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在柳传志看来,杨元庆和郭为都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的人才。
2001年6月,神州数码从联想股票中分拆出来,郭为做神州数码的总裁兼CEO,杨元庆做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柳传志退位为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从此,元庆扛起联想PC的大旗,从多元化回到了专注化,进而收购IBM PCD,走向了国际化;郭为高举IT服务的大旗,开启了“再造一个不是联想的联想”的创业历程。
五年后的今天,分别承载着联想“现在”和“未来”的“哼哈二将”,一个当上了洋老板,一个坐到了副驾驶。他们都在修炼着中国式管理心法。 本期收录两篇有一定内在关联性的文章,旨在倡导企业“借力中国文化,推动管理创新”。
用中国文化的“软功夫”管理洋人,有苦也有甜。
一年前,元庆去了美国,成为了美国本土的“老外”,做了美国人的“洋老板”,也成为了中国IT业界去外国当老板的第一人。从此,元庆指挥着千军万马,踏上了联想国际化的征程。
然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联想并非“洋老板”的惟一使命。如何把中国式管理思想推向全球,并为“中国制造”正名,这是联想国际化成功的标志,也是其良性运行的保障。
为“中国制造”正名
近30年来,美国的管理思想来了,伴随着IBM、HP等美国品牌计算机、IT服务在中国市场的推广;韩流韩剧来了,夹带着三星、LG等韩国品牌的消费电子产品;“法国文化年”来了,随后的是欧洲的空客、法国的葡萄酒还有巴黎的化妆品……每个国家的商品都被打上了当地的文化烙印。如今,联想走向了全球,将带给人类什么?
很多朋友说,在美国挑选精美礼品,是一件非常难为情的事情。太贵的我们不敢买,便宜的则更多是“Made in China”。的确,中国在电子乃至日用消费品方面的制造能力与世公认。然而,依靠廉价劳动力制造的中国商品,成为美国市场低价产品的象征。价格竞争甚至割喉竞争等手段,成为引发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诉讼的导火线。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中国企业遭遇国际贸易纠纷的深刻根源。
无论是联想将积淀了近200亿无形资产的老标识“legend”改为“lenovo”,或是成功签约国际奥委会,成为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还是收购上演“蛇吞象”,并购IBM PC部门,这一切都是联想完成国际化的过程,而非最终目标。联想最根本的也是最艰巨的使命,就是站在全球的视野中,把握国际技术发展趋势,利用国际创新之智慧和社会大分工的资源能力,着力于自主创新,着力于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作为“洋老板”,作为联想国际化的领路人,元庆工作的当务之急,不是以价格竞争获取股东的短期利益,而是把中国人的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和管理创新潜能告知天下,致力于丰富“中国制造”的创新内涵和价值内涵。
推行中国式管理
管理不仅是工具和方法,不仅是制度和规章,更重要的是文化。美国人注重效益,强调为股东创造价值;欧洲人注重环保,强调为员工提供福利;日本人注重团队,强调协助和终身雇佣……这是他们管理文化的特色。
中国人注重感情,强调天时、地利、人和。把中国的文化底蕴融入到的企业管理之中,就是中国式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对仁、义、信、智的驾御。正是这四个字,见证着历史长河中无数王侯将相的兴衰成败。
联想的国际化,不在于联想把资本是否延伸向全球,也不在于元庆的办公室落在哪里,而在于承载“洋老板”头衔的元庆,能否把饱蘸仁、义、信、智等文化精髓的中国式管理思想植根于联想肌体的每一个环节。
当年,项羽与刘邦结为兄弟,邀天下英杰共伐暴秦。随后,刘邦先进兵长安,与三秦民众约法三章,严肃军纪,秋毫不犯。而项羽后入长安,火烧阿房宫。接下来,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驱刘邦于汉中。此外,当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之时,项羽却气死范曾,赶走陈平,冷落韩信,最终失去了理智。
在客户关系上,“仁”字当头。不过分强调市场份额,夯实客户份额;不追求利益导向的“以客户为中心”,推行“客户以我为中心”的服务导向,致力成为客户成长的标杆和伙伴。
在供应链上下游关系上,正义为本。不可店大欺客或者客大欺店,把企业的价值从为股东创造价值,引伸到打造包括供应商、渠道商、最终用户和相关联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在与DELL、HP等竞争伙伴的关系方面,坚守诚信。向竞争伙伴学习,与其和平共处构筑和谐共赢的竞争环境。在内部人员管理上,充分放权是根本,与其不争是保障,无为而治是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汇集天下贤才,为联想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洋老板”管理的大智。
