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艺术美育中对于创造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p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艺术美育的概念
  艺术美育是艺术与美育的结合。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艺术教育是有区别的。
  朱光潜先生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有三种态度:科学的、实用的、美感的。科学态度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实用的态度起于实用的知觉,实用的知觉又起于经验。不论科学的态度还是实用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都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背后的东西。事物本身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通往事物背后的那道“神秘之墙”的跳板。他们都不是自由的、超越的、非功利的和独立绝缘的。艺术教育便是如此,它在关注美的同时还关注很多其他东西。它是与“利害”直接相关的,是与“善”有着直接联系的。因此艺术教育是被束缚的、是非自由的。它更加注重的是教育的结果而非所使用的事物本身。因此我们说艺术教育是一个集合了美、科学、实用于一体的集合体,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物质性。艺术教育最终在外部寻找答案。
  而艺术美育则不是在外部寻找答案,它是一种富有感情的教育。它是人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接收到相应的道德美,知识美,伦理美,并且在此过程中接收到情感的教育。它不像艺术教育那样具有物质性,主要聚焦在人的感情状态上,而非聚焦在知识与技能上。因此,艺术美育是从内部寻找答案的教育。
  二、创造力的定义
  创造力是在必要的知识结构和性格以及特点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支持环境背景下,使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手段,在揭示事物本质及其内涵的基础上,产生出新颖、独特和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成果的一种能力。
  三、艺术美育与创造力的关系
  艺术美育对创造力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在艺术美育实施过程中,认识真善美,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审美活动中,拓展视野,丰富情感,增长知识。鉴赏与审美能力的发展,能有效地提高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因而能够增强和促进人的创造力。
  (一)审美感觉力唤起创造冲动
  审美感觉力是主体与对象发生审美关系的第一个条件,没有感觉力,便不会接收外界的任何刺激。
  尽管感觉力所获得的信息需要进一步的创造性加工才能上升为审美对象,感觉力所唤起的情绪反应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才能形成审美体验,但是,感觉印象的生动丰富性却一直作为审美感受的一部分,贯穿于审美活动的始终。
  美育对审美感觉力的培养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于事物的感觉外观,以事物的外观本身为关注的焦点。由于日常的感觉是自动化的,它对事物的外观本身并不关注,而是关注着事物实用的方面,所以,要帮助学生从日常的感觉方式转变到审美的感觉方式上来。美育对审美感觉力的培养还要求细致入微地分辨光、色、音高、音量以及各种质感的细小差异,磨砺敏锐的感觉力,这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初始阶段,但又是极为重要的基础环节。
  审美感觉力的另一个功能是引发情绪反应,它抓住某些富有特征性的审美信息(刺激),唤起审美创造和表现的冲动,为审美活动的展开提供条件,这也使它成为审美能力的基础。
  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不是告诉人们某件艺术品表达了什么意义,或者说它如何重要,如何著名,而是要让他们学会真诚地去感觉它,去获得直接的感觉印象。惟有在纯真敏锐的感觉力基础上,才可能逐渐发展出具有高度精神性的、健全的审美能力。由于感觉力是审美主体与外界的初步接触,所以感觉力的培养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直接接触事物的原初形态,特别是要多接触自然,而且是要让他们在没有任何概念和功利目的的情况下去发现和辨别自然对象的色彩、质地等等。只有这样,学生的感觉力才可能敏锐、发达。
  因此,美育过程中,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能够通过视和听等审美刺激,唤醒创造动机,从而进行创作。
  (二)审美知觉力培养创造性和表现性
  审美知觉力的基本功能是在信息加工中,建构与内心审美图式契合一致的知觉形式,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创造性和表现性。审美知觉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所建构的整体形式超越了个别事物原初的形态,具有某种概括的意义。阿恩海姆指出: “视觉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创造一种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这个一般的形式结构不仅能代表眼前的个别事物,而且能代表与这一个别事物相类似的无限多个其他的个别事物”。
  正由于知觉过程所创造的一般的形式结构具有某种概括的、普遍的性质,所以阿恩海姆称之为“知觉概念”。在这个意义上说,审美知觉力具有某种认知的理性品格,它不是主观随意的“创造”,而是在知觉式样识别过程中,达到对某些事物的结构共相的把握。其次,审美知觉力的创造性还体现为,在主体内心的审美图式支配下,将客体知觉为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形式结构,使之成为与主体内在审美图式契合一致的审美形式。一件艺术品潜在地具有审美图式结构,但对于非审美知觉力来说,这个形式结构不可能被建构和呈现出来,就像贝多芬的交响曲对于不懂交响曲的耳朵来说,等于一片杂乱无章的声音。而审美知觉力却能够通过对感觉信息的选择、简化、调整、补充等加工过程,重新创造出审美形式结构来。这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工作。
  由此可见,审美知觉力又超越了日常的形状识别和普遍的认知水平,其形式结构的创造由于摆脱事物原初的实在样式而更具有主体特征。这种知觉的创造性建构能力是美育过程要特别予以培养的。
  (三)审美想象力提高学生创造力
  想像力是大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创造新形象的能力。想象过程源于对外在事物的感知,但它与感知不同,不是對外界刺激信息的加工,而是对内心贮存的表象的加工,是更内心化的过程。
