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妇科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 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正确使用降压药物,术中选择最适宜最佳的麻醉方式,术后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实施个性化管理,以维持血压平稳,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果 69例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中,1例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出血死亡,其他均无因高血压病而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加强对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围手术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加大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且更趋年轻化,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麻醉及手术的创伤,患者血压会突然升高,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1]。因此,如何控制和处理高血压,尤其是降低与其相关的麻醉、手术风险,减少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医护人员必须重视的临床问题。现将本院近十年来妇科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10年间收治的需要手术的妇科患者812例,合并高血压患者69例,年龄37~73岁,平均50岁。根据WHO/ISH1999年诊断标准[2],均为轻、中度高血压病,其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经CT检查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其余均痊愈出院。患者入院时血压130~180/90~120 mm Hg之间,有61例化验血脂高,15例合并糖尿病。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中,子宫切除术530例,广泛子宫切除术 84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2例,附件肿物切除术15例,异位妊娠164例,卵巢癌手术7例。93例患者选用全麻,310例选用腰硬联合麻醉,409例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69例合并高血压患者,3例广泛子宫切除术选用全麻,66例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防止因全麻在麻醉引导期,气管插管刺激及苏醒期出现血压升高[3]。术前均院外应用降血压药物控制血压,术前2周停用交感神经抑制剂降压药物,均改为其他类型降压药物。入院后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观察3~4 d,一般选用钙通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入院后1次/6 h测血压,口服降压药物抓住清晨高血压浪潮,于晨起06:00时口服降压药物,对一天的降压效果很好。待血压控制在120~140/80~90 mm Hg时再实施手术。手术前请麻醉师看患者,让麻醉师充分了解患者情况,综合评价患者的手术风险,术中选择最适宜、最佳的麻醉方式。术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除1例发生脑血管意外,其他病例均顺利经过了麻醉及手术。术后鼓励患者应用镇痛泵,有95例患者应用镇痛泵。术后严密监测动态血压、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并经常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若止痛效果欠佳,应调节镇痛泵,增加输液药量,达到最佳止痛效果。对于不使用镇痛泵的患者,一旦主诉切口疼痛,应尽早用药,及时止痛。常用盐酸哌替啶50 mg,可减轻由于疼痛刺激导致的血压升高,以维持血压平稳,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无明显出血倾向,禁止应用止血药物,防止血栓形成。术后让患者家属给患者按摩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待麻醉药物消退后,建议患者双下肢早期床上活动。根据血压情况,术后即继续口服降压药物。术后抗菌药物的应用与普通患者相同。
1.3 结果 712例患者中,有603例切口Ⅰ期愈合,9例发生切口液化Ⅱ期愈合,均为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出血死亡,其他均无因高血压病而导致的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2.1 患者在术前由于疾病的伤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加之手术后切口疼痛刺激可使大脑皮层下神经中枢功能发生变化,各种神经递质浓度与活性异常。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神经肽、血管加压素等递质和中枢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交感神经系统亢进,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致使血压异常升高,故围手术期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15例轻度高血压患者手术后情绪稳定,血压也随之稳定,不需要口服降血压药物,血压可维持在130/90 mm Hg以下。
2.2 术前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佳会使大脑细胞疲劳,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笔者对高血压患者常规在术前一晚给予镇静剂,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手术当日晨起06:00常规口服降血压药物。
2.3 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通常术后24 h后应鼓励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刀口愈合,并能增进食欲,预防肠粘连,预防肺部并发症。但高血压及年老体弱的患者应该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一般在术后72 h后方可下床活动。在患者卧床期间,护士可以先协助患者活动四肢小关节,再给患者按摩四肢,活动下肢,以增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并注意观察肢体的温度及颜色,尤其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后随患者病情、体力、血压的逐渐恢复,练习坐起及下床活动,第1次下床时应有人陪伴,注意安全,或扶着床沿活动,活动时要循序渐进,避免体位突然改变,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2.4 保持大便通畅 在饮食上增加纤维素含量,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多饮水,手术后超过3 d无大便者,顺肠蠕动方向,由右下向上向左向下进行按摩,也可给少量缓泻剂或注入1~2个开塞露,以促使排便、排气,减轻腹胀,无效时可用肥皂水灌肠。便秘不仅影响术后患者的切口愈合,而且因用力屏气排便,可导致腹压增加,使血压突然上升,引起脑血管意外,危及患者生命。
2.5 术后常规扩血管治疗 术后第1天,用血栓通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血栓通有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抑制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对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实施个性化管理,全面评估患者,了解其健康需求,重视健康教育,正确指导术后活动,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心理压力,排除各种影响因素,避免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秀伟,金桂花,司英吉,等.高血压患者妇科手术的护理特点.护士进修杂志,2002,3(17):221.
[2] 叶任高、陆再英,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3] 石宇,王启珣,张国楠.合并高血压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2):104.
