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了移动互联网的概念,移动互联网提供了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环境,移动设备普及及网络的成熟,学生移动学习行为习惯逐渐形成,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这种改变会逐渐改变现存的高校教学方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教学,碎片化,移动学习,社交
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移动互联网白皮书》,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消费市场、最活跃的创新领域。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近 10 亿部,达到 PC的 3 倍,移动芯片年度出货量则达到 PC 芯片的 5 倍。全球计算平台中移动操作系统的占比超过 50%,伴随技术与平台迁移的是技术发展模式变革,高等学校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发展的影响。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分析其将会对高等学校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将移动互联网与高校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一、 移动互联网概念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移动互联网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web3.0。《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数据表明移动互联网整出于高速发展时期。
二、传统教学与泛在学习需求
现代网络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来学习。在社会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当面对一个新名词或新事物时,首先想到的不再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而是到通过网络搜索,比如“百度”,或查维基百科等方式。而且,学生已不会满足于这种基于知识点的学习,网络上公开课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某个课程的机会,这种近年出现的在線学习方式形成了对传统大学教学方式的挑战。另外,学生还希望这种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随时随地利用身边的智能移动设备进行,即泛在学习,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
三、移动互联网将促进高校教学方式改革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都将促进传统大学教学方式优化甚至产生革命性改变。可以试想一下,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上精心组织和加工而成的教学视频、借助于网络实现一位教师向全互联网的海量学生传授知识的规模化教学将会给一个教室中有几十名学生的传统大学带来的冲击。而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方便将手机和平板等便携的移动设备带入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上填鸭式教学的教师讲述,学生只需要简单的滑动手指即可在网络上获取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情况相信在未来的大学课堂会越来越多,大学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行动来应对这种挑战,讲传统教学与移动互联网想结合,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发挥移动互联及时互动的优势。
四、 结合方式
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发挥各个环节优势,改进教学,这里提出一些结合方式。
(一)网络资源与教学结合
互联网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但是也有很大比例的的无序资源,比如网络上大量的微知识点,微视频,这些资源很适合移动设备,但通常不方便进行系统化学习,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提前收集好资源,为学生设计学习方案,通过推送到学生的移动设备,学生依据学习方案对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情况比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反馈给教师。教师在之后的课堂上集中解决疑问,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发起讨论。
(二)课堂实时互动及数据采集.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在一个小的知识点讲授结束后,往往难以全面获取各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在移动互联的场景下,教师可以即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智能移动设备作答,教师端即可通过移动设备实时收集每个学生掌握情况,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数据统计并将结果实时推送给教师,教师可及时调整或补充。
(三)社交化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教学经验来看,社交化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人类是群居动物,社区里经验的分享、游戏式的激励更容易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结合移动互联网,建设学习社区,将有共同学习需求公共学习内容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集合起来,通过社交手段互相激励,相互促进学习。
(四)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方向
高校网络资源建设不能止步于数字化转化、购买电子文献或网络教育资源下载等建设方式,应该考虑加大数据库的开发利用,并考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移动设备的需求,可考虑加强自主学习资源建设,以微知识为单位的系统化知识库建设等。
五、结语
当今高校教育也正在像其他的传统产业一样面对新兴信息技术的挑战。移动互联网使优质的教学资源能不受时空限制地被学习者获取。在传统大学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教师应该有心理准备去迎接移动互联网的挑战,并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本文仅就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新方式做了一些探讨,除教学方式,在教育的其他环节也应该注意运用泛在学习理念结合实际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Waldrop M M.Campus 2.0[J].Nature,2013,(14):160—163.
[2]孙慧.网络学习资源师生共建模式的实践一一以上海电视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0(04).
[3]孙战军.移动互联网催生服务型数字校园[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19):92.
[4]刘国俊.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1.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6):26—27.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教学,碎片化,移动学习,社交
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发布《移动互联网白皮书》,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消费市场、最活跃的创新领域。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近 10 亿部,达到 PC的 3 倍,移动芯片年度出货量则达到 PC 芯片的 5 倍。全球计算平台中移动操作系统的占比超过 50%,伴随技术与平台迁移的是技术发展模式变革,高等学校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发展的影响。本文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特性,分析其将会对高等学校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将移动互联网与高校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一、 移动互联网概念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移动互联网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web3.0。《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数据表明移动互联网整出于高速发展时期。
二、传统教学与泛在学习需求
现代网络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来学习。在社会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当面对一个新名词或新事物时,首先想到的不再是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而是到通过网络搜索,比如“百度”,或查维基百科等方式。而且,学生已不会满足于这种基于知识点的学习,网络上公开课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某个课程的机会,这种近年出现的在線学习方式形成了对传统大学教学方式的挑战。另外,学生还希望这种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随时随地利用身边的智能移动设备进行,即泛在学习,又名无缝学习、普适学习、无处不在的学习等,顾名思义就是指无时无刻的沟通,无处不在的学习。
三、移动互联网将促进高校教学方式改革
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都将促进传统大学教学方式优化甚至产生革命性改变。可以试想一下,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加上精心组织和加工而成的教学视频、借助于网络实现一位教师向全互联网的海量学生传授知识的规模化教学将会给一个教室中有几十名学生的传统大学带来的冲击。而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方便将手机和平板等便携的移动设备带入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上填鸭式教学的教师讲述,学生只需要简单的滑动手指即可在网络上获取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情况相信在未来的大学课堂会越来越多,大学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行动来应对这种挑战,讲传统教学与移动互联网想结合,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发挥移动互联及时互动的优势。
四、 结合方式
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发挥各个环节优势,改进教学,这里提出一些结合方式。
(一)网络资源与教学结合
互联网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但是也有很大比例的的无序资源,比如网络上大量的微知识点,微视频,这些资源很适合移动设备,但通常不方便进行系统化学习,教师可结合学生实际提前收集好资源,为学生设计学习方案,通过推送到学生的移动设备,学生依据学习方案对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情况比也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反馈给教师。教师在之后的课堂上集中解决疑问,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统计分析,发起讨论。
(二)课堂实时互动及数据采集.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在一个小的知识点讲授结束后,往往难以全面获取各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在移动互联的场景下,教师可以即时提出问题,学生通过智能移动设备作答,教师端即可通过移动设备实时收集每个学生掌握情况,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数据统计并将结果实时推送给教师,教师可及时调整或补充。
(三)社交化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教学经验来看,社交化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人类是群居动物,社区里经验的分享、游戏式的激励更容易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结合移动互联网,建设学习社区,将有共同学习需求公共学习内容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集合起来,通过社交手段互相激励,相互促进学习。
(四)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方向
高校网络资源建设不能止步于数字化转化、购买电子文献或网络教育资源下载等建设方式,应该考虑加大数据库的开发利用,并考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和移动设备的需求,可考虑加强自主学习资源建设,以微知识为单位的系统化知识库建设等。
五、结语
当今高校教育也正在像其他的传统产业一样面对新兴信息技术的挑战。移动互联网使优质的教学资源能不受时空限制地被学习者获取。在传统大学从事教育工作的大学教师应该有心理准备去迎接移动互联网的挑战,并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本文仅就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新方式做了一些探讨,除教学方式,在教育的其他环节也应该注意运用泛在学习理念结合实际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Waldrop M M.Campus 2.0[J].Nature,2013,(14):160—163.
[2]孙慧.网络学习资源师生共建模式的实践一一以上海电视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0(04).
[3]孙战军.移动互联网催生服务型数字校园[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19):92.
[4]刘国俊.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1.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