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悠哉游哉地飘来了 正如轻轻地抱住你 在西天轻轻地向我招手 我便为你歌唱 便来到了我身旁 轻轻地亲了我一口 你便轻轻地进了我新房 漫天飞舞 雪花装饰了大地 也裝饰了我 喜悦观赏载歌载舞的鱼儿 鱼儿闪耀的目光望穿天空 天空轻轻地飘来了雪花 雪花牺牲了 雪白身影却瞬间变成了水滴 西桥边缘上睡熟的雪花 为西桥装塑了华丽的殿堂 西桥下的水—— 小溪水沾了殿堂灵气而蒸蒸日上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悠哉游哉地飘来了
正如轻轻地抱住你
在西天轻轻地向我招手
我便为你歌唱
便来到了我身旁
轻轻地亲了我一口
你便轻轻地进了我新房
漫天飞舞 雪花装饰了大地
也裝饰了我
喜悦观赏载歌载舞的鱼儿
鱼儿闪耀的目光望穿天空
天空轻轻地飘来了雪花
雪花牺牲了
雪白身影却瞬间变成了水滴
西桥边缘上睡熟的雪花
为西桥装塑了华丽的殿堂
西桥下的水——
小溪水沾了殿堂灵气而蒸蒸日上
漫天雪花轻轻装饰了大地的心灵
雪花装饰了我
我便是雪花里的一朵雪花
便成为雪花里的隐形人
也没有带走一点云彩
轻轻地飘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离开了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是图画书创作的重要资源。基于传统文化的图画书创作既要彰显出民族的特色,又要赋予儿童性的精神。本文力图通过对一些优秀原创图画书的梳理与探究,找到传统文化与图画书之间更加有效的对话与融合方式。 20世纪末起,全世界儿童把图画书阅读当作一种时尚,这种时尚之风也很快蔓延到中国。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引进大量国外优秀图画书作品的同时,我国原创图画书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一大批作品如雨后春笋般
夜 幕 幕布已经放下 浓墨重彩的黑色 有时有光 行人喜欢它 有时没有 黑是夜的名字 积雪的老墙 看守小路的拐角 光的耳朵附在墙上 疯子消失在流行歌曲里 天上没有满天星 只有依稀几点影子 我说不出那一刹那 你和我 一个人 耳鬓厮磨 紧紧相依 仿佛看见遥远的蜃景 离得那么近 我们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 那是只属于我们的秘密 云龙遥望 一千缕不同的步调诉说一千种乡音
20世纪产生的许多国外教学法对于我国音乐教育产生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但是受众群较为狭窄。本文将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奥尔夫教学法为例,重点论述其对于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借鉴意义,为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提供新思路。 众所周知,20世纪以来,国外产生了许多音乐教育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随着我国近几十年来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法进行
三月三 三月三的歌声 绕着蝶恋花的喜悦 充满那本深蓝色日记 溢出 清澈的鸟鸣 陶醉着 春天 雨夜的故事 天上那轮弯钩月 依舊 是她折叠的 那道坡 车一路欢跳 白云在脚下微笑 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在唱歌 牛儿羊儿低头亲吻着青草 看见了 看见了 看见了梨园的那道坡 看见了你 木雕楼 木雕楼的皖南姑娘 用半截竹筒 打捞了满满一桶诗意 我虔诚的接过 一饮而
悲 伤 一只躲闪不及的瓶子告诉她 自己得了癌症—— 不治之症 人们也不再隐瞒 之后 她就沉默 眼睛里闪着抖动的月光 像河边那口饱满的老井 她四十有二 儿子还不懂得残缺 女儿还需要怀抱 人们说 她的命真苦 她听到后 就捂着脸哭 抖动着肩膀哭 跑到无人的旷野哭 哭过之后 她说—— 比我命苦的是我的孩子和男人 他们再也没有了家 没了温暖 说着说着 就背过身去 捧着自
夜 游 夜 在风里缠绵 散去的睡意 随蝉交融 黑色的暗流涌动 黎明尚在颤抖 烟雨红尘不复醒 白云苍狗也朦胧 摘下黑色掩替 待得少年归去 挥洒天下墨 趁夜月 游到江河深处 再离愁 印 记 脚踏黄泥 身登云梯 万年河山千年古迹 争渡 争渡 找寻丢失的印记 天涯明月心中漾 青山绿水情所依 纵观中华大地 怎可倒退停息 潜龙腾飞雄狮怒吼 我寄情思对酒语
以我温热的掌 星辰把路铺满 让我找到那把钥匙—— 那把带我领略风景 领略人生的钥匙 我无法对寒冷无动于衷 毛巾擦着大树 从凌晨开始 积攒汗液 鸡鸣是苍白的 我无法看见 却能以我温热的掌 给你一轮明月 以及上面的故乡 邂 逅 母亲将孩子抱在怀里 略微向上抬起 孩子就能伸手够到 一朵梨花 春天 邂逅的 是母亲充满温暖的眼光 婆 娑 身影 如同树上的枝干干枯
你经历过硝烟战火 你走过了沧桑岁月 你巍峨如长城泰山 你柔情似长江黄河 一曲东方红 唱响新中国 你面貌一新 生机勃勃 你屹立东方 气壮山河 你经历过荆棘坎坷 你走过了蹉跎岁月 你依然苍劲挺拔 你仍旧雄伟辽阔 一曲春天颂 唱出你欢乐 你欢歌笑语 如泣如歌 你威武雄壮 波澜壮阔 你经历过血火洗礼 你走过了光辉岁月 你昂首闊步向前进 你创造了新的生活 一曲中国梦
本文主要从《牡丹亭》和《南柯记》两个文本入手,探讨汤显祖的“情”。将汤显祖所谈的情大致分成梦中至情、人世之情和幻灭之情。梦中至情可以说是汤显祖追求情的最高态表达;人世之情则纠缠着情的个体性和社会性,或者也可以说是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而幻灭之情与他思想中的佛道因素有关。他所主张的情在现实社会上难以实现,他渴望超脱但又难以忘情,因而我们可以说,他的幻灭不是超脱,而是在有情与无情之间的徘徊胶着。 一、梦
多年来,京剧界多议少春先生、万春先生和长春先生。几位前辈行当不同,亦无实质关系,但仅由名字而起,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另一位京剧名家——李洪春先生。 李洪春先生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红生演员。他于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五日,也就是1898年5月25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香厂玉皇庙内。他的父亲李春福曾入大老板的“三庆班”习铜锤花脸,“倒仓”后改学老生。出科后,他搭过谭鑫培的“同庆班”,余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