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各种各样的特长班遍地开花,孩子们被塞进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他们的身影言说着每一个家长心中的望子成龙梦。
女儿6岁那年,我也不知不觉地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一路走来,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与大家一起分享。
6岁开始音乐启蒙,不晚
2005年春天,我母亲带我6岁的女儿经过一家儿童活动中心,看到一些培训班正在招生,姥姥随口问女儿:“别的小朋友都在学本事,你不想学点什么吗?”六岁的女儿想都没想:“二胡!”姥姥是个认真的人,当即就给女儿报了名。姥爷也很高兴,马上给女儿买来了一把崭新的二胡。
我后来想,女儿之所以要学二胡,是因为她除了二胡以外,不知道还有其它乐器。那一刻她的脑子里想起的可能是姥爷卧室墙壁上挂着的那把走调的二胡,她从小把它当成玩具,伊伊呀呀地拉着玩。
我虽然读过一些早教方面的书籍,但心里并没有太把这个当回事。一方面是因为女儿生得比较弱小,我在她身体上投注了更多的心思;另一方面,我觉得学前教育毕竟简单,不必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精力,所以女儿一直在一种纯自然的状态中成长着。母亲给女儿报二胡学习班这件事一下子提醒了我:我忽略了女儿的音乐教育!我暗暗责怪自己:孩子6岁多了,怎么从没想到开发她的音乐潜能呢?
报名和买琴简单,不简单的是要把这件事坚持下去。我和先生约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尽可能地陪女儿一起学琴,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能缺席。我甚至萌生了与女儿一起学习二胡的想法。
女儿兴冲冲地开始了每周一次的二胡学习,我也开始查阅相关资料。这一看,我傻眼了:书上说,幼儿接受音乐启蒙的适宜年龄是4岁,人家莫扎特4岁就会作曲了!而我的女儿已经满6岁了,也就是说,我整整耽误了两年!我真是自责又懊恼。
但很快,我发现自己的认识太片面了。女儿的二胡课是八个孩子一个班,一个老师统一授课。孩子们的年龄各不相同,小的四岁,大的七八岁,有一个已经上初中一年级了。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相差太大,老师授课也很难掌握一个恰当的标准。女儿的学习就是在这种非正规的、欠缺科学指导的环境里进行的。我清楚地记得,几个星期后,那个四岁的小女孩就跟不上趟了,她的确太小了,甚至不能坚持半小时的坐姿训练,很快就退出了学习。我的女儿能够顺畅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从持弓姿势、把位掌握和坐姿训练开始,一堂课不落地坚持了下来。
通过这段时间切身的观察和体验,我发现,书本上的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莫扎特毕竟是罕见的音乐天才,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女儿6岁开始学琴也许正是时候。
音乐,让我和女儿一起成长
学琴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最初的音阶练习和坐姿持弓训练太枯燥了,像大多数初学的小孩一样,女儿只愿意拉曲子,不愿意练基本功。可是基本功是打底子的工程,如果底子不牢,越往上就越吃力。作为“陪读生”,我和先生陪女儿一起听课,回家一起练琴,我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回到家再用女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讲给她听。我还找来著名二胡演奏家的讲课光盘放给她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女儿很快度过了“呕哑啁哳难为听”的初始关口,旋律出来了,二胡就显出了它的趣味性。女儿听到自己拉出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田园春色》和《小花鼓》时,几乎不敢相信琴音是出自自己之手,兴奋的小脸蛋上写满了疑惑。我们马上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肯定和鼓励,这下她的兴致更高了。渐渐地,更多耳熟能详的旋律萦绕在我们周围,全家初尝音乐甜果。
