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产生的许多国外教学法对于我国音乐教育产生的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但是受众群较为狭窄。本文将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奥尔夫教学法为例,重点论述其对于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借鉴意义,为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提供新思路。
众所周知,20世纪以来,国外产生了许多音乐教育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随着我国近几十年来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法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借鉴。这些教学法的应用范围基本都是儿童启蒙音乐教育,通过声势教学、体态律动、柯尔文手势、器乐表演等一系列方法,重点培养儿童的音乐学习习惯,提高其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它们从侧面也培养了儿童在学龄前及义务教育阶段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其基本的文化课教学亦有重要意义。
很多人认为,这些教学法的受众群仅仅是儿童,对于更大年龄的学生就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其实不然。虽然这些教学法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但是音乐教育是具有延续性的,各个阶段虽然教学重点不同,但是很多方面是互通的。对于儿童而言合适的教学法,对于中学生、甚至是音乐学专业的大学生的音乐学习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接下来,笔者就以其中较为典型的奥尔夫教学法,结合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现状,论述受众群为儿童的音乐教学法对于当下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教学的借鉴意义。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戏剧家。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方法有:节奏朗读教学法、律动教学法、声势教学法、器乐表演教学法、创作教学法。以下,笔者将以律动教学法和器乐表演教学法为例,具体论述。
一、律动教学法
律动教学法最早是由达尔克罗兹提出的,是通过身体对听到的音乐进行反应。奥尔夫又对其进行了发扬和完善。此方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将音乐与戏剧、舞蹈、表演各方面结合起来。其对于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提高儿童身体的灵活性和感受音乐的能力。而对于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专业综合性较强,需要的不是某一方面技能特别突出的人才,而是需要培养各方面均能综合发展的人才。因为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不是以某一音乐专业为主,而是一种普及性教育,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兴趣、培养能力,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就需要成为一种融合型人才,能够将所学的声乐、舞蹈、器乐以及一些基础音乐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像专业性更强的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这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更加偏重于演奏演唱以及各种表演能力。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必然不同。
而体态律动就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好方法。例如,体态律动要求学生听取一段音乐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反应,然后通过自身的动作表达内心的想法,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将自己的动作进行变换和组合,以加强对于重要音乐要素的表达。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体态律动的要点,首先,它能够培养其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培养其将音乐与舞蹈等姊妹艺术结合的能力;其次,对于以后的教学对象,即中小学生,它能够用综合性艺术表演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使得每节音乐课不都是单一的歌唱课、欣赏课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音乐课的内容。目前,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广泛采用体态律动这一教学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果能够在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中适当增加以及强调律动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和该专业学生日后的教学生活相衔接,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其教学能力。人才培养的直达性会更强。
二、器乐表演教学法
对于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而言,器乐表演教学这一形式是非常稀缺的。许多专家也曾指出,奥尔夫教学法对于我国教育最大的借鉴意义便是它的器乐表演教学法。可惜的是,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大专院校内开设的各种音乐专业课,都很少出现器乐表演课。器乐表演至今都是作为一个专业出现在技法课中,如钢琴课、小提琴课、二胡课等。目前,我国音乐专业院校开设的这类专业器乐课程,更多地是强调各种器乐的高深演奏,西洋乐器一味追求技巧,追求欧美严肃音乐的学习,如巴洛克时期作品、古典主义时期作品、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等。而这些作品的学习,对于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学生而言,在他们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最多有极少部分用于欣赏课教学使用,而真正适合在中小学课堂开展的器乐表演能力的培养相对就少之又少。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音乐教育的强调,各大中小学开始渐渐兴起管弦乐团、民族乐团等,在一些重大节日和庆典进行演出。但是专业院校里,器乐表演仍然只是一门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而器乐表演不仅对于儿童音乐学习很重要,对于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器乐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且在此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拘泥于各种理论课的学习,更应该亲身实践,让学生不再做只能纸上谈兵而不能身体力行的人。其次,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也有重大的意义,教育改革后,各个中小学的音乐课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只是单纯的唱歌、欣赏作品,更多的中小学开始建立学生乐团,在各种节日、校庆的时候进行表演,演奏的都是一些较为简单且耳熟能详的作品。而对于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而言,音乐教师的数量还是达不到国家的要求,所以音乐教师所接受的任务不仅仅是负责音乐教学,更具体地说,音乐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该学校的艺术指导。于是,上文所提及的乐团中指挥任务也自然而然地落到音乐老师身上,各种器乐演奏方法的教学也由任课教师担任。试想一下,作为一个音乐老师,如果连基本的器乐演奏知识都不了解,对于乐团的排练无从下手,在校领导不愿意请一个新艺术指导的情况下,学校刚刚兴起的器乐表演课程得不到长久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音乐课永远都只能成为唱歌课、欣赏课。
三、结语
20世纪出现的一些著名音乐教学法虽然受众群大多是儿童,但是对于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这是由该专业的专业特性决定的。首先,音乐学专业属于专业音乐学习的一种,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即演唱、演奏的能力和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音乐学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基本是各大中小学音乐教师,接受四年专业学习的目的就是向各大中小学输送音乐人才。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小学音乐课也逐渐演化成“艺术课”,教学形式从单纯的唱歌、欣赏转变为由歌唱和舞蹈、器乐表演等姊妹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课,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學习习惯和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巨大改变,对于教师的要求就大大提高。而上文所提及奥尔夫教学法,其中的几种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综合性表演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只有自己亲身学习过这些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将自己经历过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否则理论永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不能身体力行。无论什么教学法,无论该教学法有多先进,教育的根本还是应该以人为本,以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制定相对合理的教学计划,而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形式而和社会脱节。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众所周知,20世纪以来,国外产生了许多音乐教育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日本的铃木教学法。随着我国近几十年来音乐教育的迅猛发展,人们对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法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借鉴。这些教学法的应用范围基本都是儿童启蒙音乐教育,通过声势教学、体态律动、柯尔文手势、器乐表演等一系列方法,重点培养儿童的音乐学习习惯,提高其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它们从侧面也培养了儿童在学龄前及义务教育阶段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其基本的文化课教学亦有重要意义。
