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新课程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学素质。本人在物理教学之中屡作尝试,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发现了开展物理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揣摩学生阶段学习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一)揣摩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心理
不同层次、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心理各有差异。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理这个学科尤为陌生,既好奇又害怕,教师的引导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物理的认识和兴趣。教师应当多从学生现实生活中引出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实例,进行设问,激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的实用与博大。
而九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层次上。对于优质生,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基本稳定,只要教学上悉心培养,不会出问题;对于差生,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物理感兴趣,但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私下教育,授予学习方法,一般可解决。另一类是对物理不感兴趣、毫无心思学习物理的,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对他们说学习物理的好处、用途、重要性等等,往往行之无效。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如果和这类学生多谈心和他们一起玩、做朋友,令他们喜欢我,他们自然间就会喜欢上我的课,进而上课认真听,最终喜欢物理,成绩就会慢慢攀升,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了。
(二)揣摩学生对学习的心理
在教学工作中,本人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拖堂”行为表示不满,为作业多而烦恼,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地循环下去,学生肯定会因某个教师的“拖堂”而讨厌这个教师,进而讨厌上该教师的课,导致对该学科不学的恶性心理,作业量多也会引起同样的问题,往往得不偿失。本人的方法是:在教学上,认真备课,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上课,充公把握好时间,教学与练习同时在课堂上巧妙地完成,结果发现:因为课后作业量较少,学生觉得上物理课毫无压力,对物理课越来越感兴趣,最终由被动向主动地学习物理转变,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中学学生对直观的,感性的东西容易认识,而对抽象的物理概念望而生畏。为使他们保持学习兴趣,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多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入,分析、探究其物理现象,同时,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有用。
例如,在上光学前可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的实例“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引导学生想起这些奇异的现象后,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来上课,想找出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很好地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而且这些事例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切身实际感受到光的折射的存在,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三、引导学生串联起已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已学知识都有所了解,但因为没有及时地总结、归纳、分类而感到知识点混乱,造成考前心理恐慌,丧失自信心,导致成绩不较理想,长期下去,学生会自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材料,逐渐对物理失去兴趣,导致学生应付式学习物理,甚至不学的不良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串联知识又是有技巧的,如果只按照书本目录顺序式地串联知识点,部分学生会觉得难以对接起来而厌烦,结果会恰得其反。本人在教学上经常采取一些较为自然、人性化的规律引导学生串联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备考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试主要内容为第一章《声现象》、第二章《光现象》,将一个人的出生到感知身边事物的过程来作引导:一个小孩刚从他妈妈肚子出来后首先是发出哭声,那么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为什么能听到这个声音?这个声音和我们听过的声音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所有人听到这个哭声都会像孩子的家人那样高兴?为什么?小孩出生几天后眼睛才慢慢地睁开,第一次感受到光明的存在,他是靠什么看到身边的事物呢……这样用一个事物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去构建知识网络,既实际又易于记忆。在这个构建知识过程中,又可联想到生活中的实例,无形中已将部分知识在应用中而更加巩固。
四、抓重点精练,指正方向,提高学生自信心
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用了充足的时间去做大量的辅导资料,而考试成绩仍不较理想,有些后进生比以往更加努力了,依然得不到理想成绩,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学生滥练、不会抓重点而造成的后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去归纳,去粗取精,甚至归纳出必考的知识点,使他们准确地掌握相关解题方法,考试才能达到理想成绩,进而信心大增。
例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及其相应的作图是必考内容,本人在课堂上让学生大批量地做了相关练习,确保作图题完全被学生掌握,最终学生说考试过程中很顺心,取得了几乎全班人都合格的好成绩。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揣摩学生阶段学习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一)揣摩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心理
不同层次、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心理各有差异。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物理这个学科尤为陌生,既好奇又害怕,教师的引导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物理的认识和兴趣。教师应当多从学生现实生活中引出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实例,进行设问,激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的实用与博大。
而九年级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不同层次上。对于优质生,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基本稳定,只要教学上悉心培养,不会出问题;对于差生,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物理感兴趣,但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可以私下教育,授予学习方法,一般可解决。另一类是对物理不感兴趣、毫无心思学习物理的,面对这类学生,教师对他们说学习物理的好处、用途、重要性等等,往往行之无效。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如果和这类学生多谈心和他们一起玩、做朋友,令他们喜欢我,他们自然间就会喜欢上我的课,进而上课认真听,最终喜欢物理,成绩就会慢慢攀升,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了。
(二)揣摩学生对学习的心理
在教学工作中,本人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拖堂”行为表示不满,为作业多而烦恼,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地循环下去,学生肯定会因某个教师的“拖堂”而讨厌这个教师,进而讨厌上该教师的课,导致对该学科不学的恶性心理,作业量多也会引起同样的问题,往往得不偿失。本人的方法是:在教学上,认真备课,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上课,充公把握好时间,教学与练习同时在课堂上巧妙地完成,结果发现:因为课后作业量较少,学生觉得上物理课毫无压力,对物理课越来越感兴趣,最终由被动向主动地学习物理转变,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中学学生对直观的,感性的东西容易认识,而对抽象的物理概念望而生畏。为使他们保持学习兴趣,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多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引入,分析、探究其物理现象,同时,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有用。
例如,在上光学前可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的实例“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引导学生想起这些奇异的现象后,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来上课,想找出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很好地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而且这些事例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通过切身实际感受到光的折射的存在,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三、引导学生串联起已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已学知识都有所了解,但因为没有及时地总结、归纳、分类而感到知识点混乱,造成考前心理恐慌,丧失自信心,导致成绩不较理想,长期下去,学生会自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物理的材料,逐渐对物理失去兴趣,导致学生应付式学习物理,甚至不学的不良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已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串联知识又是有技巧的,如果只按照书本目录顺序式地串联知识点,部分学生会觉得难以对接起来而厌烦,结果会恰得其反。本人在教学上经常采取一些较为自然、人性化的规律引导学生串联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备考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试主要内容为第一章《声现象》、第二章《光现象》,将一个人的出生到感知身边事物的过程来作引导:一个小孩刚从他妈妈肚子出来后首先是发出哭声,那么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为什么能听到这个声音?这个声音和我们听过的声音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所有人听到这个哭声都会像孩子的家人那样高兴?为什么?小孩出生几天后眼睛才慢慢地睁开,第一次感受到光明的存在,他是靠什么看到身边的事物呢……这样用一个事物的规律来引导学生去构建知识网络,既实际又易于记忆。在这个构建知识过程中,又可联想到生活中的实例,无形中已将部分知识在应用中而更加巩固。
四、抓重点精练,指正方向,提高学生自信心
本人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用了充足的时间去做大量的辅导资料,而考试成绩仍不较理想,有些后进生比以往更加努力了,依然得不到理想成绩,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学生滥练、不会抓重点而造成的后果,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去归纳,去粗取精,甚至归纳出必考的知识点,使他们准确地掌握相关解题方法,考试才能达到理想成绩,进而信心大增。
例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及其相应的作图是必考内容,本人在课堂上让学生大批量地做了相关练习,确保作图题完全被学生掌握,最终学生说考试过程中很顺心,取得了几乎全班人都合格的好成绩。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