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搞活企业报经济报道的根本。企业报植根于生产经营一线——企业,面对企业广大职工,企业报在搞好搞活经济报道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长期以来,企业报的经济报道在大报后面盲目跟风,没有贴近实际,没有发挥优势,反而逐渐形成了呆板、僵硬、干巴的陈旧模式。企业报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转变观念,开阔思路,改进思维方式,放宽报道视野,企业报的经济报道才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春风拂面的感觉。
跳出经济写经济
凡是照过相的人都知道,换个角度,会有不同的景致。经济报道也是这样,换一个视角,会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从政治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透视经济现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用政治眼光看待经济现象,才能从经济活动、经济现象背后的内涵,洞悉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的政治影响。从政治角度对待新闻报道,根据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写成提倡式报道,也可以写成批评式报道。有一些经济活动带有明显的弄虚作假、欺骗领导和群众的色彩,有一些经济活动不顾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搞形式主义,记者被邀请参加这类经济活动,如果按“单打一”的思路,有闻就报,人家说啥我写啥,就会真伪不辨,推波助澜,助长歪风邪气。如果用政治的眼光看,就能发现其中有猫腻,就能写出揭露和批评的稿件。获得1997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夏收何必搞仪式,小麦未熟遭“剃头”》,就是从政治角度思考的结果。另有一类经济活动,单从经济的角度也可以报道,但新闻价值小一些,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就会更大一些。只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就能发现其中的价值,就能把这种报道做得更好。
——从生活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分析经济现象。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开展经济报道,可以使之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20世纪80年代获中国新闻奖的《经济学家赶集》就是从生活的角度报道经济现象的一个成功例子。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经济报道都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入笔。河南油田2003年下半年一大批经济适用房建成,许多职工家庭可以改变无房、住房面积过小问题。《河南石油报》从职工生活的角度关注这项报道,提前运筹,精心策划,从建筑质量、购房政策、排号选房、房屋装修、新房搬迁等不同视角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系列报道,深受职工的喜爱。
——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分析经济现象。有一些经济活动、经济现象,如果从文化的角度看,本身就是对其内涵的丰富和拓展。还有一些经济活动本身就很难分清是单纯的经济活动,还是单纯的文化活动。对这一类事件的报道,可以从经济领域的文化现象入手,也可以从文化现象与经济活动的渗透与融合入手。《河南石油报》去年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报道的同时,注重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报道,开设了《营销在线》、《消费广场》等栏目,利用文化手段扩大企业影响,借助经济报道增加企业文化气息。这些尝试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从科技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分析经济现象。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石油企业是高技术企业。从科技的角度来报道新产品问世,以发展的眼光来报道技术创新对企业的重大意义,分析企业的兴衰得失,透视产业发展轨迹,既能增加报道的深度,又能给人以启示。《河南石油报》除了在科技教育版面报道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外,还经常在要闻版报道与经济密切相关的重要科技新闻,较好地促进了油田科技与经济的同步发展。
深入经济写经济
跳出经济写经济是一种尝试,深入经济写经济,可以把经济报道做得更深更透,自然是另一种境界。
——从哲学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增强经济报道的思辨性。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纷繁复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些企业的产品一时红火,但结果却昙花一现。如果用哲学的眼光审视,将其放在时空的跨度上分析比较,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其路子是否走对了,生命力是否强大。比如关于企业的“死”与“活”,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如果要让一个企业“死”,人们是难以接受的,而《经济日报》记者詹国枢用辩证思维撰写的经济述评《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就让人眼睛一亮。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增强经济报道的实践性。用社会学的眼光看待经济现象,不就新闻写新闻,而把经济现象放在整个社会的层面来考虑,让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联系,看看有什么反映,是搞活经济报道的又一种尝试。《河南石油报》的《势在必行,构建经济协作圈》、《打好“南水北调”牌,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八万消费者打包出售》等报道,都是从社会学角度审视报道河南油田经济活动的成功之作。
多举并用写经济
创新经济报道,还要善于组织和策划,利用各种措施和活动,努力探索经济报道的新形式,擦亮经济报道的火花。
——注重报道策划,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开展经济报道。项目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有效做法,借用经济工作中项目管理的做法,推动经济报道策划方式、操作模式的改进,是《河南石油报》2003年一种有益的探索。主要做法是:当确定一个经济报道的题目或者方向后,让编采骨干都来思考,提出策划的初步思路。然后选择最佳的策划思路,共同讨论,使之进一步完善。这个思路的策划者就是这组经济报道的项目负责人,由他搭班子、组队伍,牵头组织报道方案的具体实施。
——做好系列文章,形成报道声势。系列经济报道是企业报的重拳,没有声势就没有生命力。《河南石油报》为了创新经济报道,注重采用系列报道的形式,并且努力做大系列经济报道的声势,在一两个月时间里连续发表多篇有关报道。这些报道,有记者客观的叙述,也有当事各方的自我表白,还有专家和主管部门的评论。
