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和生产结构调整,高校学生的培养和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模式、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保证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就成为了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模式;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上面临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不稳定。通常,学生党支部的支委会由学生辅导员和能力较强的学生正式党员组成,毕业离校时支委会成员变动频繁,要及时进行调整和补选,新的学生支部委员在工作程序上需要进行重新培训。
(二)学生公寓管理难度加大。大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最集中的区域,是学生交流、交往最频繁的地方,更是党组织应该牢牢把握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當前,随着学生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公寓管理的难度在加大。
(三)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需要加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逐年加大,“3+1”的教学组织模式,学生有一年的时间在校外实习,实习学生党员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造成在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考核薄弱。
(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需要改进。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决定了每年要组织大批的学生进行各种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得到锻炼提高的同时,也会受到各种社会不利思想的影响,如何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达到学生思想与实践能力同步提高,成为需要改进的一个问题。
二、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形式
(一)基本的学生党支部设置形式
高校学生党支部通常是根据学生人数进行设置,人数较少的通常建立一个学生党支部,人数较多的则根据学科、专业方向,一般低年级会以同年级多个班级为单位设置,到高年级条件成熟时则会调整为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党支部,班级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党员毕业离校时党支部的建制自然撤销。近年来,又根据专业特点不同,在艺术类等专业设置师生一体的党支部。师生一体化党支部遵循了按专业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把某一专业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结合在一起组建党支部,突破了以党员身份建立党支部的传统模式,在党的基层组织层面上把教师和学生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工作模式不因学生党员的毕业离校等原因支部建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又能发挥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上的主动性和积极作用,更有利地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自主性。
这些基本的党支部设置,可以满足学生党员日常的教育、管理和考核,在党员发展、党员活动和引导党员作用的发挥方面能发挥作用,但是对上述党员管理上的问题解决不够到位。
(二)对公寓的管理上,可以探索在学生公寓设置临时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加大学生公寓的基层组织建设。由素质较高的机关干部或辅导员担任临时党总支的总支书记,由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支委、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开展党的活动。针对公寓管理特点,制定符合公寓党组织活动的各项制度,以确保党组织活动开始,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建立公寓临时党组织的基础上,开展“支委进楼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宿舍”、“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等活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协调处理各种矛盾。以“党员寝室挂牌”、“文明寝室评比”、“学术研讨和健康文化沙龙”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不断优化公寓的育人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三)针对实习党员,可以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如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充分利用QQ群、微信、飞信等大学生常用的交流工具,组建临时网络党支部。由实习带队的党员教师、辅导员和优秀学生党员组建支委会,利用现代技术的信息平台,采取定期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召开网络视频的支部大会、党课,随时递交思想汇报,交流思想,有效的开展党内活动。
(四)针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一种情况是可以采取与实践基地共建流动党支部的形式解决。党员参加所在基地的党员活动,本着“组织共建、活动共抓”的思路,形成与定点实践基地双向共管的社会实践党员管理模式。 另一种情况是针对寒暑假期间集中的社会实践活动,设立临时党支部。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优秀党员组织临时支委会,由指导教师进行督导指导。临时党支部从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开展组织生活,组织学习讨论和思想交流活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二是联络协调,作为联系学生、学校、实践基地的纽带,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发挥党支部服务群众、服务学生的作用;三是进行考察培养,有目的的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培养。
总之,通过创新基层党支部设置,可以有效的解决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死角死面,有助于全面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简介:马连营,男,1979年10月生,河北东光人,唐山师范学院组织部,馆员,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党建、思想政治教育。13832573189,[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模式;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上面临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不稳定。通常,学生党支部的支委会由学生辅导员和能力较强的学生正式党员组成,毕业离校时支委会成员变动频繁,要及时进行调整和补选,新的学生支部委员在工作程序上需要进行重新培训。
(二)学生公寓管理难度加大。大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最集中的区域,是学生交流、交往最频繁的地方,更是党组织应该牢牢把握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當前,随着学生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公寓管理的难度在加大。
(三)实习学生党员的管理需要加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实践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逐年加大,“3+1”的教学组织模式,学生有一年的时间在校外实习,实习学生党员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造成在实习期间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考核薄弱。
(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需要改进。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决定了每年要组织大批的学生进行各种短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得到锻炼提高的同时,也会受到各种社会不利思想的影响,如何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达到学生思想与实践能力同步提高,成为需要改进的一个问题。
二、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形式
(一)基本的学生党支部设置形式
高校学生党支部通常是根据学生人数进行设置,人数较少的通常建立一个学生党支部,人数较多的则根据学科、专业方向,一般低年级会以同年级多个班级为单位设置,到高年级条件成熟时则会调整为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党支部,班级学生党支部在学生党员毕业离校时党支部的建制自然撤销。近年来,又根据专业特点不同,在艺术类等专业设置师生一体的党支部。师生一体化党支部遵循了按专业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把某一专业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结合在一起组建党支部,突破了以党员身份建立党支部的传统模式,在党的基层组织层面上把教师和学生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工作模式不因学生党员的毕业离校等原因支部建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又能发挥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上的主动性和积极作用,更有利地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自主性。
这些基本的党支部设置,可以满足学生党员日常的教育、管理和考核,在党员发展、党员活动和引导党员作用的发挥方面能发挥作用,但是对上述党员管理上的问题解决不够到位。
(二)对公寓的管理上,可以探索在学生公寓设置临时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加大学生公寓的基层组织建设。由素质较高的机关干部或辅导员担任临时党总支的总支书记,由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支委、支部书记、党小组组长,开展党的活动。针对公寓管理特点,制定符合公寓党组织活动的各项制度,以确保党组织活动开始,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建立公寓临时党组织的基础上,开展“支委进楼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宿舍”、“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等活动,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协调处理各种矛盾。以“党员寝室挂牌”、“文明寝室评比”、“学术研讨和健康文化沙龙”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不断优化公寓的育人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三)针对实习党员,可以探索建立网络党支部。如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充分利用QQ群、微信、飞信等大学生常用的交流工具,组建临时网络党支部。由实习带队的党员教师、辅导员和优秀学生党员组建支委会,利用现代技术的信息平台,采取定期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召开网络视频的支部大会、党课,随时递交思想汇报,交流思想,有效的开展党内活动。
(四)针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一种情况是可以采取与实践基地共建流动党支部的形式解决。党员参加所在基地的党员活动,本着“组织共建、活动共抓”的思路,形成与定点实践基地双向共管的社会实践党员管理模式。 另一种情况是针对寒暑假期间集中的社会实践活动,设立临时党支部。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优秀党员组织临时支委会,由指导教师进行督导指导。临时党支部从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开展组织生活,组织学习讨论和思想交流活动,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二是联络协调,作为联系学生、学校、实践基地的纽带,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发挥党支部服务群众、服务学生的作用;三是进行考察培养,有目的的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培养。
总之,通过创新基层党支部设置,可以有效的解决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死角死面,有助于全面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简介:马连营,男,1979年10月生,河北东光人,唐山师范学院组织部,馆员,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党建、思想政治教育。13832573189,[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