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就是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本理念的。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向生活,走向社会,才是回归教育的本源。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做到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活动生活化和教学评价生活化;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打造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回归了教育本源。那么,如何进行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呢?笔者经过学习和实践,有些认识和感悟,现在写出来,与同仁共勉。
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组织实施生活化的课堂,学生是主人,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它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生活感悟和生活经验,学生有知识储备,有发言权;活动化的课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和参与,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多器官并举,激活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能力,生成了新的认知,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愉悦了学生的精神,有利于了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思想品德课育人的功能。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走向生活,就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其实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做人,都有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也积累一些人生经验,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对生活有感而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生活状态、心智水平和社会现实,精心设计一些生活化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交流共享,形成共识;把学习掌握的知识转变成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3.有利于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实现生活化的课堂,就要重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因为有朝一日,学生最终要回归社会生活、回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认识社会,感知社会,增加人生阅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1.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认知生活
思想品德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场。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心理特征,通过面对面、心交心,以问题探究式、案例分析式等大众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灌输生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生活、认知生活。例如,我在講授《青春的心弦》时,我就在多媒体上投出了一个案例:新学期,班里转来一个帅气的男生,小芳悄悄地喜欢上他,为此她整天心神不宁。请同学们出个金点子,小芳该怎么办?由于新课引入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同学们的积极性高涨,都跃跃欲试;我就顺势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交流发言。
2.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悟生活
创设教学情景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生活场景的创设,更能贴近社会生活现实,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体验深刻,便于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培养生活能力。课堂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要结合教材内容,要有针对性、新颖性和实效性,要让学生有话可说。生活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通过情景剧表演,模拟法庭,辩论赛,音乐,动画,小品等方式进行。
3.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重要途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生活问题和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拟定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座谈、社区公益活动等途径,以集中或分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或个人单独行动)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共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生活阅历,积累了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体验了社会生活,升华了精神境界,形成了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三、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学会整合课程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中生活教育的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多彩性的特点。就需要教师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生活认知和社会生活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对生活课程资源进行取舍、融合。例如,可以将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两课时等。这是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2.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大的学科优势。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现实;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生活需求,要從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是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基本原则。
3.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信息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牢固树立“学习与生命同在”学习观,及时了解国内外时政,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信息,为教学提供鲜活的生活素材,是实现思品课课堂回归生活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打造生活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回归了教育本源。那么,如何进行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呢?笔者经过学习和实践,有些认识和感悟,现在写出来,与同仁共勉。
一、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组织实施生活化的课堂,学生是主人,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它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生活感悟和生活经验,学生有知识储备,有发言权;活动化的课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和参与,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多器官并举,激活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能力,生成了新的认知,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愉悦了学生的精神,有利于了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思想品德课育人的功能。
2.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走向生活,就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其实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做人,都有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也积累一些人生经验,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对生活有感而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生活状态、心智水平和社会现实,精心设计一些生活化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交流共享,形成共识;把学习掌握的知识转变成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
3.有利于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适应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实现生活化的课堂,就要重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因为有朝一日,学生最终要回归社会生活、回报社会。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必须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认识社会,感知社会,增加人生阅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1.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认知生活
思想品德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场。教学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心理特征,通过面对面、心交心,以问题探究式、案例分析式等大众化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灌输生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生活、认知生活。例如,我在講授《青春的心弦》时,我就在多媒体上投出了一个案例:新学期,班里转来一个帅气的男生,小芳悄悄地喜欢上他,为此她整天心神不宁。请同学们出个金点子,小芳该怎么办?由于新课引入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同学们的积极性高涨,都跃跃欲试;我就顺势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交流发言。
2.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悟生活
创设教学情景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生活场景的创设,更能贴近社会生活现实,使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体验深刻,便于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培养生活能力。课堂情景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认知,要结合教材内容,要有针对性、新颖性和实效性,要让学生有话可说。生活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通过情景剧表演,模拟法庭,辩论赛,音乐,动画,小品等方式进行。
3.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重要途径。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生活问题和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拟定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座谈、社区公益活动等途径,以集中或分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或个人单独行动)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共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生活阅历,积累了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学生体验了社会生活,升华了精神境界,形成了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三、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要学会整合课程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中生活教育的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多彩性的特点。就需要教师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生活认知和社会生活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对生活课程资源进行取舍、融合。例如,可以将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两课时等。这是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2.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大的学科优势。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现实;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生活需求,要從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是构建生活化思品课堂的基本原则。
3.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信息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牢固树立“学习与生命同在”学习观,及时了解国内外时政,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捕捉社会生活信息,为教学提供鲜活的生活素材,是实现思品课课堂回归生活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