有了对二胡的基本了解之后,我果断地给女儿换了一把好琴,因为好琴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音准和音色观念,这个钱要花得大方。
女儿很快从8个孩子中脱颖而出,被老师选中参加了元旦晚会的表演。看到小小的女儿在台上有模有样地拉着旋律欢快的《打黄羊调》,我开心地笑了。
作为民族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二胡以它独特的音色和气质打动了我们,也让我开始真正领略到民乐的魅力。仿佛天意,我感谢女儿的选择,与华丽辉煌的西方音乐相比,我内心深处觉得民乐更符合传统中国人的内敛气质。
陪女儿学习二胡的过程教会了我许多,我意识到,幼儿教育是一个充满弹性的阶段,没有必要操之过急,要遵循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会欣赏生命之初的美丽。
女儿在享受音乐
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动不动为了学琴打骂孩子,也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孩子被逼学琴的负面报道,这样做,孩子只能把音乐当成苦差事,甚至仇视音乐,更有甚者还酿出了家庭悲剧,这就完全悖离了学习音乐的初衷。我提醒自己一定要端正态度,抛弃庸俗的功利心,还原音乐的本来面目,把音乐放到一个家常的、亲切的、朋友的位置上,让女儿始终在一种轻松的心态中练习,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在陪她练琴的时候总以鼓励为主,很少急躁地批评与训斥。
这时,我们遇到了一位要终生感谢的老师,他发现了女儿身上潜藏的音乐天赋,果断地停止了女儿的大课,调整为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他纠正了女儿大课学习中老师忽略了的指法细节和持弓缺点,把女儿的二胡学习带入到正规的、科学的道路上来。音乐毕竟是一门复杂的科学,那些优美动人的旋律后面都有精妙的理论支撑,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把深奥的乐理知识通过浅近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落实到每一堂二胡课、每一首二胡曲上。
好马遇到伯乐,女儿的二胡学习出现了惊人的飞跃,很快就能拉出《赛马》、《良宵》、《拉骆驼》、《光明行》这样经典的曲目了。除了技术层面的指导,老师还格外注重培养女儿的音准和节奏感,培养女儿的音乐修养,一点一滴地教她分析作品,理解乐曲,以及如何在演奏中灌注恰当而饱满的感情。
“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强而不躁,弱而不虚”,老师教给的这十六字口诀不仅适用于二胡演奏,也适用于很多艺术表现形式。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女儿的音乐悟性被进一步打开了,我们也学习到许多知识。每周一次的上课对于我们绝不是例行公事,而是实实在在的享受与收获。每次下课回家的路上,我们一家三口总是笑声阵阵,说不完的二胡,聊不够的二胡。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女儿已经能够驾驭结构和技巧都更为复杂的大曲子了,像《空山鸟语》、《葡萄熟了》、《豫北叙事曲》、《江河水》、《蓝花花》、《战马奔腾》、《一枝花》、《长城随想曲》等,各种风格的经典二胡曲从她的琴上缓缓流出,大千世界,万般情感,在二胡两根细细的琴弦上尽情绽放,我看着,听着,内心的感动常常弥漫全身,禁不住感叹:苍天有意,音乐有情,惟有对生活的深深感激。
我们约定不考级
开始跟着这位专业老师学习二胡时,我们就约好不以考级为目的,我们达成一致:那张薄薄的证书对孩子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考级上,势必会剥夺正常的练琴时间,学到的知识反而少了。
我告诉老师,我让孩子学习二胡就是为了扎实地掌握一门乐器,通过这门乐器了解音乐的基本规律,获得进入音乐世界的通行证。我们希望女儿此生能与音乐结缘,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老师非常理解和赞成我的想法,我们达成了共识,所以女儿的二胡课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没有围绕着考级展开,而是集中精力、按部就班地学习演奏技术,练习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曲目,同时也学习了部分乐理知识。由于没有考级目标的压力,女儿的学习是在一种张弛有度的心态下进行的,她的演奏水平稳步提升,顺利地拉到了十级曲目。这时,老师建议女儿直接报考十级检验一下学习成果,2008年8月,女儿顺利地通过了音协和教委两个体系的二胡十级考试。那一年,她只有九岁。
