教《乡下人家》一课时,让学生用轻柔语调,自由轻声反复吟读,眼前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再加上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指导,教师的激情描述,学生定会产生“我要读”的冲动,激情难抑地步入有情感地再读课文,“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的鸡群,那嬉水的小鸭,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
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亲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闻到了浓郁的泥土芳香,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这样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注重感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乡村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搭建平台,拓展了“我心中的乡村生活。“所知道的乡村生活”等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激发起学生对多姿多彩的乡村新貌,对神秘的自然的神往和热爱之情,激荡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人对生命敏感,良好的教育就在细腻与沉静之中,在敞开与自由之中,在真挚与热烈的情感之中,在真实而充盈的生命情感体验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活情感,体味人生。
一、教师用自身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师的情感是促使教师顺利,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情感品质。因此教师不仅要对教育事业充满事业感,树立职业观念,用心教育,用心教育是教师生涯的根本途径;并且教师还要充满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平等的角度看问题,和学生缩小心灵差距,保留童心,教师的童心是与儿童沟通的桥梁;而且教师要充满师爱,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尊重、爱护、信任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呵护。只有师生感情融洽,大家心理相容,携手并进,学生精神愉快,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产生上进心,主动进取。因此,教师首先就要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平等相处,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信任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满意、喜爱、倾慕的情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情感。其次要充分发扬教学发主,创作一种和谐的气氛,抓住时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融入课文内容或人物语言、动作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情感,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去读、思、划、议、写并讨论交流,人人又说又听,在和谐民主的参与中,由浅入深的理解,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享受到主人的乐趣,探求知识的乐趣,这是唤起少年特有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课前,先让学生找一找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从不同方面了解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和伟大人格,从而对周总理产生敬仰和爱戴之情,教学时我把对周总理的爱和怀念都渗透其中,尤其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已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理解后,本人怀着对周总理无比崇敬的心情,伴随着哀伤的乐曲,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读着、读着,声音哽咽了,此时教室已是一片呜咽声。教师的情感投入,激发了孩子们怀念、敬佩周总理的情感与课文内容交织在一起,达到了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必须与学生交流沟通才能产生共鸣。因而教师授课时要绘声绘色地描摹作品的意境,引导学生渐入佳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陶醉其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不仅豁人入耳,并且能沁人心脾。
再者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时时保持有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言,积极向上的精神,热情高涨的情绪,绝不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当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或差错时,教师不能急躁,尽快调整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引导启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和参与热情,让学生享受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探救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凭借教材的情感激起学生的情感
好的教材,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作者在每篇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不少思想性,艺术性高的名篇佳作更是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深刻的哲理和启示,如拍案而起的激情演讲《最后一次演讲》,有惊天动地的悲壮《梅岭三章》,有细腻感人的父子之情《背影》,有纯真的童心挚爱《这不是一颗流星》……课文中有表达对祖国的爱,对党人民的忠,有的表现师生情母子爱,有对封建官场黑暗现实的揭露,有对大自然景色美好的讴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感染学生;挖掘教材的内涵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以情激情,使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融入文体,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师生共同通过各种渠道广采博览,全面深入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厅、思想经历与作者背景等挖掘作品的生命内涵,和文本的内涵美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再通过师生共同学习文体,使学生在对字词句、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感情的熏陶而与作品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流泪,感到情感的参与涌动、生命律动。如教《全神贯注》第二段:写“罗丹”全神贯注改女像的经过。学生课前通过对罗丹的经历背景的搜集处理交流后,再通过对此段罗丹神态、动作的词句品读后,学生对罗丹作品的热爱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产生无限的敬佩、沉浸于热情执着工作的情感氛围里,深深地感受到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
三、 三、凭借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当老师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才能将作者的情感转达给学生,产生强烈震感力,即“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当教师的思想感情进入课文佳境,才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学习语文,因此教师就应想方设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处于情绪高昂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A:精心设计导语。例在教《一株紫丁香》时,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边用的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为我们的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这样一下子就唤起了学生学习愿望,激发学生崇敬老师的感情。
B:创设情境以激趣,人们常说,情随心动,趣从内生。如在教《五彩池》一课时,采用了多媒体演播再现美,音乐渲染美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具体形象,当《五彩池》美妙绝伦的画面随着梦幻般的音乐出现时,教室里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片赞叹之声:“多美呀,真是太美了!”為什么五彩池会这样的美呢?学生带着强烈的赞叹和求知欲进入课文的学习中,当学生还陶醉在柔曼的乐曲声中,沉迷于五彩池美丽的佳境时,我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心中的五彩池,再一次让学生沉浸于美的享受与创作中。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直观、实物或用愉快的游戏,生动的故事,幽默的谜语,脑筋急转弯,扮演角色等趣味性活动,适时适度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除此之外,我还经常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在给学生传授知识之前,必须设法让学生渴求于求得知识,带着问号走进课堂,通过老师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经过大家共同学习探讨。如师生间的谈话,同桌间的商议,小组内的讨论,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有了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时间,再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对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体验,抓住他们思维过程的闪光点,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自主地、能动地参与学习。
C:读中导情悟情。教师适时的引导启发,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反复吟读,展开想象,就能把一句句生动的语言还原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学生的想像空间,更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通过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揣摩,边读边体悟与作者的情感逐渐汇合,产生共鸣,从而领悟到课文的思想内容,通过配乐朗读慢慢默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学会用有声语言再现美、表现美。如教《乡下人家》一课时,让学生用轻柔语调,自由轻声反复吟读,眼前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再加上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指导,教师的激情描述,学生定会产生“我要读”的冲动,激情难抑地步入有情感地再读课文,“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时令开放的美丽的鲜花和屋后伴着春雨从土里探出头来的嫩笋,那觅食的鸡群,那嬉水的小鸭,夜里伴着纺织娘美妙的歌声甜蜜进入梦乡…‥”
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亲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闻到了浓郁的泥土芳香,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这样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注重感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乡村生活的美好愿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搭建平台,拓展了“我心中的乡村生活。“所知道的乡村生活”等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激发起学生对多姿多彩的乡村新貌,对神秘的自然的神往和热爱之情,激荡起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总之,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使人对生命敏感,良好的教育就在细腻与沉静之中,在敞开与自由之中,在真挚与热烈的情感之中,在真实而充盈的生命情感体验之中。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活情感,体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