——开辟讨论专栏,让报道与读者互动。经济报道的深化,主要是对报道事实的剖析。但剖析仅仅靠记者来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读者参与进来。为了做到这一点,河南石油报社常常采用开辟专栏进行讨论的方式,让报道与读者互动,使报道进一步深化。这些活动密切结合油田实际,职工又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活动开展后,来稿踊跃,佳作不断。
跳出经济写经济
凡是照过相的人都知道,换个角度,会有不同的景致。经济报道也是这样,换一个视角,会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
——从政治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透视经济现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用政治眼光看待经济现象,才能从经济活动、经济现象背后的内涵,洞悉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的政治影响。从政治角度对待新闻报道,根据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可以写成提倡式报道,也可以写成批评式报道。有一些经济活动带有明显的弄虚作假、欺骗领导和群众的色彩,有一些经济活动不顾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搞形式主义,记者被邀请参加这类经济活动,如果按“单打一”的思路,有闻就报,人家说啥我写啥,就会真伪不辨,推波助澜,助长歪风邪气。如果用政治的眼光看,就能发现其中有猫腻,就能写出揭露和批评的稿件。获得1997年度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夏收何必搞仪式,小麦未熟遭“剃头”》,就是从政治角度思考的结果。另有一类经济活动,单从经济的角度也可以报道,但新闻价值小一些,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就会更大一些。只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就能发现其中的价值,就能把这种报道做得更好。
——从生活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分析经济现象。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开展经济报道,可以使之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20世纪80年代获中国新闻奖的《经济学家赶集》就是从生活的角度报道经济现象的一个成功例子。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经济报道都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入笔。河南油田2003年下半年一大批经济适用房建成,许多职工家庭可以改变无房、住房面积过小问题。《河南石油报》从职工生活的角度关注这项报道,提前运筹,精心策划,从建筑质量、购房政策、排号选房、房屋装修、新房搬迁等不同视角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系列报道,深受职工的喜爱。
——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分析经济现象。有一些经济活动、经济现象,如果从文化的角度看,本身就是对其内涵的丰富和拓展。还有一些经济活动本身就很难分清是单纯的经济活动,还是单纯的文化活动。对这一类事件的报道,可以从经济领域的文化现象入手,也可以从文化现象与经济活动的渗透与融合入手。《河南石油报》去年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报道的同时,注重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各种文化现象的报道,开设了《营销在线》、《消费广场》等栏目,利用文化手段扩大企业影响,借助经济报道增加企业文化气息。这些尝试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从科技的角度看待经济活动,分析经济现象。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石油企业是高技术企业。从科技的角度来报道新产品问世,以发展的眼光来报道技术创新对企业的重大意义,分析企业的兴衰得失,透视产业发展轨迹,既能增加报道的深度,又能给人以启示。《河南石油报》除了在科技教育版面报道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外,还经常在要闻版报道与经济密切相关的重要科技新闻,较好地促进了油田科技与经济的同步发展。
深入经济写经济
跳出经济写经济是一种尝试,深入经济写经济,可以把经济报道做得更深更透,自然是另一种境界。
——从哲学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增强经济报道的思辨性。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纷繁复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些企业的产品一时红火,但结果却昙花一现。如果用哲学的眼光审视,将其放在时空的跨度上分析比较,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出其路子是否走对了,生命力是否强大。比如关于企业的“死”与“活”,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如果要让一个企业“死”,人们是难以接受的,而《经济日报》记者詹国枢用辩证思维撰写的经济述评《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就让人眼睛一亮。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待经济现象,增强经济报道的实践性。用社会学的眼光看待经济现象,不就新闻写新闻,而把经济现象放在整个社会的层面来考虑,让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联系,看看有什么反映,是搞活经济报道的又一种尝试。《河南石油报》的《势在必行,构建经济协作圈》、《打好“南水北调”牌,实施走出去战略》、《把八万消费者打包出售》等报道,都是从社会学角度审视报道河南油田经济活动的成功之作。
多举并用写经济
创新经济报道,还要善于组织和策划,利用各种措施和活动,努力探索经济报道的新形式,擦亮经济报道的火花。
——注重报道策划,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开展经济报道。项目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一种有效做法,借用经济工作中项目管理的做法,推动经济报道策划方式、操作模式的改进,是《河南石油报》2003年一种有益的探索。主要做法是:当确定一个经济报道的题目或者方向后,让编采骨干都来思考,提出策划的初步思路。然后选择最佳的策划思路,共同讨论,使之进一步完善。这个思路的策划者就是这组经济报道的项目负责人,由他搭班子、组队伍,牵头组织报道方案的具体实施。
——做好系列文章,形成报道声势。系列经济报道是企业报的重拳,没有声势就没有生命力。《河南石油报》为了创新经济报道,注重采用系列报道的形式,并且努力做大系列经济报道的声势,在一两个月时间里连续发表多篇有关报道。这些报道,有记者客观的叙述,也有当事各方的自我表白,还有专家和主管部门的评论。
——开辟讨论专栏,让报道与读者互动。经济报道的深化,主要是对报道事实的剖析。但剖析仅仅靠记者来说话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读者参与进来。为了做到这一点,河南石油报社常常采用开辟专栏进行讨论的方式,让报道与读者互动,使报道进一步深化。这些活动密切结合油田实际,职工又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活动开展后,来稿踊跃,佳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