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顾桥矿1113(3)工作面回采初期先后两次发生突水,最大水量达200m3/h,随后水量迅速衰减。经水质化验结果分析,回采后局部架顶漏顶,因而造成顶板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异常发育,局部导水裂隙带达到基岩面,直接与松散层下部含水层连接,导致上部基岩风化裂隙带水和第四系下含水下泻,引发突水。
关键词:基岩风化裂隙带第四系花斑泥岩遇水膨胀
一、概况
1、工作面基本情况
1113(3)工作面走向长2878m,面长230.8m,平均煤厚3.9m。煤层倾角3°~12°,平均在4°。伪顶缺失,直接顶1.8~6m,泥岩、薄层砂岩和泥岩互层组成,老顶由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组成。
2、新生界下部含水层情况
1113(3)工作面上覆新生界厚433~473m,工作面自切眼向南400m范围内距新生界距离53~170m。可分为上部、中部、下部含、隔水层组。新生界下部含水层直覆基岩区(天窗区),厚在39.45m。附近水4孔下含抽水试验,q=0.529l/m,K=1.16m/d,水质
二、7月12日出水情况分析
1、工作面状态及压力显现
1113(3)工作面到2008年7月12日采至退尺86.6m,在采面74#见倾角45°,落差为1.3m的正断层,采高为3.5~4.0m。根据矿压观测,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18.7m。老顶初次垮落步距29.64m,老顶来压时在矿压明显,周期来压步距10~12m。在7月12日至13日夜班,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有50多架支架被压死,累计136根平衡千斤顶断裂。
2、出水情况
压架到7月17日13时,在74~78#的架前和煤壁处出现涌水,初始水量27m3/h,至18日4时瞬间最大水量70.3m3/h,至18日衰减为35~40m3/h,至19日衰减为20m3/h,21日衰减至10m3/h。25日衰减为6m3/h,25日115#架出现涌水,水量约8m3/h,到30日出水量衰减为1m3/h,老塘基本无出水。初期出水时,在运顺850m低凹区形成60m长的积水区,积水深达1.7m,出水时已安装一趟 159mm的排水管和二台30m3/h的排水泵,出水后增设一趟 159mm的排水管以及6台累计排水量为300m3/h的排水泵。
3、水质分析
出水点水质与上覆基岩风化带及第四系下含水相似,随时间的推移,矿化度含量指标下降,Cl-含量指标有上升趋势,SO42-含量指标下降,HCO3-含量指标上升,K+Na+含量指标基本无变化。
4、出水通道分析
工作面压架后,处于停采状态到7月17日此处基岩厚在75m,顶板处于长期悬顶状态,,导冒带顺74#处的断层裂隙向上异常发育,成为上部砂岩裂隙水和风化带裂隙水下泻的通道,后期由于发育于13-1煤层顶板花斑粘土岩遇水膨胀,出水裂隙弥合,连通不畅,出水水源补给不再充分,顶板砂岩裂隙水快速疏干后,出水量急剧下降。
5、出水水源分析
随时间的推移,矿化度下降,Cl-含量上升,SO42- 含量下降,说明有较浅层的水补给,从出水整个过程,可认为出水水源为砂岩裂隙水,有上部基岩风化裂隙带水和第四系下含水补给。
7月12日压架停后,工作面60#~120#架顶漏冒顶高度达13.6m左右,宽度有8m。造成顶板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异常发育,局部导水裂隙带可能达到基岩面,直接与松散层下部含水层连接。
三、8月11日出水情况分析
1、工作面状态及压力显现
1113(3)工作面在8月11日回采到156m处,在24~25#之间见一落差0.9m的正断层,采高在4.0~4.8m。出水时无明显压力呈现,只在24#架处由于断层形成冒顶,冒顶岩石为薄层砂岩夹有泥岩条带。
