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年,就是和过去的一场告别。不知是岁月催人老,还是生活条件好了,我越发觉得,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便时常会怀念儿时的年。
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全村只有几十户人家。过年的时候,村子里的上空总是响起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落满一地红色的纸屑,犹如一片一片红色的地毯。点燃一串鞭炮,捂起耳朵迅速跑开,噼里啪啦,鞭炮声欢快地传遍乡野。挂起来的鞭炮像彩带一样飞溅四射。在地上燃起的鞭炮则像长龙一样蜿蜒绽开。二踢脚“咚”的一声拔地而起,又“砰”的一声在天空中爆开,大地和天空都微微震颤。在天幕中炸开的烟花,则像一群变化多端的蝴蝶在高空中飞舞,成为年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春节的底色,是隆重、喜庆的红。一副对联,一身新衣,那是我们对新生活最美好的回应与期盼。
过年前,母亲总是带领我们姊妹仨进行大扫除。我们家住瓦房,屋顶和墙壁是用石灰抹过的。打扫这样的屋子,主要靠两个姐姐。母亲把屋子里的每个边边角角都扫得干干净净,柜子下面,灶台边上,水缸后面,都不放过。大姐拿着长扫帚,站在凳子上,把墙壁上、房梁上积年累月形成的大蛛网,还有屋顶上像麦穗一样的灰尘条统统清除掉。玻璃擦得明亮如镜,灯管擦得光亮如新,院子扫得一尘不染,把一切穷运、晦气都统统扫出门。
大年三十,每一家的烟囱都是昂扬的,炊烟款款地冒出来,有了庄重的派头,喜庆的派头,同时也是热火朝天的派头。灶膛里的火烧得噼啪作响,蒸笼里有香糯绵柔的黏豆包,又暄又软的大枣馒头。油锅里翻滚着外酥里嫩、鲜香四溢的萝卜丝丸子、地瓜丸子、老板鱼丸子。走在大街上,年的香味扑面而来。
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炕上,围坐在一张木桌子上,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桌子上有鸡、有鱼、有肉、有豆腐、有血肠、有猪肉馅饺子。父亲把事先温好的酒壶拿出来,把酒倒进酒盅里,一边说着话,一边慢慢地啜饮,我们则喝着可乐或自酿的黄酒。
年夜饭过后,开始看春晚。我们家有一台12 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家人,有的坐在炕沿上,有的坐在木凳上,一边嗑着瓜子,吃着炒花生,一边看着春晚。地上落满了瓜子皮、花生壳。我们看外表俊朗、身材魁梧的费翔穿着红色短礼服,梳着爆炸头,边歌边舞《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看张明敏穿着洋装围着红围巾,用充满磁性的声音唱《我的中国心》;看姜昆、马季精彩绝伦、笑点横飞的相声。那时的春晚总也看不够,一遍一遍地看着重播,循环往复地听着经典歌曲。守岁,守的不是光阴,而是家人的相聚。年三十晚上,家里的灯一宿都亮着,灯光照亮了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大年初一,天色未亮,母亲便开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洗菜、切肉、擀皮、包饺子饺子里通常放了洗好的钢镚。接着是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如今回味起来,那是家的声音。父亲往灶膛里添柴火,母亲用铁铲子轻轻翻动那些饺子。等饺子煮好了,我们就起来抢着吃有钢镚的饺子。及至天明,我们总是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叔叔、婶子、弟弟、妹妹,齐聚一堂,剥着橘子,嗑着瓜子,唠着家常,碎碎念念,其乐融融,嘈杂而亲切。奶奶每年都要给孙儿们压岁钱,希望我们一年平平安安。起初是2 元,后来是5 元、10 元,在生活贫瘠的年代,奶奶的压岁钱常够我一学期的零花钱。奶奶给8 个孙儿的压岁钱总是不偏不倚,这是奶奶一年省吃俭用,用卖鸡蛋、卖桃子换来的钱攒下的。如今想来,奶奶是多么伟大。
我小时候经常对奶奶说,等我长大了,我要给您买好东西吃,买好衣服穿。可是,等我长大了,尽管也给奶奶买好吃的东西,但奶奶的牙已经掉光了,已经嚼不动了。
如今,对年的盼望还有些什么呢?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后半程,每一个年都带着饱满和凄凉,就像深秋的果实走向寒凛的冬天,似乎只有回忆浸染的年,才能于遥远的温暖里抵御岁月流逝的苍凉。
