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时、事、人渗透生命教育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edaishum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在多个社交平台出现的“蓝鲸死亡游戏”教唆他人自杀、自残,这种匪夷所思的游戏,任意践踏和挥霍生命,折射出一些参与者现实精神空虚。“生命如此之轻”已经或多或少误导了不少涉世未深的学生,《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媒體上关于中小学生自杀的报道共计79例,其中初中生自杀率最高,高中次之,这数据说明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现实。
  匈牙利心理学家纳吉等将儿童对死亡概念理解的年龄模式分为4个阶段,9岁以上的孩子已能正视死亡。在进行看似沉重的学生生命教育话题的时候,班主任如果生硬地强行推行说教活动,可能会让学生有违和感,进而影响教育效果,应该如上善若水,顺势而下,方能得始终。

◎所谓生命教育应该顺时而动,是指每到清明时,我们去缅怀逝去的亲人,缅怀逝去的生命。


  这样的生命教育的话题虽然略显沉重,但却更具有现实意义。一些家庭会带孩子在清明节祭奠祖先,也有些学校会组织学生参观殡仪馆,目的都是要真正教会孩子近距离直面死亡,不是告诉他人死后会幻化为一颗星星,死就如同蜡烛被吹灭,万事寂灭。

◎因事而动,则是利用周围有利条件来放大教育效果。


  一种事是学校计划内的事,利用学校统一教育的内容,比如母亲节感恩、时事大事,让学生理解生和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理解了生命的可贵和脆弱,才能更加珍惜生命、正视死亡。安全教育中也可渗透生命教育,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另外一种是身边偶然发生的与安全和生命相关之事,可能某位同学亲人发生不幸事故或去世,某位同学在校内、在校外甚至在家不幸受伤,班主任应该把握教育契机,在表达真切人文关怀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同情心教育和生命珍贵的方法指导教育。
  例如,2019年4月,很多人从网络上看到了一条令人心痛的视频。在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个男孩突然从车里冲出来,紧接着直接跑到桥边跳下。后面紧跟着的女子是男孩妈妈,因为没有抓住他而捶地痛哭,绝望不已。这个意外事件,直接把学校教育、家庭责任和学生个人对生命的理解推上风口浪尖。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在感受、讨论和交流中真正明白,生命对个体、对家庭、对学校、对于社会所包含的全部意义。