2、出水情况
8月11日9时,在19~27#頂板断裂出现冒顶,同时发生溃水。初期出水在24#~25#架缝间,后扩散到19#~27#,瞬间水量达200 m3/h,在11时水量在80 m3/h, 12日6时,水量衰减至45 m3/h,13日7时出水量为20 m3/h,15日水量衰减至2~3 m3/h。在18日老塘向外出水量在2~3 m3/h。到23日老塘基本无出水。
3、水质分析
出水点水质与7月17日出水水质基本一致。随时间增加矿化度含量指标下降,Cl-含量指标上升,SO42-含量指标下降,HCO3-含量指标上升,K+Na+含量指标基本无变化。
4、出水通道分析
在24#顶板冒落的岩性为夹有泥岩薄层砂岩互层,导水裂缝带上覆砂岩层储存大量7月17日出水后因花斑泥岩层末流出的积水。在回采到8月11日位置,工作面下部突然顶板离层来压,砂岩层储存的积水顺断裂面突然涌出,出现初期瞬间出水量达200m3/h,单向衰减极快的出水现象。储存的积水快速疏干。
5、出水水源分析
以水质变化看,初期矿化度含量指标以及SO42-含量指标较7月17日出水时相似。结合顶板岩性组合关系,出水现象等分析,此次出水的水源为7月17日出水后因花斑泥岩层阻隔未流出来储存在上覆砂岩裂隙中的积水。
四、两次出水原因分析
由工作面压架顶板长期处于悬顶状态,出现沿煤壁处断裂切顶,切顶裂隙发育到老顶砂岩以及基岩风化裂隙带,伴随裂隙向上发育的过程,出水涌水量呈现先小后大,再变小的现象。后期巨厚花斑泥岩遇水膨胀,阻隔了上部水源的充分补给,使水量衰减。恢复回采后,由于压架时顶板超高冒落形成的异常发育的导水裂隙带,将基岩风化带和松散层下含水导入花斑泥岩上部的砂岩裂隙层中,形成大量积水。
五、防治水措施
1、在工作面退尺170~770m区段内对顶板进行三维直流电法和瞬变电磁法探测。探清顶板含水区的范围,有针对性的施工探放水钻孔。超前将顶板砂岩裂隙水放出。
2、加快回采速度,尽快通过倾角陡区,同时及时拉架,控制顶板不能形成超前离层。降低工作面出水的可能性。
注:文章中所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打开
关键词:基岩风化裂隙带第四系花斑泥岩遇水膨胀
一、概况
1、工作面基本情况
1113(3)工作面走向长2878m,面长230.8m,平均煤厚3.9m。煤层倾角3°~12°,平均在4°。伪顶缺失,直接顶1.8~6m,泥岩、薄层砂岩和泥岩互层组成,老顶由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组成。
2、新生界下部含水层情况
1113(3)工作面上覆新生界厚433~473m,工作面自切眼向南400m范围内距新生界距离53~170m。可分为上部、中部、下部含、隔水层组。新生界下部含水层直覆基岩区(天窗区),厚在39.45m。附近水4孔下含抽水试验,q=0.529l/m,K=1.16m/d,水质
二、7月12日出水情况分析
1、工作面状态及压力显现
1113(3)工作面到2008年7月12日采至退尺86.6m,在采面74#见倾角45°,落差为1.3m的正断层,采高为3.5~4.0m。根据矿压观测,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18.7m。老顶初次垮落步距29.64m,老顶来压时在矿压明显,周期来压步距10~12m。在7月12日至13日夜班,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有50多架支架被压死,累计136根平衡千斤顶断裂。
2、出水情况