【关键词】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围手术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压力的加大及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且更趋年轻化,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麻醉及手术的创伤,患者血压会突然升高,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1]。因此,如何控制和处理高血压,尤其是降低与其相关的麻醉、手术风险,减少围手术期心脑血管意外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医护人员必须重视的临床问题。现将本院近十年来妇科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10年间收治的需要手术的妇科患者812例,合并高血压患者69例,年龄37~73岁,平均50岁。根据WHO/ISH1999年诊断标准[2],均为轻、中度高血压病,其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经CT检查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其余均痊愈出院。患者入院时血压130~180/90~120 mm Hg之间,有61例化验血脂高,15例合并糖尿病。
1.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中,子宫切除术530例,广泛子宫切除术 84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2例,附件肿物切除术15例,异位妊娠164例,卵巢癌手术7例。93例患者选用全麻,310例选用腰硬联合麻醉,409例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69例合并高血压患者,3例广泛子宫切除术选用全麻,66例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防止因全麻在麻醉引导期,气管插管刺激及苏醒期出现血压升高[3]。术前均院外应用降血压药物控制血压,术前2周停用交感神经抑制剂降压药物,均改为其他类型降压药物。入院后根据血压情况调整降压药物观察3~4 d,一般选用钙通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入院后1次/6 h测血压,口服降压药物抓住清晨高血压浪潮,于晨起06:00时口服降压药物,对一天的降压效果很好。待血压控制在120~140/80~90 mm Hg时再实施手术。手术前请麻醉师看患者,让麻醉师充分了解患者情况,综合评价患者的手术风险,术中选择最适宜、最佳的麻醉方式。术中心电监护,监测血压,除1例发生脑血管意外,其他病例均顺利经过了麻醉及手术。术后鼓励患者应用镇痛泵,有95例患者应用镇痛泵。术后严密监测动态血压、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并经常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若止痛效果欠佳,应调节镇痛泵,增加输液药量,达到最佳止痛效果。对于不使用镇痛泵的患者,一旦主诉切口疼痛,应尽早用药,及时止痛。常用盐酸哌替啶50 mg,可减轻由于疼痛刺激导致的血压升高,以维持血压平稳,保证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无明显出血倾向,禁止应用止血药物,防止血栓形成。术后让患者家属给患者按摩双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待麻醉药物消退后,建议患者双下肢早期床上活动。根据血压情况,术后即继续口服降压药物。术后抗菌药物的应用与普通患者相同。
1.3 结果 712例患者中,有603例切口Ⅰ期愈合,9例发生切口液化Ⅱ期愈合,均为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因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脑出血死亡,其他均无因高血压病而导致的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2.1 患者在术前由于疾病的伤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加之手术后切口疼痛刺激可使大脑皮层下神经中枢功能发生变化,各种神经递质浓度与活性异常。包括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神经肽、血管加压素等递质和中枢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交感神经系统亢进,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致使血压异常升高,故围手术期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15例轻度高血压患者手术后情绪稳定,血压也随之稳定,不需要口服降血压药物,血压可维持在130/90 mm Hg以下。
2.2 术前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佳会使大脑细胞疲劳,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笔者对高血压患者常规在术前一晚给予镇静剂,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手术当日晨起06:00常规口服降血压药物。
2.3 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通常术后24 h后应鼓励并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增加血液循环,促进刀口愈合,并能增进食欲,预防肠粘连,预防肺部并发症。但高血压及年老体弱的患者应该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一般在术后72 h后方可下床活动。在患者卧床期间,护士可以先协助患者活动四肢小关节,再给患者按摩四肢,活动下肢,以增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并注意观察肢体的温度及颜色,尤其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后随患者病情、体力、血压的逐渐恢复,练习坐起及下床活动,第1次下床时应有人陪伴,注意安全,或扶着床沿活动,活动时要循序渐进,避免体位突然改变,防止肺栓塞的发生。
2.4 保持大便通畅 在饮食上增加纤维素含量,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多饮水,手术后超过3 d无大便者,顺肠蠕动方向,由右下向上向左向下进行按摩,也可给少量缓泻剂或注入1~2个开塞露,以促使排便、排气,减轻腹胀,无效时可用肥皂水灌肠。便秘不仅影响术后患者的切口愈合,而且因用力屏气排便,可导致腹压增加,使血压突然上升,引起脑血管意外,危及患者生命。
2.5 术后常规扩血管治疗 术后第1天,用血栓通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血栓通有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抑制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对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实施个性化管理,全面评估患者,了解其健康需求,重视健康教育,正确指导术后活动,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心理压力,排除各种影响因素,避免妇科疾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秀伟,金桂花,司英吉,等.高血压患者妇科手术的护理特点.护士进修杂志,2002,3(17):221.
[2] 叶任高、陆再英,等.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
[3] 石宇,王启珣,张国楠.合并高血压疾病的围手术期处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