  因此,在创作与欣赏过程中,审美想像力的创造性没有根本的差异。欣赏的想像决不仅仅是再造性的,而首先是创造性的:把一片景色转化为内心的意象与把作品转化为内心意象的过程,都是一个把物质材料创造成精神产品的过程。所以,审美想像力所创造的新形象,首先不在于是否有所变形,而在于创造了一个超越物质世界的、个性化的审美意象,否则便会引出一种错误的结论,即认为鬼怪是最能体现想像的创造性的东西。事实上,许多创造性的审美意象并未对景物的外表作很大的变形。审美想像力的根本意义在于,创造一种合乎审美需要的心理时空,使心灵达到自由畅达的状态。陆机讲“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正是生动的描述了创造性想像的特殊作用。   在美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保障和引发审美想像是培养审美想像力的关键。一般来说,儿童的想像力是自发和旺盛的,这在他们的游戏活动中可以见出。但是,他们的审美经验积累还比较少,所以,美育发展儿童的想像力首先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审美活动。在美育过程中,无论是创作活动还是欣赏活动,都应充分保障他们的想像自由,让他们的想像既不越出审美范围,又能像在游戏中那样,随活动的展开而自发地、活泼地涌现。孩子的想象力不可小觑,是充满着个性色彩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经常用积极的言辞去鼓励和评价学生脑海中的想法与新奇的言论,让他们更加有信心敢于天马行空地创作,千万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想法,或者以一个高要求来评价甚至诋毁儿童在艺术熏陶过程中所创作的作品,这样会压制住儿童活跃的思维,使其创造力不能充分发展。
  四、小学艺术美育中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创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是不能凭空进行创造的,任何有创造意义的活动都必须有一些先决条件发挥作用。而这先决条件分为:第一,心理安全。即创造者必须感到自己被他人认可,信任,和理解。第二,心理自由。即创造者在传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情感体验时处于一个完全自由的心理状态。这就要求了教育工作者在艺术活动中必须给学生提供这两个先决条件。
  教学气氛是一堂好课的良端,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的创设与而后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创作效果密切相关。而波澜不惊的课堂会禁锢学生的思想,使他们的心思无法集中,就更不用说创造力的培养了。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选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做到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师语言,还是课堂评价都具有创造性,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最大化,学生便能够有意无意地形成乐于思考,乐于创造的好习惯。
  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无穷的。艺术课程的特点就是给孩子一个舒适放松的空间,让孩子天马行空,使创造的点子在脑海中驰骋,这时候过度关注课堂纪律,课堂规范不利于孩子进行创作,反而会在一定意义上打断孩子的创造灵感与思维方式。教师在艺术美育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其特点,结合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帮助孩子进行全面发展。
  (二)捕捉并巧妙利用课堂生成
  很多人都认为教材是教学的唯一资源,殊不知,在每节课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显性的教学资源,那就是课堂生成。不同的班级在相同教材及教案的实施下,所产生的课堂生成则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在按照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教授的同时,也要以一颗细致的心以及敏捷的大脑去时时捕捉课堂生成,并立即做出灵活调整。有时,课堂生成的教学效果会高于教材或者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教案。与此同时,教师应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善于发现一些创造水平较高学生即兴发挥的苗头与形式,并且及时抓住加以展开。所以说,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善于捕捉课堂生成且巧妙利用的创造型教师。
  (三)树立学生信心
  除了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以及巧妙利用课堂生成外,学生信心的树立也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试想,一个孩子若因为某些原因缺乏自信,就算他脑子里有再多的想法与点子,也没有勇气再师生面前表达出来。这既是一种人才的浪费,也是一种极大的遗憾。或许,一个未来的创造型人才因为缺乏自信在小学阶段就会被扼杀。因此作为一个艺术教师,就算对班级的了解没有班主任多,也要在每次平时的课堂尽力去关注孩子们的表现,无论孩子的所进行的创造是否有意义,老师仍是得毫无保留地给予其充分鼓励与赞美,使每一个孩子树立自信心。对于胆子较小较缺乏自信的孩子,更要调整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创作欲,循序渐进地赋予他们敢于想象的勇气,从而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除此之外,如今学校对于节日的活动越来越多。如:万圣节制作南瓜灯,圣诞节制作彩泥,元宵节制作彩灯等,都是展现学生作品的绝佳时机。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班级,走廊,校园的空间尽量使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充分展现,从而是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展现作品的机会,对于自信心的树立有起非常大的作用。
  (四)通过审美刺激唤起创造动机
  学生在音乐和美术课堂上,可以通过影片,画作的欣赏接受审美体验;可以通过交响乐,演奏曲的聆听获得审美体验。但是,由于美术课和音乐课不同于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其一周的课时数量具有局限性,学生能接受视听等审美刺激的时间有限。在互联网利用率极高的今天,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便利的网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音乐和美术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班级的公共邮箱,平时可把课堂上给学生欣赏的影片,画作,音乐作品放入公共邮箱内,以便感兴趣的學生再次欣赏。课堂上欣赏的作品不可能一次就能使学生达到绝佳的审美体验,因此,学生创造动机的唤醒需要不断的审美刺激。