压架到7月17日13时,在74~78#的架前和煤壁处出现涌水,初始水量27m3/h,至18日4时瞬间最大水量70.3m3/h,至18日衰减为35~40m3/h,至19日衰减为20m3/h,21日衰减至10m3/h。25日衰减为6m3/h,25日115#架出现涌水,水量约8m3/h,到30日出水量衰减为1m3/h,老塘基本无出水。初期出水时,在运顺850m低凹区形成60m长的积水区,积水深达1.7m,出水时已安装一趟 159mm的排水管和二台30m3/h的排水泵,出水后增设一趟 159mm的排水管以及6台累计排水量为300m3/h的排水泵。
3、水质分析
出水点水质与上覆基岩风化带及第四系下含水相似,随时间的推移,矿化度含量指标下降,Cl-含量指标有上升趋势,SO42-含量指标下降,HCO3-含量指标上升,K+Na+含量指标基本无变化。
4、出水通道分析
工作面压架后,处于停采状态到7月17日此处基岩厚在75m,顶板处于长期悬顶状态,,导冒带顺74#处的断层裂隙向上异常发育,成为上部砂岩裂隙水和风化带裂隙水下泻的通道,后期由于发育于13-1煤层顶板花斑粘土岩遇水膨胀,出水裂隙弥合,连通不畅,出水水源补给不再充分,顶板砂岩裂隙水快速疏干后,出水量急剧下降。
5、出水水源分析
随时间的推移,矿化度下降,Cl-含量上升,SO42- 含量下降,说明有较浅层的水补给,从出水整个过程,可认为出水水源为砂岩裂隙水,有上部基岩风化裂隙带水和第四系下含水补给。
7月12日压架停后,工作面60#~120#架顶漏冒顶高度达13.6m左右,宽度有8m。造成顶板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异常发育,局部导水裂隙带可能达到基岩面,直接与松散层下部含水层连接。
三、8月11日出水情况分析
1、工作面状态及压力显现
1113(3)工作面在8月11日回采到156m处,在24~25#之间见一落差0.9m的正断层,采高在4.0~4.8m。出水时无明显压力呈现,只在24#架处由于断层形成冒顶,冒顶岩石为薄层砂岩夹有泥岩条带。
2、出水情况
8月11日9时,在19~27#頂板断裂出现冒顶,同时发生溃水。初期出水在24#~25#架缝间,后扩散到19#~27#,瞬间水量达200 m3/h,在11时水量在80 m3/h, 12日6时,水量衰减至45 m3/h,13日7时出水量为20 m3/h,15日水量衰减至2~3 m3/h。在18日老塘向外出水量在2~3 m3/h。到23日老塘基本无出水。
3、水质分析
出水点水质与7月17日出水水质基本一致。随时间增加矿化度含量指标下降,Cl-含量指标上升,SO42-含量指标下降,HCO3-含量指标上升,K+Na+含量指标基本无变化。
4、出水通道分析
在24#顶板冒落的岩性为夹有泥岩薄层砂岩互层,导水裂缝带上覆砂岩层储存大量7月17日出水后因花斑泥岩层末流出的积水。在回采到8月11日位置,工作面下部突然顶板离层来压,砂岩层储存的积水顺断裂面突然涌出,出现初期瞬间出水量达200m3/h,单向衰减极快的出水现象。储存的积水快速疏干。
5、出水水源分析
以水质变化看,初期矿化度含量指标以及SO42-含量指标较7月17日出水时相似。结合顶板岩性组合关系,出水现象等分析,此次出水的水源为7月17日出水后因花斑泥岩层阻隔未流出来储存在上覆砂岩裂隙中的积水。
四、两次出水原因分析
由工作面压架顶板长期处于悬顶状态,出现沿煤壁处断裂切顶,切顶裂隙发育到老顶砂岩以及基岩风化裂隙带,伴随裂隙向上发育的过程,出水涌水量呈现先小后大,再变小的现象。后期巨厚花斑泥岩遇水膨胀,阻隔了上部水源的充分补给,使水量衰减。恢复回采后,由于压架时顶板超高冒落形成的异常发育的导水裂隙带,将基岩风化带和松散层下含水导入花斑泥岩上部的砂岩裂隙层中,形成大量积水。
五、防治水措施
1、在工作面退尺170~770m区段内对顶板进行三维直流电法和瞬变电磁法探测。探清顶板含水区的范围,有针对性的施工探放水钻孔。超前将顶板砂岩裂隙水放出。
2、加快回采速度,尽快通过倾角陡区,同时及时拉架,控制顶板不能形成超前离层。降低工作面出水的可能性。
注:文章中所涉及的公式和图表请用PDF格式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