HP创始人之一威廉·休利特曾经说过:回顾一生的辛劳,让自己最为欣慰的是,协手创建了一家在价值观、为商之道、为人之道等方面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的企业,而且,这是一个永续经营、在自己百年之后依然是成功典范的企业。我们期待着当上“洋老板”的元庆,同样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链接一
管理错位的三大诟病
在中西方文化激荡时期,中国企业更多地强调“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学习西方,无可厚非;但是,忽视传统文化和独特的人文基础,就必然导致“管理迷失”。
1.效益至上:管理理念的迷失
西方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是企业增值的手段。但是,跨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并没有忽视人的需要,而且非常重视人的发展和对人的关怀。例如摩托罗拉欢迎曾经离职的员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并累计过去曾经对企业贡献的年限;IBM从不忽视对员工生活、健康的关怀,周末及节假日督促大家与家人团聚,并为员工家庭办公提供方便;微软为员工交电费、水费等。
中国企业在借鉴西方管理方法时,往往很难平衡管理技术与人的需求之间的关系。照搬西方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岗位竞争等经验和方法,忽视企业置身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2.急功近利:企业目标的错位
中国企业管理目标的错位就是表现为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策略。一是追求一时轰动的广告效应。亚细亚、秦池、巨人、乐华等都是通过广告的轰炸,换得昙花一现的繁荣。二是以“振兴民族产业”、“为政府分忧”为托词,忽视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例如红高粱快餐业的落败。三是片面追求利润,甚至只是市场占有率,导致市场与客户、员工与资源、企业与产业等多方面的“透支”。迫于经营和竞争的压力,员工及企业透支时间、智力和体力,导致思想的陈旧、知识的匮乏、体力的不支以及心态的浮躁。
3.经验复制:资源配置的失序
资源配置的失序表现为企业或企业管理者在多元化战略运作和国际化扩张过程中,简单复制以前的经验,包括轻信和盲从国际经验,过于自信或套用自身在其他领域积累的经验,最终导致配置资源受挫。例如TCL国内销售经验在越南等国外市场上的复制失败,波导手机渠道优势在汽车销售中的无能为力……
国际化扩张和多元化战略,本身就是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的一种资源配置形态,需要企业在资源管理和配置持续创新,而不是简单的经验复制。由于管理理念的迷失和企业目标的错位,企业领导者特别是虚假繁荣的创造者,成为时代的英雄,也成为未来资源配置的操纵者。企业价值的真正创造者——普通员工,成为“时势英雄”的崇拜者和被配置的对象。因此,“时势英雄”经验复制型的资源配置,就失去了本来的依据和基础。
链接二
成功者的十三项修炼
在《成功者的十三项修炼》这本书中,作者富兰克林倾毕生实践,总结了铸造美国精神的十三项修炼。正是这十三项修炼,使得美国从一个最年轻的国家很快成长为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同时,只要有这十三项修炼,你就会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尽管这是对美国人文精神的概括,但是我们从中看到许许多多中国文化的底蕴。姑且“拿来主义”,以飨读者。
在柳传志看来,杨元庆和郭为都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的人才。
2001年6月,神州数码从联想股票中分拆出来,郭为做神州数码的总裁兼CEO,杨元庆做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柳传志退位为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从此,元庆扛起联想PC的大旗,从多元化回到了专注化,进而收购IBM PCD,走向了国际化;郭为高举IT服务的大旗,开启了“再造一个不是联想的联想”的创业历程。
五年后的今天,分别承载着联想“现在”和“未来”的“哼哈二将”,一个当上了洋老板,一个坐到了副驾驶。他们都在修炼着中国式管理心法。 本期收录两篇有一定内在关联性的文章,旨在倡导企业“借力中国文化,推动管理创新”。
用中国文化的“软功夫”管理洋人,有苦也有甜。
一年前,元庆去了美国,成为了美国本土的“老外”,做了美国人的“洋老板”,也成为了中国IT业界去外国当老板的第一人。从此,元庆指挥着千军万马,踏上了联想国际化的征程。
然而,打造一个国际化的联想并非“洋老板”的惟一使命。如何把中国式管理思想推向全球,并为“中国制造”正名,这是联想国际化成功的标志,也是其良性运行的保障。
为“中国制造”正名
近30年来,美国的管理思想来了,伴随着IBM、HP等美国品牌计算机、IT服务在中国市场的推广;韩流韩剧来了,夹带着三星、LG等韩国品牌的消费电子产品;“法国文化年”来了,随后的是欧洲的空客、法国的葡萄酒还有巴黎的化妆品……每个国家的商品都被打上了当地的文化烙印。如今,联想走向了全球,将带给人类什么?
