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因此,当前,对于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来进行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农村党员的素质,增强农村党员干部领导广大农民群众致富能力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一、现阶段农村党员教育和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广大农村党员分布在农村社会的各个行业,在引导农民群众抓生产建设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农村党员充分发挥了先进性作用,才能够正确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才能真正体现我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作用。目前,农村中绝大多数党员在自己的行业中都能起到带头作用,但仍有个别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不到位,不能发挥作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归纳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问题:
(一) 由于农村阶层分化,农村党员分散,使得农村党员在群众中影响力出现弱化
农村党员由过去的单一职业分化为现在的不同的职业,由从前务农到时下外出务工经商,发挥作用的舞台由农业劳动者的单一阶层扩展到农村群众的各个阶层,由从前的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到现在的工业、商业等非农产业领域。外出打工经商的农民逐年增多,一些地方的农村党员流动比例高达30%以上。不少党员带着家属常年外出,地点不固定,与原所在地党组织失去联系,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出来。
(二) 有些农村党员综合素质偏低,“双带”底气不足
有些村组,农村党员中小学文化水平比例高达60%。这些人不懂科学文化,对新事物接受慢,对新知识、新本领的学习不热心、不主动,有的不仅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从谈起。
(三) 有些党员政治意识逐渐淡化,组织观念淡薄
部分农村党员淡忘了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丧失了责任感,思想上空虚。有的党员丢掉了共产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对周围的群众和公益事业漠不关心;有的党员缺乏组织性纪律性,参加党组织活动不正常,有的甚至长期不过组织生活;还有的党员入党动机不纯,认为入党就是捞钱捞官,极端自私自利,有“利”才想,有“钱”就图;忘记了自己党员的身份,甚至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参与赌博,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四)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对滞后
农村基层组织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表现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职责不明确,“两委”班子不协调,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明显。加上“两委”工作不规范,工作中旧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不依照法律规章办事现象时有发生,人治现象有时存在。工作不公开、不民主,造成干部、群众互相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既打击了干部的积极性,也引发了群众不满意,影响了村内稳定和发展。
二、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几点建议
首先,抓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解决好党员队伍中的突出问题,消除制约党员发挥先进性的因素关键在于增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意识,使党员从内心真正地理解先进性内涵及其重要性。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对农村党员的全方位教育。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农村党员的头脑,定期的组织党员开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习党章、法规和大政方针,增强农村党员的政治意识。还要鼓励农村党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运用多媒体等先进媒介、运用远程教育或者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对农村党员进行技术培训,增强其带头致富的能力。
其次,抓班子,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既要注意发现和培育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更要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对于那些流动在外打工经商的农村党员,其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应定期到其所在地了解他们生活工作的情况,还可以根据地点与环境的不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外设立临时党支部,将那些分散在外的党员组织起来,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发挥流动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再次,抓管理,建立一种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体制。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逐步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来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管理农村党员,应该充分考虑到目前农村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的差异,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待干部党员应要求提高其执行政策的能力,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对其考察,主要是看其执政过程中是否给予农民群众以实惠,当地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改善;对待普通农村党员应要求其在所在行业或领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兢兢业业,服务于周围群众,对其考察主要是看其周围的群众满不满意;对待在外打工的流动农民党员,则要求他们树立“离土不离乡”的观念,当好先进信息的传递者。
最后,完善出党机制,保证党的纯洁性。共产党员的身份是一种先进性的象征,如果一名党员思想和实践不能走到群众的前面,他就不符合作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应给予处分或劝其退党。根据党章规定,党员入党自由,出党也自由。但从实际生活来看,除了个别党员因为重大的违法乱纪被开除以外,很少有因为本身达不到先进标准而主动退党的。在广大农村,有部分党员综合素质低,党性不纯,已经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却一直滞留在党内,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某些行为已经破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所以,规范出党机制,使民主评议不合格党员出党不再流于形式,对那些不愿意留在党内的党员劝其退党,并打消其顾虑,保证其在日后的政治生活中不受歧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党在农民群众眼中的严肃性与先进性。
