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当前体育强国背景下深化体教融合政策,探索深化体教融合政策对促进高校竞技水平发展的影响研究。众所周知,从“体育大国”--“体育强国”的转变,必定离不开竞技体育的发展,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的竞技水平仍无法达到“体育强国”的要求,因此,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是当前达到“体育强国”目标所亟需解决的问题,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为国家输送更多高水平高质量人才的职责,基于此,本研究以深化体教融合政策为主要工具分析当前高校竞技水平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体教融合政策实施对促进高校竞技水平发展的作用,以期为提升高校竞技水平的发展做贡献。结论:体教融合政策的实施和推广,对全面培养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具有战略指导性的意义,也为高校竞赛体系的合理构建及发展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1 前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水平人才的职责,但目前大多数体育类高校虽然有招收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却没有对其实施更高水平的训练措施,导致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学校后,就一直处于原有的竞技能力水平,有些成绩甚至出现直线下滑的趋势,而这些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因前期文化教育投入较少,文化基础薄弱,故会养成懒散的状态,这也是竞技体育与教育在高校的矛盾点。现阶段随着体教融合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和颁布,针对“体教结合”-“教体结合”-“体教融合”的改变,之前体育和教育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呈现在大众视野下,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服务体系,实现“举国体制”是体教融合政策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将体育和教育高度融合为高校输送更多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型优秀竞技运动员,促进高校运动员竞技和文化素质双重发展的重要战略,让竞技运动员真正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造就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竞技型运动员做铺垫。
2 研究内容
2.1 体教融合
2.1.1 体教融合的发展历程
从宣扬“体教结合”至深化“体教融合”,体育和教育共同发展的平衡点和适宜度逐渐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权威的解读。“体教结合”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提出的,至深化“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出已有三十多年,其中经历了“体教结合”、“教体结合”、“体教融合”三个阶段,每阶段的演变都是对体育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解读,并且对其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2 体教融合的概念
众所周知,体教融合是一个多层次体育和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政策,在“深化体教融合”相关政策颁布之前,国内学者对体教融合概念众说纷纭。吴建喜对于“体教融合”概念的解析,认为体教融合是指将竞技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翟丰认为“体教融合”主要是通过融合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的资源,实现体育和教育之间的资源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培育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以适应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2.1.3 体教融合的模式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曾提倡“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能达到崇高的目标”。在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派出了550多名运动员参赛,其中74%的运动员是来自于130所美国大学的大学生,培养知识型优秀竞技运动员,探索一个既遵循竞技训练规律,又遵循文化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法与有效途径,是我国体教融合政策实施的目标。大学是新一阶段的开始,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段领,在我国各高校竞技体育的人才输送和发展模式是比较单一的,体教融合模式的创建也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做贡献。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体教融合的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在高校建立国家运动训练基地,第二是省体育局和高校联办运动队,其两种发展模式都有助于为高校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加强师资队伍和校园环境资源建设,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做铺垫。
2.2 实施体教融合政策的目的
我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深化体教融合”专访时,曾讲述体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指的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狭义的体育则是指竞技体育,更多是着眼于国际国内的大型比赛,针对的主要是职业和专业运动员。换句话说,“体教融合”政策实施的目的就是“增强国民健康素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竞技水平”,改变以往“学”、“训”的矛盾,能够真正发挥展现出“学”、“训”的优势,成为培养更多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动力源泉。
2.3 高校竞技水平发展的影响因素
通过搜索高校体育竞赛大数据分析,及走访一些高校竞赛训练处的相关负责老师,调查目前高校竞技水平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根据2015-2017年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可知,竞赛排行榜的指标为体育成绩55%、舆情热度30%、校队设置10%、新媒体建设5%,以下是2015-2017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排名前10强总分分布情况(表1)。
由表1可知,2015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前三名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2016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前三名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17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前三名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现有体育类社团40多家,代表队46支,覆盖39个项目,齐全的队伍建设和新媒体建设以及体教融合的实施,让清华大学在体育竞赛获得了较大的殊荣,而浙江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院校,也一直十分重视体育竞赛,近年来该校与浙江游泳队的结合,尤其是以孙杨为代表的游泳选手的“体教结合”,博得了媒体和大众的眼球,获得了较高的舆情热度。另外由表1可以看出,2015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前十名没有体育院校,但随着近年体教融合政策的深入和提倡,2016年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和成都体育学院均进入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前十名,2017年北京體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均跻身全国高校排名前十强,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倡和实施,让更多高校开始探索和寻求适合各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模式和途径,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光明。
2.4 体教融合对高校竞技水平发展的作用
从1985年原国家教委和体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学习开展业余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至今对于深化体教融合政策的推出,我国颁布了多项政策发展竞技体育,同时高校也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储备的主通道之一。随着体教融合政策的深化,也暴露出一些影响各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体教融合为高校解决了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并且各学院根据自身的环境和区域条件,积极的发展和开发适合各学院的特色项目,特别是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项目在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倡下,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另外体教融合政策的实施为高校解决了高等竞技水平人才引进的难题,高校竞技和中小学竞技的接轨,使高校拥有了更多的人才引进路径,为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做铺垫。
3 结论和建议
