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m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哨前好风光、百亩荷花香,才饮高山茶,又食有机米!”走进哨前村,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百亩荷塘,微风一吹碧波荡漾,在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的九岭山脉衬托下宛若一幅山水画。哨前村地处靖安县罗湾乡西北部,距县城54公里。“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就是对哨前这个曾经的典型深山贫困村的生动写照。
  “十三五”期间,哨前村深入推行“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集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2017年底经省扶贫办检查验收实现脱贫攻坚整村退出,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近2000元,贫困发生率由建档初期的6.36%到0%,实现全面脱贫。
  党建引领,筑牢脱贫根基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为有效推进精准扶贫任务,2015年6月,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省农业农村厅派驻第一书记宋海涛和工作队扎根哨前村,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村党支部。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把讲政治、有文化、能力强、群众信任的能人选进班子。班子引路、党员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哨前村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为抓手,依托集体经济合作社,充分发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优势,在现有的150亩水稻田、100亩水蜜桃采摘园、150亩湘莲种植观赏基地、300亩笋竹两用林基地等产业发展基础上,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元素,推进“农业+”多业态发展,发展稻渔共生、林下种养等业态,同时积极探索稻田养鱼发展项目,充分利用地方良好生态环境。前进组、哨前组利用250亩高标准稻田开发稻田养鱼项目,并积极尝试农业订单生产,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整村的农业产值达一千两百万元。成立哨云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了哨云有机大米品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切实发挥党组织带头引领作用,成为产业发展攻难关、聚人心、强经济的“尖刀利器”,哨前村村民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被评定为贫困村的人均不足2000元,到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2000元,高于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产业为本,激活造血功能
  哨前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的指示要求,以打造“4A”级乡村旅游点为目标,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通过挖掘本地特色饮食文化、乡风民俗、农耕文化等优质资源,深挖特色资源,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创办了一桌地方菜,一台非遗戏,一处古树群等多种休闲体验活动,通过与旅行社、夏令营等机构对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提升“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传统业态,发展康养民宿、摄影基地,累计接待游客上万人,旅游收入近十万元。2018年以前,村里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外出打工,现在外出打工的人陆续选择回家乡就业创业,发展民宿旅游。如今,哨前村共有9处农户自发成立的精品农宿,拥有床位近150多个,同时经营着十大休闲旅游项目:八角尖徒步登山游、休闲垂钓、民宿体验与休闲度假、湘莲种植采摘体验、水蜜桃种植采摘体验、亲子嘉年华体验、民俗文化长廊及创意DIY乐园、客家美食体验及生活馆、戏水乐园和艺术家工作室参观,构建了农旅融合的新格局。
  环境整治,擦亮乡村底色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走在笔直的柏油路上,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一座座整齐漂亮的农家小院,犹如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画卷,远远望去仿佛勾勒出绿树村边合的诗情画意。哨前村以美丽乡村、村庄清洁、污水治理、戶厕改造、道路美化为抓手,大力开展美丽村居建设,全面完成道路“三通”建设任务,不断提升哨前村的“颜值”和形象。先后获得“AAA”级江西省乡村旅游点,宜春市和谐秀美村庄、最美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哨前村按照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积极发挥政府在政策支持、设施配套、产业培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全员动手,抓实抓细,投资350万元硬化道路,实现了户户通、巷巷通,方便了群众出行。在村路边、宅院旁,由村集体统一组织,各家各户共管理、共护、共享,栽植了大量红叶石楠,美化村居环境。同时投资100多万元,打造了哨前文化活动广场和健身娱乐设施,投资60多万元安装路灯,今年以来,按照“三拆一清”工作要求,拆除危旧闲置附属房100多处,同时加强村内绿化以及道路设施,做到了拆除一处清理一处,改造一处提升一处,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作者简介:沈洋, 靖安县官庄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朱晨光
其他文献
