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无为之师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terj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就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哲学第一人”和“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老子,应该是最早提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人,其思想就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了更全面、、深刻和正确的理解老子的这一教学思想,把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的原文全部摘录于此。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相和,先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其意为: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成为美,丑的观念也就产生了。都知道善良之所以为善良,不善的观念也就产生了。有和无互相生成,难和易互相促成,长和短互为显示,上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相和,前和后连接相随。所以,有道的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万物兴起而不造事端。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作育万物而不恃己能,功业成功而不自我夸耀。正因为不自我夸耀,所以功绩不被泯灭。
  本章内容分两层次。第一层集中鲜明的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通过日常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阐述了世间万物存在,都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论说了对立统一的规律,确认了对立统一的永恒的、普遍的法则。在前一层意思的基础上,展开第二层意思:处于矛盾对立的客观世界,人们应当如何对待呢?老人提出了“无为”的观点。此处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随心所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帮助人们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他以圣人为例,教导人们要有所作为,但不是强作妄为。
  无为才能够有所作为,不言才是教育的至高境界。老子的这一伟大哲学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启示,教师要在教学中做无为之师,行不言之教。教学过程中,教师讲的多了,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就少了;教师做的多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也就会少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中矛盾的两个方面,此消才可以彼长。教师无为和不言,就需要教师有勇气放下架子,要敢于向学生示弱,更要善于向学生示弱,真正地做到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首先,教师要学会做无知之师。教师越喜欢表现自己的有知,学生也就更甘于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无知,以满足教师的表现欲。学生与教师的配合,既能够使他们的学习更省时、省力,而且还让教师的知识、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精神上得到了满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就会有较强的依赖性,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大降低。习惯了教师的有知的学生,就会变得无知了。“上有知而下无知”是教学中常见的情形。相反,如果教学中教师敢于和善于表现自己的无知,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想、去说、去做,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敢于和善于做无知之师,正是教师的教学智慧之所在。
  其次,教师要学会做无能之师。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能够做的事就让学生去做,教师绝不越俎代庖。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魏书生学习。他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只要学生能做的事都让学生去做。他把所有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助手,让学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而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不做、二不休”的学习精神。也正因为如此,魏书生的教学和管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做无能之师,要求教师在教学和教学管理中,要知人善任,要关于发现学生优势和特长,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培养。教学实践已经无数次证明,学生学习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教师给学生施展能力的空间和舞台。
  教师的教学追求就应该是无为而教,让学生有为而成,进而实现教学由无为走向无所不为的境界。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从教师的无知和无能做起。
其他文献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动情的教育才能打动人心,打开心灵沟通的渠道,爱学生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作为教师,高深的文化积淀不可少,但爱生的红心更可贵。要使学生懂得主动给予爱,教师就首先要善于发现、利用、创设良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否则,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都不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教育的内化力。  一、用荣誉引导学生,事半功倍  后进生更渴望
期刊
素质教育早已深入人心,可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标准还没有彻底改变,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还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重点,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被忽略了。中学生心理问题接踵而来,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培养21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抑郁、敌对、
期刊
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综合素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品德的好坏,直接决定一个人对社会有贡献还是危害。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学生的品德的培养有足够的重视。  客观的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一些家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缺少足够的认识,教育的方法也相对欠妥。举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家长发现孩子在外面打架时,首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严厉批评,甚至有的孩子还要挨一顿打;而现在的家长却首先护着自己的孩子
期刊
班主任的日常教育工作中难度最大的是如何转化“问题学生”。要教育转化他们,首先得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我的观察,原因一般都很复杂,不仅与自身素质和心理状态有关,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初中生年龄大多在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控制自己情绪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强,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如果教育不当,很容易形成品德方面的缺陷。通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我认为
期刊
还记得那年的春天,班级里转来了一名外地的学生叫孙岳,初来乍到,寡言少语,穿着非常朴素。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我和学生在二楼的教室里观看汇操表演,非常精彩,我们边看边评论着,这时我偶然发现他坐在班级的角落里,认认真真地做题,我无法理解,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为什么对如此壮观热闹的场面无动于衷呢?我有意识地与他聊了起来,问一句,答一句,谈话进行的很吃力,我以为他与老师谈话紧张,就找了个学生与他交谈,结果话
期刊
本节教学设计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四边形的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开篇,也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因为后面要学的“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研究方法与平行四边形的研究方法是相似的,所以学好这一节就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就会因此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的爱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推动力,那么教师需要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从而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呢?  一、真挚的情感是“施爱”的前提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
期刊
他正式成为小学生的第一天,也就是我正式成为班主任的第一天,在学校一位老教师的介绍下,我们相识。那天是他妈妈领他来报道的,滴溜圆的大眼睛,比同龄人高出半个脑袋的个头,似笑非笑的总是翘翘的小嘴唇,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叫苏锐,一个很有灵气的男孩子,有思想,头脑灵活,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他在课堂上始终能保持端正的坐姿,令我赞叹。一段时间的观察,班级的体育委员一职授予了他,希望他能带着班委这一光环为同学
期刊
密度实验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实验之一。纵观近几年中考,每年均有密度实验题出现,并占用很大的分值。如:  (2011包头)(5分)有一金属块,请你测出它的密度。现提供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溢水杯、烧杯、水、细线。  (1)实验步骤:  a.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上,调节使横梁平衡。  b.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如图11甲、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g。  c.用天平测量
期刊
学习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等简单的图形。  (2)借助具体情境学会直线的性质。  (3)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并理解简单的几何语言画出图形、根据图形说出意义。  (4)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探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三种几何语言之间的转换。  学习方法:尝试探索 自学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