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襄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襄阳 441000
摘要: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依托,滨江滨水城市是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发产城融合一体化,重塑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本文主要对滨江滨水城市产城融合发展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滨水城市;产城融合;发展背景;发展路径
引言:水自古以来就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人类生存、灌溉和运输所必需的,商业流通和来源、文化交流也是围绕着水来展开的。在早期的城市中,水体是作为城市生活和军事防御功能而存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交通载体,成为国际城市间交通运输路线。滨江滨水城市在提升城市形象、拓展城市休閑空间、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产城融合是目前我国在产城分离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产城融合要求工业和城市的功能集成、空间整合,从而推动城市一产业一体化。城市没有产业的支撑,哪怕再美,也就是“空城”;城市化和工业化应该有相应的匹配度,不是一个快和慢,断开分离的。产业和城市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充分理解城市一体化的内涵,有利于产城融合的发展,有助于提出更合理的规划。
1.产城融合的发展背景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正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为地少、人多,环境承载压力大,粗放的发展方式根本无法维系,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型城镇化课题,最好的答案就是:产城融合。即变旧有的、分散的、低水平的产业模式,为集聚的、高水平的产业模式,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形成农业人口有序转移,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从而避免了城镇“空城化”,走出了城镇化就是盖房子的误区,从根本上夯实城镇化的基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襄阳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准确把握住实现人的城镇化这一最终目的,围绕着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一终极目标下工夫、做文章,让农民能就业,有收入,能安居,有保障,让农民从居住环境到公共服务,从就业结构到消费方式都实现了城镇化,不断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了人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资源的有效流通、优化配置,实现了产业发展、就业安置、社区建设等的一体化推进,走出了“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产城一体”的新路子。
2.产城融合发展路径
产城融合按照生活和工作相融合促进的理念,着眼于一个城市的整体功能和运行的需要。导入的人口和产业要相匹配,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这样一种模式。具体来看,它的要求就是在优化产业布局的过程当中,必须同步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与产业共同升级发展,推动区域由基础设施这样一个建设向宜居宜业的城市功能的发展。人们安居乐业,城市繁荣繁华,产业能够欣欣向荣。路径的目的就是要有效的缓解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第二是促进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三是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和区域的均衡发展,使城镇化变得更富有活力和动力。
2.1产城规划先行,实现产城互动
城市滨江滨水区开发,必须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来建设,做到规划先行,建设服从规划,用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带动高水平的开发建设。产城规划的核心在于产业、城市做好前瞻性的规划和定位,产城规划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包括一是产业定位和布局规划;二是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三是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规划。只有找准了产业定位,才能充分开发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优势互补发展之格局。产城规划避免盲目地城市化导致城市空心化,真正落实产业定位,实现城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2.2把握产业趋势,引领产业变革
产城融合在于突破早期城镇化的弊端。而城市更新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用于发展新兴产业(或未来前沿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城市发展意义,引领城市发展的产业如此落实产城融合,城市才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
2.3配套完善功能复合
单种功能的集聚效益已经逐渐达到最大值,必然需要新的服务配套功能的进入,城市才能进一步健康发展。以现代居住为主导功能的单元,在基础上新增设施,完善医院、养老院、商业中心、体育综合健身馆等;重点是在生活服务配套的同时重视现代生产服务功能的引人,增配商务办公、会议中心、宾馆酒店等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社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有针对性的加强小型服务的配套,规划农贸市场、学校、商业休闲等小型服务配套,提高改善产业工人的日常生活水平,加快产业发展并有条件地创造高尖端产业落地。
2.4兼顾国际化城市竞争
国际化竞争格局是中国搞新型城镇化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全球产业正在发生新的重点转移。借助产业结构转型机遇,吸引优质产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不断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2.5产城互动发展,提升城市品位
“产”是指生产及相关的产业园或工业区,“城”是指城市。“产城互动”就是指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状态。它们不再只是两个独立的对象体或两种简单的形态,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的形态。提升城市品位,就要做到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区更亮、更绿、更美、更畅、更宽、更净,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即进一步规范完善城区亮化工程,全面打造“亮”丽滨水空间,进一步落实沿江两侧绿化美化和景观带打造,在城区主要道路沿线实现绿化面积大幅增加。
把城市管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方法创新,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重点整治市容环境、市容秩序,着力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强力治堵、治乱,不断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确保城区更畅。
加快推进以路网建设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确保城区路更宽、街更宽、房更宽。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建设和“文明创建”整治力度,促进城区江清水净、街清路净、房清屋净、巷清道净、沟清渠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并以卫生城市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城市。
3.产城融合的意义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具体意义体现在: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产业自我更新能力;有利于城镇化有序推进,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4.结语
功能复合、配套完善与布局融合是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在建设滨水城市产城融合项目中,结合当地工业园区企业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引入优质的企业机构,借助社会进行招商引资。一方面,降低了政府打造开发区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城市功能规划与产业发展定位的"规划与定位同步原则",以落实产城融合推进城市化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定位好符合区域持续发展的产业、城市规划及城市功能配套,鼓励发展新兴产业。使得产业促进城市发展、滨水城市发挥应有的便利条件及潜能,为新兴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基于地域文化的重庆主城区滨江景观构建研究盖镜而 2012-04-01
[2] 肇庆市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牟荻 2006-05-01