◎因人而异进行生命教育,则需要对于不同心态的学生进行形式、内容和特点各异的针对性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的现实课程,就是要教会学生爱惜自己的身体——电子游戏成为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各种膨化食品、碳酸饮料成为学生们的三餐,学生肥胖率逐年攀升。对自己生命健康的忽视,就是对神圣生命的最大亵渎。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达生命的气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们应该以生命为核心,教育为手段,帮助孩子们认识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其他文献
考虑一下怎样可以最好地管理自身压力,下面是一些帮助你管理压力的建议:尽量规律作息  尽量抽时间吃饭、休息和放松,哪怕是很短的时间;尽量保持合理的工作时间,不至于太筋疲力尽,因为我们还要继续跟疫情作斗争。主动交流沟通  主动与同事交流,说说你的不安和担心,也了解他们的情况,找到互相帮助的方式。有空也可给家人、朋友,或其他值得信赖的人打个电话,说说你的情况,获得他们的支持。客观评价自己  当我们面对的
期刊
父母保持情绪稳定  孩子常常通过父母的情绪和行为来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孩子非常在意父母对病毒疫情的情绪反应及态度,也会不由自主地习得父母的应对方式。因此,在面对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我们父母应及时觉察和调节自己的焦虑恐惧,在孩子面前尽量呈现出稳定、积极而有力量的一面,这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础。规律有序的生活  规律有序的生活是保持心理内在稳定的重要部分,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毒疫情危机,我们首先需要做
期刊
每逢佳节,酒是走亲访友必备礼品;亲朋好友欢聚一席,话旧叙今,酒是必不可少的表意传情之媒,如果不善言辞,则一切浓情厚意“都在酒里了!”关于酒,国人对它的感情,那真是“说多了都是废话”,基本已是融进血液里的衷爱了。  我国自古崇尚饮酒,并作为文化欣然传承。历史上酒被文人名士诵咏不绝,遗留无数名篇名句;及至今日,社会上对酒的评价仍是以褒扬为主。比如认为酒能激发灵感和才智,一分酒一分才;能借酒识人,酒品即
期刊
具体化技术  这是一个简单的技术,但有重要的意义,作用很显著。有疫区的人告诉你:疫情太恐怖了。此时你一定要把它具体化。“你说的疫情太恐怖具体指什么?”这就是具体化,有些人是告诉你他身边有很多人都生病了甚至死了,你一定要把它具体化,“你身边都有谁生病了?去世的是谁?”通过具体化,把被这个人无限夸大的事实还原回来。如果人们身上有重物,那个重物是一个钥匙链儿,人们是扛得起的,能承受的,但如果过度概括,负
期刊
这次前来咨询的案主小A正是这样的一个学生。小A是一个很自律的学生,他做事情时遵循原则与规则,注重对生活的规划。他的成绩位于年级中等偏上的位置,进入高三之后,他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制定了强度较大的学习规划。特别是对数学学科,他制订了更多的学习计划,因为他自己很喜欢并看重数学学科,他希望自己的该科成绩可以有一个质的提升。但是,在进入高三的近两个月里,他常会出现在数学考试
期刊
五岁的明明在游樂场充气城堡玩得很开心,妈妈提醒他要回家吃饭了,提醒了几遍之后,妈妈不耐烦了,对明明说:“你不回家,妈妈再也不带你来了!”明明听了之后,赶快哭诉着说:“不要,妈妈不要。”  孩子把大人的话当作耳旁风,不听话的时候,家长难免用恐吓的方式,类似于:  不刷牙,你的牙齿就会掉光;  不睡觉,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  你不听妈妈的话,不要妈妈,妈妈明天就离家出走;  ……  恐吓让孩子产生恐
期刊
以下是萨丽表现出的几种典型情形,当萨丽准备学习的时候,她会想“我不行,我太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我绝对做不到”,同时在头脑中出现一个画面:自己背着沉重的包袱,漫无目的地跋涉,看上去很卑微。这样的思维活动和这样一幅画面让她感到悲伤。  另一个情景里,当她为准备期末考试而复习时,她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太难了,假如其他人不愿意帮助我怎么办?我要是考试不及格怎么办?”然后她就会感到焦虑,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学
期刊
下午放学回家后的诗诗可忙了!五岁多的诗诗晚上七点半要去培训中心学跳舞。饭桌上,爸爸不停地催促诗诗快吃。吃饭可是诗诗老大难的问题了,一顿饭可以花上一个多小时,经常是在爸爸妈妈的批评声中吃完的。由于今天要去练舞,不得不加快了点速度,结果呛到了,差点把吃进去的给吐出来。  吃完饭又赶紧练习写字。诗诗现在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明年幼升小了,看着周围的小朋友一个个去上各式各样的辅导班,诗诗的爸爸妈妈急了,为此
期刊
“这么重,你端不了。”“我们两人端。”父亲问靓妹:“怎么老是帮爷爷奶奶干活呢?”“爷爷奶奶老了,我来照顾你们。”女儿也许还不完全明白“照顾”两字的含意,但孩子的言行举止着实让家人感到欣喜。  女儿靓妹从两岁多开始,便有了帮大人做家务的意识。虽然很多事孩子做不好或不懂如何做,却常常对大人说:“我帮你!”  打扫卫生是家务事中最常见的活,靓妹两岁半时,见到妈妈拖地板,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来帮你!”
期刊
相信爸爸妈妈们对这样的场景都不陌生:早晨起来赶着上班,宝宝却叫了三遍都不起床,好不容易爬起来还磨磨蹭蹭半天穿不好衣服,洗脸刷牙就像慢动作的树懒一样;辛苦了一天下班回到家就看到宝宝在看电视,说好再看10分钟就去看书,可到了半个小时宝宝还是拖拖拉拉不肯去,若是强行关掉电视,宝宝就开始又哭又闹。如此场景每天上演一遍,爸爸妈妈是生气无奈又心累。更有爸爸妈妈担心:孩子小时候就拖拖拉拉,长大以后学习、工作上都
期刊