由于女儿表现出了较好的音乐潜质,老师提出孩子可以选择走专业音乐的道路。我和她爸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老师的建议把我们一家三口推上了北上的火车。经朋友介绍,我们找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专家为女儿做了测试,测试的结果是音乐感觉不错,但要走专业道路必须从头开始,接受音乐学院严格的专业训练。这个结果让我们悲喜交集,女儿的音乐素质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认可让人欣慰,但是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就要把几乎全部的时间投放在练琴上,文化课的学习势必大受影响,这个代价的确太大了。
这次北京之行让我们再次审视我们学琴的目的,我们要培养一个素养全面的孩子,希望女儿的生活有音乐相伴,而不是仅有音乐。尽管专业音乐道路可能会耀眼辉煌,但毕竟过于偏险,我们和孩子商量决定,要走一条寻常人家的道路,按部就班地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全面发展的音乐爱好者。
我们和老师做了沟通,老师表示十分理解和支持。在通过了二胡十级考试之后,我们仍然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只为享受音乐。
女儿学习二胡的几年时间里,让我们最难忘的是《二泉映月》的学习。这首众所周知的二胡名曲,老师迟迟不让女儿碰。女儿等得心急,我也很纳闷,忍不住去问老师。老师解释说:这首曲子不同一般,内蕴深沉,孩子年龄尚小阅历太浅,无法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感情,容易把曲子拉飘了,辜负了这首世界名曲。必须用低五度的丝制老弦代替常用的钢弦才能拉出那种独特的韵味。我们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师的苦心。于是我开始查阅资料,给女儿讲解那个时代的人间悲苦,让她尽可能地去揣摩阿炳的辛酸与寂寞。女儿怀着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心意,开始接近《二泉映月》。技术层面很快通过,最难打磨的是感情表现的张力。经过两个多月的苦苦练习,一句一句地打磨、推敲,女儿的琴声逐渐沉稳下来,那个悲苦无告的阿炳形象慢慢出现在女儿的琴声里。终于有一天,老师无言地听完女儿的演奏,眼眶湿润了,良久,才点头说了一个“好”字。我终于理解了日本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曾经说过的:这是一首需要跪着聆听的乐曲。
二胡没有全部释放女儿的音乐热情,在她的要求下,我们又开始了钢琴的学习。与二胡这种单旋律乐器不同的是,钢琴难度更大,表现力更加丰富。现在女儿学习钢琴已经有三年时间了,仍然乐在其中。除了二胡的悠扬婉转,我们家又多了一份钢琴的优雅明丽⋯⋯女儿在自己的音乐道路上怡然自得,由于怀着纯粹的心意接近音乐,音乐也同时锻造了她的心性,纯粹,美好,她和音乐建立了终生亲密的友谊。
女儿6岁那年,我也不知不觉地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一路走来,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与大家一起分享。
6岁开始音乐启蒙,不晚
2005年春天,我母亲带我6岁的女儿经过一家儿童活动中心,看到一些培训班正在招生,姥姥随口问女儿:“别的小朋友都在学本事,你不想学点什么吗?”六岁的女儿想都没想:“二胡!”姥姥是个认真的人,当即就给女儿报了名。姥爷也很高兴,马上给女儿买来了一把崭新的二胡。
我后来想,女儿之所以要学二胡,是因为她除了二胡以外,不知道还有其它乐器。那一刻她的脑子里想起的可能是姥爷卧室墙壁上挂着的那把走调的二胡,她从小把它当成玩具,伊伊呀呀地拉着玩。
我虽然读过一些早教方面的书籍,但心里并没有太把这个当回事。一方面是因为女儿生得比较弱小,我在她身体上投注了更多的心思;另一方面,我觉得学前教育毕竟简单,不必在这方面花费太多精力,所以女儿一直在一种纯自然的状态中成长着。母亲给女儿报二胡学习班这件事一下子提醒了我:我忽略了女儿的音乐教育!我暗暗责怪自己:孩子6岁多了,怎么从没想到开发她的音乐潜能呢?