很多朋友说,在美国挑选精美礼品,是一件非常难为情的事情。太贵的我们不敢买,便宜的则更多是“Made in China”。的确,中国在电子乃至日用消费品方面的制造能力与世公认。然而,依靠廉价劳动力制造的中国商品,成为美国市场低价产品的象征。价格竞争甚至割喉竞争等手段,成为引发中国企业遭遇反倾销诉讼的导火线。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必要的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中国企业遭遇国际贸易纠纷的深刻根源。
无论是联想将积淀了近200亿无形资产的老标识“legend”改为“lenovo”,或是成功签约国际奥委会,成为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TOP赞助商,还是收购上演“蛇吞象”,并购IBM PC部门,这一切都是联想完成国际化的过程,而非最终目标。联想最根本的也是最艰巨的使命,就是站在全球的视野中,把握国际技术发展趋势,利用国际创新之智慧和社会大分工的资源能力,着力于自主创新,着力于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作为“洋老板”,作为联想国际化的领路人,元庆工作的当务之急,不是以价格竞争获取股东的短期利益,而是把中国人的技术创新、设计创新和管理创新潜能告知天下,致力于丰富“中国制造”的创新内涵和价值内涵。
推行中国式管理
管理不仅是工具和方法,不仅是制度和规章,更重要的是文化。美国人注重效益,强调为股东创造价值;欧洲人注重环保,强调为员工提供福利;日本人注重团队,强调协助和终身雇佣……这是他们管理文化的特色。
中国人注重感情,强调天时、地利、人和。把中国的文化底蕴融入到的企业管理之中,就是中国式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对仁、义、信、智的驾御。正是这四个字,见证着历史长河中无数王侯将相的兴衰成败。
联想的国际化,不在于联想把资本是否延伸向全球,也不在于元庆的办公室落在哪里,而在于承载“洋老板”头衔的元庆,能否把饱蘸仁、义、信、智等文化精髓的中国式管理思想植根于联想肌体的每一个环节。
当年,项羽与刘邦结为兄弟,邀天下英杰共伐暴秦。随后,刘邦先进兵长安,与三秦民众约法三章,严肃军纪,秋毫不犯。而项羽后入长安,火烧阿房宫。接下来,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驱刘邦于汉中。此外,当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之时,项羽却气死范曾,赶走陈平,冷落韩信,最终失去了理智。
在客户关系上,“仁”字当头。不过分强调市场份额,夯实客户份额;不追求利益导向的“以客户为中心”,推行“客户以我为中心”的服务导向,致力成为客户成长的标杆和伙伴。
在供应链上下游关系上,正义为本。不可店大欺客或者客大欺店,把企业的价值从为股东创造价值,引伸到打造包括供应商、渠道商、最终用户和相关联企业的利益共同体。
在与DELL、HP等竞争伙伴的关系方面,坚守诚信。向竞争伙伴学习,与其和平共处构筑和谐共赢的竞争环境。在内部人员管理上,充分放权是根本,与其不争是保障,无为而治是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汇集天下贤才,为联想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洋老板”管理的大智。
HP创始人之一威廉·休利特曾经说过:回顾一生的辛劳,让自己最为欣慰的是,协手创建了一家在价值观、为商之道、为人之道等方面给世界带来深远影响的企业,而且,这是一个永续经营、在自己百年之后依然是成功典范的企业。我们期待着当上“洋老板”的元庆,同样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
链接一
管理错位的三大诟病
在中西方文化激荡时期,中国企业更多地强调“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学习西方,无可厚非;但是,忽视传统文化和独特的人文基础,就必然导致“管理迷失”。
1.效益至上:管理理念的迷失
西方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是企业增值的手段。但是,跨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并没有忽视人的需要,而且非常重视人的发展和对人的关怀。例如摩托罗拉欢迎曾经离职的员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并累计过去曾经对企业贡献的年限;IBM从不忽视对员工生活、健康的关怀,周末及节假日督促大家与家人团聚,并为员工家庭办公提供方便;微软为员工交电费、水费等。
中国企业在借鉴西方管理方法时,往往很难平衡管理技术与人的需求之间的关系。照搬西方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岗位竞争等经验和方法,忽视企业置身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环境;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2.急功近利:企业目标的错位
中国企业管理目标的错位就是表现为急功近利的心态和策略。一是追求一时轰动的广告效应。亚细亚、秦池、巨人、乐华等都是通过广告的轰炸,换得昙花一现的繁荣。二是以“振兴民族产业”、“为政府分忧”为托词,忽视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例如红高粱快餐业的落败。三是片面追求利润,甚至只是市场占有率,导致市场与客户、员工与资源、企业与产业等多方面的“透支”。迫于经营和竞争的压力,员工及企业透支时间、智力和体力,导致思想的陈旧、知识的匮乏、体力的不支以及心态的浮躁。
3.经验复制:资源配置的失序
资源配置的失序表现为企业或企业管理者在多元化战略运作和国际化扩张过程中,简单复制以前的经验,包括轻信和盲从国际经验,过于自信或套用自身在其他领域积累的经验,最终导致配置资源受挫。例如TCL国内销售经验在越南等国外市场上的复制失败,波导手机渠道优势在汽车销售中的无能为力……
国际化扩张和多元化战略,本身就是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的一种资源配置形态,需要企业在资源管理和配置持续创新,而不是简单的经验复制。由于管理理念的迷失和企业目标的错位,企业领导者特别是虚假繁荣的创造者,成为时代的英雄,也成为未来资源配置的操纵者。企业价值的真正创造者——普通员工,成为“时势英雄”的崇拜者和被配置的对象。因此,“时势英雄”经验复制型的资源配置,就失去了本来的依据和基础。
链接二
成功者的十三项修炼
在《成功者的十三项修炼》这本书中,作者富兰克林倾毕生实践,总结了铸造美国精神的十三项修炼。正是这十三项修炼,使得美国从一个最年轻的国家很快成长为一个最强大的国家。同时,只要有这十三项修炼,你就会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个杰出的人物。
尽管这是对美国人文精神的概括,但是我们从中看到许许多多中国文化的底蕴。姑且“拿来主义”,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