(李文静,1981年生,河北南宫人,河北农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谢佳奇,1982年生,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祝大勇,1976年生,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现阶段农村党员教育和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广大农村党员分布在农村社会的各个行业,在引导农民群众抓生产建设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农村党员充分发挥了先进性作用,才能够正确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才能真正体现我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作用。目前,农村中绝大多数党员在自己的行业中都能起到带头作用,但仍有个别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不到位,不能发挥作用的现象依然存在,归纳出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问题:
(一) 由于农村阶层分化,农村党员分散,使得农村党员在群众中影响力出现弱化
农村党员由过去的单一职业分化为现在的不同的职业,由从前务农到时下外出务工经商,发挥作用的舞台由农业劳动者的单一阶层扩展到农村群众的各个阶层,由从前的农业生产领域转移到现在的工业、商业等非农产业领域。外出打工经商的农民逐年增多,一些地方的农村党员流动比例高达30%以上。不少党员带着家属常年外出,地点不固定,与原所在地党组织失去联系,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出来。
(二) 有些农村党员综合素质偏低,“双带”底气不足
有些村组,农村党员中小学文化水平比例高达60%。这些人不懂科学文化,对新事物接受慢,对新知识、新本领的学习不热心、不主动,有的不仅不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甚至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无从谈起。
(三) 有些党员政治意识逐渐淡化,组织观念淡薄
部分农村党员淡忘了党员肩负的历史使命,丧失了责任感,思想上空虚。有的党员丢掉了共产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对周围的群众和公益事业漠不关心;有的党员缺乏组织性纪律性,参加党组织活动不正常,有的甚至长期不过组织生活;还有的党员入党动机不纯,认为入党就是捞钱捞官,极端自私自利,有“利”才想,有“钱”就图;忘记了自己党员的身份,甚至参与封建迷信活动,参与赌博,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四)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对滞后
农村基层组织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表现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职责不明确,“两委”班子不协调,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明显。加上“两委”工作不规范,工作中旧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不依照法律规章办事现象时有发生,人治现象有时存在。工作不公开、不民主,造成干部、群众互相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既打击了干部的积极性,也引发了群众不满意,影响了村内稳定和发展。
二、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几点建议
首先,抓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解决好党员队伍中的突出问题,消除制约党员发挥先进性的因素关键在于增强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意识,使党员从内心真正地理解先进性内涵及其重要性。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对农村党员的全方位教育。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农村党员的头脑,定期的组织党员开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习党章、法规和大政方针,增强农村党员的政治意识。还要鼓励农村党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运用多媒体等先进媒介、运用远程教育或者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对农村党员进行技术培训,增强其带头致富的能力。
其次,抓班子,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既要注意发现和培育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更要注意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对于那些流动在外打工经商的农村党员,其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应定期到其所在地了解他们生活工作的情况,还可以根据地点与环境的不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外设立临时党支部,将那些分散在外的党员组织起来,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发挥流动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再次,抓管理,建立一种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体制。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逐步探索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来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管理农村党员,应该充分考虑到目前农村党员从业形式、生活水平、思想状况的差异,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党员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待干部党员应要求提高其执行政策的能力,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对其考察,主要是看其执政过程中是否给予农民群众以实惠,当地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改善;对待普通农村党员应要求其在所在行业或领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兢兢业业,服务于周围群众,对其考察主要是看其周围的群众满不满意;对待在外打工的流动农民党员,则要求他们树立“离土不离乡”的观念,当好先进信息的传递者。
最后,完善出党机制,保证党的纯洁性。共产党员的身份是一种先进性的象征,如果一名党员思想和实践不能走到群众的前面,他就不符合作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应给予处分或劝其退党。根据党章规定,党员入党自由,出党也自由。但从实际生活来看,除了个别党员因为重大的违法乱纪被开除以外,很少有因为本身达不到先进标准而主动退党的。在广大农村,有部分党员综合素质低,党性不纯,已经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却一直滞留在党内,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某些行为已经破坏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所以,规范出党机制,使民主评议不合格党员出党不再流于形式,对那些不愿意留在党内的党员劝其退党,并打消其顾虑,保证其在日后的政治生活中不受歧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党在农民群众眼中的严肃性与先进性。
(李文静,1981年生,河北南宫人,河北农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谢佳奇,1982年生,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祝大勇,1976年生,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