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学生用于谋求丰富生活的知识、能力基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还没定性的小学生来说,内容难免会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思想品德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突破思想品德教学的这一难点成为了思想品德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德育是一所学校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一个人进行其他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品质之一。思想品德是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然而很多思想品德教师对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存在着一定的迷惑,不能明智地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现如今,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依然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校教育工作出现“重智轻德”的现象。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未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小学思想品德课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家庭,重说教,出现了知行不统一的问题,甚至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背离的现象,造成学生是非观念的混淆。具体说来,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重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思想品德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矛盾。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它需要在家庭中得到延伸,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比如学校教育学生,同学之间的小磨擦应文明解决,以理服人,而有的家长却对子女讲,要以牙还牙,不能吃亏,这就直接影响学生是非观念,造成他们道德观念的混淆。
  2、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实际行为互相矛盾。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必须讲理。但在教育中,教师往往容易形成说教的弊病。学生从本性上不能接受“赤裸裸”的教条主义。这就出现了知行不能统一的现象。学生在思想上知道该怎么做,但在实践中却很难做到。比如,学生都懂得乘车要让座的道理,但在实际乘车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学生能真正做到让座的。这就提醒我们教师:思想品德不只是嘴上说的。
  3、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互相矛盾。这一问题最生动的例子莫过于“红灯停,绿灯行”。当小学生在路口碰到红灯时,他是听学校课堂上说的“停”呢?还是随人流“行”呢?不论是“停”还是“行”学生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学校里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上人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这就给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知道是否要继续学习课本上的内容。
  所有这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说到底是由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所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就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对策。那么,我们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充分巧妙地运用教材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好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指引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编排的“我们的校园”主题活动,教材用半个页面呈现了一组校园生活场景,有教师办公室、医务室、门房、厕所、饮水处、大队部、图书室。一旁的小兔贝贝说着:试着和同学一起找自己学校里的这些地方。每找到一处给自己奖励一朵小红花。很显然,教材直接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通过“找一找”等教学活动,引导刚入学的小学生尽快熟悉学校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学生们也很快地找到了校园里各处地点。试着想一想,教学真的就这样圆满结束了吗?我们都知道,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孩子们对厕所等与他们校园生活紧密联系的地方早已知道了,仅仅找到这些地方还不是教材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完整的意思。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内容标准”中“健康安全地生活”的具体要求。在教材中,图画、照片等是主要的“语言”形式,其实教材所要表达的还有很多“言外之意”。如果说图画、照片等呈现的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场景是教材所要表达的显而易见的意思的话,那么探究“言外之意”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教材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客观的引导了。
  二、设计情境,引起共鸣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以情入理,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境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这一方法越来越多地被采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师生的特点选择情境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类型。所以说,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是非常直接而有效的。
  三、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就地取材,提高教学效率
  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设备不够,教师就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来设计最优的教学。如在教学《领略建筑风采》一节时,教师提出“欧式风格的哥特式建筑,伊斯兰教建筑与我国建筑的风格相同与不同之处”的问题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然后带学生到现场观看学校的教学楼和办公楼的建筑风格其他私人住宅,让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异同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也浓,再回到课堂上进行总结,学生抢着发言,课堂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自身中寻找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教学《拥有好心情》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讲出自己的烦心事,怎样才能走出烦恼的困扰。学生之间互谈心事,互吐心声,谈感受、出主意、减痛苦、树信心。一个平时不善言谈,表情木讷,成绩不好的男孩子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终于吐露心声:原来他父母离异,继母对他非常严厉,他认为继母是故意苛刻他,老是与父母顶撞,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日深。老师和同学了解情况后,主动与他交谈,并与其家长沟通,知道继母并非刁难他,而是视他为亲生,要培养他成才,只是方法欠妥,才会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从那以后,他和父母的关系逐渐融洽,学习成绩不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挖掘生活中适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材料来进行教学。
  四、不断实践,知行结合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不仅应注重课内教学,校内训练,更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大部分家长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这是必须加以改正的。笔者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另一方面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实现知行的统一。
  总而言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让学生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思想品德与行为实践的知行统一。
其他文献
对于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很多不乏合理性的解释,关键在于我们从何种角度去理解。我认为要理解茅盾在《子夜》创作中的风格转变及其艺术得失,必须要了解茅盾的文艺思想的变化。  茅盾所主张的文学“表现人生”具有明显的政治功利性。他相信“文学不仅是供给烦闷的人们去解闷,逃避现实的人们去陶醉;文学是有激励人心的积极性的。尤其在我们这时代,我们希望文学能够担当唤醒民众而给他们力量的重大责任”。他甚至直截了当地声称
期刊
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说生听”变成了“畅所欲言”,“课堂练习”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合作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是,静心反思,我们却清醒地认识到:在表面热闹活跃的背后,折射出却是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极为宝贵的东西——“有效性”。  一、何谓课堂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性格不成形的时期,任何一丁点的动静都可以吸引他们的好奇心而导致课堂失控。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创设生活化的有效性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体会数学源于生活
期刊
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而课堂提问是教师落实教学计划和进行课堂活动的纽带,它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组成成部分,也是向学生输入语言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它在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注重提问的质量,把握提问的时机,讲究提问的策略,把问题设计得合理、恰当,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问题意识。  一、把握正确的提问频率  提问是英语教师最常用的课堂
期刊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倡主体性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上教育改革的趋势。主体性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
期刊
实话说,凡是教语文的老师都怕学生的作文。尤其是初学写作文。不是老师怕改,才开始写的作文就没法改。要简单么三句五句就可以结束,要长么从早晨能写到晚上睡觉,也就是“我的一天”,却连一件事也说不清。据本人多年的经历得知,教学生识字背书好像并不难。到时候他把所学的课文都能念出来,甚至很多课背诵得一字不漏。可是你要选出几篇优秀作文很难。  是什么原因学生作文老是不能上水平呢?我思索良久想到一个教育家说的话,
期刊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试题总分有28分。其中名句填空8分,句子翻译12分,古诗词鉴赏8分。经过几轮高中语文的教学,我对如何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质量,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文言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导语可以是故事式,也可以是悬念式,还可以是背景式等。比
期刊
【摘要】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人们常把观察称为智力的门户。观察是发展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方
期刊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开展好化学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有助于形成化学概念,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  【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已是不容置疑的结论。本文主要从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来揭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情境教学;情境创设;乐趣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