体教融合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有助于为高校输送更多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为高校引进更多高水平教练,延长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学业生涯期,为高校竞技水平的发展作铺垫,另外,师资的引进对高校专业建设和高水平人才的输出具有战略性的开发和引领作用。建议各高校结合自身地域环境和现有资源环境场地设施等条件,积极深化体教融合,探索更适合各高校竞技水平发展的模式和途径,为国家体育竞技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做贡献。
课题项目:广东省体育局2020年科研项目(课题编号:GDSS2020N088)。
(作者单位:1.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1 前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水平人才的职责,但目前大多数体育类高校虽然有招收一些高水平运动员,却没有对其实施更高水平的训练措施,导致大部分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学校后,就一直处于原有的竞技能力水平,有些成绩甚至出现直线下滑的趋势,而这些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因前期文化教育投入较少,文化基础薄弱,故会养成懒散的状态,这也是竞技体育与教育在高校的矛盾点。现阶段随着体教融合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和颁布,针对“体教结合”-“教体结合”-“体教融合”的改变,之前体育和教育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呈现在大众视野下,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条龙服务体系,实现“举国体制”是体教融合政策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将体育和教育高度融合为高校输送更多知识技能全面发展型优秀竞技运动员,促进高校运动员竞技和文化素质双重发展的重要战略,让竞技运动员真正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造就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竞技型运动员做铺垫。
2 研究内容
2.1 体教融合
2.1.1 体教融合的发展历程
从宣扬“体教结合”至深化“体教融合”,体育和教育共同发展的平衡点和适宜度逐渐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权威的解读。“体教结合”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提出的,至深化“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出已有三十多年,其中经历了“体教结合”、“教体结合”、“体教融合”三个阶段,每阶段的演变都是对体育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解读,并且对其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2 体教融合的概念
众所周知,体教融合是一个多层次体育和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政策,在“深化体教融合”相关政策颁布之前,国内学者对体教融合概念众说纷纭。吴建喜对于“体教融合”概念的解析,认为体教融合是指将竞技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翟丰认为“体教融合”主要是通过融合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的资源,实现体育和教育之间的资源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培育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以适应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2.1.3 体教融合的模式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曾提倡“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能达到崇高的目标”。在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派出了550多名运动员参赛,其中74%的运动员是来自于130所美国大学的大学生,培养知识型优秀竞技运动员,探索一个既遵循竞技训练规律,又遵循文化教育规律的培养方法与有效途径,是我国体教融合政策实施的目标。大学是新一阶段的开始,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段领,在我国各高校竞技体育的人才输送和发展模式是比较单一的,体教融合模式的创建也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做贡献。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体教融合的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在高校建立国家运动训练基地,第二是省体育局和高校联办运动队,其两种发展模式都有助于为高校引进高水平教练员,加强师资队伍和校园环境资源建设,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做铺垫。
2.2 实施体教融合政策的目的
我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接受“深化体教融合”专访时,曾讲述体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指的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而狭义的体育则是指竞技体育,更多是着眼于国际国内的大型比赛,针对的主要是职业和专业运动员。换句话说,“体教融合”政策实施的目的就是“增强国民健康素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竞技水平”,改变以往“学”、“训”的矛盾,能够真正发挥展现出“学”、“训”的优势,成为培养更多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动力源泉。
2.3 高校竞技水平发展的影响因素
通过搜索高校体育竞赛大数据分析,及走访一些高校竞赛训练处的相关负责老师,调查目前高校竞技水平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根据2015-2017年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可知,竞赛排行榜的指标为体育成绩55%、舆情热度30%、校队设置10%、新媒体建设5%,以下是2015-2017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排名前10强总分分布情况(表1)。
由表1可知,2015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前三名分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2016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前三名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17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前三名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现有体育类社团40多家,代表队46支,覆盖39个项目,齐全的队伍建设和新媒体建设以及体教融合的实施,让清华大学在体育竞赛获得了较大的殊荣,而浙江大学作为一个综合性院校,也一直十分重视体育竞赛,近年来该校与浙江游泳队的结合,尤其是以孙杨为代表的游泳选手的“体教结合”,博得了媒体和大众的眼球,获得了较高的舆情热度。另外由表1可以看出,2015年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前十名没有体育院校,但随着近年体教融合政策的深入和提倡,2016年北京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和成都体育学院均进入中国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前十名,2017年北京體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均跻身全国高校排名前十强,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倡和实施,让更多高校开始探索和寻求适合各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模式和途径,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光明。
2.4 体教融合对高校竞技水平发展的作用
从1985年原国家教委和体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学习开展业余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至今对于深化体教融合政策的推出,我国颁布了多项政策发展竞技体育,同时高校也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储备的主通道之一。随着体教融合政策的深化,也暴露出一些影响各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体教融合为高校解决了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并且各学院根据自身的环境和区域条件,积极的发展和开发适合各学院的特色项目,特别是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项目在体教融合政策的提倡下,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另外体教融合政策的实施为高校解决了高等竞技水平人才引进的难题,高校竞技和中小学竞技的接轨,使高校拥有了更多的人才引进路径,为高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储备做铺垫。
3 结论和建议
体教融合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有助于为高校输送更多高水平体育竞技人才,为高校引进更多高水平教练,延长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学业生涯期,为高校竞技水平的发展作铺垫,另外,师资的引进对高校专业建设和高水平人才的输出具有战略性的开发和引领作用。建议各高校结合自身地域环境和现有资源环境场地设施等条件,积极深化体教融合,探索更适合各高校竞技水平发展的模式和途径,为国家体育竞技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做贡献。
课题项目:广东省体育局2020年科研项目(课题编号:GDSS2020N088)。
(作者单位:1.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广州松田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