摘要: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依托,滨江滨水城市是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发产城融合一体化,重塑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本文主要对滨江滨水城市产城融合发展实施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滨水城市;产城融合;发展背景;发展路径
引言:水自古以来就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人类生存、灌溉和运输所必需的,商业流通和来源、文化交流也是围绕着水来展开的。在早期的城市中,水体是作为城市生活和军事防御功能而存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交通载体,成为国际城市间交通运输路线。滨江滨水城市在提升城市形象、拓展城市休閑空间、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产城融合是目前我国在产城分离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产城融合要求工业和城市的功能集成、空间整合,从而推动城市一产业一体化。城市没有产业的支撑,哪怕再美,也就是“空城”;城市化和工业化应该有相应的匹配度,不是一个快和慢,断开分离的。产业和城市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充分理解城市一体化的内涵,有利于产城融合的发展,有助于提出更合理的规划。
1.产城融合的发展背景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正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为地少、人多,环境承载压力大,粗放的发展方式根本无法维系,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型城镇化课题,最好的答案就是:产城融合。即变旧有的、分散的、低水平的产业模式,为集聚的、高水平的产业模式,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实现了城乡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形成农业人口有序转移,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从而避免了城镇“空城化”,走出了城镇化就是盖房子的误区,从根本上夯实城镇化的基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襄阳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准确把握住实现人的城镇化这一最终目的,围绕着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一终极目标下工夫、做文章,让农民能就业,有收入,能安居,有保障,让农民从居住环境到公共服务,从就业结构到消费方式都实现了城镇化,不断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了人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资源的有效流通、优化配置,实现了产业发展、就业安置、社区建设等的一体化推进,走出了“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产城一体”的新路子。
2.产城融合发展路径
产城融合按照生活和工作相融合促进的理念,着眼于一个城市的整体功能和运行的需要。导入的人口和产业要相匹配,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这样一种模式。具体来看,它的要求就是在优化产业布局的过程当中,必须同步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与产业共同升级发展,推动区域由基础设施这样一个建设向宜居宜业的城市功能的发展。人们安居乐业,城市繁荣繁华,产业能够欣欣向荣。路径的目的就是要有效的缓解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第二是促进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三是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和区域的均衡发展,使城镇化变得更富有活力和动力。
2.1产城规划先行,实现产城互动
城市滨江滨水区开发,必须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来建设,做到规划先行,建设服从规划,用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带动高水平的开发建设。产城规划的核心在于产业、城市做好前瞻性的规划和定位,产城规划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包括一是产业定位和布局规划;二是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三是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规划。只有找准了产业定位,才能充分开发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优势互补发展之格局。产城规划避免盲目地城市化导致城市空心化,真正落实产业定位,实现城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2.2把握产业趋势,引领产业变革
产城融合在于突破早期城镇化的弊端。而城市更新的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用于发展新兴产业(或未来前沿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城市发展意义,引领城市发展的产业如此落实产城融合,城市才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
2.3配套完善功能复合
单种功能的集聚效益已经逐渐达到最大值,必然需要新的服务配套功能的进入,城市才能进一步健康发展。以现代居住为主导功能的单元,在基础上新增设施,完善医院、养老院、商业中心、体育综合健身馆等;重点是在生活服务配套的同时重视现代生产服务功能的引人,增配商务办公、会议中心、宾馆酒店等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社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有针对性的加强小型服务的配套,规划农贸市场、学校、商业休闲等小型服务配套,提高改善产业工人的日常生活水平,加快产业发展并有条件地创造高尖端产业落地。
2.4兼顾国际化城市竞争
国际化竞争格局是中国搞新型城镇化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全球产业正在发生新的重点转移。借助产业结构转型机遇,吸引优质产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不断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2.5产城互动发展,提升城市品位
“产”是指生产及相关的产业园或工业区,“城”是指城市。“产城互动”就是指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和谐发展状态。它们不再只是两个独立的对象体或两种简单的形态,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包容的形态。提升城市品位,就要做到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让城区更亮、更绿、更美、更畅、更宽、更净,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即进一步规范完善城区亮化工程,全面打造“亮”丽滨水空间,进一步落实沿江两侧绿化美化和景观带打造,在城区主要道路沿线实现绿化面积大幅增加。
把城市管理作为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方法创新,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齐抓共管,重点整治市容环境、市容秩序,着力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强力治堵、治乱,不断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确保城区更畅。
加快推进以路网建设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确保城区路更宽、街更宽、房更宽。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建设和“文明创建”整治力度,促进城区江清水净、街清路净、房清屋净、巷清道净、沟清渠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并以卫生城市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城市。
3.产城融合的意义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具体意义体现在: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产业自我更新能力;有利于城镇化有序推进,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4.结语
功能复合、配套完善与布局融合是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在建设滨水城市产城融合项目中,结合当地工业园区企业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引入优质的企业机构,借助社会进行招商引资。一方面,降低了政府打造开发区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城市功能规划与产业发展定位的"规划与定位同步原则",以落实产城融合推进城市化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定位好符合区域持续发展的产业、城市规划及城市功能配套,鼓励发展新兴产业。使得产业促进城市发展、滨水城市发挥应有的便利条件及潜能,为新兴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基于地域文化的重庆主城区滨江景观构建研究盖镜而 2012-04-01
[2] 肇庆市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研究牟荻 200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