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相应的优化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临床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110例进行研究,统计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优化对策。结果:造成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六个,具体表现为:标本溶血30例(27.27%),所占比重最大;标本出现凝血22例(20%);采血量不足20例(18.18%);容器选择不当13例(11.82%);送检不及时12例(10.91%);采血部位不当13例(11.82%)。
结论:要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合格率,应不断加强对血液标本的管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降低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几率,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对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47-02
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进度,因此,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本院通过选取11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研究的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临床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中选取110份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血液标本均来源于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住院患者,由专门人员送达检验科进行检验,并由专门人员进行收取。
1.2治疗方法
血液标本均由护士采用一次性采血针与真空采血管进行采集,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取不同的采血方式,采集好血液标本后由检验科对送检的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科经过检查后,将不合格的血液标本送回,并对送回的标本做好统计。
2.结果
2.1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布
通过对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研究发现,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标本溶血30例,所占比重为27.27%,,所占比重最大;标本出现凝血22例,占比20%;采血量不足20例,所占比重为18.18%;容器选择不当13例,占比11.82%;送检不及时12例,占比10.91%;采血部位不当13例,所占比重为11.82%。
2.2 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
标本溶血: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到,标本溶血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27.27%。造成标本溶血的因素很多,从标本的采集、运送到保存都有可能出现溶血的情况。标本在运送的过程中,震荡过于剧烈或离心力太大时,会造成红细胞在体外破裂,导致标本溶血。除此之外,在采集的的过程中,真空采集管有空气进入;酒精还未干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止血带捆绑时间过长,真空管负压太大等都会导致标本溶血。
标本凝血: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标本凝血也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占比20%。造成标本凝血的原因主要与抗凝剂有关,如果抗凝剂的加入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标本凝血。另外,采血时间过长、采集的过程不规范、送检不及时、试管没有充分摇匀等,均会造成标本凝血。
采血量不足:在本研究中,采血量不足造成标本不合格占18.18%。通常来说,造成采血量不足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护士的专业水平不足,对血液标本的采血量不清楚,造成采血量不足;二是患者自身的特殊性质,使得采血比较困难,从而采血不足。
容器选择不当:由于容器选择不当造成标本检验不合格所占比重为11.82%。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护士对血液采集不熟悉,对所需使用的容器无法很好的区分,从而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出现选错容器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护士的疏忽,没注意区分所使用的容器所导致的。
采血部位不當:本研究中采血不当有13例,所占比重为11.82%。采血部位会对血液标本的合格性产生很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输液针头处、输液静脉的近心端,均不适宜采血,这些位置采血会将标本稀释,导致成分发生改变。
送检不及时: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忘记将临床采血及时送检,或者采血时间较早,都会耽误标本的送检时间,一旦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
3.讨论
血液标本检验是多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血液标本检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检验不合格的问题,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便,严重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造成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因素,对此,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预防:(1)完善质控体系,规范检验流程。无规矩不成方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对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制定规范的流程[1],使护理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流程的要求开展工作,减少不正确操作的发生。另外,应加强检验科与护理科的联系,护理科主要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而检验科主要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2],两者之间是分开进行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在血液标本采集、运送以及检验的过程中,检验科和护理科能够有效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这些操作,能够大大提高检验的合格率。(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所以要有效解决检验不合格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进行临床检验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血液检验工作的质量。(3)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人为失误。在血液标本检验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认识到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减少由于粗心等造成的失误,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3]。
总而言之,要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合格率,应不断提升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加强对血液标本检验的管理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李小丽.检验科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优先出版[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119+121.
[2]蒋作富.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当代医学,2015,(09):114-115.
[3]孟良.10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04):64-65.
结论:要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合格率,应不断加强对血液标本的管理,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降低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几率,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对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47-02
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会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进度,因此,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本院通过选取110份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研究的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临床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中选取110份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血液标本均来源于医院门诊、健康体检者、住院患者,由专门人员送达检验科进行检验,并由专门人员进行收取。
1.2治疗方法
血液标本均由护士采用一次性采血针与真空采血管进行采集,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取不同的采血方式,采集好血液标本后由检验科对送检的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科经过检查后,将不合格的血液标本送回,并对送回的标本做好统计。
2.结果
2.1 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布
通过对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研究发现,造成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具体表现为:标本溶血30例,所占比重为27.27%,,所占比重最大;标本出现凝血22例,占比20%;采血量不足20例,所占比重为18.18%;容器选择不当13例,占比11.82%;送检不及时12例,占比10.91%;采血部位不当13例,所占比重为11.82%。
2.2 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原因分析
标本溶血: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到,标本溶血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27.27%。造成标本溶血的因素很多,从标本的采集、运送到保存都有可能出现溶血的情况。标本在运送的过程中,震荡过于剧烈或离心力太大时,会造成红细胞在体外破裂,导致标本溶血。除此之外,在采集的的过程中,真空采集管有空气进入;酒精还未干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止血带捆绑时间过长,真空管负压太大等都会导致标本溶血。
标本凝血: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标本凝血也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占比20%。造成标本凝血的原因主要与抗凝剂有关,如果抗凝剂的加入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标本凝血。另外,采血时间过长、采集的过程不规范、送检不及时、试管没有充分摇匀等,均会造成标本凝血。
采血量不足:在本研究中,采血量不足造成标本不合格占18.18%。通常来说,造成采血量不足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护士的专业水平不足,对血液标本的采血量不清楚,造成采血量不足;二是患者自身的特殊性质,使得采血比较困难,从而采血不足。
容器选择不当:由于容器选择不当造成标本检验不合格所占比重为11.82%。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护士对血液采集不熟悉,对所需使用的容器无法很好的区分,从而在血液采集的过程中出现选错容器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护士的疏忽,没注意区分所使用的容器所导致的。
采血部位不當:本研究中采血不当有13例,所占比重为11.82%。采血部位会对血液标本的合格性产生很大影响。通常情况下,患者输液针头处、输液静脉的近心端,均不适宜采血,这些位置采血会将标本稀释,导致成分发生改变。
送检不及时: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忘记将临床采血及时送检,或者采血时间较早,都会耽误标本的送检时间,一旦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
3.讨论
血液标本检验是多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血液标本检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检验不合格的问题,给患者的治疗带来不便,严重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造成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因素,对此,我们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预防:(1)完善质控体系,规范检验流程。无规矩不成方圆,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对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制定规范的流程[1],使护理人员能够严格的按照流程的要求开展工作,减少不正确操作的发生。另外,应加强检验科与护理科的联系,护理科主要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而检验科主要对血液标本进行检验[2],两者之间是分开进行的,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在血液标本采集、运送以及检验的过程中,检验科和护理科能够有效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这些操作,能够大大提高检验的合格率。(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所以要有效解决检验不合格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进行临床检验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血液检验工作的质量。(3)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人为失误。在血液标本检验中,护理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意识,认识到检验工作的重要性,减少由于粗心等造成的失误,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3]。
总而言之,要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合格率,应不断提升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加强对血液标本检验的管理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李小丽.检验科不合格血液标本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优先出版[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119+121.
[2]蒋作富.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当代医学,2015,(09):114-115.
[3]孟良.100份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0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