报名和买琴简单,不简单的是要把这件事坚持下去。我和先生约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尽可能地陪女儿一起学琴,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能缺席。我甚至萌生了与女儿一起学习二胡的想法。
女儿兴冲冲地开始了每周一次的二胡学习,我也开始查阅相关资料。这一看,我傻眼了:书上说,幼儿接受音乐启蒙的适宜年龄是4岁,人家莫扎特4岁就会作曲了!而我的女儿已经满6岁了,也就是说,我整整耽误了两年!我真是自责又懊恼。
但很快,我发现自己的认识太片面了。女儿的二胡课是八个孩子一个班,一个老师统一授课。孩子们的年龄各不相同,小的四岁,大的七八岁,有一个已经上初中一年级了。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相差太大,老师授课也很难掌握一个恰当的标准。女儿的学习就是在这种非正规的、欠缺科学指导的环境里进行的。我清楚地记得,几个星期后,那个四岁的小女孩就跟不上趟了,她的确太小了,甚至不能坚持半小时的坐姿训练,很快就退出了学习。我的女儿能够顺畅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从持弓姿势、把位掌握和坐姿训练开始,一堂课不落地坚持了下来。
通过这段时间切身的观察和体验,我发现,书本上的理论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莫扎特毕竟是罕见的音乐天才,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女儿6岁开始学琴也许正是时候。
音乐,让我和女儿一起成长
学琴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最初的音阶练习和坐姿持弓训练太枯燥了,像大多数初学的小孩一样,女儿只愿意拉曲子,不愿意练基本功。可是基本功是打底子的工程,如果底子不牢,越往上就越吃力。作为“陪读生”,我和先生陪女儿一起听课,回家一起练琴,我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回到家再用女儿能够理解的语言讲给她听。我还找来著名二胡演奏家的讲课光盘放给她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女儿很快度过了“呕哑啁哳难为听”的初始关口,旋律出来了,二胡就显出了它的趣味性。女儿听到自己拉出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田园春色》和《小花鼓》时,几乎不敢相信琴音是出自自己之手,兴奋的小脸蛋上写满了疑惑。我们马上给予了热情洋溢的肯定和鼓励,这下她的兴致更高了。渐渐地,更多耳熟能详的旋律萦绕在我们周围,全家初尝音乐甜果。
有了对二胡的基本了解之后,我果断地给女儿换了一把好琴,因为好琴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音准和音色观念,这个钱要花得大方。
女儿很快从8个孩子中脱颖而出,被老师选中参加了元旦晚会的表演。看到小小的女儿在台上有模有样地拉着旋律欢快的《打黄羊调》,我开心地笑了。
作为民族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二胡以它独特的音色和气质打动了我们,也让我开始真正领略到民乐的魅力。仿佛天意,我感谢女儿的选择,与华丽辉煌的西方音乐相比,我内心深处觉得民乐更符合传统中国人的内敛气质。
陪女儿学习二胡的过程教会了我许多,我意识到,幼儿教育是一个充满弹性的阶段,没有必要操之过急,要遵循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会欣赏生命之初的美丽。
女儿在享受音乐
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动不动为了学琴打骂孩子,也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孩子被逼学琴的负面报道,这样做,孩子只能把音乐当成苦差事,甚至仇视音乐,更有甚者还酿出了家庭悲剧,这就完全悖离了学习音乐的初衷。我提醒自己一定要端正态度,抛弃庸俗的功利心,还原音乐的本来面目,把音乐放到一个家常的、亲切的、朋友的位置上,让女儿始终在一种轻松的心态中练习,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在陪她练琴的时候总以鼓励为主,很少急躁地批评与训斥。
这时,我们遇到了一位要终生感谢的老师,他发现了女儿身上潜藏的音乐天赋,果断地停止了女儿的大课,调整为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他纠正了女儿大课学习中老师忽略了的指法细节和持弓缺点,把女儿的二胡学习带入到正规的、科学的道路上来。音乐毕竟是一门复杂的科学,那些优美动人的旋律后面都有精妙的理论支撑,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把深奥的乐理知识通过浅近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落实到每一堂二胡课、每一首二胡曲上。
好马遇到伯乐,女儿的二胡学习出现了惊人的飞跃,很快就能拉出《赛马》、《良宵》、《拉骆驼》、《光明行》这样经典的曲目了。除了技术层面的指导,老师还格外注重培养女儿的音准和节奏感,培养女儿的音乐修养,一点一滴地教她分析作品,理解乐曲,以及如何在演奏中灌注恰当而饱满的感情。