今年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把产业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围绕“特”“优”战略,培育龙头带动主体,强化产业帮扶政策,深化消费帮扶举措,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实增收链,着力探索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主要做法是:  一、“五项举措”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举、长久之策。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方案
期刊
曹晚生是新余市分宜县高岚乡西坑村的村民,也是一名参加過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多年前,因无专业技术,曹晚生只会种植粮食,导致家庭生活无以为继,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仅靠政府资助和儿子微薄的工资。儿媳因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与儿子离婚,这也让曹晚生心灰意冷。2014年,曹晚生一家因家庭困难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各级干部的帮扶下,曹晚生一家人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靠着勤奋的双手,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幸
期刊
张小明,分宜县钤山镇砻里村人,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成功脱贫。面对生活困境,他从不气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患病的父母撑起一片天地,成为了砻里村脱贫致富的典型人物。  直面挫折不气馁  张小明从小家境贫穷,6岁时父亲得了肾炎,不能再做体力活,待业在家。由于常年吃药,家里欠下巨额外债。两个姐姐因交不起学费小学未毕业就辍学在家务农以补贴家用,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母亲和两个未成年姐姐的
期刊
今年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首要任务,紧盯“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全面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持续拉开架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上半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337.7亿元,同比增长11.6%
期刊
产业兴,收入增,脱贫稳。今年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产业帮扶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大力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全力促进脱贫人口发展产业增收,全省脱贫地区建成主导产业54个,创建5个国家级、23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特色产业帮扶基地近2万个,带动93.96%的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增收。  一、以特色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强化规划引领。依托全省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科学编制《推进
期刊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帮扶产业发展,成功打造粮食、蔗糖、水果等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中药材等3个500亿元产业集群,水果、秋冬菜、优质鸡、罗汉果、茉莉花(茶)等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2021年上半年,全区一产增加值增长7.9%,增速创23年来新高;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5元,同比增长 15.6%,其中经营性收入增长16.8%。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产业帮扶之路。主要做法有:
期刊
她,身高只有一米五的女人却是家里的顶梁柱;她,既要照顾两个在上学的孩子,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丈夫;她,性格開朗、乐观、自强不息;她,就是新余市劳模、新余市巾帼建功标兵、江西省三八红旗手汪青莲。  面对困境坚韧不拔  无论任何时候见到汪青莲,她的脸上总洋溢着温暖而满足的笑容,这与她黝黑粗糙的皮肤形成巨大反差。十年前,她的丈夫因一场意外不幸双目失明,自此家中没有了“顶梁柱”,这对于从未出去工作过,又一直
期刊
在新余高新区城东办白水塘管理处圳上村小区,提起李星星,人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因为这些年,他为了家人的健康,为了摘掉“贫困帽”,常年无休,埋头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拼”出了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幸福生活。  由于母亲过早离世,李星星自16岁初中毕业后便进入社会,开始了冲印、相框和相册制作方面的工作。成年之后,李星星开始走南闯北,吃过的苦、经历的挫折数不胜数。但凭着对工作的拼劲和对生活的热情,终于在
期刊
百丈泉公司秉承“厚道人、地道味”理念,以兴农富农为己任,始终坚持做地地道道的农企,打造踏踏实实的农销平台,生产实实在在的产品,不断发挥企业优势,多形式、多渠道实施产业帮扶和消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龙头、兴产业,扛起产业帮扶的社会责任  百丈泉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始终以做大帮扶产业为己任,扛起产业帮扶的社会责
期刊
“天气热,一定要保证水分,不然葡萄容易干死。”在鹰潭市高新区小英王家村,60岁的王贵玉在自家葡萄园向前来“取经”的村民介绍种植技巧。虽然腿脚不便,种植面积不大,但是懂技术、热心肠的王贵玉已然是当地公认的葡萄种植能手,经常有村民前来向他请教。  “我们夫妻俩都是小儿麻痹症,行动不方便,干不了重活,今天能过上好日子,靠的是党的好政策,还有四邻八方的帮忙。这些年我种葡萄多少有点经验,传授给大家是应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