很多人认为,这些教学法的受众群仅仅是儿童,对于更大年龄的学生就没有太多的借鉴意义,其实不然。虽然这些教学法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儿童的音乐学习能力,但是音乐教育是具有延续性的,各个阶段虽然教学重点不同,但是很多方面是互通的。对于儿童而言合适的教学法,对于中学生、甚至是音乐学专业的大学生的音乐学习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接下来,笔者就以其中较为典型的奥尔夫教学法,结合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现状,论述受众群为儿童的音乐教学法对于当下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教学的借鉴意义。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戏剧家。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方法有:节奏朗读教学法、律动教学法、声势教学法、器乐表演教学法、创作教学法。以下,笔者将以律动教学法和器乐表演教学法为例,具体论述。
一、律动教学法
律动教学法最早是由达尔克罗兹提出的,是通过身体对听到的音乐进行反应。奥尔夫又对其进行了发扬和完善。此方法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将音乐与戏剧、舞蹈、表演各方面结合起来。其对于儿童音乐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提高儿童身体的灵活性和感受音乐的能力。而对于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专业综合性较强,需要的不是某一方面技能特别突出的人才,而是需要培养各方面均能综合发展的人才。因为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而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不是以某一音乐专业为主,而是一种普及性教育,中小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兴趣、培养能力,使之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师就需要成为一种融合型人才,能够将所学的声乐、舞蹈、器乐以及一些基础音乐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像专业性更强的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这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更加偏重于演奏演唱以及各种表演能力。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必然不同。
而体态律动就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好方法。例如,体态律动要求学生听取一段音乐并对其作出相应的反应,然后通过自身的动作表达内心的想法,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将自己的动作进行变换和组合,以加强对于重要音乐要素的表达。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体态律动的要点,首先,它能够培养其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培养其将音乐与舞蹈等姊妹艺术结合的能力;其次,对于以后的教学对象,即中小学生,它能够用综合性艺术表演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使得每节音乐课不都是单一的歌唱课、欣赏课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音乐课的内容。目前,我国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广泛采用体态律动这一教学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果能够在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中适当增加以及强调律动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和该专业学生日后的教学生活相衔接,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其教学能力。人才培养的直达性会更强。
二、器乐表演教学法
对于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而言,器乐表演教学这一形式是非常稀缺的。许多专家也曾指出,奥尔夫教学法对于我国教育最大的借鉴意义便是它的器乐表演教学法。可惜的是,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大专院校内开设的各种音乐专业课,都很少出现器乐表演课。器乐表演至今都是作为一个专业出现在技法课中,如钢琴课、小提琴课、二胡课等。目前,我国音乐专业院校开设的这类专业器乐课程,更多地是强调各种器乐的高深演奏,西洋乐器一味追求技巧,追求欧美严肃音乐的学习,如巴洛克时期作品、古典主义时期作品、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等。而这些作品的学习,对于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学生而言,在他们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最多有极少部分用于欣赏课教学使用,而真正适合在中小学课堂开展的器乐表演能力的培养相对就少之又少。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音乐教育的强调,各大中小学开始渐渐兴起管弦乐团、民族乐团等,在一些重大节日和庆典进行演出。但是专业院校里,器乐表演仍然只是一门供学生选择的选修课,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而器乐表演不仅对于儿童音乐学习很重要,对于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也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器乐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且在此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拘泥于各种理论课的学习,更应该亲身实践,让学生不再做只能纸上谈兵而不能身体力行的人。其次,对于他们以后的工作也有重大的意义,教育改革后,各个中小学的音乐课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只是单纯的唱歌、欣赏作品,更多的中小学开始建立学生乐团,在各种节日、校庆的时候进行表演,演奏的都是一些较为简单且耳熟能详的作品。而对于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而言,音乐教师的数量还是达不到国家的要求,所以音乐教师所接受的任务不仅仅是负责音乐教学,更具体地说,音乐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该学校的艺术指导。于是,上文所提及的乐团中指挥任务也自然而然地落到音乐老师身上,各种器乐演奏方法的教学也由任课教师担任。试想一下,作为一个音乐老师,如果连基本的器乐演奏知识都不了解,对于乐团的排练无从下手,在校领导不愿意请一个新艺术指导的情况下,学校刚刚兴起的器乐表演课程得不到长久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音乐课永远都只能成为唱歌课、欣赏课。
三、结语
20世纪出现的一些著名音乐教学法虽然受众群大多是儿童,但是对于师范类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这是由该专业的专业特性决定的。首先,音乐学专业属于专业音乐学习的一种,该专业毕业的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即演唱、演奏的能力和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音乐学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基本是各大中小学音乐教师,接受四年专业学习的目的就是向各大中小学输送音乐人才。随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小学音乐课也逐渐演化成“艺术课”,教学形式从单纯的唱歌、欣赏转变为由歌唱和舞蹈、器乐表演等姊妹艺术融合在一起的综合课,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學习习惯和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巨大改变,对于教师的要求就大大提高。而上文所提及奥尔夫教学法,其中的几种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综合性表演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只有自己亲身学习过这些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将自己经历过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否则理论永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不能身体力行。无论什么教学法,无论该教学法有多先进,教育的根本还是应该以人为本,以人才的培养目标来制定相对合理的教学计划,而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形式而和社会脱节。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