幸福啊,不過就是一蔬一饭、一朝一暮,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我出生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全村只有几十户人家。过年的时候,村子里的上空总是响起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落满一地红色的纸屑,犹如一片一片红色的地毯。点燃一串鞭炮,捂起耳朵迅速跑开,噼里啪啦,鞭炮声欢快地传遍乡野。挂起来的鞭炮像彩带一样飞溅四射。在地上燃起的鞭炮则像长龙一样蜿蜒绽开。二踢脚“咚”的一声拔地而起,又“砰”的一声在天空中爆开,大地和天空都微微震颤。在天幕中炸开的烟花,则像一群变化多端的蝴蝶在高空中飞舞,成为年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春节的底色,是隆重、喜庆的红。一副对联,一身新衣,那是我们对新生活最美好的回应与期盼。
过年前,母亲总是带领我们姊妹仨进行大扫除。我们家住瓦房,屋顶和墙壁是用石灰抹过的。打扫这样的屋子,主要靠两个姐姐。母亲把屋子里的每个边边角角都扫得干干净净,柜子下面,灶台边上,水缸后面,都不放过。大姐拿着长扫帚,站在凳子上,把墙壁上、房梁上积年累月形成的大蛛网,还有屋顶上像麦穗一样的灰尘条统统清除掉。玻璃擦得明亮如镜,灯管擦得光亮如新,院子扫得一尘不染,把一切穷运、晦气都统统扫出门。
大年三十,每一家的烟囱都是昂扬的,炊烟款款地冒出来,有了庄重的派头,喜庆的派头,同时也是热火朝天的派头。灶膛里的火烧得噼啪作响,蒸笼里有香糯绵柔的黏豆包,又暄又软的大枣馒头。油锅里翻滚着外酥里嫩、鲜香四溢的萝卜丝丸子、地瓜丸子、老板鱼丸子。走在大街上,年的香味扑面而来。
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炕上,围坐在一张木桌子上,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桌子上有鸡、有鱼、有肉、有豆腐、有血肠、有猪肉馅饺子。父亲把事先温好的酒壶拿出来,把酒倒进酒盅里,一边说着话,一边慢慢地啜饮,我们则喝着可乐或自酿的黄酒。
年夜饭过后,开始看春晚。我们家有一台12 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家人,有的坐在炕沿上,有的坐在木凳上,一边嗑着瓜子,吃着炒花生,一边看着春晚。地上落满了瓜子皮、花生壳。我们看外表俊朗、身材魁梧的费翔穿着红色短礼服,梳着爆炸头,边歌边舞《冬天里的一把火》《故乡的云》;看张明敏穿着洋装围着红围巾,用充满磁性的声音唱《我的中国心》;看姜昆、马季精彩绝伦、笑点横飞的相声。那时的春晚总也看不够,一遍一遍地看着重播,循环往复地听着经典歌曲。守岁,守的不是光阴,而是家人的相聚。年三十晚上,家里的灯一宿都亮着,灯光照亮了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大年初一,天色未亮,母亲便开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洗菜、切肉、擀皮、包饺子饺子里通常放了洗好的钢镚。接着是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如今回味起来,那是家的声音。父亲往灶膛里添柴火,母亲用铁铲子轻轻翻动那些饺子。等饺子煮好了,我们就起来抢着吃有钢镚的饺子。及至天明,我们总是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叔叔、婶子、弟弟、妹妹,齐聚一堂,剥着橘子,嗑着瓜子,唠着家常,碎碎念念,其乐融融,嘈杂而亲切。奶奶每年都要给孙儿们压岁钱,希望我们一年平平安安。起初是2 元,后来是5 元、10 元,在生活贫瘠的年代,奶奶的压岁钱常够我一学期的零花钱。奶奶给8 个孙儿的压岁钱总是不偏不倚,这是奶奶一年省吃俭用,用卖鸡蛋、卖桃子换来的钱攒下的。如今想来,奶奶是多么伟大。
我小时候经常对奶奶说,等我长大了,我要给您买好东西吃,买好衣服穿。可是,等我长大了,尽管也给奶奶买好吃的东西,但奶奶的牙已经掉光了,已经嚼不动了。
如今,对年的盼望还有些什么呢?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后半程,每一个年都带着饱满和凄凉,就像深秋的果实走向寒凛的冬天,似乎只有回忆浸染的年,才能于遥远的温暖里抵御岁月流逝的苍凉。
幸福啊,不過就是一蔬一饭、一朝一暮,家人闲坐、灯火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