  除了艺术课堂直接接受审美刺激以外,校园文化的布置也影响了学生接受审美刺激的程度。学校在布置校园时,应时刻以培养创造力为目标,不放过任何角落,任何机会使学生接受视听等审美刺激。如:利用校园的每个角落展示学生或者教师优秀的创造作品以激发学生灵感;利用课余时间,午休时间,阳光体育全校播放名家名作乐曲以便学生欣赏;有周期性地集体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等。这些都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视听得到不断地审美刺激,创造的动机也会逐渐增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其他文献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目前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简单地“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内容较多,教学方法单一,还存在实验前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内容的情况,占用了学生有限的动手时间,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少,思考空间小,实验技能差。只有教师真正的研究实验教学,才能让学生在实验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探究能力。  二、“实验探究教学”的课堂模式  所谓“实验探究教
期刊
近年来,特教事业在政府和社会热心的重视和扶持下,得到蓬勃发展。在这喜人的形势,我们又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市场的成熟,视障学生个人竞争压力却越来越大。如何在市场竞争有一席之地,让我们的事业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呢?要做好这一点,必须依靠康复经营单位(医疗、保健)、培训学校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从学生角度而言,最首要的应该是做好市场研究,对这个市场有深入细致的
期刊
自2009年我国开始启动校园足球项目至今,延庆区作为全国试点区。足球相关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足球技战术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授队员动作技术的同时,也要教授他们足球战术,使他们在比赛中能够充分发展自身的优势,与队员积极配合,共同为赢得比赛而努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区高中  2.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足球局部战术的概念  足球运动是一项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合作交流的新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本文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创建合作小组,小组合作活动内容、形式、评价及小组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的优势等进行论述。  关键词:合作 学习 有效 应用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全面发展学生素
期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可以让学生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能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从而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然而听力能力在日常交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很好的听懂别人说话的目的就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听力能力的培养也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中考和高考中英语听力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提高中学生的英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英语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大力倡导和推进“学案教学”。“学案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案的使用为教学主线、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为主要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一)学案与教案的不同  1.设计理念不同,教案为学生提供的是一种接受知识的“跑道”,而学案为学生提供的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作为班主任,不但要有管理方法,还要讲究班级的管理艺术。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知识,注重学生的成绩,让学生获取知识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能够健康成长才是最主要的。鉴于此,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一个“活”字,不过要活而不乱,不能放任自流。“活”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体现,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发展,所以教师不能统一要求学生,过分约束学生,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一
期刊
一、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主任通过与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朋友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层次及学生的优缺点,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准确科学的评估。另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与学生交流,或单独谈心,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从而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互信的师生友情,在班级管理中会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俗话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要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必
期刊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含如下几个因素: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独立学习的习惯;进行小型而又简易的探究性、验证性实验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用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要把班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细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契机。无论是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常规的教育引导,还是处理突发事情;无论是面对全体,还是针对个体都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