“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强而不躁,弱而不虚”,老师教给的这十六字口诀不仅适用于二胡演奏,也适用于很多艺术表现形式。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女儿的音乐悟性被进一步打开了,我们也学习到许多知识。每周一次的上课对于我们绝不是例行公事,而是实实在在的享受与收获。每次下课回家的路上,我们一家三口总是笑声阵阵,说不完的二胡,聊不够的二胡。
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女儿已经能够驾驭结构和技巧都更为复杂的大曲子了,像《空山鸟语》、《葡萄熟了》、《豫北叙事曲》、《江河水》、《蓝花花》、《战马奔腾》、《一枝花》、《长城随想曲》等,各种风格的经典二胡曲从她的琴上缓缓流出,大千世界,万般情感,在二胡两根细细的琴弦上尽情绽放,我看着,听着,内心的感动常常弥漫全身,禁不住感叹:苍天有意,音乐有情,惟有对生活的深深感激。
我们约定不考级
开始跟着这位专业老师学习二胡时,我们就约好不以考级为目的,我们达成一致:那张薄薄的证书对孩子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考级上,势必会剥夺正常的练琴时间,学到的知识反而少了。
我告诉老师,我让孩子学习二胡就是为了扎实地掌握一门乐器,通过这门乐器了解音乐的基本规律,获得进入音乐世界的通行证。我们希望女儿此生能与音乐结缘,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和感知。老师非常理解和赞成我的想法,我们达成了共识,所以女儿的二胡课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没有围绕着考级展开,而是集中精力、按部就班地学习演奏技术,练习了古今中外大量的曲目,同时也学习了部分乐理知识。由于没有考级目标的压力,女儿的学习是在一种张弛有度的心态下进行的,她的演奏水平稳步提升,顺利地拉到了十级曲目。这时,老师建议女儿直接报考十级检验一下学习成果,2008年8月,女儿顺利地通过了音协和教委两个体系的二胡十级考试。那一年,她只有九岁。
由于女儿表现出了较好的音乐潜质,老师提出孩子可以选择走专业音乐的道路。我和她爸可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老师的建议把我们一家三口推上了北上的火车。经朋友介绍,我们找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民乐专家为女儿做了测试,测试的结果是音乐感觉不错,但要走专业道路必须从头开始,接受音乐学院严格的专业训练。这个结果让我们悲喜交集,女儿的音乐素质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认可让人欣慰,但是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就要把几乎全部的时间投放在练琴上,文化课的学习势必大受影响,这个代价的确太大了。
这次北京之行让我们再次审视我们学琴的目的,我们要培养一个素养全面的孩子,希望女儿的生活有音乐相伴,而不是仅有音乐。尽管专业音乐道路可能会耀眼辉煌,但毕竟过于偏险,我们和孩子商量决定,要走一条寻常人家的道路,按部就班地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全面发展的音乐爱好者。
我们和老师做了沟通,老师表示十分理解和支持。在通过了二胡十级考试之后,我们仍然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只为享受音乐。
女儿学习二胡的几年时间里,让我们最难忘的是《二泉映月》的学习。这首众所周知的二胡名曲,老师迟迟不让女儿碰。女儿等得心急,我也很纳闷,忍不住去问老师。老师解释说:这首曲子不同一般,内蕴深沉,孩子年龄尚小阅历太浅,无法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感情,容易把曲子拉飘了,辜负了这首世界名曲。必须用低五度的丝制老弦代替常用的钢弦才能拉出那种独特的韵味。我们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师的苦心。于是我开始查阅资料,给女儿讲解那个时代的人间悲苦,让她尽可能地去揣摩阿炳的辛酸与寂寞。女儿怀着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心意,开始接近《二泉映月》。技术层面很快通过,最难打磨的是感情表现的张力。经过两个多月的苦苦练习,一句一句地打磨、推敲,女儿的琴声逐渐沉稳下来,那个悲苦无告的阿炳形象慢慢出现在女儿的琴声里。终于有一天,老师无言地听完女儿的演奏,眼眶湿润了,良久,才点头说了一个“好”字。我终于理解了日本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曾经说过的:这是一首需要跪着聆听的乐曲。
二胡没有全部释放女儿的音乐热情,在她的要求下,我们又开始了钢琴的学习。与二胡这种单旋律乐器不同的是,钢琴难度更大,表现力更加丰富。现在女儿学习钢琴已经有三年时间了,仍然乐在其中。除了二胡的悠扬婉转,我们家又多了一份钢琴的优雅明丽⋯⋯女儿在自己的音乐道路上怡然自得,由于怀着纯粹的心意接近音乐,音乐也同时锻造了她的心性,纯粹,美好,她和音乐建立了终生亲密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